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青螺老師解析律詩

飛雪

<p class="ql-block">各位詩友,大家好!今天是我們律一期最后一講了。按學(xué)校的安排,講一下律詩的評閱問題。學(xué)會評閱,是鑒賞律詩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因為在評閱鑒賞他人詩詞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同時這也是為我們的學(xué)員在律一學(xué)習(xí)結(jié)束后,積極成為下期學(xué)習(xí)班的點評師作準(zhǔn)備。因為律一結(jié)束后還有律二,律三等。希望我們滄浪詩詞學(xué)院能夠延續(xù)不斷的傳承祖國的經(jīng)典文化。</p><p class="ql-block">有關(guān)詩的點評,沒有固定不變的步驟。我們就列舉下面的17項,以律詩為主講解如何點評。希望大家學(xué)習(xí)后,在你們自己的點評過程中,盡量做到使用較正規(guī)的詞語來點評,無論是從學(xué)術(shù)性和專業(yè)性上考慮,都需要我們牢記一些經(jīng)常會用到的詩詞知識,記住古人鑒詩經(jīng)典,定義。這就需要盡量保持準(zhǔn)確性和知識性。這對我們的點評功力和點評看點來說都是一種考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點評時最重要的,是你對別人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把個人見解說出來看似簡單,但往往反映的是一個人在學(xué)術(shù)水平中的積累。所以平時的吸收學(xué)習(xí)是必不可少的。實際操作時的關(guān)鍵,是要穩(wěn)、準(zhǔn),別具慧眼,能夠洞見別人不能洞見的優(yōu)缺點。</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們就轉(zhuǎn)入正題;當(dāng)你看到一首詩,要盡量一項一項的來,不求你們?nèi)慷甲龅剑词棺霾坏饺空莆眨诵年P(guān)鍵的幾點還是要注意的:</p><p class="ql-block">點評項目:</p><p class="ql-block">一、格式:</p><p class="ql-block">大多數(shù)網(wǎng)校交作業(yè)的格式為:題目格式:七律 題目,五律 題目,七絕 題目。書寫格式一定要注意,律:兩兩成聯(lián)書寫,也就是八句分四行書寫,不要八句八行!絕:四句,可以分四行,也可以分兩行書寫!這是很細節(jié)的問題,但是往往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們?nèi)魠⒓釉娫~比賽,這些細節(jié)問題就會顯得很重要了!</p><p class="ql-block">二、格律檢測:</p><p class="ql-block">我們看一首詩,如果是格律詩,那么首先還是要看他的格律是否正確。但是格律是個死的東西,替對粘,三平、三仄、孤平、拗救這些是點評作品的最基本項目。有一點必須強調(diào),那就是關(guān)于格律的變格。比如,學(xué)生用了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你作為點評師,就不能說人家失替。千萬注意,因為這樣的例子在實際點評中會經(jīng)常遇見的。當(dāng)然格律這個東西畢竟可以依靠檢測工具來識別。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古今韻都不合才叫出律,判斷時盡量分辨清楚作者使用的是平水韻或者是新韻,這樣我們才有依據(jù)來判斷他是否出律。</p><p class="ql-block">三、韻部問題</p><p class="ql-block">1、韻字入詩檢索:</p><p class="ql-block">韻字入詩,指在一首詩中,除去韻腳之外,在它處還發(fā)現(xiàn)了同韻部的韻字出現(xiàn)在在詩句中,這是不允許的。需要盡量避免。有人喜歡用擠韻去表達,但要注意的是,擠韻往往是指與韻字同韻母,意思是,雖然不是一個韻部,但韻母與韻字同,這樣也會對聲律有一定影響,都是需要盡量避免的,如果點評時發(fā)現(xiàn),應(yīng)當(dāng)指出來的。</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還要盡量避免白腳處的字,韻母與韻字韻母相同,這種撞韻現(xiàn)象,雖然是后人提出的詩病,但我們要盡量避免。當(dāng)然,韻字入詩對于聲律的影響,是取決于口感的,如果讀起來感覺無不和諧的情況,也可以通融。</p><p class="ql-block">韻字不入詩,需要除外幾種情況:1,疊詞除外,比如:空空,后面的空是韻腳,前面六位的空,就是疊詞入詩,沒任何問題;2,刻意重字的情況例外,比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陽和陽,屬于規(guī)則重字;3,借對或者是刻意重音的情況,就是句中使用了刻意重復(fù)的音同字不同的韻字;4,韻腳處為雙聲疊韻字,比如:玲瓏,嫖姚,等。</p><p class="ql-block">2、注意,韻部使用是否有鄰韻、換韻、湊韻、連韻、險韻、僻韻等問題,在這里,詩友們比較常見的毛病是湊韻和連韻,湊韻就是為了押韻,所使用的韻字過于生僻,或者所使用的韻字和詩句要表達的意思關(guān)聯(lián)性不大或者讀起來感覺別扭,這就是湊韻,押韻是為了意境和音律的和諧美,如果只是為了湊數(shù)而從韻表里拈來的,雖然有韻,卻于詩意無補,不但不增色,反而失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韻字問題:四個韻字盡量別都是一種詞性。最好兼有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另外押韻盡量不要押同義的韻字。比如說香,芳,意思差不多,要避免同時入韻。另外韻字盡量別都是陰平,或都是陽平。</p><p class="ql-block">四、關(guān)于重字: 有無重字以及隱形重字?</p><p class="ql-block">重字問題,除規(guī)則性的刻意重字和疊詞之外,要盡量避免。我們重點說一下隱形重字。隱形重字其實和楹聯(lián)中的合掌問題有點類似:</p> <p class="ql-block">1、名詞隱形重字:</p><p class="ql-block">先參考一首作業(yè):</p><p class="ql-block">聽雨江南 作業(yè)</p><p class="ql-block">《五律 梅》</p><p class="ql-block">傲雪迎風(fēng)笑,寒梅對日香。</p><p class="ql-block">婀娜隨皓月,嫵媚映丹陽。</p><p class="ql-block">宦海沉浮久,人生起落嘗。</p><p class="ql-block">何時逐駿馬,送我到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傲雪迎風(fēng)笑,寒梅對日香。誰傲雪迎風(fēng)?自然是代指寒梅,所以下句再說寒梅就顯得重復(fù)多余了。作為詠物詩,主語可以省略的。另外,寒梅對日香了,頷聯(lián)四分句再說嫵媚映丹陽,意思豈不是重復(fù)了。(陽、日)這里是名詞重復(fù)。過多的同類別意重復(fù),導(dǎo)致這種描寫不見特點。這就是名詞的隱形重字。</p><p class="ql-block">2、同時使用過多的代名詞:再看下一個:</p><p class="ql-block">寒梅</p><p class="ql-block">幽情無可寄,獨絕小南枝。</p><p class="ql-block">疏影橫窗瘦,瓊苞醉玉姿。</p><p class="ql-block">堪憐嬌嫩蕊,尤笑雪霜池。</p><p class="ql-block">淡月羅浮夢,清香慰我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詩里,其中,“瓊苞,玉姿,嬌嫩蕊”,這三個詞組都是代指梅花的,當(dāng)然小南枝,羅浮夢也是代指梅的。與其用各種代名詞寫梅花,倒不如抓住梅花的一些特質(zhì)進行描寫,這樣效果比較動人。試想,你把梅花說成瓊苞,說成玉姿,說成嫩蕊,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說來說去還是他,僅僅注重梅花的外形描寫是不夠的,也是呆板的,要注意虛寫,抓住他的特質(zhì)來寫。比如古人寫他傲雪、高潔、脫俗、不同流合污的隱士情懷,這些都比我們直接描寫姿態(tài)外形要出色的多。這是我們在寫作中需要注意的,許多詩友為了不犯題,往往使用過多的代名詞來代指描寫一種物象。</p><p class="ql-block">3、名、動、形容詞隱形重字:如:</p><p class="ql-block">凄涼侵瘦骨,遍地斷枝多。</p><p class="ql-block">折且風(fēng)中笑,立當(dāng)雪上娑。</p><p class="ql-block">寒隨蕭瑟浸,苦取僂身磨。</p><p class="ql-block">待到春來日,欣然又綻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凄涼、蕭瑟”為形容詞犯復(fù),侵和浸為動詞重復(fù)。“僂身、瘦骨、斷枝”名詞犯重。遍地即為多,那么再用多字,是否重復(fù)了?</p><p class="ql-block">4、再有一個就是使用同義連用詞的并列詞組:</p><p class="ql-block">比如:庭院、溫柔、孤獨、空闊等等,這類詞組最好不要在五言詩有限的篇幅中使用的太多,因為我們知道,庭和院、孤和獨、空和闊、他們的意思是一樣的用一個就可以了,兩個都用,占用篇幅不說,也容易限定句式結(jié)構(gòu),不利于我們組織立意,浪費資源。還有就是五律對于詞組的運用要求也是很嚴(yán)的,基本上拒絕使用詞組,因為詞組的定義已經(jīng)固定。當(dāng)然有些為了對仗目的,同義連用和反義連用是必要的,只是別太多。</p><p class="ql-block">五、入聲字的要求:</p><p class="ql-block">五律 入聲字不可多于 4個 最多五個 </p><p class="ql-block">七律 入聲字不可多于 5個 最多六個</p><p class="ql-block">七絕 入聲字不可多于 3個 最多四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大家可以作個參考,因為入聲字太多,常常會對情緒有一定影響,所以盡量要根據(jù)詩意來,別無端刻意多用。</p><p class="ql-block">六、首字平仄比例:</p><p class="ql-block">理想的比例是:4:4;或者5:3。盡量避免全是平,或全是仄,尤其要注意五言句的孤平問題。</p> <p class="ql-block">七、關(guān)于對仗。</p><p class="ql-block">律詩的中二聯(lián)的對仗是律詩的關(guān)鍵,也是出彩的地方。所以要認真檢查有無對仗不工,或完全沒有對仗?我們盡量從下面幾個方面去看:</p><p class="ql-block">登鸛雀樓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block">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里有提到關(guān)于絕句對仗的要求,和律詩有相似之處,律詩的對仗也同樣借鑒。尾聯(lián)如果對仗,最好是用流水對收住全詩。</p><p class="ql-block">2、對仗中關(guān)于寬對的必要性:這就是在上下兩聯(lián)中,追求的是互補,以好的意境來填補一些對仗上的不足。律詩關(guān)于對仗的要求,普遍認為,頷聯(lián)的對仗可以稍寬,頸聯(lián)的對仗要求就比較嚴(yán)格。例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頷聯(lián):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稍寬;還有,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頷聯(lián):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這就是一種互補,就是以較高的意境效果來化補詞性對仗的不足。再看一首五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商隱 北青蘿</p><p class="ql-block">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p><p class="ql-block">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p><p class="ql-block">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p><p class="ql-block">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頷聯(lián)的,何在,對后句的,幾層,字面上稍寬,但上下聯(lián)同是在表達一種疑問,和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 幾處對誰家,是一樣的效果。初夜對一枝,初字有表示程度數(shù)量的意思,和一相對,也是對仗的一種巧妙運用。如果上聯(lián)是一,我們僅僅想到2-9,那就是思維的僵化和呆板,只有充分打開我們的思維,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對仗可以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變通,雖然這么說,但有一點仍須強調(diào),不提倡在水平達不到的情況下降低近體詩的理論要求。</p><p class="ql-block">八、要看有沒有合掌?合掌有意境合掌和結(jié)構(gòu)合掌兩種(這個沒有先后順序,大家可以隨意安排次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意境合掌對仗,一般不允許上下句是一個意思,這種情況叫意境合掌。無論是楹聯(lián),絕句或者律詩里的對仗聯(lián),都是需要盡量避免的。所以,如果拿捏不好合掌的問題,最好不要用近義詞相對,要盡量拉開視野,還有,抽象名詞和具像名詞要掌握一些。這樣在對仗的時候選擇性就大一些。造成合掌,往往是因為我們的知識面太過狹窄造成的。所以多讀古人作品,多積累詞匯可以很好的避免合掌。尤其是老杜的作品,視野非常開闊,可以從中很好的借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一個就是,在判斷合掌的時候,不能只看對仗的上下兩聯(lián),其他地方就不看了嗎?不是的。比如律詩一共八句,我們也要避免其他地方的意思重復(fù),我們可以把一首詩的八句進行比較,看看他們哪幾個用詞或者哪幾句用意是一樣的,然后摘出來進行重點判斷,這樣也可以很好的避免意重的現(xiàn)象發(fā)生。對仗避免合掌也可以使用虛實相交,視覺聽覺轉(zhuǎn)換,收放結(jié)合的方法,這樣可以很好的避免合掌。需要指出的是,如何拿捏合掌的問題,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合掌一說,在古風(fēng)里沒有,因為古風(fēng)體詩,由于沒有篇幅的限制,經(jīng)常一個意思反復(fù)的吟詠,一聯(lián)或三聯(lián)都在表達一個意思;但到了近體詩就有限制了,所以為了精煉的要求,就有了后來的合掌一說,、但需要指出的是,律詩畢竟和楹聯(lián)不同,有時在一個對仗聯(lián),會出現(xiàn)從兩個方面去說一件事,比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自古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注意到?jīng)],這就是律詩里的意重,但字面不重的句子,是詩人為了強調(diào)一個觀點,或意境,刻意這么做的,稱為復(fù)詠。這個手法從詩經(jīng)里就有的手法。但要注意一下用法:李商隱的是用了兩個物象,來說明一個意境;偉人的是一句有,一句無,這個就避免了字面上的合掌了。所以我們點評時,要適當(dāng)注意這個問題。、2、句式結(jié)構(gòu)合掌(單一)。這個是指律詩中二聯(lián)的句式要有所變化。因為中間兩聯(lián),是對仗聯(lián),是首篇律詩比較出彩之處,所以他們的節(jié)奏點,句式,盡量在兩聯(lián)之間做些變化。例如:頷聯(lián)節(jié)奏點如果是2/2/1,那么頸聯(lián)就需要錯開這個格式,變成2/1/2式;或:2212;2221.在七言時。九、承轉(zhuǎn)句中名詞的位置是否恰當(dāng)?在避免結(jié)構(gòu)合掌的同時,律詩承句轉(zhuǎn)句中名詞的位置也要注意:在一句中,如果有兩個名詞的話,要盡量把他們分開放。雖然沒這個規(guī)矩,但是名詞也不可過多、過近,缺乏變化是很不好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再有就是五絕本身篇幅就很小,許多內(nèi)容施展不開,盡量少用疊詞,因為疊詞比較占用篇幅,那余下的空間勢必會很狹窄,可發(fā)揮余地小,另外句式也顯得單調(diào),我們看許多五律作品,幾乎很少見連續(xù)使用疊詞,就是這個原因。關(guān)于五言律,可以參考一下前面兩講的五言句中名詞位置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十、關(guān)于扣題:指詩意是否緊扣題目,有無跑偏?</p><p class="ql-block">詩意與題目的關(guān)聯(lián)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我們選定什么樣的題目,通篇內(nèi)容都要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展開,起承轉(zhuǎn)合都是這個主題的脈絡(luò)。</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詩脈?詩脈就好比是中心思想,每一句話有中心思想,每一個整篇也有一個中心思想,這個詩脈,就是通過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把一個整篇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的脈絡(luò)。沒有這樣脈絡(luò),詩的主題就表達不出來。就像一根葫蘆串,那幾個葫蘆就是靠的那根竹簽串起來的,形成了一個整體。具體到詩中,就是起句、承句、轉(zhuǎn)句、合句,這四句都必須圍繞主題這唯一的一條線來寫,不能這根線,那根線的亂交織。我們看一個例子:</p><p class="ql-block">例題:菊 </p><p class="ql-block"> 一夜風(fēng)聲緊,街邊古木殊。</p><p class="ql-block">庭園寒露結(jié),屋頂冷霜涂。</p><p class="ql-block">氣候無常態(tài),星光有眼珠。</p><p class="ql-block">蟹肥當(dāng)佐酒,野菊忒豐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寫菊,我們看前三聯(lián),都是在寫時間景色,頸聯(lián)感慨,直感對客觀環(huán)境的塑造啰嗦了,頷聯(lián)是合掌的,轉(zhuǎn)的湊了,到最后引出菊來,說他豐腴,應(yīng)該是贊他的品格堅強,前面所有的鋪墊都是在為菊的豐腴襯托,可是這個襯不出彩,蟹肥感覺用在這里也有點突兀。作者的用意是好的,目的是想反襯,可是對客觀環(huán)境著墨太多,給人一種誤解,你不是在寫菊,而是在寫秋,因為菊的戲份不夠,配角的戲份超過了主角,那么這個標(biāo)題就顯得不恰當(dāng)。</p><p class="ql-block">十一、關(guān)于隔景以及堆景:有無隔景,太陽雨等現(xiàn)象。七律中,物象要經(jīng)過自己的精心選擇,不是隨意堆砌。另外所選的物象主次要分明,尤其是七律字多,初學(xué)者們弄的景色堆積,名詞太多。當(dāng)然如果你需要用列錦句來表達,是另外一說了。七律跟五律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交代時間的時候,一般不直接使用時間用語,以物象來表達時間,是最佳選擇。景色要跟感情配合好,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寫景,也是為了表達某種心情的。但所用的景物之間要相諧,不能隔,比如出現(xiàn)太陽雨。</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關(guān)于隔景也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你寫當(dāng)時當(dāng)日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你寫的是一個景點處的不同時間,不同事件,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不要過于刻板哦。</p><p class="ql-block">十二、意脈檢索:有無斷裂。起承轉(zhuǎn)合是律詩創(chuàng)作時的基本架構(gòu),但也有不同的變化,杜甫為七律的布局獨創(chuàng)了很多變化,比如,總分分總,分分分總等,需要放開來看的。感情的萌發(fā)、深化、結(jié)束的進展過程,與整體要能一致,也要有一定的變化,因為詩,講究起伏跌宕。這一點,在五律、七律、七絕都用的上。評詩要評詩的總體布局,因為一首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層次要清晰。起承轉(zhuǎn)合的各步驟,既要有區(qū)別,又能成為一個整體。有一種稱呼,叫起承轉(zhuǎn)合明顯。剛剛說了,還有總分分總,和分分分總,總分分分的各種變化,要具體看。</p><p class="ql-block">有幾個步驟大家可以參考:</p><p class="ql-block">A、各句要有獨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務(wù);</p><p class="ql-block">B、每聯(lián)的前后分句之間要有銜接性。所以在你評的時候,要注意銜接了沒有,你自己寫的時候也要注意,銜接了沒有?當(dāng)然,一聯(lián)的前后兩句之間,有幾種不同的關(guān)聯(lián),順接,延伸,時序倒裝,轉(zhuǎn)折,還有既相反,但又相成,等。</p><p class="ql-block">C、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要有銜接性,不可斷裂。</p><p class="ql-block">1、關(guān)于整體。大家評的時候仔細看看他的八句四聯(lián),每聯(lián)的前分句后分句不可斷裂,聯(lián)跟聯(lián)之間也不可斷裂,意思要連貫。這點很多朋友寫的時候不注意。八句各自平行,誰跟誰都沒關(guān)系,這個你評閱的時候,如果能評出人家斷裂了沒有,就說明你自己寫的時候注意沒注意。有些詩友寫詩忽略了起承轉(zhuǎn)合,而是平鋪直敘,八句并列,沒有主次,缺少深入與結(jié)束。例如:</p><p class="ql-block">《春歸》</p><p class="ql-block">清澈天空伴暖陽,春光明媚染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青松枝頂出新綠,垂柳周冠露淺黃。</p><p class="ql-block">紫燕尋宅巢穴筑,游魚破浪覓食香。</p><p class="ql-block">草坪展體抬頭展,花卉伸腰笑臉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詩寫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動有靜,用擬人法生動感人,但一般人如果不注意,會感覺八句并列,沒有深入、結(jié)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實這首的布局在唐人有類似的,首聯(lián)是個總領(lǐng),春光明媚染家鄉(xiāng),是總領(lǐng)句,下面三聯(lián)是平扣的首聯(lián)的次句。此種布局有個名稱:總分分分。當(dāng)然這首詩寫的好壞,另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蟬作者: 李商隱 </p><p class="ql-block">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p><p class="ql-block">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p><p class="ql-block">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p><p class="ql-block">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李商隱的五律,我們需要仔細讀一下。因為頸聯(lián)似乎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看似與上面的詠蟬句子有點斷開了,但這里,頸聯(lián)是由首二聯(lián)轉(zhuǎn)了,是明顯的意轉(zhuǎn);是在由詠蟬,而開始入情,這種千萬注意,不是意隔哦。再看尾聯(lián),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一個君字一個我字,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從整體來看,他的意思是相互照應(yīng)的。注意:頸聯(lián)是由對蟬的描述的,由樹(木)的無情,而想到自己的仕途,也如木(梗)一般,此處用典。</p><p class="ql-block">2、關(guān)于承句(頷聯(lián)),一般需對起句的主要景物進行關(guān)聯(lián)擴展。這句很重要,承句的寫法在此不論五律還是七律都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例題:菊 </p><p class="ql-block"> 一夜風(fēng)聲緊,街邊古木殊。</p><p class="ql-block">庭園寒露結(jié),屋頂冷霜涂。</p><p class="ql-block">氣候無常態(tài),星光有眼珠。</p><p class="ql-block">蟹肥當(dāng)佐酒,野菊忒豐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想寫菊,起句一夜風(fēng)聲緊點名了時令,街邊古木殊繼續(xù)深入秋的意象,那么承句就要跟隨這個季節(jié)的主要景色繼續(xù)擴張,庭園寒露結(jié),屋頂冷霜涂。這首,承接是承接了,如果起句的后半聯(lián)就已經(jīng)承接了,那么承句你繼續(xù)承接,并且承接的沒有變化,那是不是顯得啰嗦?庭園是不是包括屋頂?寒露和冷霜所代表的意思其實是一個意思,寒露結(jié)冰就是冷霜。兩句一個意思那么其中一句就是廢了,沒有實際意義。承句中要有動詞,把畫面活起來,整個詩中要少寫名詞多寫非名詞(動、 形容、虛)這點最難做到。</p><p class="ql-block">3、關(guān)于轉(zhuǎn)句。這是最難寫的,所以,記住,既不能跟承句斷裂,(一般,頷聯(lián)的后分句(也就是第4句)要為轉(zhuǎn)句做好準(zhǔn)備,又要蕩開一筆。特別是頷聯(lián)上、下兩句,和頸聯(lián)上下兩句的意思不能一樣。一聯(lián)的前后分句之間要有變化。許多詩友合掌就是一聯(lián)的前后分句的意思沒有遞進。</p><p class="ql-block">4、起句要求興,合句要求比。意思是,收和結(jié),類似于上開,下合。</p><p class="ql-block">尾聯(lián)的實比,如果比的不夠,詩就沒有味道。很多朋友起句不講究,沒有興,合句沒比, 就像一個大散文,這不叫詩。所以,你自己寫的時候最好要起句用興,合句用比。合句的前分句(就是第七句)要收住前6個句子,并給合句做一個相當(dāng)好的鋪墊,如果想第八句出彩,必須第七句鋪墊好,你評閱的時候,要看看他第七句承上啟下了沒,或者說有沒有對上面做個收束了。還要把讀者的思維引向言外。這就是所謂的言盡,而意未休。</p><p class="ql-block">起句興,合句比,如果合句用景來結(jié),效果會好很多,出漂亮句子的可能性也要大的多。用景來比,容易筆盡意不盡。這個大家在寫的時候,要有意識的鍛煉這點,用個景來藏著情做第八句。一般的詩友寫到第八句時,都是直抒胸臆了,憋了那么久,也該舒口氣了,不過這樣的效果往往沒有藏著更有余味,太過直白的暴露自己的感情,不足取的。</p><p class="ql-block">十三、不求句句好 但求一句精。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沒被讀者感動的,這樣的作品就已經(jīng)失敗了,因為你看上去不好不壞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不好了,因為你的作品不出彩,沒有感動到讀者。</p><p class="ql-block">十四、用典是否合理:關(guān)于用典,請大家參考我們的第五講的詳細論述。今天要講的主要是,幾個該注意的地方。用典既要師其意,又要能于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方為佳境。用典尤忌生澀,忌使用僻典,忌詞不達意,忌浮華,忌堆疊,掉書袋。</p><p class="ql-block">典故的理解和運用是否恰當(dāng),基本上,以寫景為主的,不適合應(yīng)用典故,以情說理為主的,可以適當(dāng)應(yīng)用典故增加其說服力,也不會顯得過于直白的呆板,又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容量和涵蘊。</p><p class="ql-block">十五、有沒有生造詞,以及有沒有個別詩句表述不明所以的現(xiàn)象,有沒有重復(fù)啰嗦的詞組和句子,是否有生澀影響口感和誦讀流暢的字詞?</p><p class="ql-block">十六、省略句子成份的技巧有哪些?是否應(yīng)用合理。作者精簡凝練的手法是否自然、有沒有給人不適的感覺等等。</p><p class="ql-block">十七、不同階段詩友的作品對于立意的要求和變化在點評中,許多初級詩友的水平是需要時間來慢慢積淀的,所以盡量不要一杠子打死,忌諱使用粗俗的語言。尤其是關(guān)于直白、煉字等問題,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達到的,那就需要我們在點評的時候注意根據(jù)各人水平來進行品評,主要還是要鼓勵別人的積極性。在自評與互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牢記!</p> <p class="ql-block">淺談詩家語(二)</p><p class="ql-block">主講老師:青螺</p><p class="ql-block">大家好,上一講我們系統(tǒng)地說了律詩寫作中的省略問題,今天我們繼續(xù)講一下詩家語中的倒裝,詞性活用,和擬人擬物。</p><p class="ql-block">一,關(guān)于倒裝</p><p class="ql-block">倒裝用法,是詩句里最常用的句法之一。最先提出“詩家語”這一概念的是宋朝王安石。據(jù)宋人魏慶之編的《詩人玉屑》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王仲至召試館中,試罷,作一絕首句:</p><p class="ql-block">古木森森白玉堂,長年來此試文章。</p><p class="ql-block">日斜奏罷長楊賦,閑拂塵埃看畫墻。</p><p class="ql-block">王安石見到后非常喜歡,但把第三句作了改動,日斜奏罷長楊賦,改成了:日斜奏賦長楊罷,加注了一下說:詩家語,如此乃健。在王安石看來,“日斜奏賦長楊罷”,是“詩家語”,“日斜奏罷長楊賦”,則不是“詩家語”。</p><p class="ql-block">為什么?王安石語焉不詳。但仔細看看句子就知道,這是把賓語提前了,從語法上來看原句,日斜只是個時間狀語,奏,動詞,長楊賦,偏正詞組作賓語,王安石的句子,是把這個偏正詞組的中心詞,賦,提前,直接放奏的后面,把提示動作完成的詞,罷,放句后,這樣就夠成了,一個賓語主成分的前置,句子就更有詩味了,這只是倒裝的一種。下面我們來具體的談一下幾種不同的倒裝形式。</p><p class="ql-block">1 主謂倒裝顧名思義,就是主謂語順序顛倒。正常順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鶯爭樹,燕啄泥。主謂賓,按正常順序排列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花迷眼,草沒蹄。主謂賓。</p><p class="ql-block">但在詩里,很多情況下,這種主謂的順序就變了,就成了主謂倒裝。比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飛白鷺,囀黃鸝。飛,囀,謂語動詞,在前,而主語,白鷺,黃鸝,則放到了后面。這樣倒裝的效果就是把最重要的動作前置,就是,在水田里飛來飛去的是白鷺,在夏木里鳴啼的,是黃鸝。就把動感帶出來了,讓句子帶上了不同的色彩。下面我們細讀一首杜甫的詩。</p> <p class="ql-block">堂成(唐·杜甫)押肴韻</p><p class="ql-block">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p><p class="ql-block">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p><p class="ql-block">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p><p class="ql-block">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詩是杜甫從秦州赴成都后,在友人的幫助下建了浣花溪邊的草堂,建成后所寫。</p><p class="ql-block">先看首聯(lián)的對偶句: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前四,背郭堂成,對,緣江路熟,主語是參與建草堂的人,包括杜甫和杜甫的朋友,他們把草堂在郊外建成了,而門前的小路呢,是縁著江,而踩熟的,很工的對仗,后三,使用了小倒裝,這兩句的后三意思是,草堂用白茅草覆頂;由于地勢高,所以又可以俯看青色的郊外。注意一下,首聯(lián)兩句的后三,前句是倒裝的,后句沒倒裝,但從字面看,后三對仗的非常工。</p><p class="ql-block">這個在古人詩里經(jīng)常見的。</p><p class="ql-block">蔭白茅,蔭是動詞,覆蓋的是草堂的屋頂,而白茅草是后三的主語,意思是,白茅草覆蓋著屋頂,是小主謂倒裝。而俯青郊,是因草堂地勢高,故可賦視著郊外的意思,是正常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這一點在后面還會細講的。</p><p class="ql-block">還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里的前分句,開宮殿,指宮殿的猛開了,小倒裝。但后分句,拜冕旒,正常語序。再看杜甫的另一首七律:</p><p class="ql-block">曲江二首 其一</p><p class="ql-block">(唐·杜甫)押真韻</p><p class="ql-block">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p><p class="ql-block">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p><p class="ql-block">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p><p class="ql-block">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點看一下頸聯(lián):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頸聯(lián)的意思是,過去的小殿堂里,現(xiàn)在有翡翠鳥做窩了,這個句子里,翡翠鳥是主語,在小堂里做窩,這個巢字是動詞,主謂倒裝,小堂只是個狀語;后分句,原來的高冢前的麒麟獸雕,原來是雄雌勃勃,現(xiàn)在倒臥了,沒人管了,臥,是動詞,麒麟是主語,主謂倒裝。注意,這個例子是全句倒裝,前后分句結(jié)構(gòu)一致,兩句都倒裝。</p> <p class="ql-block">4轉(zhuǎn)折詞語的省略</p><p class="ql-block">詩句里,經(jīng)常有句子中的轉(zhuǎn)折詞和句子之間的轉(zhuǎn)折詞是可以省略的,但從詩意里,或上下句的關(guān)聯(lián)上,可以明顯讀出來,所以就可以省略了。比如上面的這首的首聯(lián),愛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時無事身。意思就是,正因為你是個忘名之客,所以在這多事之秋,你就可以善保無事之身了。我們寫詩,或讀詩時,這個關(guān)系一定要知道,類似的轉(zhuǎn)折關(guān)聯(lián)詞是省略的,一加上,意思馬上就清晰了。先看一首簡單的:</p><p class="ql-block">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p><p class="ql-block">(唐·杜甫)押麻韻</p><p class="ql-block">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p><p class="ql-block">自知白發(fā)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p><p class="ql-block">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p><p class="ql-block">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xué)種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我們早晚讀讀過,簡單說說。首聯(lián)寫的是春景,是樂景,但頷聯(lián)承接的是轉(zhuǎn)折的,意思是,雖然春景非常美麗,(但是我)自知白發(fā)非春事,(所以)且盡芳尊戀物華。這樣前一句省略的是與首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后句省略的是與前分句之間的轉(zhuǎn)折。再看一首句子中的轉(zhuǎn)折:</p><p class="ql-block">曲江二首 其一</p><p class="ql-block">(唐·杜甫)押真韻</p><p class="ql-block">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p><p class="ql-block">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p><p class="ql-block">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p><p class="ql-block">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p><p class="ql-block">(原來輝煌的)江上小堂(如今)巢翡翠,(過去高貴的)花邊高冢(如今)臥麒麟。類似這樣的轉(zhuǎn)折詞的省略,在詩句中非常多見。理解了這種句中轉(zhuǎn)折關(guān)系,對我們寫作,理解,非常有幫助哦。再看一個首句的句中轉(zhuǎn)折:</p><p class="ql-block">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唐·劉長卿)押東韻長安路絕鳥飛通,萬里孤云西復(fù)東。舊業(yè)已應(yīng)成茂草,馀生只是任飄蓬。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此去行持一竿竹,等閑將狎釣漁翁。</p><p class="ql-block">長安路絕鳥飛通,萬里孤云西復(fù)東。看一下首句:長安路絕鳥飛通,意思是,我所在的江東地區(qū),與長安之間的路以及絕了,唯有鳥是可以飛通的,前四后三之間,轉(zhuǎn)折。頷聯(lián)的前后分句之間也是一種轉(zhuǎn)折,意思是,我原來的舊業(yè),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荒蕪了,所以,我今后的余生,也就只能任飄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卜居(唐·杜甫)押尤韻</p><p class="ql-block">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p><p class="ql-block">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p><p class="ql-block">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沈浮。</p><p class="ql-block">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p><p class="ql-block">首聯(lián)點出所卜居的位置,在浣花流水的水西頭,用了銜字句,浣花溪水的西頭,五言句子,就達不到這個要求了,沒這么豐滿,句子寫的,就要求非常的精練,比如,碧水繞西頭,因為你只有五個字,或者等你功底十分渾厚時,能把句子寫的既精干又豐滿。后分句,寫的主人是為了去林塘幽靜之處,如果是五言,就得省略很多東西了,比如,碧水繞西頭,居處林塘幽。相比較,當(dāng)然是七言句子更豐滿一些。</p><p class="ql-block">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沈浮。</p><p class="ql-block">由于首二聯(lián)是敘事寫意的句子,所以頸聯(lián)開始寫景,用景來烘托那個林塘幽,把那個情景,具象化,讓讀者讀后有親臨其境之感。注意景的敘述也要比五言的豐滿許多,比如無數(shù),一雙,五言可能就要寫,蜻蜓齊上下,鸂鶒對沈浮。而數(shù)量詞,在這里起到了豐富場景的效果。所以五言句,要求作者盡量在下字上練功夫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既然五律有這些限制,所以我們在布局上遣詞造句上就要學(xué)會精練一下,在下字上多下下功夫。再看一下草堂建成后的一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堂東湖作 </p><p class="ql-block">唐·韋莊 押庚韻</p><p class="ql-block">滿塘秋水碧泓澄,十畝菱花晚鏡清。</p><p class="ql-block">景動新橋橫螮蝀,岸鋪芳草睡鵁鶄。</p><p class="ql-block">蟾投夜魄當(dāng)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p><p class="ql-block">何處最添詩客興,黃昏煙雨亂蛙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滿塘秋水碧泓澄,十畝菱花晚鏡清。是總領(lǐng)句么?</p><p class="ql-block">@B15-落雪無聲 你先得了解這首詩到底在說什么?是在寫虢州的三堂東湖,對吧?是題景的,關(guān)鍵是要分層次來寫景,這首最大的特點,是七句寫景,只有七分句是寫意的,同意不?</p><p class="ql-block">滿塘秋水碧泓澄,十畝菱花晚鏡清。從滿堂秋水,和十畝菱花發(fā)端,遠景,</p><p class="ql-block">景動新橋橫螮蝀,岸鋪芳草睡鵁鶄。然后寫到一座水橋,彩虹,岸草和岸邊飛禽,是另一個層次</p><p class="ql-block">蟾投夜魄當(dāng)湖落,岳倒秋蓮入浪生。這個是寫的實景,但用的是虛筆,為何?因為寫的是月光,入湖;華山倒影入浪而生,夜景為實,但筆法為虛。</p><p class="ql-block">首聯(lián),晚鏡清,是傍晚,對吧,頷聯(lián)也是扣的晚鏡,頸聯(lián)是月出,入夜了,</p><p class="ql-block">但尾聯(lián)七分句入情了,說,何處最添詩人的客興?尾句做了回答:黃昏煙雨亂蛙聲。黃昏時的湖煙,小雨,還有荷塘里的蛙聲,讓詩人想起了自己長安老家的景物了,所以動了客興了。但尾句的景,是實景,晚上時見到的,尾聯(lián)的收,是回扣啊,是對首聯(lián)的補充。</p><p class="ql-block">題張氏隱居二首 其一</p><p class="ql-block">(唐·杜甫) 押尤韻</p><p class="ql-block">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p><p class="ql-block">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p><p class="ql-block">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p><p class="ql-block">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p><p class="ql-block">這首是杜甫的第一首七律,首二聯(lián)說的是自己如何到達對方的家里的。首聯(lián)說自己一個人在春山里行走,聽到了林子中伐木的聲音,頷聯(lián)用了省略,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我在途中遇到了,澗道的馀寒,和經(jīng)歷了冰雪,然后在黃昏時,到達了石門處的林丘。意思是到家了。注意,頷聯(lián)把路途的經(jīng)過,細節(jié)省略了,只用了,一個經(jīng)歷的歷,到達的到,加上途中所經(jīng)過的物象名詞把意思全部表達清楚了。這個就是謂語的省略。</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丰原市| 武夷山市| 长葛市| 疏附县| 连平县| 边坝县| 溆浦县| 三原县| 若尔盖县| 老河口市| 凌海市| 华坪县| 呼伦贝尔市| 阿坝县| 观塘区| 天祝| 五寨县| 花莲县| 澄城县| 无为县| 宜春市| 峨山| 墨竹工卡县| 栾川县| 万载县| 长岭县| 恩平市| 山东省| 溧水县| 惠安县| 青浦区| 来凤县| 通海县| 华宁县| 昭觉县| 武强县| 奉新县| 咸丰县| 鹤壁市|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