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黃河灘割草記》</p><p class="ql-block">提起割草大家并不陌生,但1973年盛夏時節我在插隊期間經歷的這次割草,是吃住在黃河灘上,四天三夜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隊里養著牛馬驢騾幾十頭,到了冬天飼料就成了問題,所以生產隊就在每年夏季植物生長旺季,組織人員到黃河灘去割草,曬干后運回隊里,冬季作為飼料喂牲口。</p> <p class="ql-block">我插隊所在的村莊臨近黃河,黃河兩岸有著數里寬的灘涂濕地,種植著各種農作物。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黃河主河道經常由于河水沖刷而改道,據說過去因河水改道河灘地歸屬問題經常產生群體事件,鬧到法院。后來中央下文規定,一律以河為界,河灘就此安寧了許多。我們這次選擇割草的河灘是距我們村二十多里的彩霞村,這里灘地寬闊,植物茂盛,是割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記得那是一個夏日凌晨,早上三點多,天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們一行七人備好必要的行囊、工具,準備出發。車把式朝喜早已備好馬車,待全部人員到齊便趕著馬車上了路,清脆的馬蹄聲打破夜間的寧靜顯得格外響亮,馬車在剛出村不遠的地方就突然地停了下來,朝喜也不做聲,把個什么東西放到車上就急忙繼續前行,過了一段路程,在馬車前面坐著的福興才講起,剛才是撿到了被夾子夾到的一只狐貍,通常獵人夜晚在路上放置獵夾,待清早收起,來獲得獵物。哪知道我們比他還先到一步。</p> <p class="ql-block">天已大亮我們來到了黃河灘目的地,黃河灘邊視野寬闊,空氣清新,大家一刻不停,立刻安營扎寨,搭起臨時帳篷,準備開伙做飯,打來黃河水,用明礬澄清,準備做早飯“水疙瘩”,副隊長興娃是個做飯高手,不一會兒把和好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面疙瘩,在手掌間一捻,下到鍋里煮熟,拌些拌料,大家都覺得是一頓特別好吃的美餐。</p> <p class="ql-block">每天天不亮我們就相繼出發去割草,黃河灘上有荒地也有種植的棉花等農作物,由于水分充足植物長得格外茂盛,周圍的野草也十分繁茂,有“水塊子”還有“灰草”、“馬齒筧”等,割起來十分順手,我和志高割草時相距不遠,依稀可見,便暗自比試起來,你追我趕,兩個多小時就割到150斤。我們又各自挑著扁擔把鮮草送到住地,集中晾曬、碼放。</p> <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天色昏暗,黑云壓頂,一場暴雨傾盆而至,黃河灘上無遮無擋,狂風致使帳篷搖搖欲墜,四處漏風漏雨,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被子用塑料布包好抱在懷里,任憑雷雨大作,一個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盼望風雨快點停歇,過了一段時間,黑云散去,我們終于挺過這波風雨,這時興娃說了一句“我的老天爺,雨再不停都要把我沖到黃河里了”,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心里的陰霾也隨之煙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我在河灘割草時經常看到有當地“看地人”在農田周圍巡視,據說不允許外來人在田里割草,但我似乎從來沒有被這些“看地人”打擾,后來和我們同來的農民兄弟談起此事,才知道可能是看出我是知青的原因,這些老鄉對下鄉知青還是網開一面的,對農民兄弟的善良,我至今念念不忘,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經過大家幾天來的艱辛的勞動,已收割了幾萬斤的鮮草,完成涼曬,并順利運回生產隊。大家克服了勞作的辛苦,雨水的沖刷,蚊蟲的叮咬,在這樣近乎原始的艱苦條件下,完成了生產隊交給的割草任務,我作為這個隊伍里的唯一的知青,親身經歷了一段那個年代農民習以為常,但卻十分艱辛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本文是曾經在我村我生產隊下鄉知青于明所寫,曾在天津市文學雜志《七彩紅》刊物發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临猗县|
天长市|
荆州市|
大理市|
甘孜县|
全州县|
浙江省|
天全县|
石棉县|
瓮安县|
绥中县|
得荣县|
磴口县|
南涧|
侯马市|
桃江县|
钦州市|
汾西县|
富川|
南投县|
临安市|
布尔津县|
清涧县|
儋州市|
涪陵区|
兰溪市|
吉安市|
荃湾区|
通榆县|
林州市|
交城县|
吴旗县|
库尔勒市|
乳山市|
盐池县|
鲜城|
陆川县|
汤阴县|
织金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