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山西七日游(下篇)

江長海闊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下旬,組織同學親友乘大巴車巡游山西,往返七日,游覽十五大景點,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現分享山西旅游見聞(下篇),敬請瀏覽!</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snrhlku"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山西七日游(上篇)</a></p><p class="ql-block">(九)晉祠</p><p class="ql-block">晉祠原名晉王祠,位于太原市晉源區懸甕山麓晉水之源,始建于北宋,是供奉晉國首任諸侯(后被追封為晉王)唐叔虞及母后邑姜的祠堂,也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祠園林建筑群,有“中國古建筑博物館”之美稱,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晉祠由晉祠公園和晉祠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前者免費游覽,后者需購票參觀。</p><p class="ql-block">因天公不作美,到了晉祠公園先在商鋪補齊雨具(尤其是鞋套),然后開啟“雨中游”模式。圖為東大門外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唐園是晉祠公園的園中園。因太原地區(古代晉陽)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與其子李世民起兵反隋之地,所以被稱為唐朝發源地或龍興之地。唐園各景點均因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進入唐園迎面是一座磚雕照壁,前面是“福祿壽星”,背面為“群仙會”(如圖)。</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龍興閣坐落于假山上,假山下面有前后貫通的石洞。</p> <p class="ql-block">大型銅雕“龍興晉陽”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與群臣的威武形象,游客到此紛紛駐足拍照。</p> <p class="ql-block">穿過晉祠公園,來到晉祠博物館門口,由此檢票入場。</p> <p class="ql-block">晉祠博物館主要建筑都在中軸線上,可依次參觀。水鏡臺建于明清時期,前面貌似大眼萌娃(如圖),背后則是一座戲臺。臺上懸掛的“水鏡臺”匾額,被譽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人臺是一座方臺,上有4尊2米高的鐵人,中間一座明代琉璃小閣(祭祀用)。鐵人兄弟三位生于宋代,一位生于民國。站在西南角的鐵人排行老二,體貌出眾,光亮如新,據說有宋代“不銹鋼”護體。</p> <p class="ql-block">對越坊是明代建造的功德牌坊,匾額上“對越”二字(意為報答宣揚)雄渾傳神,是“晉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對越坊左右兩側為鐘鼓樓,后面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筑”——獻殿、魚沼飛梁和圣母殿。獻殿始建于金代,是擺放祭祀供品的殿堂。該殿四周圍以木柵欄,通風透光,是國內唯一一座殿、亭結合式古建筑。下圖右側建筑是獻殿</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是在方形魚池上凌空飛架的橋梁。該橋為十字形,有900多年歷史,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橋下魚池中的泉水是晉水第二大源頭。</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始建于北宋,莊嚴古樸,氣勢宏偉,是晉祠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殿內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的塑像,還有40多尊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的宋代侍女造像,后者堪稱晉祠一絕。大殿外3000多歲的古樹周柏(圖中右上角),是晉祠第二絕。</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面八條廊柱上各有一條盤龍木雕,歷經900多年依然威風八面,是國內最古老、也是唯一存世的木雕盤龍。</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旁一樹春花綻滿枝,為古老的晉祠增添了生機與活力。</p> <p class="ql-block">水母樓和難老泉亭位于圣母殿南側。水母樓是明清建筑,樓內供奉“晉源水神”,當地人稱“水母娘娘”。</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長年噴涌不斷,是晉水主要源頭,也是晉祠一絕。明代重修的難老泉亭呈八角形,內有“難老”和“晉陽第一泉”牌匾,前者是晉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東北側還有唐叔虞祠(元代)、昊天神祠(清代)、東岳祠(明代)等古建筑,此處不再贅述。</p> <p class="ql-block">(十)平遙古城</p><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遙縣城內,有2800多年歷史。古城面積2.25平方公里,城墻周長6.16公里,城內建筑多為明清時期遺存,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該城整體設計為龜形,南北城門是頭尾,東西各兩城門為四肢,縱橫交錯的街巷是龜背花紋,因此得名“龜城”,寓意堅固長壽。</p> <p class="ql-block">大巴車冒雨趕到古城下西門(鳳儀門)外,下車后先登城門樓參觀(如圖),然后被導游忽悠著坐電瓶車進城。本來走大街(步行街)只有五、六分鐘路程,結果乘車繞行曲折顛簸的小巷,下車后再踩著泥水走回大街,可謂花錢找罪受。</p> <p class="ql-block">市樓位于南大街中部,高18.5米,是清代重修的二層三重檐過街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端莊秀美,是古城標志性景觀。</p> <p class="ql-block">協同慶票號(錢莊)創立于1856年,比平遙最早的日升昌票號晚30多年,但發展規模為平遙之最,有7進院落和300平米的超大地下金庫。金庫中有一根明代木雕“神龍寶柱”,被奉為鎮城之寶。</p> <p class="ql-block">中國鏢局博物館原為明末清初鏢局的舊址,院內以實景、實物和文字展覽,介紹了我國古代鏢局發展史,以及明清時期著名鏢局、鏢師和軼事趣聞。</p> <p class="ql-block">平遙縣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時期,占地面積2.6萬平米,相當于三個半足球場大。中軸線上有大門、儀門、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和大仙樓,兩側還有六部房、牢獄、廚房、花園等建筑,是全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縣衙。圖為縣衙大堂(親民堂)</p> <p class="ql-block">山西人酷愛醋,也善釀醋,古城內的醋坊遍及大街小巷。圖為深藏小巷中的老醋坊“懷永圖”</p> <p class="ql-block">次日晨起,忽見房上鋪滿白雪。想不到谷雨季節見春雪,趕緊跑到南大街拍幾張雪景。圖為市樓正面</p> <p class="ql-block">商鋪林立的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夢回平遙”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門又稱迎薰門,是平遙古城的正門,始建于明代,重筑于清代。“迎薰”之名寓意為迎接祥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十一)喬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主景區“在中堂”始建于1756年,是清代富商喬致庸的宅第。內有6個大院、20個小院、300多間房屋及許多珍貴文物,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該景區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地,曾經火爆一時,并躋身國家5A級景區;后因復查不合格被摘牌。目前雖為“無A”級景區,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至。</p> <p class="ql-block">原計劃從平遙古城去綿山游覽,想不到老天連降雨雪,嚴重影響交通與安全,因此改去喬家大院參觀。圖為景區門外高大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喬家大院大門朝東,門樓上掛著慈禧太后賜予的“福種瑯嬛(讀láng huán)”匾額,意為福氣聚集的仙境。大門口有一座福壽照壁,正面是個大“福”字,背面為100個寫法不同的篆體“壽”字。</p> <p class="ql-block">走進大門,一條長長的甬道直貫東西,南北兩側各有三個大院,甬道盡頭是喬家祠堂(如圖)。</p> <p class="ql-block">甬道北側東院由喬父修建(故稱老院),中院由喬致庸修建,二者建筑布局基本相同,都是一個跨院、兩進主院和兩進偏院。</p><p class="ql-block">跨院內有“福德祠”影壁墻和宅門。福德祠是供奉土地爺(本名“張福德”)的神龕,四周雕刻吉祥圖案。圖為老院福德祠,上刻九只鹿、梧桐樹和松樹,諧音為“九路通順”。</p> <p class="ql-block">宅門是通往內宅的大門。圖為中院的宅門“在中堂”(意為不偏不倚)。門上雕刻著三官大帝,以期賜福赦罪解噩;兩旁刻八匹馬,寓意為國立汗馬功勞;上方刻兩顆白菜,有匯聚百財之意。</p> <p class="ql-block">過了宅門即為二進主院,有內客廳(接待親屬)、外客廳(接待賓朋)和通往三進主院的過廳。三進主院正房是長輩居住的二層樓,東、西廂房是晚輩居住的平房。圖為老院的正房樓,因二樓無陽臺走廊,故名“筒子樓”,樓頂掛匾額“為善最樂”。</p> <p class="ql-block">中院的正房樓稱為“明樓”,二樓有精美的門窗、陽臺和走廊,護欄上雕刻著葡萄和四季花卉,寓意多子多福、一本萬利和四季平安。樓頂匾額“光前裕后”,意思是光耀前人,造福后代。這里是喬家大院建造最精美的院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甬道南側東、中兩院是喬致庸為后輩建造的宅院,都有主院和偏院,但規模較小,只有一、二進院。門口的石獅也明顯小于對面兩院(如圖),以示長幼有序。</p> <p class="ql-block">南側東院是喬致庸兒孫們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南側中院是喬致庸女兒們的住所,大門匾額為“芝蘭第”(如圖)。</p> <p class="ql-block">甬道末端南、北兩院是喬致庸后代所建。南院修建于民國,叫做“新院”;北院因戰亂停工,現改建為花園,主景區“在中堂”的出口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景區新擴建的德興堂、保元堂、寧守堂和喬家花園,是喬致庸大伯、二伯及其后代的宅第。德興堂入口處的珍寶館,有喬家珍藏的九龍屏風、犀牛望月鏡、九龍燈(如圖)等珍品展覽,值得一覽。</p> <p class="ql-block">(十二)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靈石縣靜升鎮,是王氏家族歷經明清兩朝300余年修建的宅院,原有5個堡,總面積25萬平米。目前景區由紅門堡和高家崖(堡)兩部分組成,面積約4.5萬平米,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又稱視履堡)位于景區東部,是王氏兩兄弟的官宅。城堡大門(景區入口)是一座高大的三層城樓,門上匾額“寅賓”二字,意為恭敬引導。</p> <p class="ql-block">進門后首先可見敦厚宅(又稱樂善堂),這是哥哥王汝聰(五品官)的宅院,門樓高大,雕飾精美,掛兩盞大紅燈籠,門外照壁為“獅子滾繡球”。</p> <p class="ql-block">敦厚堂主院為前堂后寢布局。前院是社交活動空間,正廳“樂善堂”用以接待貴賓,東西廂房是賬房先生和管家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后院是主人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正房五間窯洞由長輩居住,房頂上建有“始祖閣”,供奉王氏祖先王子喬;東、西廂樓的一樓是兒孫住房,二樓為小姐繡樓。登上正房屋頂,可俯視院內和兩廂(如圖)。</p> <p class="ql-block">主院旁邊有廚院和家塾院,后面還有護院家丁們居住的圍院(如圖)。</p> <p class="ql-block">凝瑞居又稱敬業堂,位于敦厚宅西側,是弟弟王汝成(四品官)的宅院。因官大一品,其門樓更加寬敞豪華,有三間兩廈的門廊,懸掛4盞紅燈籠,門兩旁有磚雕壁畫“鹿鶴同春”(如圖)。</p> <p class="ql-block">院內布局與敦厚宅基本相同,且有大量保存完好的磚、木、石雕。圖為墻上的磚雕仙鶴展翅與龜背花紋,意為龜鶴延年。</p> <p class="ql-block">刻在墻基石上的10塊浮雕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圖為“乳姑奉親”和“鳳凰童子”</p> <p class="ql-block">屋脊兩端的望獸,寓意守望平安。</p> <p class="ql-block">紅門堡(又稱恒貞堡)位于高家崖西部,建造時間較早,是王氏家族幾代人的居所。堡內地勢北高南低,中間一條南北通道與三條東西通道構成一個大大的“王”字。高大的堡墻環繞四周,上有步道、角樓和瞭望樓,便于家丁巡邏打更。</p> <p class="ql-block">因時間關系,不能一一瀏覽堡內各個院落,只能登上堡墻繞行一周,縱覽城堡美景。</p> <p class="ql-block">從堡墻垛口眺望西側的崇寧堡,它是王家大院五堡之一,現辟為溫泉酒店。另外兩堡尚未開發。</p> <p class="ql-block">高大威武的南堡門(如圖)原是紅門堡的正門,現為景區出口。</p> <p class="ql-block">(十三)洪洞大槐樹</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樹全稱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于洪洞縣城西北角,是中國民間尋根、祭祖的圣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需要說明的是,該景區多為人造新景觀,精神價值大于觀光價值。</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樹移民是我國歷史上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移民遷徙,移民人數占當時全國人數的1/4,共有180多萬人由山西遷徙至河南、山東、河北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目前大槐樹移民后裔已遍布全國各地。</p> <p class="ql-block">景區大門采用槐樹根造型,寓意大槐樹后裔同根、同源、同祖、同心。</p> <p class="ql-block">門內一座高大的“根”字照壁,兩邊分刻篆體字“飲水”和“思源”,這是景區標志性景觀。</p> <p class="ql-block">景區路旁有展示大槐樹移民歷史的三組石雕和一座浮雕墻,還有反映民間傳說的情景雕塑“劃甲、驗甲”和“解手、背手、連手”(如圖)。</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民國初期(1914年)建造的牌坊,上書“譽延嘉樹”和“蔭庇群生”,意思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槐樹享譽海內外,</span>庇護蕓蕓眾生。</p> <p class="ql-block">據說古代大槐樹栽種于漢代,有1800年歷史,可惜毀于300多年前的洪水。圖為民國初期(1914年)在大槐樹遺址上修建的紀念碑亭。</p> <p class="ql-block">碑亭后面是被圍欄保護的二、三代大槐樹</p> <p class="ql-block">還有千年槐根(如圖)和人造大槐樹,供游客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思源潭</p> <p class="ql-block">獻殿是擺放祭祀供品的地方。背面為一座戲臺,每天有舞臺劇和各種演出。</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是園區的核心建筑,堂前是萬人祭祖廣場,兩側為溯源閣和望鄉閣,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p> <p class="ql-block">(十四)壺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壺口瀑布位于黃河上游,河東岸屬于山西吉縣壺口鎮,河西岸屬于陜西宜川壺口鎮。黃河奔流到此,河道猛然收縮,水面寬度由300米左右,驟減為20-30米,再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一瀉而下,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壯觀景色,因此得名壺口瀑布。它是我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被列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早晨起來雨還在下,焦急等待了一個多小時,高速路口終于開閘放行。到達吉縣壺口瀑布景區后,換乘區間車來到黃河岸邊,再沿棧道走過一段干涸的河床,這才見到瀑布真容。</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瀑布巨浪翻滾,濤聲震天,氣勢磅礴,給人以視覺、聽覺和心靈三重震撼,令人永生難忘。下面是從不同視角拍攝的瀑布風光</p> <p class="ql-block">位于陜西一側的瀑布支流</p> <p class="ql-block">下圖請橫屏觀看</p> <p class="ql-block">用慢速快門拍攝的瀑布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龍洞,又名“觀瀑洞”,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開鑿。洞深18米,內有觀瀑平臺,能以較低視角觀看壺口瀑布雄姿,體會“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可惜當天龍洞鎖門,未能一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回想五年前在黃河對岸(陜西)觀壺口瀑布,曾對龍洞中的游客(如圖)羨慕至極。如今到了龍洞門口進不去,難免有些遺憾!</p> <p class="ql-block">民間藝人劉愛國常年為游客表演,已成為黃河岸邊一大景觀。</p> <p class="ql-block">(十五)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位于山西南部陽城縣北留鎮,總面積3.6萬平米,是清代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兩次下榻于此,因此得名“皇城相府”。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景區主要由內城、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建于明代,是陳氏家族的住所;外城建于清代,是陳廷敬的私宅。兩城均圍以城墻,并有城門互通。</p> <p class="ql-block">御書樓位于外城門外,現為景區大門。此樓由陳廷敬兒子建造,坐東朝西,上有清代康熙皇帝親賜的御匾“午亭山村”及一幅對聯。</p> <p class="ql-block">過了御書樓,即為外城(又稱中道莊)城門樓,樓上懸掛“相府”匾額。</p> <p class="ql-block">進入外城首先可見一大一小兩座石牌樓。前面是清康熙年間修建的大功德牌樓,四柱三樓,莊嚴雄偉,上刻陳廷敬一門五代獲取的各種功名與官職;后面則是陳氏家族早期建造的小功德牌樓。</p> <p class="ql-block">大牌樓后面就是皇城相府最重要的建筑——陳廷敬的住所,門上掛著“總憲府”和“大學士第”兩塊牌匾,俗稱相府院。康熙皇帝兩次巡游都住在此處。</p> <p class="ql-block">柱礎石上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墻上的磚雕</p> <p class="ql-block">點翰堂,傳說康熙皇帝曾在此欽點陳廷敬之子為翰林,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相府內院是皇帝住過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外城還有小姐院、管家院、西花園(如圖)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內城又稱斗筑(可)居,意思是城堡雖小若斗,卻可安居樂業。其正門叫斗筑可居門,門上掛滿爬墻虎。</p> <p class="ql-block">內城另一城門是“拱辰門”(如圖),由此拾級而上,可到山河樓、屯兵洞等防御要地。</p> <p class="ql-block">麒麟院是內城早期建筑之一,陳廷敬祖父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山河樓高23米,共7層(含地下一層),內部防御措施齊全,并有水井、石磨和糧食儲備,可抵御流寇攻擊侵擾和長期圍困。</p> <p class="ql-block">屯兵洞位于城北(圖左),共有5層125間,最高層筑于城墻內,并設炮眼,是內城重要的防御陣地。文昌閣位于城東北角(圖右),供奉主管功名的文昌帝君,以保佑陳氏家族科甲輩出。后面山上的文峰塔與之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世德居是陳廷敬出生的地方,院內正房三層樓,廂房兩層樓。一位持傘游客走過門前,為古樸畫面平添一抹靈動的色彩(如圖)。</p> <p class="ql-block">御使府是陳廷敬伯父的住所,有廳堂和內宅兩個四合院。因其官居浙江道監察御史,故名御使府。</p> <p class="ql-block">內城還有陳氏宗祠、樹德院(現辟為中華字典博物館)、容山公府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書院位于城外,是陳氏子弟讀書學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西之旅分享結束,謝謝瀏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青冈县| 东源县| 绥江县| 农安县| 巴中市| 邯郸县| 望奎县| 资溪县| 江川县| 神木县| 石首市| 五寨县| 自治县| 吕梁市| 都江堰市| 依安县| 河东区| 黄陵县| 睢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开鲁县| 全州县| 昌图县| 河南省| 灵丘县| 江陵县| 革吉县| 凌海市| 开封市| 马公市| 富源县| 珲春市| 沙雅县| 奉贤区| 延长县| 临邑县| 蛟河市| 沭阳县| 尚志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