<p class="ql-block">正是煙花盛開時。</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就看過一篇文章,介紹瀾滄江畔的一個地方出產紅色鹽,那時就想有機會要去那里看看,苦于沒有詳細的資料,一直沒去成。</p><p class="ql-block"> 今年機會來了,二月看了央視十套地理中國的紀錄片《大地的階梯》,里面第四集就是介紹芒康階梯鹽田,知道了詳細的地點,開始準備去看鹽田。</p><p class="ql-block"> 6月30日啟程先到束河,休整二天后租車出發,一路行程是束河——香格里拉虎跳峽——白水臺——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在香格里拉住宿,早起去松贊林寺參觀,然后——白馬雪山——芒康加達村鹽田。</p><p class="ql-block"> 在加達村住在藏民格松江措家,第二天早餐后踏上返程,從加達村——飛來寺——德欽茨中教堂——大理——麗江白沙古鎮——束河。</p> <p class="ql-block">束河陽光燦爛的院子令人心曠神怡!可見院子的主人品味高雅。</p> <p class="ql-block">三眼井位于束河古鎮內,在麗江古城內也有多處。三眼井是麗江地區古老的節水方式的體現,利用水的流勢,由上而下共作了三口井潭,水由最上面的第一口潭一直向下,流到第三口潭后再流走。而三口潭也有各自的用途,由上而下分別為人飲用、淘米洗菜用和牲畜飲用,這種特別的制井方式體現了納西族人古老的節水環保觀念,現在居民都用自來水了。</p> <p class="ql-block">云南盛產土豆,到處可見開花的土豆地,當地叫洋芋。</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段上虎跳峽。</p> <p class="ql-block">虎跳峽景區南岸為玉龍雪山,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北岸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受兩岸高山的緊緊束縛,江流入峽后寬僅50多米,最窄處虎豹一躍即過,故名虎跳峽。</p> <p class="ql-block">傳說老虎從南岸先跳到峽中大石頭上,再跳到北岸。</p><p class="ql-block">過去的馬幫在每年二、三月份水位最低時在此搭建木橋,從南岸通到北岸。</p><p class="ql-block">南岸為麗江地域,北岸為香格里拉地域。</p> <p class="ql-block">南岸茶馬古道。</p> <p class="ql-block">白水臺位于哈巴雪山山麓,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祥地,歸屬香拉里拉市三壩鄉白地村。</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街道。</p> <p class="ql-block">獨克宗古城中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位于城中龜山公園最高處。</p> <p class="ql-block">獨克宗古城博物館,館內會被隔成一些小間,跟團旅游時會被帶進去讓“藏醫”看病,然后購買藏藥。</p> <p class="ql-block">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跟團旅游一般會帶去購買。</p> <p class="ql-block">藏區房子窗子周圍刷成黑色是為了吸熱。</p> <p class="ql-block">松贊林寺的全稱叫噶丹·松贊林寺,是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親自賜的名字。 噶丹·松贊林寺是云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依山而建的松贊林寺,因其形似西藏布達拉宮,又被稱為“小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松贊林寺的陽塘康參,康參意思是分殿,寺里共有八個分殿。</p> <p class="ql-block">松贊林寺宗喀巴大殿。殿內主供宗喀巴大師坐像,像高18米,有藏區第一佛像之稱。</p> <p class="ql-block">拉姆央措湖,藏語意為“圣母靈魂湖”位于松贊林寺對面,因為它是著名的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在神界非常的著名,現在此湖正在清淤。</p><p class="ql-block">拉姆央措湖中的瑪尼堆有它特殊的意義,在進行天葬時,僧人們便到此小島上的瑪尼堆邊對死者進行誦經超渡儀式。</p> <p class="ql-block">去往芒康的214國道上。</p> <p class="ql-block">在尼西鄉到奔子欄境內時,看到1959年7月,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在金沙江上修建的一座鐵索橋,該橋命名為賀龍橋。</p><p class="ql-block">該橋是架鋼索木板橋面吊橋,全長108米,寬5.6米,載重限10噸。</p><p class="ql-block">賀龍橋是當時迪慶境內橫跨金沙江的第一座跨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賀龍橋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遠處開花植物是高山杜鵑,因為身處寒冷地帶,高山杜鵑的葉肉比較厚,革質,葉子背面有絨毛,常綠。</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千多米的山頂時,密枝杜鵑已經是匍匐在地面了,長成這樣是為了抵御山頂的強風,密枝杜鵑的花朵和葉片上密布鱗片,是為了抵御高海拔的紫外線輻射。為了抵御低溫花的喉部長滿被毛,使種子保育成熟。</p> <p class="ql-block">云嶺山脈的白馬雪山之明永冰川。云開時能看到明永冰川后沿的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博格主峰,明永冰川現在以每年100米的速度融化退后,冰川融水形成明永河,半山腰還有一個小小的明永村。</p> <p class="ql-block">云嶺山脈頂端界碑的左邊是云南境內,右邊是西藏境內,海拔4292米。</p> <p class="ql-block">在4292米高處也有賣咖啡的。</p> <p class="ql-block">海拔4292米標志。</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沿瀾滄江行駛,看到一個岸邊有著紅色梯田的村子,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加達村。</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鹽田是彩色的。鹵水注入鹽田,夏季一周左右、冬季二周左右水分蒸發,鹽田中面上的鹽為白色,可食用,底層鹽因為與田底泥土相接成為紅色,不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江對岸廢棄的鹽田。</p><p class="ql-block">因為那邊鹽井中的鹽水碘含量不達標,鹽田上行走也比較艱險,就不再開采了。</p> <p class="ql-block">鹵水從鹽井中抽上來是熱的,要在水池里晾涼后再打到鹽田里晾曬。</p> <p class="ql-block">因為瀾滄江上游降雨,出產鹵水的鹽井被江水倒灌,待水退后才能下井打鹵水。</p> <p class="ql-block">兩口井都被江水淹了。</p> <p class="ql-block">鹽庫。</p> <p class="ql-block">紅色鹽不能食用,可以泡腳、熱敷。5元一袋,二三斤重。</p> <p class="ql-block">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紅色泥土鋪成平面夯實。當地村民仍保持著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從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鹵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干,結晶成鹽。</p><p class="ql-block">鹽田按片分配到各家。</p> <p class="ql-block">鹽田下面的支撐木頭。</p> <p class="ql-block">加達村民宅,村里有一百多戶人家,年輕人多出去打工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有雙皮奶出售。</p> <p class="ql-block">村子后面山上光禿禿,樹被砍光了,使村子被泥石流威脅著。警示牌上寫著”泥石流災害點,觀察通行”。</p> <p class="ql-block">核桃樹蔭下的村道。村子里很多生長百年以上的核桃樹,核桃比市場所見的要小些。</p> <p class="ql-block">格松江措先生家開了民宿,條件簡陋一些,但江措一家人熱情好客,臥具干凈。</p><p class="ql-block">江措家世代制鹽,自己修建了鹽井博物館,三個兒女都是大學生。家里出了三個大學生這是好事也是令人擔憂今后鹽田誰來繼承?也許幾十年后,這個手工制鹽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家三百多年前建的房子還保存完好,居住過六代人。是一層的石頭房子。</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家一百多年前修建的房子,也住過三代人。是二層房,一樓石頭建墻,牲口屋,二樓木頭建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房子主人江措先生站在二代房子門口。</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邊為樺樹皮做的水桶,過去挑鹵水用的,中間為鐵皮桶,右邊為發動機,抽鹽鹵水用的,現在將鹵水從鹽井里取出已經機械化了,過去挑鹵水是女人的事,機械化抽水將婦女從這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家現在住的房子是第四代建筑了,他是個有心人,幾代建筑都保存維護的很好,并修建了鹽井博物館,介紹加達村制鹽歷史。</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家老房子里老物件,地上的墊子就是床。</p> <p class="ql-block">火爐兩邊為父母的位子,父親坐有皮毛墊的位子,這也體現了過去的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風俗。</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的妻子是位勤勞的偉大女性,健康美麗,從早到晚操持家務,上有公婆,下有三個大學生子女要照顧,不善漢語。</p> <p class="ql-block">牛耳朵上的標記是購買保險的記號。</p> <p class="ql-block">牛的食品——苜蓿。</p> <p class="ql-block">江措先生除了制鹽,還種植葡萄、釀酒。</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早餐,有酥油茶、青稞餅、玉米粉糌粑。</p> <p class="ql-block">早上,江措的妻子做好早餐還要擠牛奶,一次可以擠奶六七斤,晚上還要擠一次。</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右一的江措先生合影。這次在加達村好在有江措先生和他的漂亮女兒為我們講解,使我們這趟探尋之旅完美收官!</p> <p class="ql-block">德欽飛來寺處在滇藏公路沿線,從德欽縣城出去8Km處,飛來寺最初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近385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要看梅里雪山日照美景,須在此住一晚,早上八點左右才能看到,或者傍晚看雪山夕照。</p> <p class="ql-block">飛來寺金頂。</p> <p class="ql-block">飛來寺壁畫。</p> <p class="ql-block">飛來寺壁畫。</p> <p class="ql-block">茨中教堂位于云南省德欽縣燕門鄉。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被群眾焚毀,后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移至茨中重建。主體建筑坐西向東,為中西式結合的磚木結構;大門磚砌,似牌樓樣式;共三層,下作通道,上建攢尖頂亭閣,上置十字架。</p><p class="ql-block">云南迪慶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是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當地人當初在傳教士的指導下,學會了釀造葡萄酒,今天這里是葡萄和葡萄酒產業園。</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景。村子里大部分村民是天主教徒,還有少部分村民信仰佛教。</p><p class="ql-block">“文革”中,教堂因為被用作小學課堂,才免于被搗毀的厄運。</p><p class="ql-block">18世紀中葉的1862年,西方天主教士進入迪慶,他們建立教堂、發展信徒,在強大的藏傳佛教勢力中,極艱難的存在著。</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后院有兩座并排的墳墓,墓穴均為圓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北側墓穴的墓碑上刻著法國傳教士伍許冬神父的名字,他死于1920年。另外一座已經沒有姓名的墓穴埋葬的是瑞士傳教士于伯良。茨中的傳教士在1949年以后都返回了歐洲。</p> <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三塔。</p> <p class="ql-block">大理洱海。</p> <p class="ql-block">洱海邊才村碼頭已建成濕地公園,我們騎自行車觀賞美景。</p> <p class="ql-block">麗江白沙古鎮參觀白沙壁畫。</p><p class="ql-block">白沙地處云南麗江城北約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為納西族最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白沙壁畫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麗江多元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是麗江旅游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白沙壁畫位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鎮,白沙古鎮位于麗江古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束河古鎮),西依芝山,為一座有一千多年歷史古老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p><p class="ql-block">196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隊的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麗江壁畫分布于漾西之萬德宮、大研鎮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覺宮、崖腳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國寺、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護法堂、大定閣、雪松村之雪松庵等處。”</p> <p class="ql-block">白沙壁畫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位于白沙古鎮萬德宮。</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巖畫。</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巖畫。</p> <p class="ql-block">白沙古鎮街景。</p> <p class="ql-block"> 這次滇藏行,增加了不少知識,對納西族、藏族風俗有所了解。只是束河古鎮已不是十三年前記憶中的淳樸古鎮 。鎮子擴大了,商業門店增多,商品雷同,游客亂串。過去那種幽靜、舒適的環境已不復存在,十三年前去束河,廣告詞是:上網、發呆、曬太陽!現在人們已經靜不下來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居住的院子還是一方凈土,雖然離市場有那么一丟丟距離,但它讓我感覺又回到記憶中的束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河东区|
新宁县|
梨树县|
奉节县|
双江|
兖州市|
安国市|
华容县|
中山市|
三原县|
改则县|
长顺县|
永济市|
威信县|
景洪市|
渭源县|
沙雅县|
玉门市|
永善县|
华蓥市|
苗栗县|
洱源县|
普宁市|
抚松县|
丽江市|
安义县|
霍州市|
丰宁|
红原县|
鹰潭市|
丰台区|
错那县|
林州市|
呼伦贝尔市|
洛浦县|
金堂县|
托克托县|
永胜县|
陈巴尔虎旗|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