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遼沈戰役_配水池戰斗遺址

老劉老仙

<p class="ql-block">音樂??老鷹之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別于2023年6月30日與7月6日</p><p class="ql-block">兩次到配水池戰斗遺址參觀</p><p class="ql-block">匆忙之即</p><p class="ql-block">拍下照片進行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_遠景</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_近景</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配水池戰斗遺址導覽全景圖</p><p class="ql-block">入口廣場</p><p class="ql-block">無障礙坡道</p><p class="ql-block">展示廳</p><p class="ql-block">中心廣場</p><p class="ql-block">悼念主題廣場</p><p class="ql-block">林下休閑空間</p><p class="ql-block">配水池建筑遺址</p><p class="ql-block">紀念碑林</p><p class="ql-block">戰斗情景再現沙盤</p><p class="ql-block">原警衛室</p><p class="ql-block">飲水思源</p><p class="ql-block">東側入口</p><p class="ql-block">衛生間</p><p class="ql-block">生態停車場</p><p class="ql-block">咨詢電話:0416_3839650</p><p class="ql-block">救援電話:0416_3839788</p><p class="ql-block">投訴電話:0416_3839610</p> <p class="ql-block">東門</p> <p class="ql-block">原警衛室</p> <p class="ql-block">飲水思源_全景</p> <p class="ql-block">飲水思源</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建筑遺址_正面</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建筑遺址_北面</p><p class="ql-block">守備配水池的都是鐵打漢</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建筑遺址_東面</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p> <p class="ql-block">槍眼</p> <p class="ql-block">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p><p class="ql-block">遼寧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二OO三年三月二十日公布</p><p class="ql-block">錦州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紅色旅游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p><p class="ql-block">The ruins of the fight in Pei Shui Chi</p><p class="ql-block">中共錦州市委員會</p><p class="ql-block">錦州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二OO五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原是個供水站,較高的地勢可控制城北公路,使它成為城防要塞。錦州戰役期間,該處由國民黨軍一個800人的加強營據守。這里的工事復雜堅固。國民黨軍曾自翊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稱“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三縱隊七師二十團一營奉命攻打配水池。營長趙興元帶領戰士們以“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和“大戰凡爾登英雄建奇功”的豪邁氣概,同國民黨守軍進行了頑強戰斗。戰士們前赴后繼,戰至最后,全營只剩下5名戰士和一名隨軍記者,他們在趕來增援的三營的配合下,終于攻克了配水池,全殲守敵。戰后全營榮立集體大功一次,營長趙興元被授予“全國戰斗英雄”稱號。</p><p class="ql-block">2003年3月,配水池戰斗遺址被遼寧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p> <p class="ql-block">紅色記憶</p><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遺址專題展覽</p><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紅色記憶_遼沈戰役遺址專題展覽(西墻北)</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聞名于世。遼沈戰役遺址、紀念地和紀念設施是錦州英雄城市的載體和象征。</p><p class="ql-block">錦州是遼沈戰役的主戰場,錦州戰役是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東北野戰軍集中主力25萬人,31小時攻克錦州。錦北滲透戰,攻占觀音洞、二郎洞、帽兒山、白老虎屯、葛王碑、薛家屯,割裂錦北防御體系。錦州外圍戰,攻占合成燃料廠、配水池、大疙瘩、罕王殿山、南山、紫荊山、北大營,控制錦州外圍有利地帶。錦州攻城戰,攻占天泰和燒鍋廠、高等法院、國際倉庫、市公署、稅捐局、省公署、神社、鐵路局、火車站、中央銀行、電影院、第6兵團部、瓦斯會社、白云公園、中紡公司、老城區,解放錦州。這些遍布錦州城區和市郊的遺址遺跡至今猶存,成為錦州的紅色記憶。</p><p class="ql-block">保護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是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使命。本展覽展示遼沈戰役遺址遺跡40處,反映了錦州戰役的歷史過程,相信人們會從中獲得歷史的啟迪,感受錦州英雄城市的紅色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北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一.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導所</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5日_11月2日)</p> <p class="ql-block">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p><p class="ql-block">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位于錦州市區西北凌海市翠巖鄉牤牛屯村,距錦州市區10多公里。是一個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村子東北面是翠巖山,為牤牛屯天然屏障,沿路向東南是帽兒山。指揮所設在村中一個地主大院。原有正房5間,東西廂房8間,門房3間,后院有水井一眼。1948年10月5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等率領東北野戰軍指揮機關進駐牤牛屯,在這里設置野戰軍司令部攻錦指揮所,至11月2日離開這里,歷時29天,成功組織指揮了錦州攻堅戰、塔山阻擊戰、彰武新立屯防御戰、長春圍困戰、黑山阻擊戰、遼西圍殲戰和解放沈陽、營口等一系列戰役戰斗,取得了遼沈戰役偉大勝利。</p><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20日,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列為遼寧省紅色旅游重點是景區。原由凌海市文管所管理,按照錦州市委市政府要求,2005年6月由遼沈戰役紀念館接管,并進行全面修復。按原貌復建東、西廂房和門房,修建院墻及甬路,并增設了公用配套設施。原5間正房內增設了原狀陳列,新建的廂房設為專題展廳,陳列主題為《小村莊與大決戰》,展示了東北野戰軍首長貫徹執行中共中央軍委戰略方針,成功組織指揮遼沈戰役的決戰厲程。同年8月16日,修復工程竣工并正式對外開放。原址占地面積1670平方米,修復時收購了東院擴大到2964平方米。2006年3月,遼沈戰役紀念館組織排演了情景劇《遼沈戰役的歷史瞬間》,再現小村莊與大決戰的歷史情景,增強了參觀的體驗性和社教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帽兒山觀察所</p><p class="ql-block">帽兒山觀察所位于錦北459高地附近。東北野戰軍攻錦打援部署確定后,10月7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首長登上帽兒山現地勘察錦州敵情、地形、為攻打錦州選定攻擊目標和突破點。當日,林彪令第2、第3、第9縱隊和炮兵縱隊首長明日到帽兒山集合,再看地形。</p><p class="ql-block">10月8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再次登上帽兒山,與攻錦縱隊首長進一步勘察敵情、地形、研究攻錦部署,確定以城北為主要突擊重點。之后,林、劉到第3縱隊指揮所(帽兒山村),單獨指示司令員韓先楚,實地明確攻擊目標和突破口以及組織步炮協同問題。林、羅又去第2縱隊指揮所(二郎洞),當面囑咐司令員劉震,要搞好擔任突擊任務的各個部隊之間的協同配合。并于當天確定攻城部署:以第2、第3縱隊和第6縱隊17師、炮兵縱隊主力,配屬坦克15輛,組成北突擊集團,由第3縱隊統一指揮,從城北和西北并肩向南實施主要突擊。以第7、第9縱隊和及配屬的炮兵一部,組成南突擊集團,由第7縱隊統一指揮,從城南向北突擊。以第8縱隊及配屬的第1縱隊炮兵團組成東突擊集團,由第8縱隊統一指揮,從城東向西突擊。炮兵縱隊以炮1團、迫擊炮團、戰車團一部及高炮1團一部配屬北突擊集團;以炮2團、高炮1團一部配屬南突擊集團;以炮3團為遠戰炮群,由炮兵縱隊直接指揮。</p><p class="ql-block">各攻城部隊經過充分準備,于10月9日開始錦州外圍戰斗,至13日控制了錦州外圍有利地帶。10月14日11時,攻錦部隊向錦州城發起總攻,經31小時激戰,攻克錦州。</p> <p class="ql-block">南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攻堅戰斗經過要圖</p><p class="ql-block">(1948.10.12)</p> <p class="ql-block">二 錦北滲透戰</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24日_29日)</p> <p class="ql-block">帽兒山</p><p class="ql-block">帽兒山位于錦州城北9公里處的太和區鐘屯鄉帽兒山村,海撥109米,因村北面山峰形似帽子而得名。錦州至朝陽的公路從山腳下經過,山頂部主峰呈圓型突出,山勢南緩北陡,崖壁險峻,被稱為“錦州的眼睛”。</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期間,因帽兒山的獨特地里位置,成了錦州國民黨軍城北防御的要點。從1947年春開始,國民黨軍在帽兒山修筑工事,遼沈戰役時做為前出警戒陣地,控制城西北進入錦州的公路。1948年9月25日,第9縱隊連克觀音洞、二郎洞,攻打帽兒山。9縱1個營在炮兵配合下,迅速攻克帽兒山,殲守軍1000余人。戰后東總炮兵團來函致賀:“我們準備打六百發炮彈,結果只打了一百二十發,效力射還沒開始,你們就沖上去了,你們這種勇敢的戰斗作風,是值得學習的”。9班榮獲“英雄班”稱號。班長毛國榮立一大功,并榮獲“戰斗英雄”稱號,出席了1950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進駐牤牛屯村,在錦北459高地附近帽兒山設置了觀察所,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首長登上帽兒山勘察敵情、地形,研究確定攻城部署,親臨錦州前線指揮作戰。</p> <p class="ql-block">五姓屯</p><p class="ql-block">五姓屯位于錦州市古塔區士英街道五姓屯村(現為五星屯村)。據說早年有朱、安、韓、楊、呂五姓人家落戶于此,稱五姓屯村。五姓屯村南靠近松坡路,遼沈戰役期間,是錦州城防外壕邊上的一個小村莊,也是一個重要的守備點,村南高地是國民黨軍城北守備要點十二畝地,東為配水池高地。</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25日,第9縱隊向錦北地區實施穿插滲透,74團2連插到五姓屯。國民黨軍出動一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坦克的支援下,向五姓屯發動了10次大規模進攻,曾兩次占領了部分前沿陣地,在全連剩下20多人的情況下,以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奪回了五姓屯陣地。戰后2連被縱隊授予“守如泰山連”稱號。</p><p class="ql-block">五星屯村現有150多戶人家,近600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飛機場</p><p class="ql-block">飛機場位于錦州市太和區桃園里31號,距市中心7公里,因建在小嶺子,又稱小嶺子機場。</p><p class="ql-block">錦州原有兩處機場,一處在錦州城北的流水堡,是張學良主持建造的,至1948年時,已廢棄多年。另一處是城西南的小嶺子機場。小嶺子機場建于日偽時期1939年(偽康德六年),1940年建500米長,60米寬的飛機跑道。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時,尚存有飛機百余架。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利用此機場執行戰時空運任務。遼沈戰役時,國民黨守軍加修了飛機場防御工事,由第93軍暫編18師一個團重點防守機場。</p><p class="ql-block">9月26日上午,東總電令第8縱隊封鎖機場,8縱隊不知道應該封鎖哪個機場延誤了時間,受到東總的批評。即改令第9縱隊一個師進到西北高地,占領帽兒山,構筑炮兵陣地,威脅機場。9月27日,國民黨軍向錦州空運增援部隊,炮兵即展開轟擊,擊毀敵機5架,機場被我軍徹底封鎖,國民黨軍僅空運79師2個團,至9月29日,國民黨軍空運錦州計劃徹底失敗。</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小嶺子機場一直作為解放軍空軍訓練機場。1993年改為軍民合用機場,2015年12月錦州灣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小嶺子機場民用航線停飛。</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p><p class="ql-block">配水池位于錦州城北約1公里的82.6高地上,即古塔區人民街與松坡路交叉路口西南角。</p><p class="ql-block">配水池原是日偽時期的一個供水站,總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日軍占領時期,因這里地勢較高,可俯瞰全城,曾把它作為錦州城防要塞,修筑了大量的鋼筋水泥永備工事和磚石結構的半永備工事。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配水池成為城北的防御要點,與東北方向的亮甲山、西面的十二畝地互為犄角,控制城北的公路。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暫編22師一個加強營約800人防守配水池,自詡“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守配水池的是鐵打的漢”。1948年10月12日8時,第3縱隊7師20團1營,攻打配水池,經10個小時激戰,打退國民黨軍30次增援和反撲,在3營7、9連支援下,全殲守軍,奪取配水池。1營傷亡600余人,只剩下趙興元和5名戰士及1名隨軍記者。</p><p class="ql-block">戰后,1營被記集體大功一次,營長趙興元被授予“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稱號,參加了1950年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2連榮獲“攻克凡爾登,戰場建奇功”獎旗一面。3營7連榮獲“錦州連”光榮稱號,7連1排榮獲“打鐵漢排”光榮稱號。</p><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現保護較好。2003年3月,配水池戰斗遺址列入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墻南</p> <p class="ql-block">白老虎屯</p><p class="ql-block">白老虎屯位于錦州市古塔區士英街道白老戶屯村,南靠松坡路,西臨錦州至溫滴樓公路,直通義縣。白老戶屯名字的由來,據說是白姓大家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村子西北角的一處院子是遼沈戰役時白老虎屯戰斗的遺址。</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25日,第9縱隊對錦州北部實施穿插分割,以“夜摸滲透”戰法割裂錦北防線,切斷國民黨軍暫22師退路。第9縱隊25師74團1連作為尖刀連隱蔽進至白老虎屯村,國民黨軍集中了約一個團的兵力,出動6架飛機、5輛坦克分三路向白老虎屯村發起進攻。在連長陳學良、指導員田廣文的帶領下,1連16小時打退國民黨軍15次沖鋒。戰至最后,全連只剩下37個人,撤退到村西北處的一個院子。他們以房屋為陣地繼續堅守,彈藥打光了,就用刺刀拼,在最后時刻,他們燒毀了文件,砸了手表和武器,準備和國民黨軍同歸于盡。黃昏時,增援部隊趕到,勝利突圍。戰后9縱隊25師74團1連被授予“白老虎連”稱號,榮立三大功,并榮獲“戰斗英雄”稱號,田廣文出席了1950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白老虎屯戰斗遺址,院子北側原是3間正房,現已被毀,西側是3間廂房,是當年37勇士最后堅守的屋子,院子東側是土墻,院后是開闊地。現白老虎屯戰斗遺址僅存3間西廂房,保護較好。1963年9月30日,白老虎屯戰斗遺址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薛家屯</p><p class="ql-block">薛家屯位于錦州市太和區大薛鄉。錦州至義縣、承德的鐵路和錦州至義縣的公路均由此通過。遼沈戰役時是國民黨軍錦州城北的重要警戒陣地。1948年9月,國民黨軍暫22師駐守薛家屯,擔任錦州的警戒任務。為割裂錦北防御體系,東總決定以第8、第9縱隊分割圍殲葛王碑、薛家屯國民黨守軍。</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25日,第9縱隊26師76團直插葛王碑與薛家屯之間,到達預定位置。78團占領了車站。同時,第8縱隊24師在葛王碑殲滅國民黨軍6個連兵力。薛家屯守軍待援無望,向錦州方向突圍,遭到78團頑強阻擊,在追擊部隊的配合下,殲國民黨軍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薛家屯現與錦州城區連成一體,當年戰斗遺址已不復存在。</p> <p class="ql-block">紅色記憶</p><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遺址專題展覽</p><p class="ql-block">(二)</p> <p class="ql-block">東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三 錦州外圍戰</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9日_13日)</p> <p class="ql-block">合成燃料廠</p><p class="ql-block">合成燃料廠位于錦州市凌河區重慶路2號,現為中國石油集團錦州石油化工公司。</p><p class="ql-block">1935年,日本為擴大侵華戰爭,解決石油緊缺問題,計劃在遼寧地區建設一座以煤煉油的工廠,廠址選在錦州市小凌河北岸。1937年8月,正式破土動工,定名“滿洲合成燃料株式會社錦州工場”。1945年8月,東北光復,工廠停產。10月,國民黨軍進入錦州接管工廠,移交給國民黨資源委員會中國石油公司東北煉油廠,改名為“錦州工廠”。此后,國民政府停辦,運走設備、物資4000余噸。國民黨軍將工廠變成了錦州城北的一個重要據點,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遼沈戰役時,第2縱隊于1948年10月11日攻占合成燃料廠。</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工廠由翼察熱工礦管理局接管,改名為“東北工業部化學管理局錦州合成廠”。1949年,工廠恢復工作全面展開,1952年10月,更名為“石油六廠”,隸屬石油部。后又多次更名,現為中國石油集團錦州石油化工公司。</p> <p class="ql-block">十二畝地</p><p class="ql-block">十二畝地位于錦州城北長形高地的西端,錦(州)朝(陽)公路與松坡路交叉處的東南方,當年因高地上有五姓屯村宋家人的十二畝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十二畝地東接配水池高地,西靠近團管區據點,這三個點連成一線,可以控制錦州城北的通道。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將這里變成城北防守的一個據點,稱為“小馬奇諾防線”。錦州戰役時,第2縱隊4師12團于1948年10月11日攻占十二畝地。在這次戰斗中,12團班長戰東昌犧牲后埋在了高地上。五姓屯村民朱國明為戰東昌烈士守墓50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里播出了朱國明老人守墓的事跡。1998年戰東昌烈士墓移至新建成的解放錦州烈士陵園內。</p> <p class="ql-block">團管區</p><p class="ql-block">團管區位于錦州古塔區重慶路紅星里57號。是國民黨軍占領錦州后于1946年開始設立的兵役機構,負責辦理征兵、兵員征訓等工作。遼沈戰役時,將這里作為錦州城西北外圍防御地帶的一個支撐點,團管區偏北,地勢較高,以兩座樓房為主體,約1500人防守。1948年10月13日10時,第2縱隊以4師、6師各一部向團管區發起進攻,戰至15時,全殲團管區守軍。團管區戰斗遺址的老房舍已于1999年拆除,2011年在原址上新建了居民小區。</p> <p class="ql-block">亮甲山</p><p class="ql-block">亮甲山位于錦州市凌河區松坡路三段40號,即今錦州醫科大學校區內北側。</p><p class="ql-block">亮甲山又稱亮馬山,是一座古烽火臺。據傳亮甲山的名字是源于公元七世紀,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途中因雨受阻,在營盤駐營,并于屯南一帶山崗晾曬盔甲,故得地名亮甲山。由于長期風化侵蝕,亮甲山形成一個大土包,北陡南緩,當地人稱為“大疙瘩”。日偽時期,日軍在這里修筑了鋼筋水泥地堡。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利用獨特的地形,重修了暗堡、交通壕,形成了溝堡相接,易守難攻的防御據點。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暫編第22師一部在這里據守。1948年10月12日,第3縱隊8師24團3營攻打亮甲山,至13日攻克,為總攻錦州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后,3營7連3排被命名為“硬骨頭排”,榮獲“亮馬山上打得硬”獎旗一面。</p><p class="ql-block">亮甲山戰斗遺址現保存較好。近年,在山頂加修了一座亭子,以方便市民觀光游覽。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錦州城南高地(罕王殿山、南山)</p><p class="ql-block">錦州城三面環山,兩條河流穿城而過,是遼西走廊戰略軍事要地。南面的松山及西南的杏山,是錦南的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城南的一列長形高地,呈東北_西南走向,其中最高點是海撥約256米的罕王殿山。日偽統治時期,日軍曾在山上修筑工事達一年之久。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又加修工事,筑有鋼筋水泥碉堡49個,并建有倉庫,罕王殿山西北部工事最為堅固。</p><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主任范漢杰駐守錦州后,積極在罕王殿山和杏山一帶構筑堅固工事,派兵防守,以固錦州。1948年10月9日_12日,東北野戰軍第7、第9縱攻占城南高地,掃除了錦州城南的屏障。</p><p class="ql-block">現城南高地向南的山坡上,仍然保留著國民黨軍構筑碉堡的殘跡。2016年,錦州市建設南山公園,面積達567.35公頃,成為集園林、景觀、休閑、文化、運動為一體的生態運動公園。昔日舊戰場,形成“山、水、城”一體的美麗城市。</p> <p class="ql-block">紫荊山</p><p class="ql-block">紫荊山位于錦州城東約10公里處,由大紫荊山和小紫荊山等高地組成,為南北走向,東坡緩,是錦州東面的一處制高點,也是錦州東部的屏障。據錦州府志記載:“紫荊山位于城東,高約三里,周圍四十里,尊嚴高大,郡之主山,以產紫荊色花故名”。</p><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將這里作為錦州城防外圍的守備要點,山上筑有部分野戰工事和永備性工事,由新8軍暫54師一部防守。1948年10月4日,8縱隊23師69團一部向大紫荊山發起了攻擊,經過2小時激戰,攻占主峰陣地。23師68團一部奉命奪取小紫荊山,全殲守軍130余名。小紫荊山陣地一度失守,10月10日,第8縱隊重新部署戰斗,再次奪回小紫荊山。</p><p class="ql-block">紫荊朝旭曾為錦州八景之一。現今,紫荊山頂仍立有紫荊朝旭碑。</p> <p class="ql-block">北大營</p><p class="ql-block">北大營位于錦州市太和區營盤鄉金家屯南,是民國時期張作霖為訓練部隊在錦州修建的兵營,因位于市區東北方向故稱北大營。</p><p class="ql-block">北大營周圍地形開闊,地勢平坦,近似正方形,西傍崗坡,東臨百股河、小紫荊山,南控北寧鐵路和公路,北控錦(州)義(縣)鐵路,占地約255畝。由于多年駐軍,北大營四周建有圍墻,高墻之外有電網,電網之外有塹壕,塹壕深約3米,寬約6米,又將百股河水引入塹壕內。高墻四周建有炮樓、射擊口,內部工事堅固,并有多種防御設施。整座大營設施齊備,保障了正常的軍事訓練。</p><p class="ql-block">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在北大營東西兩側分別設置了紫荊山和東大梁兩大據點,居高臨下,控制北大營。軍營內由暫54師3團1營駐守,是國民黨軍城東的重要據點之一。1948年10月12日,第8縱隊24師70團一部攻取北大營,殲敵100余人,掃清攻城障礙。戰后,70團3營7連榮獲師授予的“頑強殲敵”獎旗一面。</p><p class="ql-block">現為駐錦某部營房。</p> <p class="ql-block">東大梁</p><p class="ql-block">東大梁位于錦州城北松坡路東北方向的“六百戶”地區,因早年錦州鐵路局在這里建造了600戶居民房,稱這里為“六百戶”。</p><p class="ql-block">東大梁呈慢坡型,是城北長型高地最東端的高地,可瞰視城東的大部分地區。遼沈戰役時,是錦州國民黨軍的防守重點,國民黨軍新8軍暫54師1團1營防守。1948年10月13日,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組織攻打東大梁。戰斗從凌晨至黃昏,殲滅國民黨軍300余人,攻占東大梁,為攻克錦州掃清了障礙。戰后,第8縱隊24師71團1營被師授予“英勇頑強”獎旗一面,2營被授予“勇猛機動”獎旗一面。錦州人民為紀念犧牲在這里的烈士,在東大梁東側山腳下,修建了烈士墓,烈士墓紀念碑鐫刻“錦州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98年,東大梁烈士墓、紀念碑統一遷至解放錦州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大梁上還可找到當年國民黨軍碉堡的遺跡,現已不復存在。“六百戶”居民房已經改造,建起高樓林立的住宅小區。現屬錦州市凌河區鐵新街道六百戶社區管理。</p> <p class="ql-block">八家子</p><p class="ql-block">八家子位于錦州城東百股火車站的南面,國民黨軍在此做了重點防守,直接維系東面城防的安全。西南是另一個重要據點_被服廠。被服廠原為日偽時期修建的麻袋廠,建成后還沒開工生產,日軍投降。1947年底,改為國民黨軍政部被服廠。這兩處地點是我軍攻城前必須掃清的據點。1948年10月13日,第8縱隊23師67團攻打八家子,戰斗僅2個多小時即攻占了八家子,殲守軍500余人。</p><p class="ql-block">八家子戰斗遺址為解放東路錦州中學路北區域,現已建起了住宅小區,屬錦州市凌河區紫荊街道紫荊社區。</p> <p class="ql-block">南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四 錦州攻城戰</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11時_15日18時)</p> <p class="ql-block">鐵路橋(士英橋)</p><p class="ql-block">鐵路橋位于錦州古塔區士英街二段。錦州戰役時,是東北野戰軍北突擊集團的主攻地點。鐵路橋北是國民黨軍設立的錦州城防工事,并有一條進出錦州西北方向的道路。1948年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向錦州城發起總攻,第2縱隊5師尖刀連攻至鐵路路基下,向第二道工事發起沖擊時,路基西側鐵橋旁一座堅固的地堡里,兩挺機槍突然開火,封鎖住前進的道路。部隊前進受阻,幾次沖鋒未果,這時2排5班戰斗組長梁士英主動要求前去爆破。在火力掩護下,梁士英迅速接近地堡。將爆破筒插入地堡轉身剛要離開時,國民黨軍把爆破筒推了出來,梁士英奮不顧身,用身體頂住爆破筒,隨著一聲巨響而壯烈犧牲,撥除了部隊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時年26歲,戰后被追認為特等功臣,縱隊命名5班為“梁士英班”。錦州解放后,錦州市人民為永遠紀念這位英雄,將惠安街命名為“士英街”。在梁士英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紀念碑和紀念廣場,供后人瞻仰紀念。</p> <p class="ql-block">天泰和燒鍋廠</p><p class="ql-block">天泰和燒鍋廠位于錦州市古塔區延安路二段118號,漢口街鐵路立交橋的東南角。天泰和燒鍋廠建于清末民初,1932年,日本人占領錦州,將這里做為日本兵站。國民黨軍占領錦州后,將這里設為靠近鐵路的一個據點。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打響,第2縱隊5師14團奉命向東面的天泰和燒鍋廠發起進攻,俘獲國民黨軍500多人,攻占了燒鍋據點。如今戰斗遺址已不存在。這里曾為錦州毛巾廠、錦州叉車大修廠,現已建成古塔區龍鑫花園住宅小區。</p> <p class="ql-block">國際倉庫</p><p class="ql-block">國際倉庫位于錦州市古塔區延安路三段。日偽時期,這里是錦州“國際運輸株式會社”,為火車站貨物轉運場,院內有倉庫、地下室,當地人稱為國際倉庫。錦州攻堅戰時,這里是國民黨軍城內的一個據點。1948年10月14日17時,第2縱隊5師14團殲滅國際倉庫內守軍。</p><p class="ql-block">現在戰斗遺址所在地是駐軍某部倉庫,在部隊院子里,還存有部分當年的老庫房和地下室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監獄</p><p class="ql-block">監獄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上海路三段76號。始建于1916年,當時稱錦縣模范監獄,后稱奉天第六監獄。1917年維修擴建,1919年完成,隸屬奉天省高等檢察廳管轄。1933年,改稱奉天第九監獄。1937年,偽滿洲國改組成立錦州監獄。1942年后,錦州監獄改為“同善堂”,后稱“后生輔導院”,由日本人管理。1945年抗戰勝利后,“后生輔導院”被國民黨接收,改稱為遼寧省第九監獄。</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攻城部隊突破城防,進入縱深戰斗。當時的監獄是國民黨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易守難攻。14日23時,第2縱隊5師13團2營向監獄發起攻擊,殲守軍約1000人。</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這里仍作為監獄使用。1995年改稱錦州永安監獄。2002年,永安監獄與遼寧省錦州監獄合并,遷至城南,原址現建成天興新大陸住宅小區。</p> <p class="ql-block">高等法院</p><p class="ql-block">高等法院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上海路二段134號,上海路與人民街交叉路口的西北角。</p><p class="ql-block">高等法院是1936年7月1日日偽政府成立的,轄錦州、承德兩地法院。錦州高等法院的辦公樓分東半部、中部、西半部三段,歷時3年建成。國民黨軍占領錦州后,這里成為城內的重要據點之一。</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總攻錦州,第2縱隊突破城防后,迅速向縱深進攻,從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發起攻勢,全殲守軍,占領高等法院。</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曾是錦州市人民檢察院,后為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錦州市煙草專賣局等辦公地點,現為錦州市交通局公路運輸管理處。目前遺址保存完好,仍為單位辦公使用。</p> <p class="ql-block">電業公司</p><p class="ql-block">電業公司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上海路三段10號,錦州市兒童公園路南。錦州戰役時,兒童公園稱白云公園,路南是日偽時期電業公司,國民黨軍184師師部駐扎在這里。1948年10月14日20時,第2縱隊5師15團3營進至上海路,包圍了電業公司,在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下,國民黨軍1000多人投降,繳獲汽車數十輛。原建筑已拆除,新建居民樓和辦公樓,現為兩錦電力工程設計處。</p> <p class="ql-block">西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西墻南部</p> <p class="ql-block">青年館電影院</p><p class="ql-block">青年館電影院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上海路三段39號,原為錦州茶葉廠,現為錦州市糖業煙酒總公司錦州茶社。</p><p class="ql-block">青年館電影院前身是1941年日偽時期日本人修建的錦州劇場。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這里成了國民黨三青團的娛樂場所,又稱“青年館電影院”。為4層樓房,有地下室。樓墻厚1米多,樓外有一道60公分厚的圍墻,南面還有一道短墻。錦州戰役時,這里是國民黨軍在老馬路地區重要防御支撐點。</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縱深戰斗中,老馬路一帶國民黨軍據點基本被肅清,青年館電影院有國民黨軍一個營防守,憑借堅固工事和火力拼死據守。第7縱隊21師61團向據點發起攻擊,幾次攻擊沒奏效,最后重量爆破,第一次用炸藥150斤,炸壞一部分工事,接著用17箱共600斤炸藥另加2根爆破筒將大樓徹底炸毀,300余守軍壓到瓦礫堆下。</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青年館大樓被徹底拆除,樓下地下室被封填,后在原址上修建了新樓。</p> <p class="ql-block">市公署</p><p class="ql-block">市公署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中央大街三段18號。錦州戰役時,這里是國民黨錦州市公署所在地,國民黨軍以此作為錦州城內的一個據點。市公署為東西兩個大院,有國民黨軍裝甲兵一部把守,東院臨中央大街有一棟樓房,院內筑有一處地下室,與東墻外地堡相通。1948年10月14日,第2縱隊6師17團向市公署發起進攻,一舉奪占市公署大樓。</p><p class="ql-block">當年戰斗遺址已經不存在。1982年建成了新的辦公大樓,錦州市房地產局等幾家單位在這里辦公。現為錦州市城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單位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稅捐局</p><p class="ql-block">稅捐局位于錦州市中央大街三段3號,是日偽時期的稅捐局。國民黨軍占領時,作為國民黨錦州三青團團部,北鄰郵管局(老郵政局),東南為國民黨軍第6兵團司令部,處于國民黨軍中央防守區內,兵力火力相對集中。稅捐局為鋼筋水泥結構的兩層樓房,墻體厚約70至90公分,四周有兩道鐵絲網、地堡、交通壕相連接,工事堅固,由國民黨軍第93軍暫編18師1團5連配屬1個機槍排防守。1948年10月14日,第2縱隊一部依托樓房壓制稅捐局大樓火力,炮兵實施抵近射擊,將樓房炸開缺口,攻占大樓。</p><p class="ql-block">稅捐局戰斗遺址現已不存在。1967年,這里建成錦州市東方紅旅社,現已拆除,原址建成茂業大廈。</p> <p class="ql-block">西墻北部</p> <p class="ql-block">省公署</p><p class="ql-block">省公署位于錦州市凌河區北京路四段文治里13號。日偽時期,這里是省公署大樓,也是國民黨軍第93軍暫編22師師部。樓高三層,西南角的角樓高四層。國民黨軍利用主樓居高臨下,建成控制城北的一個制高點。錦州攻堅戰中,省公署大樓的北側方向為第3縱隊攻城突破口。1948年10月14日,第3縱隊在省公署遇到敵人頑抗,除指定部隊組織爆破之外,主力在省公署東側爬墻突入市區。下午2時,7師19團繼續圍攻省公署大樓,幾次爆破,均未成功。3營8連作為突出連,在連指導員翟文清帶領下,實施連續爆破,直到15日凌晨攻占大樓,掃清城北的障礙。戰后8連榮記兩大功,被授予“頑強攻下省政府”、“軍政雙勝”的獎旗,指導員翟文清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p><p class="ql-block">省公署戰斗遺址保存較好,現為空軍某部飛行學院辦公樓。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交通大學</p><p class="ql-block">交通大學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人民街四段2號,錦州市鐵路高級中學南側。</p><p class="ql-block">1927年春,民國北京政府交通部唐山大學錦縣(錦州)分校正式成立,這是錦州第一所大學,也是東北第一所國立大學。9月,改稱交通部錦縣交通大學。1929年3月,改稱東北交通大學。1930年,張學良兼任東北交通大學校長。交通大學建筑由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校園占地352畝,校大門由四根約12米高的水磨石圓柱,構成了三個拱形圓門,外有約6米高的圍墻,校園內有寬闊的操場,校門北為西式帶狀走廊,院內樓房迭起,平房為西式建筑,西北處有二層宿舍樓,東北處建有圖書儀器館等。時任交通部代理總長常蔭槐題寫校名。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交通大學并入東北大學,后移至北平。日軍占領沈陽后,張學良將東北政府遷至東北交通大學。1932年1月3日,日軍進占錦州,設為日本關東軍駐錦州司令部。1945年抗戰勝利時,除靠南墻574平方米的平房和校長辦公室幸存外,其他建筑全部被日軍炸毀。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曾在此開辦“錦州大學先修班”,后將這里變成了鐵北地區一個守備要點,四周設有圍墻,院內設有炮兵陣地,防守較為嚴密。1948年10月15日,第3縱隊攻占交通大學,全部肅清鐵路以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部隊進入鐵南地區。</p><p class="ql-block">東北交通大學現僅存一幢俄式洋房單屋建筑(原校長樓),院內塑有張學良青銅像,設立紀念館。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2015年8月15日,列為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戰遺址。</p> <p class="ql-block">北墻全景</p> <p class="ql-block">神社</p><p class="ql-block">神社位于錦州市凌河區北京路五段1號,現為遼沈戰役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神社又稱神殿或本殿,是日本人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神靈的社屋,是日本國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類型。1931年至1945年,日本人在中國東北各省各地修建了295座神社,利用宗教來麻痹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錦州神社于1934年7月修建,供奉的是日本天照大神,后又在神社里修建“忠靈塔”和“忠魂碑”。1940年,又修建了紫云公園和向陽公園,將神社前的街路命名為神社路,在神社路兩側還修建了大量的“興亞式建筑”及日本住宅、別墅區。1946年國民黨占領時將神社拆除,改建為“忠烈祠”。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將這里作為城北一個防守工事要點,設有炮兵陣地,直指北大營方向。1948年10月14日,第6縱隊17師攻打神社,戰斗一度受挫,激戰了1個多小時沒能攻克,爆破英雄劉萬成用爆破筒炸掉了地堡,打開了通路,全殲守軍百余人,占領神社。</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1957年11月,在這里修建了遼沈戰役烈士陵園,1988年10月,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開放。</p> <p class="ql-block">十兵站總監部</p><p class="ql-block">十兵站總監部位于錦州市凌河區延安路五段11號,東鄰鐵路局大樓,又稱御園。原是日本人修建的道場,俗稱錦州鐵路厚生會館。</p><p class="ql-block">道場是日本佛教人員修心養性和習武的場所,錦州道場是專門為柔道設立的,依山修建的一座西式小樓坐西朝東。1939年9月11日,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錦州巡狩時,曾住于此。溥儀離開后,在山坡的東側筑建一座高1.5米的石碑,碑上刻有鎏金“御園”字樣,碑頂立有錦縣(錦州)鐵道局局長的銅制頭像,御園名字由此而來。“御園”兩字在文革時期被毀。錦州攻堅戰時,御園是遼西地區國民黨軍后勤機構,1948年10月15日凌晨,被我軍攻點。</p><p class="ql-block">十兵站總監部戰斗遺址保存完好,現為錦州鐵路賓館。</p> <p class="ql-block">九十三軍軍部</p><p class="ql-block">九十三軍軍部位于古塔區中央大街三段36_2號,即今青山購物中心。</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5日,第3縱隊突破城防后,轉入巷戰,8師攻打國民黨軍第93軍軍部大樓。因大樓四周有圍墻、地堡,墻外有鹿砦。我炮兵對大樓進行了炮擊,使守軍動搖,迫使國民黨軍800余人放下武器,軍部大樓被占領。國民黨軍錦州警備司令部同第93軍軍部在同一位置。第93軍軍部大樓原建筑已拆除,現建有大型商廈。</p> <p class="ql-block">中央銀行</p><p class="ql-block">中央銀行位于錦州市古塔區中央大街三段32號,中央大街與上海路交叉路口西北角。1936年始建時為滿洲國中央銀行錦州分行。國民黨統治時期,為國民黨中央銀行遼西省分行。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建筑,俗稱“老銀行”。</p><p class="ql-block">遼沈戰役時,這里曾是國民黨軍的指揮所。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原設在錦州中紡公司(原八二三O廠)二號樓內,后轉至鐵路局大樓東南側的一處日式房內。錦州外圍戰斗開始后,因電報、電話等通迅設施被炮火毀壞,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不得不到地勢較高的神社高地和鐵路局大樓樓頂上的觀測所指揮。1948年10月12日,范漢杰將指揮所移至中央銀行大樓的地下室,10月14日晚撤至郵政管理局大樓地下室,后棄城出逃。第3縱隊9師攻占中央銀行大樓,俘國民黨軍70余人。</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中央銀行仍為金融機構使用,先后更名為長城銀行、東北銀行、東北人民銀行。1983年為工商銀行錦州古塔辦事處,1996年改古塔辦事處為古塔支行。現為中國工商銀行錦州中央大街支行。造址保存較好。2005年4月,列為錦州市遼沈戰役12處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郵管局</p><p class="ql-block">郵管局位于錦州市凌河區中央大街三段5號,中央大街上的老郵政局大樓。轉角主樓為三層,其余為二層結構,樓基為花崗巖大理石塊筑成,在大樓的底部有一個地下室。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創辦,最初為錦縣郵政局。1932年7月26日,被日本人接收,成立錦縣(錦州)一等郵便局和錦縣(錦州)電報電話局。1937年11月1日,成立錦州郵政管理局,錦縣(錦州)郵局改名為錦州中央郵政局,直接受郵政管理局轄屬。</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3日,國民黨軍6兵團司令官盧浚泉把兵團指揮所移到郵管局地下室。14日,攻錦部隊突入市區,國民黨軍敗局已定。當睌,范漢杰、盧浚泉帶領大小官員、家屬、侍從約40余人,由郵管局地下室向城東南角突圍,16日在錦州至高橋的路上,范漢杰等被第9縱隊戰士俘獲。</p><p class="ql-block">現建筑原址保存較好,錦州市郵政管理局作辦公用房使用。</p> <p class="ql-block">中紡公司</p><p class="ql-block">中紡公司位于錦州市凌河區榴花北里48號,原錦州國營八二三O廠。錦州戰役時,這里是國民黨軍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15日,日本東洋棉花株式會社投資1000萬日元,在錦州紫明區櫻花街動工興建紡織工廠,占地930畝,1939年5月16日竣工生產,定名為“東棉紡織株式會社”,簡稱“東棉”(錦州紡織廠前身)。是日偽時期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大型紡織廠,職工3000余人。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將紡織廠改為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東北分公司錦州紡織廠,簡稱“中紡公司”。錦州外圍戰斗開始后,指揮所移到鐵路局附近。國民黨軍新8軍暫編54師師部及部隊在這里防守,院內還設有炮兵陣地。1948年10月14日午夜,第6縱隊7師一部通過鐵路,直插中紡公司,在第8縱隊一部配合下,功克中紡公司,殲守軍千余人。</p><p class="ql-block">中紡公司戰斗遺址現已不存在。據當年的老人回憶,廠區內共有十棟小樓,范漢杰的指揮所也曾設在這里,廠區內只有一座八角形的小樓即指揮所舊址。</p> <p class="ql-block">瓦斯會社</p><p class="ql-block">瓦斯會社位于錦州市凌河區上海路六段,西鄰貴州街,東靠廣州街,曾為錦州市煤氣公司。</p><p class="ql-block">1935年,日本人投資360萬元(偽幣),占地24000平方米,開始籌建南滿瓦斯株式會社錦州支店。1938年5月,在錦州紫明區紅梅街三番地破土動工。1938年12月投產送氣。國民黨軍占領錦州后,改為“錦州瓦斯廠”,1946年7月,工廠復工生產,一年后停產。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在此建成防御工事,守軍約一個團。總攻錦州時,第8縱隊的突破口就選在瓦斯會社東北角城防處,國民黨守軍頑強抵抗,使我軍第一次突破沒能成功。10月14日黃昏,8縱隊利用暮色掩護,進行了第二次突破,各部密切配合,殲滅大部分守軍,攻占了瓦斯會社據點。</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在瓦斯會社戰斗遺址處修建錦州市煤氣公司,現已停產,廠區原址處建設瑞士家園住宅小區。</p> <p class="ql-block">錦州車站機關區</p><p class="ql-block">錦州車站機關區位于錦州火車站的東北方向,錦州市凌河區重慶路六段5號,錦州火車站機關是日偽時期的名稱,1939年3月1日修建,主要負責鐵路部門火車頭的駕駛、存放、綜合整備、整體檢修等工作。國民黨軍占領時期,一直沿用。</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攻錦戰斗開始,當晚城內相繼被解放軍突破,國民黨93軍暫18師為第6兵團預備隊,由這里退守到郵管局東側。14日下午,范漢杰來到郵管局地下室,決定突圍,后在逃跑途中被我軍俘獲。</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車站機關區改為機務段,一直使用至今,現為沈陽鐵路局錦州機務段。</p> <p class="ql-block">鐵路局大樓</p><p class="ql-block">鐵路局大樓位于錦州市凌河區和平路五段4號,是始建于1935年的一幢日偽錦州鐵路局大樓。三層磚混結構,呈“王”字形,由于整體建筑較大,又地處錦州火車站東側的高地上,國民黨軍進駐錦州后,將大樓四周用沙包壘成臨時性的掩體工事,由國民黨軍錦州指揮所特務團把守,成為設在鐵路南的重要據點之一。</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錦州攻堅戰斗開始前,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移到此地附近,由于戰事激烈,通迅設施被毀,鐵路局大樓樓頂成為范漢杰觀察所,后指揮所移至中央大街郵管局地下室。10月14日24時,第3縱隊和第6縱隊17師圍攻鐵路局,發起兩次攻擊均未奏效,在突破東北角后,對大樓形成包圍,各部發起攻擊,殲滅守軍600余人。</p><p class="ql-block">鐵路局大樓戰斗遺址現保存較好。1950年對大樓進行了修復,保持了原貌,先后為錦州鐵路局、沈陽鐵路局錦州鐵路分局辦公樓。現為沈陽鐵路局錦州車務段辦公用樓。</p> <p class="ql-block">第六兵團部</p><p class="ql-block">第六兵團部位于錦州市凌河區解放路四段。1943年底,日偽錦州市公署新辦公樓在這里落成,但還未入駐使用,東北即光復。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第六兵團司令部設在此處。</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開始后,第六兵團司令部移到中央大街郵政局大樓地下室。由于地處市中心位置,成為錦州市內國民黨軍守備的重要防御工事。10月15日,攻城部隊對第6兵團部形成合圍,國民黨軍憑借工事頑強抵抗。戰至15日拂曉,將守軍全殲。</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第6兵團部舊址設為遼西軍區機關,1956年6月,遼寧省軍區機關遷到沈陽,后為某野戰軍機關進駐。</p> <p class="ql-block">吉慶街六號</p><p class="ql-block">吉慶街六號位于錦州市凌河區上海路三段7號。日本侵占錦州后,1936年3月在這里建立了滿洲電業株式會社錦縣支店,后改成錦州支店、錦州支社,并在附近修建了許多日式住宅,居住的大都是日偽軍政要員。1945年11月,國民黨軍進占錦州,接管錦州電業局,1946年11月改成錦州電力分局,這里的住宅變成國民黨軍警官員們的官邸,吉慶街六號是國民黨軍新8軍暫編55師少將師長安守仁的住宅兼師指揮所。攻錦戰斗打響后,由于當時的形勢,加之解放軍敵工組織的長期工作,他在這里召集全師團以上干部和師直屬獨立營、連長開會,商討對策出路,決定起義。東北野戰軍總部令其所屬官兵放下武器投誠。</p><p class="ql-block">解放錦州后,吉慶街六號改為錦州電力管理局。1963年,改成錦州供電所、錦州供電局。1987年8月,成立錦州凌河供電局,后改稱凌河供電分公司至今。</p> <p class="ql-block">錦州老城</p><p class="ql-block">錦州老城位于錦州城區西南側,南側為小凌河。老城始建于遼代,土石結構夯土墻,城設四門,城的平面略似梯形。日偽時期,拆除了城東、北、西三面大段城墻和東南角城墻上的魁星樓及城內鼓樓,只保留東、西兩城門及所有炮臺。</p><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國民黨軍進占錦州后,將老城加修成重要的防御工事,主要街區、巷口等交通要道均設有暗堡、鐵絲網等工事障礙物。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攻城部隊訊速突破城垣,新市區守軍基本肅清,老城尚有萬余人固守。第7縱隊和第2縱隊一部向老城發起攻擊。激戰至15日18時,全殲老城殘軍。歷時31小時的錦州城攻堅戰勝利結束。</p><p class="ql-block">錦州解放后,錦州老城已經面貌大變。1950年,老城東、西兩座城門、四角炮臺拆除。城中的古塔得到很好保護,修建了古塔公園。城東南角修復了一段老城墻,墻上鑲嵌著“錦州”字樣,保留錦州老城的久遠記憶。</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1</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2</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3</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4</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5</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室內實景6</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攻堅戰斗</p><p class="ql-block">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我第三縱隊擔負攻打錦州任務。十月一日,我縱首克義縣,打開了錦州門戶。十月十二日,肅清錦州外圍戰斗打響。錦州城北一公里高地上的配水池系鋼筋水泥建筑,國民黨軍以其為核心,修筑了二三十座地堡和明暗火力點,并密布塹壕、地雷、鐵絲網,由一個加強營八百余人把守,敵自詡是“第二個凡爾登”。配水池與東側亮甲山高地遙相呼應,形似錦城兩扇大門,是我攻錦必爭之地。是日八時許,我七師二十團一營對配水池實施強行突擊。守敵依仗有利地形,拼死與我撕殺,氣焰十分囂張。十五時許,敵又增調一個營兵力,在飛機、裝甲車掩護下向我反沖擊,戰斗異常慘烈。十七時三十分,該團三營投入戰斗,激戰至十八時,全殲守敵,占領了配水池,為攻取錦州開辟了道路。此戰,該團官兵浴血奮戰,傷之巨大,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解放軍 陸軍第四十集團軍</p><p class="ql-block">公元二OO三年十月立l</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寿光市| 万全县| 涿州市| 河东区| 浙江省| 兴义市| 罗甸县| 察哈| 县级市| 大田县| 长宁区| 灌云县| 日土县| 哈巴河县| 正宁县| 祥云县| 将乐县| 大名县| 牟定县| 荥经县| 长沙县| 德庆县| 永新县| 奉化市| 赤峰市| 恭城| 礼泉县| 尉氏县| 大庆市| 历史| 九龙县| 隆昌县| 连城县| 融水| 陆川县| 常山县| 德令哈市| 肇庆市| 大同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