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攝影/后期:云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鏡:獅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化妝:董香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策導:西安峰攝影獅子俱樂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葉飄香,今又端陽。粽子中包裹著我們濃濃的情,深深的愛,這份情和愛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這份情和愛,就會像永不枯竭的河流一樣,永遠綿延流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端午節沒有粽子,就像過年沒有餃子一樣,缺了核心的部分。無粽難成端午,粽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我們民族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明皇李隆基有一首詩寫到:“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歐陽修的一首《漁家傲》中也寫到:“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可見,古代上至皇家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在端午節包粽子。這個習俗延續至今,已經成了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了人們太多的情感和寄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粽子里包裹著祭奠和懷念。相傳愛國詩人屈原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欺凌,在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之作《懷沙》后,毅然投入汨羅江,用生命來表明愛國之心。百姓們愛戴屈原,擔心江中魚蝦咬壞屈大夫的身體,就把粽子投入江中,這樣喂飽了魚蝦,它們就不會傷害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包粽子的習俗流傳下來,一種文化也流傳下來。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直被后人敬仰和傳頌,我們用包粽子的方法表達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這也是我們民族愛國精神的體現。余光中曾經深情地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屈原的詩歌是中華愛國詩篇的源頭,屈原的愛國精神源遠流長。兩千多年來,我們祖祖輩輩都在祭奠屈原,不管磨難,無論風雨,端午節總會如期而至,粽香也會如期飄蕩在五月五日這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粽子里包裹著傳統和民俗。粽子又叫“角黍”,用粽葉包裹糯米大棗等,煮制而成,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到如今,粽子的種類繁多,餡料各異。每每剝開一只熱騰騰的粽子,粽香撲鼻而來的同時,我們的腦海中總會有很多記憶被喚醒,關于端午,關于屈原,關于愛國,如此等等,我們味蕾上的回憶是綿長的,深厚的。粽子是引子,引出了太多的記憶。我們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影響深遠,包粽子的習俗還流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很多國家。《舌尖上的中國》也記錄了粽子的故事,美味的粽子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積淀。端午又到,家家戶戶忙碌起來,開始浸泡糯米,清洗葦葉,準備過一個活色生香的端午。汪曾祺說,民俗是一個民族的大型抒情詩。真是這樣呢!端午一到,我們每個人都像詩人一樣,變得深情而浪漫,抒寫著對生活的熱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粽子里包裹著思念和親情。不管我們走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種粽子,最愛的還是媽媽包的粽子。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是媽媽的味道。家鄉的端午,夏日的風輕輕地吹著,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忙碌。孩子們還沒起床,就聞到了葦葉的清香。媽媽動作嫻熟,一只只小巧玲瓏的粽子從她的手中飛出來,綠瑩瑩的粽子堆積起來。接下來,媽媽燒火煮粽。小半天時間,粽子出鍋了,吃上一個,味道香濃。多年后,我們遠離家鄉,但那種味道,仿佛一縷香,一直縈繞在記憶中。媽媽又打來電話:“端午節放假了,回家吃粽子吧。”瞬間,我們的眼淚與口水齊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謝您的來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日照市|
徐闻县|
沈丘县|
巴林左旗|
札达县|
扬州市|
涪陵区|
乐安县|
柳州市|
清原|
资兴市|
陇西县|
砀山县|
梁山县|
周至县|
丰宁|
敦化市|
郎溪县|
荥经县|
临泽县|
温州市|
宜兴市|
中牟县|
株洲市|
施秉县|
富民县|
山阳县|
巴马|
赤水市|
丹棱县|
定边县|
札达县|
监利县|
安化县|
兖州市|
余江县|
肥东县|
拜泉县|
高阳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