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悠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鼓書院位于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景區,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的旅游勝地。始建唐代,李寬見石鼓山林木蔥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是一處讀書,修心養性的好地方,便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慕名走進石鼓書院,有一種曲徑通幽的味道,墻壁上散發著那種讀書人的氣息,樹上,柱子上拴滿紅繩,是游子們寄托自己的情懷,對書院的留連。書院古色古香,石碑,墻壁上刻著古代文學家的名字,彰顯書院的厚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鼓書院是一方歷經千年的翰墨書香之地,是一處繁盛千年、潤澤天下的湖湘文化圣地。石鼓書院始創于唐代元和年間,鼎盛于宋,特別是北宋宋仁宗賜額后,成為北宋 “四大書院”之一。走近湖湘文化的搖籃——石鼓書院,給你一個震撼和不虛此行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朝,石鼓書院受到兩位皇帝的垂青與獎勵,便進入鼎盛時期。諸多的達官貴人紛紛送其子弟進去修習經書。但是,書院面對這些達官貴人的子女,管理卻異常嚴格,把他們當作普通人家的子弟一般看待,甚至更加嚴格,在這里平等對待,不但吸引許多學生,同時也吸引著很多名家大師前來講學。像蘇軾、周敦頤、程洵等文章大家都在這里講過學。這里也培養出王夫之、彭玉麟、楊度、齊白石等一大批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鼓書院一直延續到了民國,不幸的是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炸毀,化為一片廢墟。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石鼓書院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原址上按照清朝乾隆年間的建筑風格重新修繕的,白墻黛瓦,深色莊重、古樸、典雅,恢復了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觀樓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石鼓山巔的觀景建筑,也是書院里最重要的一棟建筑,位于書院的中心場所。一樓為講堂,二樓為藏書樓。自宋代起,石鼓書院就建有“會講堂”,是古人講學的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鼓書院最珍貴的還有保留相對完整的露天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石鼓山體西側。石鼓山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唐代,我國現存唐代摩崖石刻,大量的是善男信女的造像題名,也有文人名士的題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鼓書院的歷史貫穿了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石鼓書院是中國書院的縮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閱讀其千年歷史,可以追尋中國書院的千年發展軌跡及其內在規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現如今,石鼓書院雖已不再從事教學工作,但依然是衡陽的重要文化地標,涵養著衡陽以及湖湘地區的文脈與精神。在書院里設有紀念忠臣義士李芾的李忠節公祠、紀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武侯祠“等。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一代又一代的在有識之士手中薪火相傳。</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徐闻县|
登封市|
襄城县|
安多县|
清苑县|
秀山|
隆德县|
讷河市|
交口县|
彰化市|
鹿泉市|
德昌县|
汉源县|
铁岭县|
调兵山市|
聊城市|
梁河县|
屏南县|
庄浪县|
揭西县|
西平县|
巴楚县|
嘉义市|
芦山县|
滨州市|
香格里拉县|
乐安县|
葵青区|
焦作市|
西乌珠穆沁旗|
包头市|
远安县|
通城县|
武清区|
莱阳市|
无棣县|
新竹市|
武鸣县|
得荣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