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是家鄉(xiāng)民俗代言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年級語文下冊項目學習案例</p> <p class="ql-block">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p> 項目簡介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節(jié)日”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語文要素是“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單元整組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博大。如《北京的春節(jié)》是對老北京春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地方民俗民風的喜愛和懷念;《臘八粥》語言通俗易懂,童趣十足,從一個孩子的角度,通過對“臘八粥”的描寫,歌頌了中華傳統(tǒng)美食;《古詩詞三首》描寫了我國傳統(tǒng)的寒食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習俗,以及牛郎織女的傳說;《藏戲》描寫了我國多元的民族文化習俗。而本單元的習作是《家鄉(xiāng)的風俗》,要求學生記錄一種家鄉(xiāng)的風俗或參加過的風俗活動經歷,以此來加深感受和體會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今的傳承。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最終并不只是要讓學生“了解、知道民風民俗”,而是指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鑒于此,教師以“傳承和弘揚”為落腳點,把語文要素融合在項目化作業(yè)中,確定本單元項目化學習的核心任務為:我是家鄉(xiāng)民俗代言人。</p> 驅動問題 <p class="ql-block"> 你想推廣家鄉(xiāng)哪一種傳統(tǒng)文化?重點推廣哪個項目?你想用什么方式進行推薦?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自主設計了傳統(tǒng)習俗推廣的項目化作業(yè)表。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在任務的驅動下,將單元課文學習的內容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同伴合作進行探究。這樣的“項目+”作業(yè)圍繞核心問題層層推進,以一個作業(yè)的支點撬動整個單元的素養(yǎng)落實,以點帶面、以練促學,提升了學生合作溝通、主動探究的能力。這項作業(yè)的設計緊扣本單元人文主題,在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民風民俗的基礎上,也深入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實現(xiàn)了“項目+”的多維成果,整合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整組的項目化作業(yè)設計,將碎片化的作業(yè)進行整體規(guī)劃,使作業(yè)不再是課外“寫”的作業(yè),而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部分,是教學實施的一種形式,是教學有效鞏固、高效引領的強勁支持,為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培育學生核心素提供思路。</p> 實施步驟 <p class="ql-block"> 第一步:教師以某一風俗為例,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讓了解本次活動的學習目的,學習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步驟、方法和要求。</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經過師生共同討論,確定研究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喜好確定自己的選題,并根據選題形成小組。教師組織指導學生小組討論,根據自己的選題進行小組分工,小組內分工可以為收集資料小隊、采訪調查小隊、整理歸納等。</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按照預定的計劃,按步驟實施記錄總結活動。各小組及時把當天活動內容集中起來,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將所有資料進行綜合整理。指導教師主動向各組了解獲得的信息資料,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p> 入項 <p class="ql-block"> 根據驅動性任務,同學們開啟了此次民俗小使者的研究之旅。在老師的帶領下,六年級各班同學首先成立項目化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明確分工,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查閱圖書等方式,全面地了解當地民風民俗。</p> 任務一 <p class="ql-block"> 圍繞風俗習慣、民間建筑、方言土語等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上調查、社會考察、采訪等方式和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學生們對當地民風民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p> 任務二 <p class="ql-block"> 各小組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分工進一步去傳承當地民風民俗。通過繪制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學唱傳統(tǒng)曲藝,動手制作傳統(tǒng)手工藝品等。</p> <p class="ql-block"> 在研究、參與、感受、體驗中深切體會到民風民俗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和無限魅力。</p> 任務三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研究討論確立了以“我是家鄉(xiāng)民風民俗代言人”的身份。同學們通過向身邊的人介紹自己喜歡的民風民俗,并制作喜歡的傳統(tǒng)工藝等,將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進行推廣和發(fā)揚。</p> 出項 <p class="ql-block"> 項目化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在復雜情境中的靈活的心智轉換”,是一種包含知識、行為和態(tài)度的教學實踐活動。此次活動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能夠利用身邊現(xiàn)有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任務。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感情較為融洽。同伴之間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充分發(fā)揮了團隊作用。在這過程中,同學們也受益匪淺,并對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了分享。</p> 項目評價 項目反思 <p class="ql-block"> 我們始終堅持“五育并舉以生為本",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在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的同時,創(chuàng)新學生的各項活動。此次項目化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動力,激發(fā)了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同學們走出了學校與課堂,走進了社會與生活,了解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的文化內涵,進一步領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一場跨越時空的民俗文化之旅,一次“家鄉(xiāng)民俗匯”的交流分享,一顆熱愛語文、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一定會根植在即將升入初中的孩子們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涿鹿县|
白山市|
威海市|
通化县|
文水县|
瑞安市|
新密市|
上林县|
芦山县|
凤城市|
泰来县|
浦东新区|
屯昌县|
合山市|
陆河县|
梅州市|
遂溪县|
大余县|
分宜县|
铜陵市|
徐州市|
民丰县|
汉沽区|
和硕县|
桐梓县|
德保县|
安图县|
克拉玛依市|
长宁区|
汉源县|
乾安县|
理塘县|
延津县|
杭锦后旗|
昌平区|
息烽县|
许昌市|
青龙|
福泉市|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