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5日我們上饒一行五人,開始了陜西四日三晚游。8時30分我們從西安出發,第一站到達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中華始祖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立偉業,雄立東方。</b></p><p class="ql-block"><b> 一節選自1937年毛譯東撰《祭黃帝陵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作為軒轅黃帝陵寢所在地,被譽為“中華第一陵”,是祭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展示研究傳播中華文明、帶動黃帝文化旅游的中心地,是凝聚中華民族情感、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傳播中華民族精神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時光知味,歲月留香,我們感恩生命路上所有的賜予;不念過往,不畏將來,讓我們擁抱陽光,去采擷一路的芬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這一輩子,最珍貴的不是富有,而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無時無刻的陪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軒轅廟,也稱黃帝廟,坐北朝南,最早建于漢代,占地約9.33公頃。廟院長140米,寬84米,主要建筑有廟門,誠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院內有古柏16棵,最珍貴者當屬“黃帝手植柏”與“漢武掛甲柏”。廟址設在橋山之麓,唐代正式并祭祀活動列為國祭,并開始重修擴建黃帝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文初祖殿,大殿氣勢雄偉。正殿門楣上懸掛“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正中木質壁龕內供放著一尊軒轅黃帝全身浮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靠近,就是一種溫暖,有的時候,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問候,便能讓心,在漫長的歲月里相互依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風雨人生路,只有心情美,努力年輕綻放自己,人生過的才美;只要心態好,不為瑣事擾,生活過得才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陪你走過困苦的人,最深情;與你歷經風雨的人最真誠。真愛無需語言,行動總能體現;深情無需表白,時間總會見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廣場北端在總高6米的三層石臺上坐落著莊嚴雄偉的祭祀大殿,檐下正中懸掛“軒轅殿”三個大字。整個建筑為帶天井頂式仿漢石型建設,總面積1600平方米。由高4米,直徑1.2米的36根園形花崗巖石柱圍合成40米乘40米的方形空間,柱與柱之間無墻,上覆巨型覆斗屋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軒轅殿”頂中央有直徑14米的園型天光,反映出我國古代“天園地方”的理念。地面采用青、紅、白、黑、黃五種彩色石材鋪砌,隱喻傳統的“五色土”,以象征黃帝恩澤普潤祖國大地。據漢畫像石復制放大的黃帝石像,莊嚴佇立在大殿的上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余生,跟讓你笑的人在一起,笑容是改變世界的力量,愛笑的人心里一定艷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祭祀廣場,可容5000人舉行祭祀活動,廣場地面為花崗巖石鋪就,東西可以側分列著九尊高2米的青銅牛鼎和代表56個民族的56面龍旗。、此外東面還有一口龍魂大鐘,西面則立一面龍威大鼓。整個祭祀大院,莊嚴肅穆,威風凜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魂鐘”,一年只敲三次,清明節公祭、重陽節民祭、元旦黃陵業主祈福中華時敲響龍魂鐘。龍魂鐘能敲出福氣、吉祥、來年的好運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去靠近擁有正能量的人,和他們為友,你才會心胸豁達,有一個好的心態,與他們為伴,你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懂的知足,就是一個人的幸福!保持一顆平常心,過好每一個當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孫中山親自撰寫祭文,頌揚“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中共領袖袖毛澤東親撰寫的“祭黃帝陵文”,宣示“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通過碑刻形式安放“誠心亭”碑亭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批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不遠萬里,奔橋山,共祭黃帝陵。1988年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為黃帝陵題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8年和2000年,分別由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何厚華親筆題寫的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相繼在黃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認同的詮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向心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活色生香,無需繁華,此生能與你踏遍天涯,是我今生之愿。只想能與你在夕陽余暉下,隨你共看夕陽,繁星閃爍下,與你牽手賞星,艱難困苦前,和你攜手相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帝手植柏。距今己有5000余年,相傳此樹為軒轅黃帝所植,軒轅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柏樹,樹高20米,胸徑11米。枝干蒼經挺拔,枝繁葉茂,象虬龍盤繞于天。其冠如蓋,其勢巍峨。世人譽之為“世界柏樹之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尾道從軒轅橋北端直達山門,共設95級臺階,象征黃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寓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印池,軒轅廣場北是一條蜿蜒的河流—沮河,沮河古個稱‘“姬水”軒轅黃帝因“長于姬水”而姓姬。又傳說這條河原名“祖河”,再后來,為了讓該河的名字既能代表先民們的眼淚,又能代表“祖河”就將河名改成了“沮河”。橋山與印臺山之間的這段沮河,因在印臺山下,故又稱為“印池”其寓意為黃帝用印之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軒轅橋,印池之上,橫跨著一座通往北岸軒轅橋。軒轅橋為仿灞河古礅梁橋,全長66米、寬8.6米、高6.15米,共九跨。橋面設護欄,欄板上均雕有古典圖案花紋。橋體全部采用花崗巖,每根石梁長,5.71米,重10噸,由121根石梁鋪砌而成,給人以粗獷、古樸、厚重的視覺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軒轅廣場位于景區最南端,是一座寬闊的不對稱半園型廣場,總面積一萬平方米,地面用直徑0.5來—0.6米的5000塊秦嶺天然河卵石鋪砌,象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人生路上,風景,因走過而美麗;命運,因努力而精彩;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充實;生活,在粗茶淡飯中生香。只要用心對待,每一個日子都是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帝陵標識碑,位于黃帝陵印池廣場前,于2017年3月16日落成。標識碑正面雕刻的黃帝陵標識,園形背景源自中華文化“天園”的傳統理念、虛實相間體現時空轉換,園形下方的大地和如意祥云圖案,寓意黃帝開創的中華文明根植厚土,造福華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4點我們到達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在這買票換乘景區車輛進黃河壺口景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乘景區觀光車時,車上導游叫我們看這黃河中的一個小島,介紹這是大禹治水的地方,島上有大禹的廟和大禹的大形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30分我到達了“黃河壺口瀑布”,在此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進入景區,因為陜西壺口一側地勢稍高,視界自然開闊些,尤其在俯視黃河壺口瀑布時,那種飛流直下,大氣磅礴的感覺更加深刻。所以“陜西壺口看氣勢”,說的很有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滾滾黃河壺口瀑布,分為陜西側和山西側兩個景區,陜西側從陜西延安走最近,山西側從山西臨汾走最近,壺口瀑布是兩省的分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壺口岸邊,目賭巨浪翻滾,耳聞濤聲如雷、人們方能領悟到“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浩大氣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一大奇景“水里冒煙”是指黃河入“壺口”處,端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里外可望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主要是在瀑布上邊斷崖一側,觀賞波瀾壯闊的黃河被擠到這只有五十多米寬的壺口時,天塌地陷般地突然垮下去,看到的是一條大河落空坍塌時的驚艷,是徹徹底底的美感和震撼。那種喧囂撲騰,那種一往無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此近站在黃河邊上,感受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傾聽壺口瀑布的雄渾交響,發出天地間撼人心魄的奇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分為主瀑和側瀑,側瀑是那種標準的像個簾子一樣的水瀑,主瀑是幾百米寬的黃河突然收緊到只有五十米寬,水流變得湍急,從天而降,形似水壺的瓶口向下倒水。水大時主瀑和側瀑都很壯觀。陜西側可以看到側瀑和主瀑的側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壺口瀑布邊上,我才體會到什么叫壯闊,什么叫驚心動魄。它活生生就是一個粗獷狂放的北方漢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河,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民族氣魄,以她洶涌磅礴的氣勢,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中華大地川流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河上的壺口瀑布,其奔騰洶涌的氣勢,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河,是人類的母親。從遠古時代起,便開始無私地向人類施灑她的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視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的水流經風一吹,揚起無數水星,像浮起的輕煙緩緩上升,像涌出的薄霧籠罩在空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近瀑布,這里,是一泄如注的洪流,是排山倒海的陣容,是雷霆萬鈞的氣勢,是震天撼地的威風。這就是久聞其名的黃河壺口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玩的時候會有人牽著花毛驢在瀑布兩邊等大家來拍照,看看還挺有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垂直下泄。砸落在石壁突出的巖石上,濺出的水花形成大片噴霧,像一團乳白色的輕煙薄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巨大的瀉水聲,似千軍萬馬奔騰不息。伴著這振奮人心的聲音,望著浩浩蕩蕩、長流不息的黃河,我,頓覺心胸從未有過的開闊、頓覺情愫從未有過的豐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瀑布近在咫尺,從石床上直瀉而下,宛如洪波決口,大海倒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心目中的黃河,是偉大的母親,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她的眾多兒女,她在無私的奉獻自己的一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河,它浩浩蕩蕩,滾滾滔滔、天水相接,萬里奔騰;它沖破山谷、橫貫中國、映著日月、朝東奔流,傾注入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壺口瀑布”的壯觀與磅礴,在煙波裊裊中似千軍萬馬咆哮而過的一瀉千里的一黃河水,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久久占據著我對黃河的最深刻的記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河,是多么奇妙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她的氣貫長虹、她的九曲回腸、她的百折不撓、她的一瀉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6日7點我們來到了南泥灣。1941年3月份,三五九旅11000多人在旅長王震的帶領下開進了南泥灣。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部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南泥灣開荒不到兩個月,因為累死餓死或者病死的戰士近千人。但部隊戰勝了困難,硬是把南泥建設成陜北的好江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亊業的發源地。南泥灣,一個響亮的名字;南泥灣大生產,一段不老的傳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點15分我們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延安這座中國革命圣地,見證著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從低谷走向高峰,最終扭轉中國乾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寶塔山上的寶塔建于唐代,塔高有44來,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的風貌可盡收眼底。寶塔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點40分我們來到革命舊址“楊家嶺”在景區門口排隊準備進入景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楊家嶺革命舊址是景區內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之一。這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和毛譯東等革命領袖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在這里,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綱領和政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澤東在延安發動了大生產運動,他率先垂范,在楊家嶺的辦公樓下親手開辟了一片荒地,種上辣椒、西紅柿、士豆等蔬菜。經常用自己種的蔬菜招待從前線回來的高級干部和高級將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大禮堂”就是專門為召開七大而建,籌建于1940年建成于1942年,禮堂是由原自然科學院的楊作才所設計。這座古樸而莊嚴的建筑,飽賞了戰火硝煙。而今,它依然風姿如初,閃耀著延安精神的光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代表全國121萬黨員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補代表濟濟一堂,出席了這次大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中央辦公廳”樓,建成于1941年,三樓是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會議室。二樓是辦公室兼政治研究室。任弼時、李富春、揚尚昆、王首道等在這里辦公。一樓是歺廳及作戰研究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四孔陜北地地道道的土窯,是朱德從1940年5月至1941年3月住過的地方。中間開放的是寢室和辦公室,兩邊兩孔窯洞是工作人員住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是第十八集團軍的總司令,也是第二戰區的副司令長官。1938年10月,他回延安參加過六屆六中全會后又重返抗日前線。1940年5月經洛陽、西安回到延安。在這窯洞住到41年3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個小院就是毛澤東于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居住過的地方,主席在延安總共戰斗生活了10年2個月零5天,在這里就住了長達5年的時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席在這里居住期間,正是抗日戰爭處在最艱苦的時候,為了克服困難,指導中國革命,他在這里從事了巨大的理論工作。其中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就有40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12點30分,我們來到革命舊址“棗園”。這里是中共中央書記處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在這里實現了坑日民族戰爭向全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轉折,為粉碎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進行了充分準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雕像是當時在棗園的中共中央書記毛譯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辦公廳行政處成立于1943年3月,處長鄧潔。1945年9月,中央決定設立行政委員會,行政委員會委員有鄧潔、曾三、李質忠、許子禎、唐彬、賴祖烈。行政處處長鄧潔,秘書處處長曾三。主要負責中央書記日常行政亊務,完成書記處書記委托事宜。1947年3月,國民黨向陜甘寧邊區發動重點進攻,行政處跟隨黨中央撤離延安,轉戰陜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任弼時舊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來與張聞天住的石窯洞。左邊第一間是周恩來的辦公室,第二間是寢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澤東住所是一座幽靜的獨院,院內右起第一孔窯洞是會客室,第二孔是辦公室,第三孔是寢室,其余兩孔是工作人員的住室。1946年1月,毛澤東由棗園遷到王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澤東在這里居住期間,寫了《學習和時局》、《論聯合政府》、《關于重慶談判》等許多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的有28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孔是毛澤東與江青的寢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是毛澤東院內的涼亭,平時主席經常在這里讀書看報及與群眾談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與王稼祥舊居。朱德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在此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朱德會客室留張影。這木沙發是朱德生日,人們送他的壽禮,當時是棗園最高級的木沙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3年1月,劉少奇由楊家嶺遷到這里。他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運動,參加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為主席團成員。在“七大”,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毛澤東思想作了系統的闡述。1947年3月12日,撤離延安。棗林溝會議后,任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前往華北地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德懷是1943年9月從前線回到延安,10月由楊家嶺移往棗園。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會上,被選舉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1947年3月2日,從棗園移住王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幸福渠位于棗園院子右側靠近山坡處,從院子中間穿流而過。渠長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頃。這條渠把棗園中的旱地變成了水澆地,莊稼連年豐收,于是群眾給它取名為“幸福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歷史成就了棗園,棗園見證了歷史。黨中央在棗園居住期間,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決定,融洽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推動了中國革命發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看這廣場的下面就是延安1938街區。它依照老延安城的街衢通道、市井布設格局,讓老延安城原有的歷史與記憶“復活”展現給人們一個活生生的“老延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廣場的東西兩側,共散布六組雕塑、這些“融入式”的雕塑以獨特的視角全面闡述了1938的延安在政治、經濟、軍亊、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從而豐富了廣場的文化藝術內涵,同時也拉近了歷史與當下的距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可謂“處處聞歌聲”,有人的地方就有歌聲,這組雕塑反映的就是當時一個最徑典的場景《黃河大合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8年的延安是文化最豐富多元的一年。黨中央、毛澤東的進駐,大批革命青年、國際友人的到來,以及1938年4月,魯迅藝術學院的成立,使得延安這座古城一下熱鬧非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延安毛澤東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3年根據大生產運動中,棗園舉行軍民紡線比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延安做為當時的全國抗日救國中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愛國青年,他們為了尋求抗日救國真理,為投身抗日革命,離開家鄉,離開家庭,不畏艱險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一副場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戰爆發后,許多的國際友人來到延安支持中國的抗戰。其中著名的有白求恩醫生及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要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和優雅,那婉約在心底恬淡,溫潤了似水的流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延安城始建于隋朝,依山傍河而建,城墻堅固巍峨,街衢縱橫有序,城鎮商鋪林立,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邊寨古城。然而,也是在1938年,日本敵機先后17次轟炸延安,千年古城論為廢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進了城門,延安1938應紅色文化旅游的時代而生,通過對老延安城建筑細節和文化內涵的捕捉,運用時尚創意和高新技術全新表達,給人們一個活生生的“老延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延安1938街區的新華書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延安1938街區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延安1938”文化街區內,游客可以欣賞陜北民歌、陜北說書、紅色歌曲大合唱等一系列的街區表演,這些表演者身著年代服飾演繹還原老延安城的生活氛圍與情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延安1938的老延安城建筑與街景,無一不在向你講述橫跨百年的心路歷程。這里好像一個博物館,你感受到的都是老延安歲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0月18日毛澤東和中央紅軍到陜北,毛澤東住吳起張灣子村的舊居。(延安1938街區舊居復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澤東住吳起張灣子村的寢室。(延安1938街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6日13時20分我們結朿延安的兩天旅行就要返回西安了,再見延安!滔滔延河,承載了民族的重負;巍巍寶塔,喚起了備受欺凌的人民;“窯洞大學”培育了一代治軍治國的英才;土窯洞里產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煤油燈照亮了中國革命的航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7日8時,我們來到清華池又叫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皇游幸的別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華清池背靠驪山,面對濤濤謂河,可以說倚驪峰山勢而筑,規模宏大,建筑壯麗,亭臺樓閣,從上而下布滿驪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神秘色彩的宮殿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天的九龍湖水靜波明,沉靜優美,而當夜幕降臨,所有建筑被動感彩燈,景觀燈和彩色燈所圍繞,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臺緩緩浮出九龍湖水面。歷史歌舞劇《長恨歌》以驪山為背景,九龍湖為做舞臺,用高科技燈光營造了富麗堂皇的官庭殿宇,萬星閃爍,確實很震撼、夢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與華清池中的石牛合個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龍湖,位于華清宮景區內。緊挨芙蓉湖景區,因九龍橋上有八龍吐水,與龍吟榭下的大龍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管在什么時候,學會欣賞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生命將煥發新的生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活,像一面鏡子,微笑,是面對生活最好的樣子,請記得:讓這個世界燦爛的不是陽光,而是你的微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華清御湯,這一組唐代建筑遺址分別為“海棠湯”、“御湯”、“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貴妃入浴雕像,雕像為大理石質地,白色,豐滿園潤。再現了國色天香的楊貴妃入浴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棠湯”是楊貴妃沐浴之池,形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兩層臺式,中有一進水孔,可容水16立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蓮花湯,“御湯九龍殿”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用湯池。湯池下面為八邊形,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池中有兩個進水孔,并安有雙蓮花底座,它充分顯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的威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蓮花泉”它的水溫常年都是43度。溫泉據說可以蕩邪去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跟著歲月老去,從容恬談,經歷過風雨的心更加坦然,老去的時光教會我們,笑著寬容的看待一切,勇敢的做回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間廳“西安事變第一槍”。位于華清池的環園,是蔣介石在西安期間工作起居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是蔣介石在五間廳的辦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進環園,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閣,池東是白蓮榭,沿著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閣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間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梨園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教習梨園弟子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梨園為代表的唐代音樂舞蹈藝術是我國古代歌舞藝術上的鼎盛階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歌臺”大凡宮中歌舞盛會多在此舉行。它使外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對音樂舞蹈的酷愛和推崇,使當時的華清宮云集了大批樂舞藝人。呈現出百花斗妍,多姿多彩的繁榮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貴妃反彈琵琶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華清宮南門,(昭陽門)取日之光,質以昭明之意。御輦登山便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活離不開朋友,人生離不開友情。老了以后,有幾個這樣的朋友相伴,才是真正的福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兵諫亭”旁的虎斑石處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兵諫亭”旁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亊變”時蔣介石在石縫中躲避藏身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兵諫亭”,位于驪山半山腰虎斑石處,亭高4米,寬2.5米,為一座典型蘇式水泥亭,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東北軍攻入華清池,蔣介石倉皇逃上驪山并在此處藏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華清宮門前廣場的貴妃沐浴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人生的路上,有家人的相依相伴,有朋友的相扶相持,這是我們一生的幸運和福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亞峰會在西安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峰會,同中亞五國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12點我們去參觀有著“世界八大奇跡”美譽的“秦始皇陵兵馬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進入一號坑我們就被這龐大的人俑群所震撼,你就只有驚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拉近鏡來,仔細看,每個人俑的表情都不一樣,形態萬千;人物的細節也很細致,不得不佩服古代時期人們的工藝技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8日9時我們參觀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長約48.7米,東西長約45.7米;塔身底邊長25.5米呈方錐形;塔煞高4.87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登高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鐘樓是城市中心的一座歷史文化古跡,作為中國歷史最悠長、規模最大的鐘樓之一,600多年來,鐘樓一直是這座城市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古城區的街道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古城墻邊的標語“講文明,樹新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明城墻,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從隋唐至今己有1400年歷史。城墻下還保留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真有讓人置身長安古城的錯覺,都說西安很神奇,可以把古今文化融合得如此之好,也怪不得風靡中外旅游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城墻景區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卡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安城墻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西安城墻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御”戰略體系,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年一1378年)至今己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看古城墻與現代建筑融合得如此之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含光門是隋唐長安城皇城南墻偏西的城門,始建于隋唐初,歷徑唐、五代、宋、元代封閉,明初被包砌在拓建的城墻之內。含光門是公元6一10世紀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的重要通道,被譽為“絲綢外交起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讓自己更充實,更賦有浪漫的詩情畫意。人漸老只是自然規律,不老的心態才有最美的心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月28日下午我們就結束了陜西4日游的行程,晚上就要返程回江西了。我們在西安火車站合影留念。再見西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冕宁县|
抚远县|
罗江县|
阳朔县|
通辽市|
宜川县|
云浮市|
白朗县|
明溪县|
天峻县|
高安市|
锡林浩特市|
濉溪县|
民县|
张家港市|
南乐县|
吉林省|
烟台市|
获嘉县|
龙里县|
龙州县|
金堂县|
凤凰县|
桃江县|
兰考县|
卢氏县|
台州市|
南投市|
永寿县|
泾源县|
灵武市|
内乡县|
灌南县|
阿尔山市|
平陆县|
无极县|
元谋县|
盐亭县|
海林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