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就是富人的代名詞,哪個村鎮出了一個“萬元戶”,十里八鄉婦孺皆知,人人艷羨。而今鄂爾多斯準格爾旗龍口鎮大口村村民馬余良一顆杏樹每年收一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樹”。</p><p class="ql-block"> 龍口鎮為鄂爾多斯高原海拔高度最低之地,無霜期長,自然生長的果蔬比周邊地區早熟兩個節氣近30天時間。周邊地區的杏樹上青杏枝頭端端坐,龍口的大杏已是紅杏滿山顆顆紅。這里過去杏樹品種差,產量低,交通不便,村民賣杏靠人力挑擔子,坐船到對岸的河曲縣擺地攤。杏熟了自然落地,短時間內拉運不出去,便腐爛在地里,杏農辛苦一年,收入無幾。近年來準格爾旗推進鄉村振興,混凝土“村村通”村道鋪在家門口,村委會、扶貧單位大力扶持,傳授栽培嫁接技術,馬余良靠自己勤勞雙手、靠村委會引導、靠技術員指導、精心護理30畝杏樹林,硬是把山坡坡名不見經傳的酸毛杏,變成了一棵棵搖錢樹。每到六月杏熟時節,預訂大杏的微信、電話不斷,杏果供不應求。院門前這顆大杏樹,產杏近千斤,每市斤出售起價15元,一顆杏樹保守收入萬余元。</p><p class="ql-block"> 全村杏農和老馬一樣不僅不用出門賣杏,多數也不用他們上樹摘杏了,游客們喜歡現場采摘,體會摘取豐收果實的樂趣。每次看到眼前這番動人情景,老馬和老伴兒都笑地合不攏嘴。杏農們平時收集的杏仁出售給旗內的杏仁露、果計劃果品生產企業,手工制作的山杏干兒果脯、炒杏仁也是市民的搶手貨。</p><p class="ql-block"> 這當然不是一個村一個社的個別現象,而是龍口鎮人民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他們在荒山禿嶺的砒砂巖上禁牧造林,經營鄉村產業,不僅為大地披上綠裝,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恢復生態環境,同時讓很多留守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守,年輕人在農忙季節回鄉幫助收秋摘果,有的回鄉建溫室大棚、休閑民宿、旅游景點。</p><p class="ql-block"> 隨著準格爾旗鄉村振興事業的不斷推進,大口村村委探索實踐“黨支部+合作社+專業公司+農戶”的農村產業經營理念,引導全村農民擴大特色瓜果種植業,進一步推進文旅、農旅深度融合,讓新時代的大口村整體煥發出新活力,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真正收獲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玉田县|
祁阳县|
太湖县|
彭泽县|
长丰县|
克山县|
兴安县|
繁峙县|
永州市|
神农架林区|
枣庄市|
平凉市|
韶山市|
皋兰县|
青浦区|
利川市|
汉中市|
乌审旗|
砀山县|
社旗县|
谢通门县|
阿荣旗|
乳源|
牡丹江市|
潮安县|
尼木县|
木兰县|
上蔡县|
鄂伦春自治旗|
康马县|
广饶县|
奉节县|
金湖县|
信丰县|
罗山县|
汨罗市|
吴旗县|
响水县|
额尔古纳市|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