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顆柑橘——立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致富,沒門路。”這是很多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范敬超也不例外。他開初選擇養兔、養魚、養笆笆鴨,均已失敗而告終。當他感到創業前景一片迷茫時,一個機會出現了。2007年4月23日,是他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在仁壽鄉下調研發現,仁壽的清見(柑橘名)發展得很不錯,突然使他眼前一亮,由此他選定了發展柑橘產業,從此他懷揣“為家鄉發展辦實事,為丘陵地區農業現代化探路子”的夢想,執意回到家鄉——井研縣集益鄉繁榮村,開始他前景未卜的創業。經過10多年的艱苦奮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探索出了農業現代化“四個一”的新路子。</p><p class="ql-block"> 立足自然資源,選準一個高效產業。井研縣、樂山市中區地處丘陵,年平均氣溫17.2℃至17.6℃,年日照約1000小時,非常適宜種植優質雜交柑桔。配套的砧木是軟枝香橙,壽命長、長勢旺、抗逆性強、親和力好、耐微堿性土。雜交柑桔是柑橘中的新門類、新品系,產量高、品質好,成熟期分別在春、夏、秋、冬四季,深受消費者喜愛。建成的果園第4年投產,第5年起盛產,畝產量達6000斤左右,畝均純收入可達1萬元左右。最具優勢的是,可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采用高接換新品種,始終占領品種、品質、市場競爭的制高點。</p><p class="ql-block"> 整合生產要素,創建一個新型經營模式。我國人多耕地少,戶均承包地僅幾畝,土地分散零碎。繁盛果業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2013年創建了“大園區、小農場”的雙團隊經營模式。專合社大規模集中成片流轉土地,高標準打造果園。果園建成后,及時發包(或轉讓)給來自各地的創業人員。現已有136戶業主入園創業。該模式充分發揮了范敬超幾十年從政形成的“熟悉群眾工作,會做綜合協調,善于調研謀劃”的優勢,同時包園業主又帶來了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以青壯年為主體的包園業主認為,承包繁盛果業果園具有“省時、省心、省錢、省事”的好處,繁盛果業為他們搭建了成才、致富的大平臺。入園創業的人員日益增多,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生產要素在這里實現了大集聚、大整合。</p><p class="ql-block"> 依靠科技進步,采用一套先進生產手段。建園以來,繁盛果業在三個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是按設施農業建園,高標準建設果園的路網、管網和電網。路網:按現代果業和鄉村旅游的要求,建設四級公路網600多公里。每個丘陵山頭互聯互通,四通八達。管網:蓄水、引水、提水結合,管道輸水到果園每個地塊,輸水管網長度近2000公里。從2017年起,在管灌基礎上陸續提升為滴灌與噴灌。電網:三相兩相電配套,電到果園。二是采用各類現代機具作業。建園工程的90%以上都是利用各類機械完成,管園也盡量使用現代機具,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三是將柑桔生產管理的最新技術組裝配套。通過不斷培訓,現場指導,技術研討,逐步提高全園生產技術水平,有力推動了標準化生產和創品牌活動。</p><p class="ql-block"> 堅持人才興業,培養一支現代職業農民隊伍。繁盛果業創業15年,感受最深的是“人才是第一資源”。推進農業現代化最缺乏的是優秀人才。當今農村,多數農民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現代技能,加之我國農業大中專教育又與生產實踐嚴重脫節。繁盛果業抓住三個環節建設人才隊伍。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素質;二是筑巢引鳳,引進科研人才和生產能手入園引領;三是不斷吸引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又見炊煙起,沉寂的鄉村又恢復了昔日的喧囂和熱鬧。</p><p class="ql-block"> 繁盛果業創業15年來,果業規模已近5萬畝,分布在4縣區的16個鄉鎮、64個村,產業園區已成為四川省現代農業四星級示范園區。井研縣因產業振興被評為全國柑橘產業30強縣、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范敬超創造性地開創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的經營模式,走出了丘陵地區農業現代化新路子。現代果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有效地破解農村“空心化”難題。產業覆蓋區域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農民綜合素質發生了可喜變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種堅守——立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十五年,本該是范敬超安享清福的十五年,他卻把它當做“為生民立命”的十五年,這十五年的堅守,使他的每一個日子都過得熠熠生輝。范敬超回鄉創業的生動實踐,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趟出了一條路子。</p><p class="ql-block"> 產業振興是主體。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欲振興,產業應先興。2007年前,井研縣基本上是以傳統農業為主,大量青壯年紛紛進城務工。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許多土地無人耕種,田園大面積撂荒。在范敬超的心底里掀起了層層波瀾,很不是滋味,他決定沖破重重阻力返鄉創業。他利用井研的光熱資源、水土條件種植優質雜交柑橘,種植面積從2007年的10畝505株清見起步,發展為2022年的近5萬畝、20多個品種的優質雜交柑橘產業。園區果樹移栽后第五年起,畝產可達5000斤,畝均銷售收入可達2萬元,畝均純收入1萬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組織振興是保障。井研縣委、政府創造性地組建了“井研縣柑橘園區辦公室”,并從縣級單位抽調9位同志到園區辦工作,全方位為園區產業發展提供指導、協調和服務。針對三年疫情給產業發展造成的困難,縣委、政府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和園區鎮村負責人為產業發展依法維權、疏導維穩,為產業振興提供有力組織保障。樂山農商銀行井研支行黨委班子多次深入園區調研,針對園區資金緊缺的矛盾,為其雪中送炭,幫助渡過難關,先后為園區發放貸款560萬元,為包園業主發放園區擔保貸款700萬元,極大地緩解了園區和包園業主的燃眉之急。產業覆蓋區的鎮村鎮黨組織,通過推進產業振興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集益鎮雨臺村黨支部書記潘艷玲深感發展產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她起早貪黑,勞苦奔波,帶領一班人破解產業發展中的諸多難題。2022年,該村“兩委承包了繁盛專合社111畝果園,通過精心管護,當年就實現銷果收入30多萬元,預計今年銷果收入可翻番,明年銷售收入可突破100萬元。多年難以發展的村集體經濟終于見到了曙光。今年初,黃馬村“兩委”見賢思齊,為發展集體經濟向專合社承包果園105畝。與此同時,產業園區一大批生產組長,率先承包果園,初步實現成才、致富的人生夢想,涌現出了談波、羅秀麗、左勇軍等一批產業發展帶頭人。</p><p class="ql-block"> 人才振興是關鍵。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園區秉承“育果先育樹、育樹先育土、育土先育人”的創辦理念,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雙向“發力,已形成了比較配套的人才隊伍。園區有15年如一日創業不止的領軍人才,有理論與實踐兼優的柑橘專家謝桃明,有熟悉現代農業的熊力輝,有一技之長的丁銘東、曾容、顧剛強等一大批年輕管理骨干,更有在創業實戰中取得成功的曾德權、毛杰、鄧雪峰等數以百計的創業先鋒,是他們共同支撐起了園區這艘產業“航母”。</p><p class="ql-block"> 生態振興是前提。產業的發展,使得多年的荒山和貧瘠的土地不再撂荒,園區的每個山頭既是金山銀山,又是綠水青山。舉目一望,滿目蒼翠,美不勝收,園區綠化率提了一倍以上,水土保持得到全面加強,土壤有機質含量成倍提高。井研縣是養殖大縣,曾經令各級領導頭痛的大量家禽家畜排泄物,現都在園區集中處理。由此產生的沼氣發電,沼液通過管道或罐車輸入果園,變廢為寶。園區的垃圾集中收集,統一處理。園區的道路,已由各村組分段保潔,人居環境徹底改觀,農家院落亮麗生輝,到處是一派花果飄香的新景象。</p><p class="ql-block"> 文化振興是靈魂。十多年來,園區黨組織和專業合作社通過大家喜聞樂見形式宣傳謳歌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和創業精神。目前,園區已形成了“甘于奉獻,鞠躬盡瘁”的“柑(甘)橘(鞠)精神”。創業千難萬難,創業者千辛萬苦。面對重重困難和巨大壓力,繁盛果業人只有發揚“甘鞠”精神,百折不繞,鍥而不舍,才能成功。只有像范敬超那樣為生民立命的人方能彰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眾多投資人及廣大干部群眾都從中受到激勵,并匯聚成攻堅克難,共創大業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調研結束后,我們邀請范老一起合影留念,他欣然接受。我們真誠地祝愿年過古稀之年的他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周依春,筆名古巴州人,四川巴中人,高級經濟師。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散文學會會員,著有《山路十八彎》《歲月留痕》《流淌的心曲》等文集,曾在《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報告文學》《青年作家》《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文壇》《中國金融》《中國金融文化》《中國農村金融》《中國農村信用合作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經濟日報》《西南商報》《巴中日報》《達州日報》《達州晚報》《遂寧日報》《樂山日報》《三江都市報》等媒體上發表作品100多萬字,并有多篇文章獲得全國性征文比賽大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仪征市|
顺昌县|
甘德县|
新田县|
阿合奇县|
余庆县|
明溪县|
友谊县|
凤山县|
祁连县|
托里县|
孙吴县|
高密市|
洱源县|
阜新市|
德阳市|
本溪|
青浦区|
若羌县|
乌审旗|
莆田市|
武穴市|
平武县|
乐业县|
尼木县|
陕西省|
临夏市|
绵竹市|
砀山县|
迁安市|
延长县|
炉霍县|
耒阳市|
洞头县|
津南区|
京山县|
安图县|
台东县|
施秉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