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生美-----攝影中 間隔帶來的美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西方美學家經過研究也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學家布洛說:“‘距離’要求被視為‘審美知覺’的主要特征之一。”這說明距離是可以產生美感的。<br><br>距離可以產生美,那么在攝影中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間隔來產生距離之美。間隔的設置一般有兩種情況:1、前景;2、框架;<br><br>1<br><br>設置前景<br><br>什么是前景呢?前景可作如下的定義:前景是指拍攝主體前面的景物,拍攝時,透過前景再拍到主體,前景和主體要拍在同一畫面中,表現出其二者的空間位置,亞當斯所說的“表達的需要”是指這種美學的表現方法。<br><br>設置前景有什么意義?我們以亞當斯的作品為例加以說明,亞當斯說:“我主要是從美學上和感情上對攝影做出反應。”這一點很重要。<br><br>先請看亞當斯的攝影作品<u>《月亮和哈夫-多梅山》(見圖1左)</u>。亞當斯的這幅作品已成為世界經典名作,它不僅曝光準確,而且在畫面左側黑色山的剪影運用得當,獨特而有味道。也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覺得黑色山脊的剪影占的面積不大,又位于一個角落,好像可有可無。但如果真的缺了它,畫面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咱們可以做個試驗,請看《月亮和哈夫-多梅山》局部(見圖1右)。 <h5>圖1 《月亮和哈夫-多梅山》與其局部</h5><br>兩圖相比,后圖顯得過于直白,缺少些深沉,缺少點意境。所以黑色山脊的剪影雖然小,但起了重要的作用,亞當斯說:“對于一切富有創造性的作品來說,技巧必須服從于表達的需要。”這黑色的山脊就是前景,也是“表達的需要”。<br><br>2<br><br>框架<br><br>什么叫框式構圖?可以說框式構圖是前景的一個特例,之所以把它單獨列出,是因為它形式特殊,又經常使用。這個方式是把窗框式的框作為前景,透過前景觀看主體。中國美學家宗白華說:“圖畫的框,從窗遠窺青山的一角……都是審美對象的‘間隔化’。”有了這個框式的“間隔化”,畫面的美感就油然而生。<br><br> <h5>《踏雪迎春》</h5> <h5>《武當金頂》</h5> 框式構圖由于有了4條邊框,使其表現內容有了新的意境,因而為創作增添了新的方法,也為畫面增加了以下新的表現內容。(1)增加了表現形式,如<u>《中正莊嚴》(見圖2-1)</u>。<div>(2)增加了光影效果,如<u>《光影》(見圖2-2)</u>。</div><div>(3)增加了表現的內涵,使原本很平淡的生活場景變得有意味起來,如<u>《生活》(見圖2-3)</u>。</div><div>(4)增加了明暗對比的效果,如<u>《尼泊爾古跡》(見圖2-4)。</u></div> <h5>圖2-1《中正莊嚴》</h5> <h5>見圖2-2《光影》</h5> <h5>見圖2-3《生活》</h5> <h5>見圖2-4《尼泊爾古跡》</h5> 對于框式構圖的理解,有的影友可能只限于畫框,窗框和門框等內容,其實框的形式并不限于這些,而是多彩多樣的,這就為攝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條件。例如,工地的腳手架也可以形成框,比如攝影作品<u>《別有洞天》(見圖2-5)</u>;而河北蔚縣的明代遺存的古堡又是另一類,這類古堡的城門前常常搭建戲臺,而戲臺的柱子、上沿及臺面的邊界也可構成框式,比如攝影作品<u>《古堡古門系列-1》(見圖2-6)</u>。 <h5>見圖2-5《別有洞天》</h5> <h5>見圖2-6《古堡古門系列-1》<br><br>間隔包括前景和框式。間隔雖小,但作用極大,這是因為藝術不是邏輯思維,藝術是建筑在直觀的領悟之上,而直觀的信息很重要,并且一定要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其中間隔就起了這樣重要的作用。<br><br><br><br>通過以上的介紹<br><br>是不是思路更加清晰了呢?</h5>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美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庆云县|
东乌|
中宁县|
北碚区|
饶平县|
敖汉旗|
吉安县|
柏乡县|
宝兴县|
奉贤区|
遂溪县|
上栗县|
高雄县|
云安县|
稻城县|
石首市|
大厂|
突泉县|
云浮市|
丹棱县|
贡觉县|
武安市|
镇远县|
湘潭县|
荔浦县|
安仁县|
英吉沙县|
隆化县|
怀远县|
论坛|
白沙|
庆阳市|
桂林市|
梓潼县|
寿宁县|
慈溪市|
富顺县|
眉山市|
霍山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