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九寨~位于赤壁市官塘驛鎮大竹山村白沙州鏡內,大竹山屬幕埠山余脈,赤壁、咸安、崇陽三地交界中心位置。東與咸安區汀泗鎮花紋村交界,南與崇陽縣金沙高峰村相連,西與老虎巖村相望,北與洋泉畈村毗鄰。大竹山扼赤壁東、南之門戶,古有“雞鳴三縣”之稱。</p><p class="ql-block"> 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因國家在此修建了九座發電站(第一座發電站,從大竹山村開始,沿白沙洲河流往下,共修建了九座,也稱九級發電站。)如同四川省九寨溝縣內的九個寨子,雖說不大,但山卻溝壑縱橫,貌似九寨溝的山水如畫之風光,大竹山白沙洲河,故稱赤壁的“小九寨溝”。古時有游客到此游玩吟詩一首:“中畈上游一沙洲,風景秀麗在峽口,兩山相對通南北,獨自靜聽百鳥語。”流傳千年的白龍游沙洲神話傳說,四季奔流不息的河水,獨特的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原生態與自然風光,近年來吸引無數游客來此探秘、旅游觀光,曾有游客至此,贊稱白沙洲為"赤壁小九寨"自此口口相傳,游客紛紛慕名紛紛前來,小九寨由此而得名,成了網紅打卡地小九寨!2023年7月8日,安陸新騎游”23位戶外愛好者也慕名而來。</p> <p class="ql-block">白沙洲因水而興,自唐、宋以來就是卾贛兩省一條重要交通驛道,白沙洲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之軍事要道,明朝未年,李自成兵敗通山縣九宮山,殘兵至此遭遇清軍伏擊,清嘉慶年間,洋泉團(現洋泉畈村、大竹山村、隨陽村張家坪在明、清時期稱洋泉團)爆發白蓮教農民起義,起義軍在此遭清庭政府軍鎮壓,起義失敗,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率部從崇陽板坑經白沙袁家、葉家井,洋泉畈泉洪嶺直插汀泗橋;抗戰時期,駐崇陽縣日軍進攻蒲圻,洋泉團地方抗日武裝力量在此多次與日軍發生阻擊戰。</p> <p class="ql-block">相傳古時一條白龍盤據崇陽板坑洞中,時常出洞興風作浪禍害四方,白龍出游山崩地裂,洪水濤天,所經之處形成深溝峽谷,因此觸犯天條,玉皇大帝降旨,遣三十六名天兵天將入洞斬龍,血戰三天三夜但不敵白龍,葬身洞中(后人稱之三十六人泉)白龍受傷往北方向逃竄至赤壁境內大竹山一處山洞中躲藏(現白龍洞)太白金星在此施法剝掉龍鱗、斬斷龍角,白龍鱗化作粒粒白沙,經長年累月水流沖積,堆積成多處沙洲,每逢月圓之夜子丑時分,白光閃閃,古人稱之謂白沙洲,白龍角斷之處稱之謂龍角泉,白龍一路逃竄至洋泉畈龍里汪家山下,天上雷公三聲雷響,白龍鉆入山洞中,赤身而出,觀音娘娘在此輕折柳枝,終鎖白龍,(今大竹山村雷破洞、赤膊林、觀音泉地名來歷)</p> <p class="ql-block">大竹山,顧名思義,以盛產粗大楠竹而名,古人每年在谷雨過后將山上剛剛落篷不久的新竹砍下,放在挖好的大水池中用生石灰浸泡后(土名竹麻),利用水流動力制造成的水車將竹麻搗碎成漿,裝入用松木板制成的坑池中,經數道工序造成紙,(崇陽板坑村地名來歷)白沙河上游崇陽板坑、下游蒲圻葉家井在明、清、中華民國期間,曾建有多家紙槽,(造紙作坊)鼎盛時期曾有上千人從事造紙、販紙、挑紙、砍竹行業,沿河兩岸商鋪、客棧林立,來自江西、通山、崇陽等地的竹木、土紙、茶麻、山貨等物人挑馬馱,經此源源不斷運往咸寧汀泗橋古鎮,“沙洲燒紙"名揚武漢三鎮,暢銷全國各地。</p> <p class="ql-block">舊電站中午路餐</p> <p class="ql-block">借用一副電站照片,此次我們沒有去上游</p> <p class="ql-block">竹排擺渡每人10元</p> <p class="ql-block">赤壁“小九寨”全長三公里,古橋、古道、古樹交錯,小橋流水,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路景色美不勝收,讓人猶如走進時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晚餐</p> <p class="ql-block">特色美食“鴻運當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百色市|
安溪县|
宜宾县|
武邑县|
都江堰市|
奈曼旗|
盐城市|
长沙市|
于田县|
夏邑县|
马边|
武隆县|
博乐市|
邯郸县|
南汇区|
崇仁县|
冷水江市|
西昌市|
玛曲县|
正宁县|
布尔津县|
河东区|
辽宁省|
交口县|
大连市|
平罗县|
宁强县|
铜川市|
兴文县|
如皋市|
垣曲县|
连山|
同仁县|
贵阳市|
德清县|
敖汉旗|
凤冈县|
长岭县|
乐亭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