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德國????探索游之十二:奎德林堡

Let It Snow

<p class="ql-block">前東德小鎮奎德林堡 <span style="font-size: 18px;">Quédlinburg </span>位于哈爾茨 Harz 山脈的周邊地帶,是德意志最早的發源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元919年,德意志第一任皇帝腓特烈一世 Friedrich I,也就是</span>俗稱的巴巴羅薩大帝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這里接受王冠登基,建立了薩克森王朝,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便由此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成為了德國第一位皇帝的腓特烈一世不僅在奎德林堡建造城堡,而且還把這里選為他死后的寢宮,公元936年德國首位國王腓特烈一世駕崩被葬在此地,奎德林堡也因此有了 “德國的搖籃” 之稱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準確地說,大概在12至14世紀期間,奎德林堡一直是德意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漢薩同盟的成員,</span>可惜<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進入14世紀后,攀升至輝煌鼎盛的奎德林堡開始走下坡路,漸漸淹沒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span></p><p class="ql-block">奎德林堡對游客來說名聲不算響亮,和德國其它的旅游重鎮比如南部的羅曼蒂克大道、中北部的童話大道相比,奎德林堡簡直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乏人問津</p> <p class="ql-block">奎德林堡距戈斯拉僅60公里的樣子,從戈斯拉開過來,40多分鐘就到了。但是在30多年前的1990年10月德國統一前,這40分鐘就可以完成從西德到東德的跨越了,換句話說就是,戈斯拉是前西德小城,而奎德林堡則屬于前東德</p><p class="ql-block">俺們選擇住在奎德林堡最中心地帶的溫德姆花園酒店 Wyndham Garden,不料它竟是一座迷人的 16 世紀的城堡 ????</p> <p class="ql-block">安排好住宿后就迫不及待地出了門,左顧右盼,發現城堡被四通八達鵝卵石鋪就的小巷相擁,選哪條路?一時之間竟難以抉擇</p> <p class="ql-block">好在俺們的住宿與集市廣場 Marktplatz 僅咫尺之遙,條條小巷通廣場,無論怎樣七拐八繞,最終都能得見廣場真面目</p><p class="ql-block">緩緩穿梭的小火車,讓游客能夠優哉游哉地游走在童話書般的古城中</p> <p class="ql-block">2個小時前俺倆還在戈斯拉的集市廣場流連忘返呢,此刻又移情別戀地對奎德林堡的集市廣場相見恨晚了</p><p class="ql-block">兩個集市廣場相比較,就好像風情各異的美人,前者超凡脫俗,后者明艷絕塵,都美不勝收,令人一見傾心,忽然有點懂得為啥總有人喜歡腳踏兩只船了 ??</p> <p class="ql-block">集市廣場上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奎德林堡市政廳了,哥特式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秋色渲染的</span>驚艷無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座華美的哥特式石頭建筑被認為是德國中部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span>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310 年</p> <p class="ql-block">藤蔓日漸爬滿,數不清的青黃交替,紅赭轉換,這座古老建筑也歷經了幾個世紀的不斷修繕,如今是愈發地風姿綽約了</p> <p class="ql-block">17世紀更新修建的文藝復興門上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懸掛著奎德林堡的城徽</span></p> <p class="ql-block">城徽上刻著這座城市的象征 “帝國之鷹”,城徽正中間是城市狗娃奎德爾 Quedel ??</p> <p class="ql-block">門的左側有兩塊石刻,上面一塊刻著1929年4月22日是德意志帝國創始人腓特烈一世在奎德林堡市受封1000周年紀念日;下面一塊則刻著1000年前的11月23日,奧托三世國王授予奎德林堡市場制造錢幣和建立海關的權利,充分彰顯出奎德林堡曾經無比強盛的政治和經濟地位</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左前方左手持盾右手舉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雕像是傳說中奎德林堡的守護神羅蘭 Roland</span></p> <p class="ql-block">這尊2.75米高的雕像由紅砂巖制成,羅蘭本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圣羅馬帝國查理曼大帝的將領</span>,后來成為不斷發展的奎德林堡擺脫貴族統治的獨立象征,在傳說中羅蘭被描繪成了一個勇于拔劍的騎士,象征著公民擁有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羅蘭石雕下方綠色石雕以及鑲嵌在地面上的銅塊,則言簡意賅地記錄了奎德林堡加盟漢薩同盟的歷史,以及羅蘭石雕像被毀于1477年,并于1869年被再次重建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奎德林堡老城,無需火眼金睛也常常會發現下面這類的小銅塊,銅塊上面標示出附近景點的簡要信息,有些景點周圍還有銅刻的四維碼,用手機掃一掃便能讀到該景點的詳細介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窄巷里看過去,早期羅馬式的本尼迪克提市場教堂 </span>Marktkirche St. Benediktii 沉默地佇立著,似在追憶著舊日時光</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的石板路也是奎德林堡的特色之一,而石板路的修筑可追溯到10世紀,最初選用石材鋪路主要是為防止火災,千百年過去了,它們依舊水火不侵</p> <p class="ql-block">和德國其它游客們趨之若鶩的最美中古小鎮像是維爾茨堡、海德堡、羅騰堡、班貝格等等相比之下,同樣美不勝收、如詩如畫的奎德林堡就稍顯門可羅雀了</p> <p class="ql-block">不過游客雖不多,但集市廣場上并不顯冷清,一支小小的四人樂隊獨挑大梁,輕輕松松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烘托出幾分熱鬧氛圍,這幾位</span>街頭音樂家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遺余力地演奏著各自手中的樂器,</span>旁若無人地自我陶醉著,每一位表情都栩栩如生,竭盡全力地讓每一個音符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透過時光,久久地飄蕩在廣場上空</span></p> <p class="ql-block">這座放置在花崗巖底座上、由青銅制成的音樂家噴泉 Brunnen Münzenberg Musikanten 來自于奎德林堡本市的雕塑藝術家沃爾夫岡·德萊斯 Wolfgang Dreysse</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介紹說這些是從三十年戰爭、也就是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歐洲大戰中逃出來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難民,不得不在奎德林堡的錢幣山區域定居下來,但是不被允許從事任何貿易和交易,以至于最終成為了 “乞丐音樂家” 并以此謀生</span></p><p class="ql-block">同樣生活在奎德林堡的德萊斯了解這段歷史,更深諳這些乞丐音樂家的生存環境拮據艱辛,通過這件作品中四位波西米亞裔音樂家的形態,生動地展示出他們宵衣旰食、無冬略夏地施展出自己的音樂才華,以賺取微薄錢財來維持生活的經歷,據說直到上個世紀的戰爭年代之后,這種生計才不再流行</p><p class="ql-block">介紹說后來在設計集市廣場的過程中,原本只是四位音樂家的紀念碑被改造成了音樂家噴泉,在雕像群中安裝了一條水道,專門用來收集特制的硬幣和各種小獎章</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座廣場噴泉的作者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德國雕塑藝術家伯恩德·戈貝爾 Bernd G?bel,和俺們在萊比錫見識的著名雕塑 “不合時宜的當代人” 是同一作者,據說伯恩德</span>本人還曾受邀參加過為財政部設計10馬克和10歐元紀念幣的比賽呢</p> <p class="ql-block">噴泉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躍躍欲跳</span>的狗娃奎德爾 <span style="font-size: 18px;">Quedel 就是前面提到的奎德林堡市徽中的狗狗</span></p><p class="ql-block">并肩而立的三人中好像有一位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奎德林堡第一任女修道院院長 ……</span></p><p class="ql-block">相對而坐的兩位分別是年輕和年長的女人,她們代表了自然界的成長和衰敗……</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廣場上五花八門的小餐館櫛比鱗次,家家手挽手肩并肩親密無間,對于俺們這種外來客,挑花眼是每天的必修課 ????</p><p class="ql-block">走進一家清靜又能觀賞廣場景致的小餐館坐下,又累又渴之際,德國啤酒必不可缺哈,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p><p class="ql-block">因為俺倆是唯二的食客,點餐上的很快,不幸的是太難吃,<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現在已經記不清吃的啥東西了,只知道</span>吃的時候四大皆空,生無可戀,唯有那美味爽口的德國啤酒令人印象深刻,不由得生出世上只有啤酒好,除了啤酒都是草的感覺 ??????</p> <p class="ql-block">走出小餐館時,天光不再奪目,暮色悄然而至,天雖然依舊偏藍,但廣場周邊已經被陸續亮起的街燈渲染出淡淡的暖桔</p><p class="ql-block">拐進小巷,一抬頭,被意外地驚到了…</p> <p class="ql-block">因為廣場就在旅館附近,白天不免走了幾個來來回回,卻每每被幽深的小巷和踏在青石板路上時發出的叩擊聲牽引了思緒,竟一次都不曾留意到前方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只知道這是市政廳的側面</p> <p class="ql-block">不料晚間看到的竟是全然不同的畫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似乎有些經年的故事,只會伴隨著夜色才會悄然登場,呼應著萬千燈火讓人思量</span></p><p class="ql-block">此刻沿著寂靜的巷子走過去,市政廳側面花窗上的故事越發清晰,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燈火闌珊的玻璃彩窗照亮了 919 年德意志第一任皇帝腓特烈一世、也就是俗稱的巴巴羅薩大帝在這里接受王冠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作為保護良好的中世紀古城,奎德林堡必定會有時光眷戀舍不得抹去的痕跡,無論這痕跡怎樣老,也始終擁有講不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路過夜幕中的儲蓄銀行窗口,花窗中的圖案看似萬年不變地印在那里,卻擋不住變幻無常的看客視角,以及隨意杜撰出來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它們自顧自地或喧囂或繁華,不會隨著夜色寂寞而暗淡,每一幅小小花窗都沉浸在令人遐想的故事里,勾勒出曾經的意蘊悠長</p> <p class="ql-block">有人將奎德林堡稱作是 “一本裝滿了老房子的畫冊”,因為這座歷史悠久的中世紀小城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世界上最多的桁架屋,超過 </span>2100 座,而且大多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些木屋如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散落的積木,不僅搭建出古色古香的奎德林堡老城,更是搭建起一座時光橋梁,讓人游走在千回百轉蜿蜒曲折的小巷中時,不知不覺便融入了中世紀那悠遠的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與奎德林堡為鄰的哈茨山在德語中有林木茂密之意,介紹說初期奎德林堡相對富裕的居民都以石砌屋,只因石材價格昂貴且取之不易,所以平民只好就地取材,利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茲山唾手可得的林木建房,</span>漸漸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桁架屋</p> <p class="ql-block">而成片的桁架屋又進一步造就出小城的唯美意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難看出中世紀的木構架建筑工法很質樸簡捷,一根根木梁木柱通常不會裁切得十分精準,稍做加工就搭建起來,因此許多房子看上去好像還是歪歪斜斜的</span></p><p class="ql-block">而且奎德林堡的桁架建筑,大多為兩到三層,通常底層建筑較為狹窄,上層略寬于下層,有關介紹解釋說當時政府是以底層占地面積來收稅,為了盡量減少稅金,居民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的 ??</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小河邊,享受那清晨的寂靜時光,恍惚間混淆了今時與過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座歷史悠久的半木結構建筑 </span>Finkenherd 可以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座紀念碑,相傳當時的薩克森公爵腓特烈一世就是在這周圍打獵時,得知自己當選為德意志國王的地方,就是從這里開始,他和他的繼位者們一步一步地將奎德林堡推向了帝國的政治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建于 1683年的交易所 B?rse 是奎德林堡最富表現力的桁架房之一,它不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擁有奎德林堡當時所有典型的裝飾元素,而且隨著傳統結構元素的變化,它也與時俱進地作出了相應的改變,代表了桁架屋的發展趨勢</span></p> <p class="ql-block">奎德林堡的市立博物館 <span style="font-size: 18px;">Klopstockhaus 位于一個幽靜的小廣場上,周邊有各色桁架屋環繞,稍不留神就會與市立博物館失之交臂</span></p> <p class="ql-block">這座博物館的前身是德國古典文學奠基人之一、詩人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普斯托克的出生地,據說當時他的作品可是風頭無兩,比同時代的歌德和席勒更受追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半木結構房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8px;">Hohe Stra?e 8</span> 是這里的城市聯盟之家,建于 1576 年,裝飾華麗的外墻上的扇形玫瑰花飾,助其脫穎而出,成為奎德林堡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玫瑰行會 Gildehaus Zur Rose 建于1612年,是小城中重要的貿易場所,據說是為當時的市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尼古拉斯·舒爾泰斯 Nikolaus Schultheiss 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建造</span></p> <p class="ql-block">木屋的設計采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立面的裝飾被稱為是當時最華麗的風格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于1560年左右的 Hagensche <span style="font-size: 18px;">Freih?fe 是奎</span>德林堡的大型庭院之一,在歲月的搓磨中,頹相盡顯,因急需維修而空置多年</p><p class="ql-block">后來德國古跡保護基金會參與部分緊急救援,如今該老屋仍處于空置狀態</p> <p class="ql-block">老屋門戶上方有兩個并列的家族徽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根據徽章所表明的,房屋始建于1597年,另有其它信息表明,這座房子在1780年左右還曾經以巴洛克風格進行過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過如今這座蝸居在窄巷里貌不驚人的老屋相當的落寞,因為它真正吸引人們好奇目光的,只剩下門戶上的兩枚徽章了</span></p> <p class="ql-block">這棟掩映在樹影后的狹窄木屋 <span style="font-size: 18px;">Breite Stra?e 是小城里最古老的木屋,</span>根據樹木年代學調查顯示,木屋的核心建筑建于1330年左右,老雖老矣,卻挺拔依舊</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485年的</span>晚期哥特式風格木屋,在奎德林堡古跡名錄中被列為住宅建筑</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說在奎德林堡,在這一時期,類似風格的建筑僅有兩座幸存下來,只是感覺這座幸存的木屋已經相當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風燭殘年</span>了</p> <p class="ql-block">這又是一座街角的住宅木屋,建于1674年,保存極其完好</p> <p class="ql-block">Klink 是座位于街角的兩層樓半木結構屋,初建于1707年,看外表,心里不由得嘀咕,這砌外墻的小工在排磚時,會不會有點太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地擺造型呀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天使 </span>Wei?er Engel 建于1623年,曾經是商人住家,介紹說這座木屋有一個特別的房頂,上面有十二根柱子分別雕刻著舊約故事 ?????? 可惜俺們吃了閉門羹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310 年的半木結構建筑 </span>St?nderbau 是一座兩層建筑,通過6米高的柱子貫穿上下</p><p class="ql-block">如今它是奎德林堡的建筑博物館,里面陳列著建筑風格和建筑技術類展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眼前這座透著低調奢華的兩層樓半木結構屋 Kunsthoken 據測是建于1535至1576年之間?</span></p> <p class="ql-block">盡管后世進行過多次修改,但它保留下來的裝飾比如扇形花雕、菱形雕、銘文雕等等都醒目別致,極具文藝復興風格的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奎德林堡也不乏名人,除了前面曾提到集市廣場上 “音樂家噴泉” 的作者是奎德林堡土生土長的雕塑藝術家沃爾夫岡·德萊斯 外,據介紹眼前華麗麗的老屋 <span style="font-size: 18px;">Küstereien 曾經隸屬于一位宮廷傳教士,這位傳教士有位摯友叫做尼古拉斯·迪特里希·吉塞克,他在此借住長達六年,而吉塞克的兒子路德維西·吉塞克 </span>Ludwig Giesecke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便是在借住期間出生在這所老屋,成年后的</span>路德維西·吉塞克不但是一位政客,曾任樞密院議員,更是一位作家及詩人</p><p class="ql-block">仿佛是在炫耀這里是詩人的出生地一般,盡管古老的房梁都彎了腰,卻依舊通過繁復的圖案豪放地文藝滄桑著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生在奎德林堡 Klink 10 房子里的</span>羅伯特·博斯?? Robert Bosse 曾任<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普魯士教育部長,他最惠及百姓的成就是為學校制定的暑假制度,該制度從 1892 年 6 月 16 日起生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城中新舊不一的桁架木屋多少都有著風雨斑駁的痕跡,乍一看還是端秀氣派,但許多老屋早已經不起細節的推敲了</span></p> <p class="ql-block">對俺來說,游走在奎德林堡,不僅是在瀏覽精美的畫冊,同時也是在閱讀風趣的故事書,這里的每一棟房子似乎都有一段傳說,無論前身,還是今世,置身其中時,甚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一個轉角都有驚喜</span></p> <p class="ql-block">小城足夠老,擁有的故事也足夠多,有喜就有悲,有樂也有哀,這個叫做 “悲傷的騎士” 雕像仿佛是位死亡廝殺中的幸存者,退役后不算愜意的生活,讓老人的臉上顯露出一股子被后世淘汰的無奈……</p> <p class="ql-block">古屋如人,介紹說1990年兩德統一之前的奎德林堡非常蕭條,到處是倒塌破裂的房子,當時的政府計劃把它們都拆掉后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城鎮,可是資金的巨大缺口導致了計劃流產</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吧 ?? 沒錢拆舊建新,反而成了一件幸事,因為自兩德統一之后,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至今已有1200多棟古屋進行了修復,也因此成就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奎德林堡 ??</p> <p class="ql-block">恐怖之塔 Sternkiekerturm 是舊城墻上一座中世紀防御塔,也是奎德林堡防御工事中最堅固的塔樓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高四十米,墻壁厚近兩米,共有五層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世紀時期,它曾被用作地牢及刑訊室,據說后來的塔主在地牢中發現了各種人骨,它也因此得名恐怖之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它被掩映在一片清幽的桁架屋區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走到近前看,恐怖氣息早已隨風遠逝,維護良好的塔樓在18世紀被擴建為公寓住房,據說窗戶就是在那個時候擴大的</p><p class="ql-block">隨著所有者的改變,塔樓后來又進行過N次修繕改建,不過一些中世紀的橫梁和地板覆蓋物始終被保留下來,據說在最近一次的修復之后,塔內居然設立了度假公寓,還真的是別出心裁哈 ??</p> <p class="ql-block">累了,就坐下歇息片刻吧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錢幣山 </span>Münzenberg 是奎德林堡老城邊緣的一座高坡,上面有許多小小的桁架屋,曾經是諸多外來戶聚居的地區,比如在集市廣場上以街邊演奏為生的 “乞丐音樂家” 們,由于是來自于匈牙利或波西米亞的難民,他們曾經的蝸居之地都集中在錢幣山上</p> <p class="ql-block">看到車子,感覺應該有上山的公路,不過懶得繞路,骨子里不肯吃虧的性子,讓俺生怕錯過拾級而上時可能會出現的美景 ??</p> <p class="ql-block">悠閑地一級一級向上攀</p> <p class="ql-block">經過一家又一家的門口,被那些溫馨愜意又情趣盎然的小裝飾感動著,仿佛能看到門后的一戶又一戶人家,伴隨著細水長流小日子的是隨處可見的幸福安逸</p> <p class="ql-block">這里陽光正好,歲月慵懶,不需要多說一句話,就能讓人安之若素,空氣里透著清新的氣息,恣意綻放的花朵獨自美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小的錢幣山上隱匿著一座修道院,圣瑪麗恩修道院教堂 </span>Klosterkirche St. Marien,修建在一個羅馬時期的地窖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包括后殿、耳堂、三通道中殿和西側建筑等</span></p><p class="ql-block">據記載修道院是由德意志第一任皇帝腓特烈一世的遺孀瑪蒂爾德 Mathilde 創辦的薩克森貴族女子修道院,開辦之初的宗旨是給予貴族女子以良好的教育,并負責她們之后的生老病死,但實際上,這所修道院竟然為后世留下了 “一個女人使奎德林堡成為了德國的發源地” 這樣驚世駭俗的傳說,為什么 ??</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建成后,遺孀瑪蒂爾德王后親自任職院長,并成為了奎德林堡事實上的統治者,因為,修道院握有鑄幣權 ??</p><p class="ql-block">在當時那個時期,女性掌權者極其少見,特別是手握鑄幣權、能夠控制經濟命脈的統治者,其手中的權柄必將會引起來自于各方勢力你死我活的血腥爭奪</p> <p class="ql-block">這場城鎮控制權的爭奪戰此起彼伏,最終各方勢力都敗在了修道院手下,直到1802年拿破侖強行將修道院世俗化,歸其財產于普魯士政府,才終結了修道院在奎德林堡長達近 800 年的統治</p> <p class="ql-block">從錢幣山眺望城堡山上的圣塞瓦提烏斯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iftskirche St.Servatii,矗立一千多年的大教堂雄渾壯觀、端莊大氣,還透出滄桑厚重的神秘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下了錢幣山,向著城堡山盤桓而上,踏在石子路縫隙里的青苔上,周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沒有喧囂繁華,只有悠長的宅巷恣意張揚,那份熱烈的美,只一眼,便令人跌進如醉如癡中</span></p> <p class="ql-block">奎德林城堡本身是城堡、教堂和修道院的綜合體,最初是腓特烈一世為自己選中的離宮之地,登基后很快便開始修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936年腓特烈一世離世后就葬在了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修道院的大門被<span style="font-size: 18px;">認為是德國最古老的大門之一,跳圈功虧一簣的小豬一臉憋屈,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里曾是奎德林堡的王室,有著典型的羅馬式建筑風格,三廊式地下祭室,有國王、王妃的墓和歷代修道院長的紀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側廊依舊保管著各種雕塑、繪畫、手稿和文物等寶物</p> <p class="ql-block">科羅納神殿的正面是印著一對王室捐贈者夫婦的金箔像,有猜測他們就是皇帝腓特烈一世和王后瑪蒂爾德</p> <p class="ql-block">10 世紀的拜占庭象牙片依舊栩栩如生地講述著圣經故事</p> <p class="ql-block">1480年的耶穌受難祭壇仿佛血跡仍未干涸</p> <p class="ql-block">別具一格的管風琴,引人矚目的柱頂和中堂雕飾花紋等等都顯示著曾經的奢華</p> <p class="ql-block">也許正是因為奎德林堡曾經由女性經營的結果,導致小鎮出現了德國首位女醫生</p><p class="ql-block">多蘿西婭·埃爾克斯萊本 Dorothea Erxleben 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兄都是醫生,使她也得天獨厚地獲得豐富的醫學知識,加上她本人的孜孜不倦、勤勉敬業,接管父親的診所后不屈不撓地同世俗壓力及舊勢力抗爭,最終取得成功,在1754年成為了德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醫生頭銜的女性。</span>要知道在她之后,德國的第二位女性醫生,可是再次經過100年的掙扎才得到,可見路途何其坎坷</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堡山平臺俯瞰奎德林堡,古色古香的風情并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褪色,獨特的桁架屋沉默而又倔強地散發著美的韻味</p><p class="ql-block">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里曾經是神圣羅馬帝國的創始都府,是薩克森封建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能夠在歐洲眾多中世紀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被稱為德國最美的中世紀小城之一絕非浪得虛名</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世紀城鎮的杰出典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4年將這座中古小鎮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是,奎德林堡成為了德國面積最大的歷史遺產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門旅行,如同含著一顆糖果,無論糖果怎么甜,也只會越含越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奎德林堡是俺們德國探索游的最后一站,走到現在,對探索游的滿腔不</span>舍和說不出的思家之緒逐漸難舍難分地混雜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不過生活若是太圓滿,是不是就沒勁了?有起有落,才算是真正的有滋味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場德國探索游是俺2021年10月的行程,現在回想,仿佛已經是非常遙遠的從前了,雖說游走中許多熟悉的滋味漸漸淡成了煙,可一旦回憶還是會讓人出神、向往、渴望重游</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rskf3k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德國探索游之十一:游走女巫之城戈斯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gjs7jt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德國探索游之五:游走音樂之都萊比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ed6szdg"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德國探索游之一:游走法蘭克福老城</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遵化市| 辽阳市| 河曲县| 兴化市| 江门市| 揭东县| 方正县| 石台县| 灯塔市| 延庆县| 乌兰县| 吕梁市| 兴仁县| 普洱| 保德县| 闸北区| 沂南县| 商南县| 新绛县| 布尔津县| 乌拉特后旗| 连平县| 漳浦县| 平潭县| 米脂县| 天门市| 贡觉县| 顺平县| 佳木斯市| 老河口市| 郸城县| 兴宁市| 右玉县| 商南县| 滦南县| 保康县| 仲巴县| 郧西县| 甘孜|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