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有兩樣?xùn)|西令人難忘,一是村前的小河,一是墻子。如今,小河已死,墻子已歿,記憶卻愈加鮮明。</p> <p class="ql-block"> 墻子,通常被叫作“土圍子”,而家鄉(xiāng)人卻習(xí)慣于叫“墻子”,有時也叫“圍子墻”。從兒時起,就聽到一首兒歌:“小黧雞,爬墻子,劃破肚子淌腸子?!边@或許是哪位母親或祖母哄孩子時隨口哼出來的句子,卻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可見民間口頭文學(xué)的生命力有多么頑強。這是屬于我們村子的兒歌,它見證著“墻子”的叫法由來已久。至于墻子建于何年,何人出錢出地而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推測,墻子大概并非一次建成,而是像古長城那樣,不斷重建,漸成規(guī)模。組織者很可能是財主,因為他們財產(chǎn)最多,利益最需要保護(hù),也最有號召力。</p> <p class="ql-block"> 墻子繞村一周,城墻一般護(hù)衛(wèi)著村子。既像城墻,當(dāng)然就要有城堡,那便是四個大門。奇怪的是,除南門、東門外,還有兩個西門,一個叫前西門,一個叫后西門,唯獨沒有北門。村子?xùn)|北角有一座青磚發(fā)券的涵洞,人從洞中通過,須彎腰低頭。它的作用是排水。這本該建北門的地方,卻只建了一座涵洞。問及原因,沒有人能說清楚。我想,只能用“風(fēng)水”來解釋了。四個大門形制相同,都安了厚厚的木門,門上加裝了粗大的鐵釘、鐵箍。兩道門閂,足有幾尺長。門洞之上建有門樓,前后開窗,兩側(cè)留門,為當(dāng)年守夜值更所用。到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四大門已形同虛設(shè),門樓成為孩童躥上躥下游樂嬉鬧的去處。老輩人講,當(dāng)年,即使太平年月,四個大門也是夜夜關(guān)閉的。有意思的是,晚上睡得最晚、睡前去關(guān)大門,早上起得最早、起床后先去開大門的,竟然是一個財主。一年三百六十天,始終如一。這與我從小受的教育大相徑庭。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不相信這是事實。</p> <p class="ql-block"> 墻子以夯土筑成,有三四層樓高。筑墻時就地取土,因而緊傍墻子,形成一圈壕溝,像護(hù)城河,村人稱“墻子溝”。墻子溝只在汛期有水。大雨過后,溝滿壕平,蔚成氣象。光屁股的娃娃們便在這黃湯中戲鬧,最后一個個變成“泥猴兒”。有一年,村子?xùn)|北角的墻子溝里,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失足落水,當(dāng)即淹死。這一悲劇,成為大人們教訓(xùn)孩子的活教材,流傳多年。20世紀(jì)70年代,我緊挨墻子蓋了新房,墻子權(quán)作院墻。墻子上開一豁口,安一柴門,便是院門口。我推來生產(chǎn)隊扒墳扒出的蓋石(當(dāng)?shù)亓?xí)俗,墳?zāi)苟酁榇u砌,墳坑覆以規(guī)整的青石板,村人叫“蓋石”),在院門口的墻子溝里搭起一座小橋。我家門前便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墻子的西南方有一座土冢,村人叫“冢子”。冢子高聳,是墻子的制高點,很像是長城上的烽火臺。是先有冢子后有墻子呢,還是冢子與墻子同時筑成?我推測,應(yīng)該是前者。人們在筑墻子的時候,將冢子融入其中,且將冢子加高。加高冢子,也是就地取土,于是冢子的北側(cè)便形成一個大坑,村人稱“冢子坑”。冢子坑遠(yuǎn)比墻子溝深。在那些雨水豐沛、地下水尚未被瘋采的年代,冢子坑幾乎常年有水。冬天我們常去溜冰。有一年,生產(chǎn)隊甚至在這里種了一灣藕。</p> <p class="ql-block"> 冢子上有兩棵老杏樹,“清明”前后,繁花滿樹,老遠(yuǎn)就能看見白花花的兩團(tuán),十分惹眼,是村子的一道絕佳風(fēng)景。然而杏子一般熟不下來。因為冢子自古為公有,誰都可以摘幾個杏子嘗鮮或把玩。等不到杏黃,便蕩然無存了。</p> <p class="ql-block"> 冢子有許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某人在冢子旁挖土,挖出大塊的“狗頭金”,不識真面目,當(dāng)作黃銅賣了。買者問其家中還有多少,答曰,家中還有三塊,打算墊鏊子腿用,不賣了。買者笑道,不賣也罷,那東西足夠你家三輩子喝高粱粥了。一說冢子有神靈,誰家有紅白喜事,在冢子下燃三炷香,稟明緣由,便可借到全套的盤盞。后來某人借用后,不慎打碎兩個盤子,送還時也不稟明。神靈怪罪下來,就再也不出借了。</p><p class="ql-block"> 冢子在村人心中一直是神秘的:冢子建于何年?里面葬的究竟是何許人也?到底有沒有神靈?20世紀(jì)80年代,幾位文物專家來縣文化館調(diào)查文物保護(hù)情況,我便邀他們到冢子實地考察。結(jié)果讓我大失所望。專家說,建墓者為了防止后人發(fā)現(xiàn),慣用的手法是建一座假冢,然后在假冢附近建墳?zāi)埂_@就是人們所說的“十冢九空”。這座冢子很可能是空的,沒有什么文物價值。</p><p class="ql-block"> 村人一向?qū)W有拇婢次?,即使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也沒有人打冢子的主意。21世紀(jì)初,盜墓之風(fēng)大盛。人們似乎一夜之間明白了,老祖宗墳中那些壇壇罐罐,可以換來大把的鈔票。于是,村中幾個后生便對冢子動起手腳。炸藥炸,镢頭刨,折騰半天,挖出一些陳年老磚,還得到一個罐子。他們將罐子送到我家,請我鑒定。我是外行,便請了一位內(nèi)行朋友代勞。朋友仔細(xì)看了罐子,說,有一定價值,但算不上珍貴文物。他們遂將罐子帶回,后不知下落。冢子蒙羞,竟發(fā)生在大力倡導(dǎo)文化建設(shè)的21世紀(jì)初葉。悲夫!</p> <p class="ql-block"> 冢子的內(nèi)側(cè),有一片果園。園子里長滿杏、桃、梨、柿等各種果樹。緊靠果園是郭氏祖塋,幾個墳頭,被粗大的白楊、柏樹遮掩。這里是孩子們的天堂。仲春時節(jié),折一根柏枝,擰一擰,抽出細(xì)細(xì)的小棍兒,便做成一只哨兒,吹起來吱嗚作響。前年剛從大樹旁分生出的白楊樹條子,則可以擰成尺把長的大哨兒,我們叫它“大喇叭”,吹起來渾厚高亢。那么,柏枝做的小哨兒,便叫作“小喇叭”了。有了“大喇叭”和“小喇叭”,迎親的樂隊便組成了。于是開始了“娶媳婦”的游戲。兩個孩子牽起手,將“新娘”抬起,緩緩而行?!按罄取焙汀靶±取眮y響一氣,煞有介事。墓地里有一棵梨樹,樹冠如傘,不知何人所栽,也不知樹主為誰,似乎是專為孩子們栽的。大人將那樹叫作“梨果”,也叫“謝花甜”。它的果實無須等到秋天“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去趕集”,長到棗子大小,便可以吃,一點也不澀。孩子們每逢到墓地玩耍,梨樹是必須光顧的。先是爬上爬下,像一群猴兒坐滿樹杈,繼而摘梨子,邊摘邊吃。有時候也會約法三章,樹上有人摘,樹下有人撿,然后歸攏成堆,按人分配。時有分“贓”不平,大家不歡而散。</p> <p class="ql-block"> 記憶猶新的是春天里的毛毛雨。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天氣,果園里各種候鳥最為活躍。孩子們捕鳥的熱情也最高漲。大孩子們捕鳥的器具叫“阿子(代用)”,將兩根樹根圈作半圓形,罩以線網(wǎng)而成。捕鳥時,將兩只小網(wǎng)撐開,中間設(shè)一機關(guān),機關(guān)上拴一只蛾子。蛾子撲閃著翅膀亂飛,引來顧吃不顧命的傻鳥兒。那鳥兒伸出尖尖的喙,觸及蛾子,牽動機關(guān),阿子即可關(guān)閉,鳥兒的自由瞬間消失。也有精明的鳥兒,眼見肥碩的蛾子活蹦亂跳,饞涎欲滴,卻不貿(mào)然去啄,而是圍著阿子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進(jìn)三步退兩步,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逼近。這時候,躲在暗處瞅著阿子的我們?nèi)寄衿翚?,手心滲出汗來。眼看著鳥兒靠近了阿子,它卻不去啄蛾子,而是用翅膀拍一拍阿子,三拍兩拍,阿子關(guān)閉,鳥兒箭一般飛逝。還有的鳥兒運氣特別好,遇上阿子機關(guān)失靈,叼走了蛾子,卻安然無恙,口銜蛾子,得意洋洋,逍遙而去。如果捕到的鳥兒品位高一些,如“地瓜客”“紅下頜”等,大孩子們便放進(jìn)籠子里養(yǎng)起來。捕到品位低一些的,如“榆葉猴兒”,便分賞給我們。我們也并非無功受祿,須不斷地向大孩子們進(jìn)貢。貢品便是蛾子。誰進(jìn)貢的蛾子又大又充滿活力,誰便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鳥兒。捕蛾子是要擔(dān)風(fēng)險的。蛾子一般藏于柴草垛中。我們圍著柴垛轉(zhuǎn),邊走邊拍打柴垛上的草苫,蛾子便被轟了出來。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是:蛾子捉到了,經(jīng)年遭日曬雨淋、原本就腐朽不堪的草苫子卻斷了,甚至爛了。因而,轟蛾子的行徑一旦被大人發(fā)現(xiàn),是少不了一頓呵斥和臭罵的。</p> <p class="ql-block"> 墻子上長滿了樹。樹很雜,柳樹、楊樹、柏樹、榆樹、樗樹、酸棗棵子都有,以刺槐居多。樹的排列雜亂無章,大小不一??梢酝茢?,樹是自生自長的,并非人工栽植。令人稱奇的是,無論天多么旱,墻子上的樹無一旱死。在保存較完好的一段墻子的頂端,孤零零地長著一棵柏樹,年復(fù)一年,總不見長粗,卻一直頑強地活著。若能數(shù)數(shù)它的年輪,肯定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它自立于離地面十幾米的高處,風(fēng)的肆虐,雨的瘋狂,雪的無情,肥水的極度匱乏,它都經(jīng)歷了,坦然地接受了。它的孤傲,它的不屈,它的堅忍,真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 墻子上的樹,有的有明確歸屬。有的則沒有確切的主人,村人叫作“伙里的”。這種歸屬是如何形成的,我至今不明白。然而在孩子們心中,樹都是好玩的,從來不管他們?yōu)槟募宜?。春天,隨意折斷樹枝,擼下榆錢、槐花,大把大把地往口里唵,好香好甜。秋天,把小樹當(dāng)作電線桿,從隨近地里扯來地瓜蔓,一根一根地連接起來,從這棵樹掛到那棵樹,叫作“扯電線”。扯好了電線,便在樹上掛起一個四方的鐵皮盒子——大概是點心盒子。那年月,尋常人家竟有這種精制的點心盒子,有些不可思議——就算是“音箱”了。然后掛起一方從家中偷拿出來的白色包袱皮,用地瓜蔓拴起四角,扯在兩棵樹之間,這就是“銀幕”了。這種自創(chuàng)的游戲叫作“演電影”。那年月,村里放電影是一件盛事。放映員自然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于是便模仿起來,過一把演電影的癮。</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驀然想起一件事。大約在20世紀(jì)70年代,生產(chǎn)隊開始用拖拉機耕地。全公社只有一個拖拉機站,幾臺拖拉機。一到秋耕時節(jié),隊長們便像請神仙一樣到公社拖拉機站請拖拉機。拖拉機手架子極大,好酒好飯伺候,還要往口袋里掖幾盒好煙。站長比機手的架子更大,找門子托關(guān)系,求爺爺告奶奶,差一點沒給他老人家下跪,方能請到一臺拖拉機。菜炒好了,酒燙熱了,仍不見拖拉機的動靜。派人騎車子到站上問,回答說,拖拉機走到半路,被另一個村子截去了。眼看著“霜降”將至,地不能耕,麥子不能種,明年吃什么?鄉(xiāng)親們急得火燒火燎。此時,我的一個伙伴兒,曾經(jīng)跟我一塊“演”過“電影”的,便跟支書說,咱們自己造拖拉機吧!那時,他是村里的電工,平時喜歡擺弄機械,還無師自通地學(xué)會了電焊。支書竟然答應(yīng)了他,并派了幾個木匠,歸他指揮。他讓木匠伐樹,做成了拖拉機的“底盤”,然后將一臺12馬力的柴油機安上。傳動裝置是廢棄的舊水車的輪盤和鐵鏈。擺弄了十幾天,居然做成了。他開著自制的“拖拉機”在生產(chǎn)隊的場院里跑,揚起一陣陣飛塵,神氣十足。村人紛紛前往觀看,支書自然也在其內(nèi)。跑是跑起來了,但掛上犁耕地,那“拖拉機”就力不從心了,只急得“突突突”直冒黑煙。支書沒有責(zé)怪他,還照樣給他記了工分。我想,造“拖拉機”與“演電影”不無關(guān)系?;蛟S就是“演電影”的游戲,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種子。如今的孩子,已經(jīng)無緣這種快樂的體驗了。</p> <p class="ql-block"> 因為墻子,我也曾闖下過禍端。星期天,一位同學(xué)約我去爬墻子。墻子上長著密密的刺槐樹。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棵,有手腕粗,挺直,便說,這棵槐樹真好,能做一根武松打虎的哨棒。同學(xué)說,那就砍吧,這是我家的,沒事兒。于是,我們回家拿來鐮頭、小刀子,輪流著趴在地上又割又砍。沾了一身土,出了一頭汗,小樹終于被砍倒。截取下部,剝?nèi)淦ぃ桓种庇止饣摹吧诎簟北阕龀闪?。握在手里,黏糊糊的,一股噴鼻子的槐香。兩人各自揮舞一陣,同學(xué)慷慨地說:“給你吧!”我們意猶未盡,又將樹的上截拖到墻子溝里,撿來不知誰家扔掉的幾塊臟兮兮、皺巴巴的破布片,拴在樹梢上,豎起來,堆土埋牢。欣賞著高高飄揚的“萬國旗”,我們歡呼雀躍。</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提了“棒哨”,得意洋洋地來到學(xué)校。正在教室里炫耀,有同學(xué)說,校長叫你。我立正站在校長面前,接受詢問?!澳阕蛱熳鍪裁慈チ耍俊蔽矣悬c懵,說:“割草……”校長又問:“還做什么了?”我答不上來了。校長啟發(fā)說:“好好想想,做過破壞群眾利益的事情沒有?”我立刻明白了,只好如實交代。原來那位同學(xué)的父親發(fā)現(xiàn)小樹被砍,將我告到了校長處。我將“哨棒”戀戀不舍地交給校長,然后回教室寫檢查。</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我在墻子上挖到一截奇形怪狀的樗樹根,剝?nèi)テぃ瓜褚恢恍∝i頭:兩個大耳朵,長長的大嘴巴,越看越逼真。我如獲至寶,給它取名“豬寶”。我將“豬寶”放在書包里,隨身攜帶,除非特別要好的同學(xué),絕不送給別人玩兒。班上有位老學(xué)長,長我四五歲。他一直留級,留到跟我一個班,考試還是倒數(shù)第一。他向我要“豬寶”玩,我不敢不給他。這位老學(xué)長玩性太大,課堂上也玩了起來,當(dāng)場被老師抓獲。老師怒極,拿過“豬寶”,就要往火爐里扔。我不顧一切地大喊:“我的豬寶!我的豬寶!”不禁聲淚俱下。全班驚愕,幾十雙眼睛一齊盯著我。老師看看我,手下留情,教訓(xùn)了幾句,便將“豬寶”還給了我。</p><p class="ql-block"> 墻子是村人一锨土一锨土地建造起來的,也是村人一锨土一锨土地毀掉的。墻子的毀掉與“欄”密切相關(guān)。在很長一段歲月里,欄是每個農(nóng)家院落不可或缺的建筑。可以沒有廂房,沒有飯棚,但不可以沒有欄。欄兼有豬圈、羊圈、廁所甚至牲口棚的功能。一個大坑,一般長約三四米,寬約兩米,深不足兩米,以碎石砌成,叫作“欄池子”。欄池子北側(cè),建有半間草房,叫作“欄棚”。欄棚只有北墻而無南墻,前面與欄池子相接,有側(cè)門通向院子。一些貧寒之家,建不起欄棚,則只建一個欄池子;更貧寒些的,則欄池子不用石砌,只挖一個土坑而已。欄池子的作用是漚糞。一個家庭的生活垃圾,包括污水、穢物、落葉、雜草等,統(tǒng)統(tǒng)倒入欄池子,過一段時間還要往欄池子內(nèi)填一些黃土,叫作墊欄。墊好欄,便任其自然發(fā)酵、腐爛。這便是“漚糞”。欄棚主要用來養(yǎng)豬,也有養(yǎng)牛、羊等牲畜的。欄棚的地面叫作“欄炕”,是豬羊拉撒睡臥的所在。欄炕要保持清潔,干燥,須及時墊以干土。這些干土被豬的尿糞污染,變成垃圾。這些垃圾是極寶貴的肥料,將其清除,填于欄池子內(nèi),對提高漚糞的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豬還有一個習(xí)慣,就是喜歡不斷地下到欄池子內(nèi)走一走,踹一踹,村人叫“踩欄”。有豬這么一踹,欄池子內(nèi)的各種雜物、黃土和污水更容易融合,更容易腐爛,漚出的糞自然質(zhì)量更高。臨朐人馬益著在其所著《莊農(nóng)日用雜字》中說:“買上群廓落(即半大豬——引者注),冬天好踹欄”,“養(yǎng)豬圖攢糞,瞅掙(即賺錢——引者注)是枉然”??梢娯i對于漚糞真是功不可沒?!按蠹w”時代,生產(chǎn)隊對社員漚的糞,不僅要量方(計數(shù)量),而且要劃級(評質(zhì)量)。劃級時,是否養(yǎng)豬是重要參考。有時甚至按豬論分,養(yǎng)一頭重多少斤的豬,可加多少工分。(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tfflvge" target="_blank">墻子(二)</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稷山县|
银川市|
惠安县|
武鸣县|
峡江县|
富源县|
淮安市|
阳山县|
武清区|
苍山县|
石楼县|
宝丰县|
赞皇县|
鄄城县|
于都县|
婺源县|
房山区|
类乌齐县|
汝城县|
漳平市|
阿勒泰市|
肃宁县|
佛教|
老河口市|
淳化县|
台安县|
新蔡县|
文登市|
闽侯县|
内江市|
靖宇县|
西青区|
麟游县|
东乌珠穆沁旗|
子洲县|
富裕县|
陇川县|
竹北市|
黎城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