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漳州市,別稱薌城、海濱鄒魯、水仙花之鄉、中國女排娘家,福建省轄地級市,中等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中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地處閩南金三角南端,陸域地處北緯23°34’~25°15’,東經116°54’~118°08′之間,全市陸地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轄區地勢由北西向東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截至2021年,漳州轄4個市轄區、7個縣,一市政府駐薌城區。</p> 出發 <p class="ql-block">東山島地處福建與廣東交界,以前交通不便,以至于久居福建幾十年,竟然沒有登足過。</p><p class="ql-block">一次與陳晨晞戰友閑聊,他也沒去過東山島,一拍即合,想起了在通校新兵班同班戰友吳養源,就在東山邊的云霄縣。馬上與其聯系,告知我們訴情,十分熱情相邀,并轉告了在漳州的曾英錫、邱水城在南靖縣的張振聰通校戰友,他們雖然都多次去過東山島了,也答應前來陪同我們。</p><p class="ql-block">心動不如行動,六月二十六日踏上了南下的動車,開啟了閩南之旅。</p> <p class="ql-block">云霄我們來了,戰友們已經在站前等候多時,</p> <p class="ql-block">云霄縣,隸屬福建省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總面積1166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云霄最高端酒店“云頂溫泉大酒店”(號稱準五星)。</p><p class="ql-block">舟車勞頓再加登山游玩,晩宴后到酒店泡泡溫泉,加上各式水療,通經活絡,頓時舒暢,愜意的生活。</p> 云霄將軍山公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將軍山公園位于云霄縣城西側,距縣城2.5公里,總控制面積3.19平方公里,現城區主干道之一陳政路的延長線可直抵公園,該公園聘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趙立瀛教授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總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三點一線十個片”,“三點一線”即公園大門—大觀樓—攬勝臺;“十個片”即十個景區為:大龍湖、文化藝術館、樂壽園、兒童樂園、機械游戲城、十里香美食村、荔園山莊、蕉園別墅、綠野天地、陳政墓園。陳政乃“開漳圣王”陳元光之父,陳政墓園為陳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兩側有翁仲、馬、羊等唐代大型石雕,附近還有磨劍石、試劍石等自然景觀。是開漳圣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開漳圣王陳政、陳元光父子</p> <p class="ql-block">云霄將軍山公園《歸德塔》</p> <p class="ql-block">暮色初降,燈光變幻,歸德塔景色更加誘人。</p> <p class="ql-block">老戰友與曾經的軍嫂來張合影</p> 東山島 <p class="ql-block">東山島,別稱陵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位于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島。</p><p class="ql-block">東山曾獲得 中國優秀旅游縣、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十大濱海旅游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p><p class="ql-block">在東山島還拍攝過《八仙過海》《西游記》《左耳》《我是誰的寶貝》《我們來了第二季東山站》等影視娛樂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入住的馬鑾灣別墅</span></p> 谷文昌紀念館 <p class="ql-block">作為老兵、老黨員、老干部、老革命政治教育不能忘,參觀焦裕祿式好干部谷文昌紀念館。</p><p class="ql-block">谷文昌作為東山縣委書記,在東山工作了十四年,為人民辦了許多實事好事,人民由衷的感謝他,受到人民的愛待敬仰。</p> 馬鑾灣 <p class="ql-block">馬鑾灣風景區位于中國十大美麗海島之一的東山島東部,是國家AAAA級景區,規劃面積約1500畝。景區內擁有中國帆船帆板訓練基地馬鑾灣海濱浴場,以及財政培訓中心、金沙大酒店等酒店。 馬鑾灣,素有“東方夏威夷”的美稱,這里沙灘坡度平緩,沙質潔白細軟,林帶青翠蔥蘢,海面寬闊潔凈,水清澈無暗礁,是一處絕佳的海濱游覽勝地。</p> <p class="ql-block">海浪沙灘夕陽照</p><p class="ql-block">老兵歡聚馬鑾灣</p> 風動石景區 <p class="ql-block">東山風動石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它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p><p class="ql-block">東山風動石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福建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其中東山風動石在漳州市東山縣銅陵鎮東南隅岣嶁山東麓,塔嶼在銅陵鎮東側。以風動石為中心,加上銅山古城、塔嶼和西面的九仙頂、南面的馬鑾灣,構成獨特完整的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風動石簡介</p><p class="ql-block">風動石自古聞名,早在明代張岱的《夜航船·荒唐部》里就有記載:“漳州鶴鳴山上,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天生大盤石閣之,風來則動,名風動石。”其奇妙之處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極佳,大風吹來時,石體左右晃動,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故稱風動石。石為花崗巖石質,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人力也能晃動風動石。如果找來瓦片置于石下,選擇適當的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輕輕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頃刻化為齏粉。</p><p class="ql-block">正可觀其偉,側可觀其奇,背可觀其險。從背面看,狀如玉兔的石巖伏在外傾的石盤上,巨大的石球,懸空而立,搖搖欲墜,令人心怵;從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圓弧形,貼石盤處尖端僅數寸,懸空斜立,狂風吹來,搖晃不定。</p><p class="ql-block">石體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等人所題“銅山風動石”大字,筆力雄渾遒勁。在風動石前的一塊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撫程朝京的詩:“造化原來一只丸,東封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關中墜,海飚還得逐勢轉。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p><p class="ql-block">歷史記載</p><p class="ql-block">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屋倒人亡,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p><p class="ql-block">風動石歷經滄桑,依然斜立如故。這塊奇石是怎樣形成的呢?至今是個難解的謎。</p> 東山關帝廟 <p class="ql-block">東山關帝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文保護資源,位于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岵嶁山下,依山臨海,氣派巍然,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廟宇,且具有明古建筑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據查證,東山關帝廟是臺灣眾多關帝廟分靈入臺的祖廟,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系。</p><p class="ql-block">近幾年來,臺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臺北、臺中、臺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圣謁祖,并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臺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們離開東山島的第二天,就舉辦了“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吸引了眾多的信眾,熱鬧非凡,可惜我們與之失之交臂。</span></p> 黃道周故居 <p class="ql-block">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漢族,字幼玄,[2]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世人尊稱石齋先生。為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今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人, 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從莆田遷徙至漳州。</p><p class="ql-block">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賞識。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時,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因抗清失敗被俘。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壯烈殉國,享年62歲。隆武帝賜謚“忠烈”,追贈文明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端”。與劉宗周并稱“二周”。</p><p class="ql-block">黃道周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講學于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的人。</p> 東山東門嶼 <p class="ql-block">東門嶼也叫塔嶼,面積近1平方公里,是一個近似“土”字形的島嶼。她坐落在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外海面外,以其礁石奇異、洞泉甘醇、古跡眾多而聞名于世,被列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與廈門鼓浪嶼、溫州江心嶼、臺灣蘭嶼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嶼。</p><p class="ql-block">東明寺:位于東門嶼北段佛澳。廟宇始建于宋代,是全國海拔最低的寺廟,海拔只有60多公分,幾乎是與海平面持平。主殿“萬佛寶殿”,由一萬尊的琉璃佛建成。為“海上仙山”添上一處勝景,正所謂“塔嶼有寶剎,海上月更明”。</p> 平和坂仔林語堂故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平和縣是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漳州西南部,與福建、廣東兩省八縣相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景星學社社員。</p><p class="ql-block">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景星學社社員等職。林語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1][4]。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p> <p class="ql-block">林語堂當年乘坐此船(復制)離開故鄉,順流而下到廈門,再也沒有回過故鄉。</p> 告別 <p class="ql-block">摘自六五年八月我的日記:</p><p class="ql-block">我們一到先臨時分班,我們中隊分為三個區隊,每個區隊五個班,每個班十人。我被分在一區隊五班,班長:陳玉森,副班長:楊寶忠,團小組長:陳德珍,戰士:吳養源、鄭文獅、陳晨晞、林振發、陳主福、方開明、周云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時隔五十七年上饒通校新兵一區隊五班三位戰友再次相聚分外親熱。</span></p> <p class="ql-block">漳州戰友曾英錫熱情好客,誠致相邀到他家小住,盛情難卻,客隨主便,離開東山驅車前往平和坂仔,在曾府住了一晩,徹夜長談共敘友情。</p> <p class="ql-block">既然在曾府住了一夜,也得到隔壁南靖縣的張振聰戰友家坐坐,何況他是上饒通校十二中隊的老兵班長。</p> <p class="ql-block">張振聰戰友用特色牛肉餐為我們送行。</p> <p class="ql-block">“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再見了熱情的戰友們,感謝你們頂著酷暑一路陪伴,期待著下一次的再聚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兴国县|
永昌县|
自治县|
长沙市|
蓝田县|
循化|
清流县|
綦江县|
渭南市|
五原县|
大化|
柳河县|
栾城县|
黎城县|
宝清县|
林甸县|
桓仁|
会昌县|
五寨县|
万全县|
鄂伦春自治旗|
疏附县|
张掖市|
望谟县|
师宗县|
六枝特区|
阳谷县|
望江县|
安达市|
和林格尔县|
达拉特旗|
襄汾县|
伊吾县|
麻江县|
云阳县|
侯马市|
通山县|
嫩江县|
荥经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