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張宗昌古居一萊州市沙河鎮祝家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張 萬 福 的 傳 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筆者自白:筆者有興接收了采撰張宗昌之父張萬福傳說的任務。我來到張的故鄉—— 萊州市沙河鎮祝家村。接待我的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元璽同志。當我提到‘張大吹’ 三字時,祝書記很客氣地對我說,張宗昌的父親叫張萬福,‘張大吹’ 是他的綽號。聽其話,思其意,我真的無地自容。是啊,怎么好隨便叫別人的綽號,何況是己經死了多年的老人而且綽號還是貶義的呢。頓時我對祝書記肅然起敬。下邊俺倆談得非常投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俺倆認為,對當今流傳在社會上的張萬福傳說,有的確有此事但不是此意,有的張冠李戴,有的純屬杜撰。實際上,張萬福是當地一名很有影響的吹鼓手領班,也就是現在民間慶典活動的組織和指揮者,是當時吃‘百家飯’ 的人物,經多見廣,精通鼓樂,深懂民間禮儀,處事言談機警靈活,滑稽幽默,常愛自嘲。就這樣一個人,怎么可能是拿著‘肥皂當點心’ 對著‘電燈去點煙’呢,是有誤傳......類似的看法俺倆不謀而和。因此,我將調查題綱上的‘張大吹的傳說’ 改成了張萬福的傳說。對有的傳說不再贅述,如“問大號” “屬驢好” “點京戲” “要電話” 等流傳很廣的段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獻 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張宗昌任山東督辦時,老太爺張萬福坐了汽車坐火車來到濟南府后,經常前護后擁地游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等名勝古跡。有一天游完趵突泉,回到公館游興仍然不衰,就興致勃勃地對副官說:“趵突泉俺不希罕,俺祝家的古有泉,也就是水花冒得低些,那泉水可是沙蜜蜜的透心得甜。祝家要是再有象大明湖一樣大的灣,劃船、釣魚就放便得多了、、、、、、”張萬福此時感慨萬千,說到興奮處就似正在吹奏一支喜慶的迎親曲,高潮疊起,說修路,說辦學堂,珠語連篇,說的張副官如身臨其境,點頭如搗蒜。事后,如此這般地,添枝加葉地向張宗昌作了匯報。說來還真是不巧不成書。事后,張宗昌真的修了煙濰路、古有泉,在祝家村還建了學校。張宗昌還親自為學校的大門題了“昌武學校” 的校匾,并在門上寫了“才全三育”“ 人樹百年” 的對聯。據說,還派人測繪了從祝家到新港的線路圖,將渤海之水引到祝家村,船從大連可直達;張敗,此事成泡影。也不知是誰說的,張宗昌做這些事,都是張萬福的主意。他聽后還自以為是呢。一次,幾個老伙計應約到張府閑扯,說起了這些事,問起了張萬福,你不是說還要修鐵路嗎?張萬福自嘲地說:“ 要那破玩藝干啥,老是爬著跑,要是站著跑才更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句玩笑話,以后被演譯成多種話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祝玉璽 口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建昌 整理 撰文 </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崇礼县|
呼图壁县|
陇西县|
襄樊市|
文安县|
本溪|
重庆市|
沙雅县|
北安市|
乃东县|
普兰店市|
永登县|
孙吴县|
山东省|
松桃|
始兴县|
准格尔旗|
合山市|
洛浦县|
东光县|
临泉县|
垫江县|
察雅县|
盐池县|
罗城|
东光县|
叶城县|
微博|
张家口市|
哈巴河县|
平潭县|
鄂州市|
绥芬河市|
万山特区|
如东县|
绍兴市|
沂水县|
金华市|
特克斯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