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會慶庵,深藏于峽谷深處“林泉勝境”,坐落于平遠縣仁居鎮畬溪村烏柘溪村的東隅。它背靠傳說中的“龍就山”,左倚仁居尖山,北望巍峨項山甑,兩條溪水合抱庵前。會慶庵周圍的環境幽靜、生態原始,梯田層疊。(文字材料摘自李程作品)</p> <p class="ql-block">“未有平遠縣,先有會慶庵。”在平遠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論常理,一個小小的佛堂怎能與置縣大事相提并論呢?清嘉慶《平遠縣志》“寺觀”節中收錄入了寺觀42座,僅有片言只語說明,如“會慶庵,在豪居鄉”。至于寺觀選址的風水地理,縣志卻有圈點之處:“世間林泉勝境,每為緇流卜筑,可謂地擅駐霧停云直,趣永長松細草矣。”</p> <p class="ql-block">始于宋代的會慶庵,應該是平遠有記載的最早佛教場所。會慶庵是當地客家村民典型的“上下堂”,內有天井,近似正方形、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原來,會慶庵古建筑早已坍塌,民國初年重修,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又倒塌、荒廢。守庵的村民告訴我:二十多年以來,當地村民募集資金在原址上復修,面積僅為原寺廟的三分之一。庵內供奉的祖師牌位已經被香火熏得漆黑,但字跡仍可辨認:“宋圓寂開山祖師圓會圓朗二位和尚之禪位”。</p> <p class="ql-block">會慶庵對聯讓人頓悟禪機。其中大門聯為“龍鷲妙門皈大乘,山藏奧業出先知”“龍歸滄海,就島禪居”。南宋末勤王抗元的張世杰、文天祥、陸秀夫3位民族英雄們,被當地村民尊稱為“三相公爺”。此外,會慶庵傳統對聯中的“龍歸滄海,就島禪居”,似乎也指向南宋末年最悲慘的崖山海戰,以“龍”隱喻對南宋王朝的懷念。</p> <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南宋末年文天祥起兵勤王抗元,輾轉閩贛粵,在平遠留下了“相國卦竹”“千兵坪”“相過坑”“滿山紅”等故事。由此聯想,那當初會慶庵的百多僧人,會不會是散落的南宋官兵遁入山林、以佛門為掩護而茍全性命于世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游戏|
泸州市|
济阳县|
富裕县|
芜湖县|
蒙城县|
罗平县|
营口市|
曲水县|
泸水县|
云龙县|
凤阳县|
桓仁|
仙游县|
邢台市|
济源市|
印江|
永兴县|
青岛市|
樟树市|
台安县|
海丰县|
且末县|
新源县|
石城县|
长岛县|
含山县|
武城县|
平顶山市|
东莞市|
鄂托克旗|
江安县|
临漳县|
晋江市|
蓬安县|
哈巴河县|
田林县|
文成县|
潼关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