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br><br> 根據網絡文字改編<br>誦讀 雨田笠翁 老棕<br><br> <div>小暑在每年7月6日-8日左右,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時節氣溫逐步升高,盛夏開始。我國南方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33℃左右;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br><br>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有時會出現 “倒黃梅”的雷雨天氣。<br><br></div> 小暑習俗<br><br>曬伏<br>相傳農歷“六月六”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這一天在小暑期間,為一年中氣溫最高,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人們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br><br>吃藕<br>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因為蓮藕的“藕”與配偶的“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滿,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與荷花同作為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吃。<br><br> 小暑養生<br><br>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天氣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夏季要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br><br>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br><br>俗話說“熱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應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br><br>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小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露天里的木椅木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的木椅凳上。<br><br>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期間養生保健應遵循七字原則——“吃苦嘗酸七分飽”。飲食不宜過飽,但要注意營養搭配全面、均衡,不可挑食、偏食。<br><br>適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蘿卜、番茄等化濕通淤、有助于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br><br>高溫天氣出汗多,可多吃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br><br> 小暑詩歌<div><br>《納涼》</div><div>宋 秦觀</div><div><br>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br>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br><br><br>《夏夜追涼》</div><div>南宋·楊萬里</div><div><br>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br>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br><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招远市|
新蔡县|
黄石市|
伊金霍洛旗|
额济纳旗|
迁西县|
民权县|
泉州市|
青阳县|
南木林县|
景洪市|
佛冈县|
新龙县|
宜阳县|
苏尼特右旗|
临沧市|
永平县|
东莞市|
江都市|
金塔县|
花莲县|
武平县|
景泰县|
三门峡市|
明星|
锦州市|
曲周县|
扎囊县|
本溪|
东乡|
绥芬河市|
勃利县|
绍兴市|
民县|
珠海市|
合肥市|
武安市|
南部县|
祥云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