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2000年和同事一起來過普陀山,這次來普陀,是我們三年前就約定和女兒一家一起游覽普陀山,由于突如其來的疫情被推遲了三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夫婦和女兒、外孫坐高鐵先行,到寧波與女婿會合,包車去朱家尖,然后輪渡到普陀山。</p><p class="ql-block"> 開始了我們兩天的旅游…。</p><p class="ql-block"> 來到了南海觀音的道場——“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位于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千米,東西寬約2.3千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千米。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6.3米。</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觀音大佛是普陀區紫竹林普陀山的標志性建筑,有著很高的宗教地位和文化價值。南海觀音大佛是中國三大觀音佛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觀音道場。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總高33米,其中臺基高13米,銅像高18米,蓮花座為2米·重70多噸。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銅精密鑄造,由96塊銅壁板組成,溶入佛面黃金6500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字。南海觀音立像處,恰是當年慧鍔留不肯去觀音之新羅礁上首龍灣崗墩,這座南海觀音銅像已成為普陀山新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紫竹林,位于普陀山東南部的梅檀嶺下的一個景點。因山中巖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因稱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紫竹林,主要有“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紫竹林、光明池等景點,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p> <p class="ql-block"> 不肯去觀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p> <p class="ql-block"> 相傳五代后梁明貞二年,很多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國訪道尋師。慧諤和尚,遠渡重洋,至山西五臺山,朝拜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游遍五臺圣地,見一尊觀音大士的圣像,清凈莊嚴,心羨不已。慧諤和尚本想向寺廟當家師傅商討恭請回日本供養,但又怕師傅不允所求,最后只得不與而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慧諤和尚既獲寶象,馬上束裝就道,乘舟東渡,欲恭請觀音菩薩回日本。這條船行至舟山群島,有一名叫新羅礁的地方,忽然海中現出無數的鐵蓮華(今稱蓮華洋),三日三夜擋舟不能前進,只有遠遠的在普陀山四周打轉。如向東開,即有鐵蓮華從海生出,阻道不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慧諤和尚驚恐萬分,心中忐忑不定,忽然想起這尊菩薩是不與而取偷來的,這時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慚,跪下去向菩薩禱告說:”大士!弟子因見菩薩圣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圣像少見,我想將菩薩圣像請回日本供奉,假使我國眾生此時無緣見您,當從所向,弟子即就該處,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禱罷舟行,竟至潮音洞邊,安然停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時普陀山還是一片荒島,野無人煙,只有幾個捉魚為業的漁翁,在山上搭幾間茅草蓬子,住在海邊山凹里。當時慧諤祖師靠舟上山,尋了大半天,好容易才在靠潮音洞不遠的山旁邊,找到一間漁人茅舍,該舍主人就是打魚為業的張漁翁,經過慧諤和尚說明來意,他大為感動,同時也歡喜得了不得,菩薩連日本一個國家都不愿意去,而要住在我們這個孤島荒山之中,這一座荒山真是與菩薩有大因緣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住在這里附近的人民,也真是有很大的福德和善根哩,所以才能得到觀世音菩薩顯化此山。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諤和尚說:“師父!你們貴國的人,既無緣見佛,那末你就與菩薩一并住在我們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讓出來,你可以筑庵供奉菩薩,我過海去,叫各地民眾,大家來山拜佛供養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慧諤和尚因此不再回日本而就在山上筑庵安住,呼名曰’不肯去觀音院。</p><p class="ql-block"> 同時也解惑了為什么此院多有日本人來此旅游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在離潮音洞不遠處,不肯去觀音院對面,有一塊“禁止舍身燃指”的碑,上書: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舍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眾善行,自然圓滿。若舍身燃指,有污禪林,反有罪過。為此立碑示諭,倘有愚媼村氓,敢于潮音洞舍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緝究。</p> <p class="ql-block"> 普濟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總體布局既采用傳統的中軸線方法,普濟寺中軸線上古建筑依次為御碑殿、天王殿、圓通殿和藏經樓。充分利用地形地段來安排單體建筑,集清代建筑之大成,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中國有很多普濟寺,浙江瑞安有、云南麗江有、福建泉州有、湖南嘉禾也有……這其中,又數浙江普陀山的普濟寺最為出名,它所在的普陀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傳說中觀世音菩薩的應化道場。</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的普濟寺又稱前寺,位于普陀山白華頂南面,是供奉觀音大士的主剎。如今但凡能被命以普濟寺這個名字的,大多都是北宋年間被賜名的古廟。</p><p class="ql-block"> 但普陀山的普濟寺卻不一樣。普陀寺始建于五代后梁,貞明二年(916年),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p> <p class="ql-block">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創建于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并賜"天花法雨"匾額,故得名法雨寺。現存殿宇290余間,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后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供奉是彌羅佛。在佛教傳說中,彌勒菩薩是從佛受記(預言),將來為繼承釋迦牟尼佛位置成為未來佛的菩薩。</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九龍壁:位于法雨寺內,建于1986年,寬12米,高2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壁上九條青龍昂首舞爪,爭搶龍珠,上部梁與梁之間另雕有十七條造型各異的小龍。是從大明宮殿之中拆卸而來。下盤為清式須彌座,四邊頂端飛檐翹角。</p><p class="ql-block"> 在我國,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最有特色的一座,就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第三座,在故宮的寧壽門前。</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最高峰,叫佛頂山。佛頂山本身也是普陀山的著名景點。佛頂山主峰叫白華頂,又名菩薩頂。佛頂山主峰的海拔,高度雖然只有二百九十一點三米,但它在大海中間,從遠處眺望過去,一座座山峰像它的拱衛一樣,顯得它很高。群峰的峰頂像一只只茶杯水瓢,倒覆在海水上面。在峰巔佛頂山有慧濟寺、海天佛國崖、云扶石、鵝耳櫪樹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佛頂頂佛”也是一句禪意十足的妙語。善男信女們虔誠地跪拜上山,為了求子嗣,為了求心安?唯有他們自己知道。旁人再多的想法,不過是旁人的想法罷了。</p><p class="ql-block"> 佛頂頂佛,是佛高還是頂高?是佛上有頂還是頂上有佛?</p> <p class="ql-block">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東南約5.3公里處,傳為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圣地。《華嚴經》載:“于此地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p> <p class="ql-block"> 由于時間等種種緣故,二次來普陀都沒有去成洛迦山。下次再來普陀一定要去慧濟寺、寶陀講寺和洛迦山續緣。</p> <p class="ql-block">文字來源:微信百度</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自拍百度</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癡翁幸因</p><p class="ql-block">音樂插曲:云水禪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临漳县|
罗田县|
化隆|
宿州市|
海林市|
洛浦县|
牟定县|
宜君县|
泽州县|
华亭县|
西宁市|
西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蒲城县|
云龙县|
阿合奇县|
章丘市|
宜都市|
靖州|
淄博市|
吴忠市|
宜丰县|
偃师市|
巫山县|
余庆县|
甘肃省|
惠东县|
武强县|
讷河市|
花垣县|
玉屏|
华坪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城市|
广德县|
甘泉县|
静安区|
白河县|
德格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