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 在川人眼中,青羊宮一直有“ 川西 第一道觀”之稱,其名源于道家始祖老子命青帝子化青羊乘降于 成都 之說。</i></b></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興建伊始本名青羊觀,但是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駕臨 四川 時曾于青羊觀短暫停留,后世因此改觀為宮,其名自此留傳至今。</p><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時,唐僖宗在蜀中避難的時候,青羊宮曾作為皇帝行宮。家喻戶曉的央視版《西游記》偷吃人參果一集中的人參果樹就在青羊宮。</p> <p class="ql-block">青羊宮景區的主要建筑有山門、三清殿、混元殿、唐王殿、八卦亭等,其中三清殿和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是青羊宮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一座建筑,八卦亭 青羊宮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筑,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是突出地體現了道教教義的一座標志性的建筑物。它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筑共三層,建于重臺之上,亭座石臺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云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石板欄桿上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飛檐都精雕著獅、象、虎、豹,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著獨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高約3.6米,造型優美,甚為壯觀。雙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鑿成,高約4.8米,直徑約50厘米。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鏤空滾龍抱柱,氣勢磅礴,栩栩如生,是我國罕見的石雕藝術珍品。八卦亭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建八卦亭將要竣工前夕的子時,面對三清殿的石柱盤龍復活,意欲騰云而去,被月御值日使者發現,則以神拳定于柱上,現在這個柱頭上還留著那個拳頭印</p> <p class="ql-block">銅羊 玉皇殿外有銅羊兩只,為黃銅鑄成,俗稱青羊。其中單角銅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大學士張鵬翮從北京買來送給青羊宮以負青羊宮之名。其底座有記事性詩文:“京師會上得銅羊,移往成都古道場。出關尹喜似相識,尋到華陽樂未央。”相傳這只青銅異獸是宋代河南開封經梅閣之物(羊頸部補疤處原有“紅梅閣”三字)。另一雙角銅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成都張柯氏延請云南匠師陳文炳、顧體仁鑄造,獻給青羊宮的。</p> <p class="ql-block">斗姥殿 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建筑物。殿內供奉的是斗姥,一位掌人間生死罪福的女神。斗姥左右兩邊供奉的分別是后土皇地祇和西王母。</p><p class="ql-block">青羊宮景區中還有一部分原來二仙庵的建筑,所以現在的青羊宮景區是將原來的青羊宮和二仙庵合二為一。根據資料介紹,二仙庵是是全真龍門派碧洞宗的祖庭,也是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傳戒條件的十方叢林,最早由四川按察使趙良璧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創建。二仙庵中的“二仙”是指八仙中的呂洞賓和韓湘子兩位道教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年拍攝86版的《西游記》時,有很多鏡頭都是在四川拍攝的,其中偷吃人參果一集大部分取景地是青城山的天師洞,而那棵五莊觀的人參果樹則是在青羊宮中取得景。</p><p class="ql-block">不過青羊宮中的這棵古樹并不是人參果樹,而是一棵百年樟樹,這棵樟樹就位于三清殿的東側。如今很多游客來到青羊宮景區游覽,這棵樟樹成了最受歡迎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青羊宮雖地處繁華的 成都 市區,卻環境清幽,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道教傳統文化,道觀內只有輕聲低語的信眾和悠閑自在的道士,在這里喧嘩和寧靜僅僅一墻之隔,如果你對道教文化有興趣,或是想體驗短暫的安靜,不妨來這里走走轉轉吧。</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昌黎县|
涟源市|
蛟河市|
禄劝|
玉林市|
尼木县|
石阡县|
永胜县|
马龙县|
金沙县|
绥宁县|
临朐县|
洪江市|
枣庄市|
东乡县|
深州市|
高雄市|
墨脱县|
蒙山县|
枝江市|
铁力市|
双江|
平武县|
文登市|
临江市|
交城县|
德令哈市|
龙陵县|
滨海县|
富蕴县|
陆河县|
鸡东县|
蒙自县|
乌拉特中旗|
东港市|
大关县|
本溪市|
桑植县|
临猗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