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達佩斯是我喜歡的地方。這里有太多的精彩,太多的傷痛。正因為曾有傷痕累累的過去,就越想好好地去了解它、感知它。雖然,它沒有像倫敦那樣現代又發達,但它依然有著自己的脈搏和活力,進發著越加鮮活生機的布達佩斯。</p><p class="ql-block"> 站在火車站臺,即將告別這座城市時,我想,下次再來布達佩斯時,我一定不會那么糾結于街邊陳舊的報攤、簡陋的零食鋪、地鐵通道的涂鴉,而是更加敞開心扉地去看它現在的靈氣和不甘平凡的樣子,正如它一直敞開了雙手來迎接我一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p><p class="ql-block"> 當我坐了近3個小時的火車,在中午的十二點鐘到達布拉迪斯拉發這個城市時,曖曖的日光已經把車站大廳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顏色。</p><p class="ql-block"> 離“五一”節還有兩天的時間,但當我出站時,發現幾個售票窗口前都擠滿了購票的旅客。為了后天5個小時的車程有個座位,得預先買好去布拉格的車票,于是,跟在人群后排隊購票。</p><p class="ql-block"> 在布拉迪斯拉發這兩晩的房東叫盧卡斯(Lukas),他是一位軟件工程師,但今天他尚在周邊出差,住在他家隔壁的母親來接待我。盧卡斯在與我聯絡的郵件里,還主動寫上到達主火車站后,在車站廣場哪個位置、乘幾號巴士、在什么位置買票、票價是多少,坐到哪個站下車……</p><p class="ql-block"> 盧卡斯給我的這些提示就宛如身邊多了個專職導游,一路上的順利過關讓我對這位軟件工程師的行事嚴謹認真大為佩服。</p> <p class="ql-block">巴士站自動售票機</p> <p class="ql-block"> 我在Hany Melick站下了32路巴士,他的家就在馬路對面的住宅樓里。</p><p class="ql-block"> 我來到樓房前,按盧卡斯提供的密碼,在樓道門口的鑰匙箱里取出鑰匙,然后,進樓門,上電梯。雖然手上有房門的鑰匙,但我還是輕輕地敲了敲門。</p><p class="ql-block"> 開門的是位一頭銀發又可親的老太太,她便是盧卡斯的母親。我遞上預訂單并作了自我介紹, 她把我引進屋中,讓我換上拖鞋,然后邊說著斯洛伐克語邊指著略小的房間,雖然我聽不懂她說的話,但我知道這個房間是留給我的。還陪我看了廚房和洗手間,又指著客廳墻邊餐桌上的咖啡及小餅干,意思可以隨便吃。老太太又指了指朝東的房間說道:“盧卡斯,” 哦,原來盧卡斯住這個房間。然后,她轉身出門回了隔壁自己的房間。</p><p class="ql-block"> 我的床鋪軟乎乎的,被子看起來很干凈。我坐下給盧卡斯發了一封郵件,告訴他,我已順利到達。這時已是下午一點了,有半天的時間可以去城堡游覽,便背上背包出門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發城堡</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多瑙河畔老城西邊的布拉迪斯拉發城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在一座小山上,城堡</span>高聳入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座四四方方的建筑。土耳其人占領布達佩斯期間,這里便是匈牙利王室的避難所。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于公元13世紀重建,新的部分則是瑪麗亞?特瑞莎為她最心愛的女兒Christina建造的。</span>城堡在1811年遭遇火災,經過20世紀50年代的修復重建,如今重現昔日的壯麗。</p><p class="ql-block"> 登高,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以俯瞰多瑙河以及密密麻麻的被房屋塞滿的老城,紅色的房頂一直連綿至遠方新區的另一端。這時,我被頭頂上空的冷風吹得有點暈,中午下火車時天空還是萬里無云、在我出門去城堡沒多久的路上,遠方天邊的云就灰得詭異起來。這個處于北溫帶多瑙河畔的城市,在我到來布拉迪斯拉發的那兩天迎來它的灰色。遇上陰天是讓人不太愉快的事,而眼前滿布的陰云讓我變得不安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p> <p class="ql-block">老城</p> <p class="ql-block"> “咚——咚——咚——”原來到了整點,教堂的鐘聲提醒我到了該回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 之前來的路上,在“Hany Melick”的前一站“Pri podchode”有一家大型超市,于是坐上巴士原路返回,去超市購買做晚飯的食材。</p><p class="ql-block"> 在當地超市購物其實是件有趣的事,我一直把它作為到任何地方都自然而然會去做的一件事。超市的東西經常比外面劃算,可以節省些花費、更重要的是,你會從食物品種的程度上了解當地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p><p class="ql-block"> 晚飯后,外面下起了小雨,過度期待而帶來的失望讓我有點沮喪,心里擔心著明天會不會也下雨? 我查詢手機氣象,結果顯示有50%可能下雨。然后,帶著無論是大風暴雨都很期待去看看這個城市的想法,慢慢地睡去。</p> <p class="ql-block">總統府</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8點,我的房東盧卡斯終于現身了。他昨晚到家時我已經睡了,他母親把煮好了黑咖啡和一大早從面包房買回來的新鮮出爐的甜面包放在客廳的餐桌上,讓我和盧卡斯一起吃。原本訂單里沒有包含早餐這項服務,但他母親非要讓我坐下,我們坐在餐桌旁一邊吃一邊聊了起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為我的英文不好,盧卡斯便放慢交流的速度,我有時沒聽懂,這時他會耐心地換個同樣意思的另一種說法。有時感覺他說話很幽默。比如,咖啡里不要加奶,你可以這樣說:“No room” 表示咖啡里不需要留空間給奶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太太說她兒子是個工作狂,都快40了還單身一人,盧卡斯卻笑著說一個人自由。他告訴我:他上面有兩個姐姐,都在德國的慕尼黑生活。母親過幾年就80歲了,需要他在身邊。說不出“孝子”英文的我,對他翹起大拇指表示贊賞。</span></p><p class="ql-block"> 早餐過后,盧卡斯建議我乘9號輕軌電車在poetical站下車,然后沿Drevena街向西北方向步行至五路口便就是格拉蘇爾科維奇宮(<span style="font-size: 18px;">The Grassalkovich Palace)現在的總統府。游玩后從五路口的</span>suche myto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向南步行就能到達老城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出門前,我和盧卡斯說好晩飯我來做兩個中國菜。然后,按盧卡斯的建議,出門步行了一段路,來到9號輕軌電車站等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午沒有下雨,天氣要比昨天下午好許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poetical站下車走了沒幾步便到達這</span>座洛可可風格的宮殿。宮殿前的廣場有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噴泉,</span>而它的北面有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球形</span>法式花園,<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非常有氣派。</span>在1939年至1945年期間,這里曾是斯洛伐克總統府所在地。二戰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斯洛伐克政府使用,</span>直到1990年代初,宮殿才得到全面修建,煥發出全新的生機。</p> <p class="ql-block"> 離開總統府,沿著suche myto街往南走大約3分鐘就來到了米迦勒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譯邁克爾門)。它</span>是布拉迪斯拉發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該建筑原本是老城整體城墻防御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只剩下一座經過重建后的塔樓,建于1300年左右。16世紀曾一度被摧毀,18世紀中又重建為現今的樣貌。從51米高的塔頂平臺上,可以欣賞到迷人的城堡和老城區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雖然這里的天氣不好,時而看起來灰蒙蒙的。但是,每個城市都有那么一個凝聚了整個城市美妙氣息的地方,在布拉迪斯拉發,大概就是老城區中心的那個羅蘭廣場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 穿過米迦勒門,就是歷史悠久的老城區,它雖然不大,卻很好地保存了中世紀城市中心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米迦勒門</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士兵</p> <p class="ql-block">銀先生</p> <p class="ql-block">工作中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 廣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雖然比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要小許多圈,但卻比它不知耐看幾倍。廣場中央有個羅蘭噴泉,而西北角的拿破侖士兵雕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布拉迪斯拉發的瑰寶之一。這座雕塑描繪了一個當年隨拿破侖軍隊來到斯洛伐克的法國士兵,因掉隊而被迫留在當地,而在雕像的背后恰恰就是法國駐斯洛伐克的大使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廣場的四周有輻射開來很多條小路,無論沿著哪里走出去,都是一番有趣的新天地。比如南面出口處有個愛笑的銀先生雕塑,他出生于1897年。曾是一名學者,但可能因過度壓力而導致精神崩潰。此后,他穿著西裝,戴著禮帽,常在街上向行人問好,給美女獻花并唱歌。他的熱情好客在當地深受歡迎,并成為城市的標志性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經過銀先生雕像,沒幾步就到Panska和Rybarska兩街的交叉口。路口邊有個身著工作服的下水道維修工,剛從下水道修理完障礙鉆出地面,探出半身趴在地面休息。下水道的泥水在銅盔上滑過,嘴邊卻露出一抹笑容。這個雕塑建于1997年,是世上最有名氣的街頭雕塑之一,也是無數游客來到這座城市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賣藝唱歌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 沿著狹窄的Panama老城街道,可以從容地悠閑漫步,如果累了,就在路邊的座椅上歇一歇,或在街邊的小餐廳、咖啡店點上一杯咖啡配上一塊小點心,慢慢欣賞眼前色彩柔和的18世紀洛可可建筑,以及建筑上精巧的雕塑和漂亮的藝術品。</p><p class="ql-block"> 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個路口,站在此邊,眼前出現的是現代高樓建筑,再下去應該是新城區了。雖然只有一街之隔,但這里的世界離我還是太遠,總讓人覺得難以觸碰。所以,比起到處都是高聳的摩登大樓,我更喜歡又接地氣又熱鬧的老城。正是那些古典的建筑,如米加勒門與賣藝唱歌的光頭男人、圣馬丁主教座堂、舊市政廳和廣場上的每個形象各異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273年的</span>圣馬丁主教座堂位于布拉迪斯拉發老城的西部邊緣,它是布拉迪斯拉發最大、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曾是匈牙利王國的加冕教堂。教堂內有三個漂亮的哥特式圣壇,現在它是布拉迪斯拉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 而東面的圣伊麗莎白教堂建于1907-1908年,代表著新藝術風格。它以其獨特的裝飾風格而聞名,其中大量采用了天藍色和白色相間的元素,這種風格<span style="font-size: 18px;">顯得活潑、靈動和高潔,</span>在整個歐洲的教堂中是很少見的。因此,人們將其稱為“藍色教堂”。</p><p class="ql-block"> 下午,又回到了沒看夠的羅蘭廣場。當我穿過廣場東面的城市博物館,來到老市政廳時,天空開始飄起了雨。站在市政廳門廊內,看著被雨水模糊了的窗外光景,心情也變得潮濕起來。</p><p class="ql-block"> 久久見雨勢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看看時間,耽誤不起做菜的我,沿著建筑屋檐趕去吃午飯的農貿市場,那里的牛肉比超市劃算又新鮮。然后又去了超市買了洋蔥、西紅柿和一小瓶日本醬油,準備做個番茄炒雞蛋和洋蔥炒牛肉,讓盧卡斯品嘗一下中國菜的美味。想到這些,之前的壓抑心情像是假的一樣。</p><p class="ql-block"> 拎著食材回到住處后,我就張羅著燒菜,而盧卡斯已經將他母親烤好的土豆和披薩放在了餐桌上,就等我的中國菜。沒多久,餐桌上的國民級番茄炒蛋和洋蔥炒牛肉成了晚餐的主角,老太太邊吃邊不停地夸獎……</p><p class="ql-block"> 旅行的這一路上,我一直在遇見不同的人,大多是我請求別人幫忙,比如問路、拍照,以及在電車上替我購票的年輕人。而遇見盧卡斯和他母親,并在短暫的一小段時光中被拉進他們的生活,<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然后揮手告別,繼續走著自己原來的路。但遇到了他們,讓自己的經歷多了一道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老市政廳</p> <p class="ql-block">圣伊麗莎白教堂(藍色教堂)</p> <p class="ql-block">農貿市場</p> <p class="ql-block"> 離開布拉迪斯拉發的那天早晨,7點不到就準備出門,盧卡斯還在睡,昨天晚上他在電腦前工作了很晚。我輕輕地出了房門,房東太太為我送別,下樓一直送到路邊的車站。由于早晨的天氣很冷,我讓她盡早回去,但她嘴里一直念叨著斯洛伐克語,我只聽懂32路這一句,估計是讓我別乘錯車。</p><p class="ql-block"> 等我在自動售票機上買好車票時,她才放心揮手與我告別。當她轉身走回樓房時,我掏出手機,拍下她蹣跚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沒多久32路巴士緩緩靠邊到站,在我上車那一刻,我回頭看,老太太依然站在樓房的門廊邊朝我揮手,這時的晨陽特別美,一層金色的光灑在她身上,她在金色的光芒里一直朝我揮手。</p><p class="ql-block"> 坐上巴士的我,腦海里定格了我在斯洛伐克的最后一幕。</p> <p class="ql-block">32路巴士站</p> <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發主火車站大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拉格(Praha)</p><p class="ql-block"> 當我乘上開往布拉格的(RJ1046) 火車時,終于可以坐下來,打開房東太太送我的早餐,從紙袋里掏出兩個裹著香腸并沾滿了香香的白芝麻面包,邊吃邊喝一口酸奶,它們香甜的味道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并涌上一股窩心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一直向往布拉格的春天,尤其是在網上看多了有關布拉格的古跡文化,聽多了去過的朋友由衷的贊美,早已心動。在這次歐洲五國旅行規劃中,擠出時間,選擇五一節在布拉格住上三晚,瞻仰心儀已久的古城風貌。</p><p class="ql-block"> 歐洲的火車干凈舒適,火車從斯洛伐克西行,經過5個小時的行程,火車扺達布拉格中央火車站,我迫不及待地提上行李下車。</p><p class="ql-block"> 歐洲國家的主火車站一般都設在市中心附近,方便上下車的乘客,而布拉格的主火車站更是在老城區附近。</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的酒店卻在布拉格的郊區,一個新開發的住宅區,離中央火車站有8公里的距離。當初選擇這個酒店是因為五一假期布拉格市區的酒店價格實在貴得離譜,根據谷歌地圖得知這個酒店所在的Praha-Vysocany小鎮有個火車站,離布拉格只有一站路,而且就在酒店附近,花25克郎(8元人民幣)乘城際列車S2、S 3或S34只需十分鐘即可到達市中心的中央火車站。比乘地鐵或公交,而且需要再轉有軌電車的線路省時又省錢。</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沒有出站,在車站又買了一張開往Praha-Vysocany的車票,并登上列車,前往我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Praha-Vysocany—Praha </p> <p class="ql-block">老城廣場</p> <p class="ql-block">卡夫卡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 我對布拉格的遐想,更多來源于卡夫卡。</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見過父親書架上一本沒有公開發行的內部刊物,卡夫卡的長篇小說《審判及其他》,并問過父親卡夫卡是誰,父親只說了一句猶太人。因看不懂書中的內容,就一直沒去碰這本書。到了恢復高考后的79年,《世界文學》雜志刊登了一篇翻譯過來的卡夫卡短篇小說《變形記》。并從那時起卡夫卡開始在國內“爆發”,無數國人讀者感受這部小說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此后,曾被收入上海高中語文教材。后來我再去找那本《審判》小說,卻再也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當天下午,我來到了布拉格老城廣場西北角的卡夫卡出生地。</span>瞻仰這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世紀文學的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布拉格。父親是位猶太富商。卡夫卡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并獲博士學位。20歲開始發表作品,但直到4 1歲去世,他尚未成為名聞遐邇的作家。當后人在1915年,將他的中篇小說《變形記》發表后,《變形記》便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查理大橋</p> <p class="ql-block">老城橋塔</p> <p class="ql-block">橋上藝人</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城堡</p> <p class="ql-block">圣維特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黃金巷</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當我走近伏爾塔瓦河畔,最醒目的地方,永遠是布拉格城堡。伏爾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橋建于14世紀。這座長達520米、寬達 10米的石橋,是一座極具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建筑。毗鄰著布拉格城堡區和老城區,查理大橋曾是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 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共有30尊圣人雕像,都是17-18世紀捷克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譽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p><p class="ql-block"> 走過查理大橋,順著美輪美奐的街區,一路直達山上的布拉格城堡。這是波希米亞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以及后來共和國時期的政府所在地。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p><p class="ql-block"> 與布拉格城堡柤連的即是圣維特大教堂。它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也是羅馬帝國的加冕教堂。五一節教堂門口彎彎繞繞排滿了人,我也擠在隊伍里,為的是進入內部,一窺雄偉的大殿和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p><p class="ql-block"> 教堂始建于925年,400年后擴建為現在的哥特式,但直到1929年才完全竣工。這座建在山巔的圣維特大教堂,正面空地狹窄,因此所有人只有盡力抬頭仰望,而經過皇宮狹長的過道后,這座龐然大物忽然屹立眼前,令我無不飽受震撼。</p><p class="ql-block"> 在大教堂邊上的圣喬治女修道院前面是條黃金小巷,卡夫卡出生兩年后,搬去黃金巷22號的小房子居住,現在己經改為卡夫卡書店。由于游客人擠人實在太多,我沒進書店便離開了。</p><p class="ql-block"> 從城堡沿著陡峭寬闊的石子路往河邊走下坡路,便又回到了查理大橋前。來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橋頭邊的這家麥卷冰激凌店,克制自己沒買。當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時,終于還是沒能忍住地買了個麥卷水果冰激凌,然后對著過來的這條坡路舉起它。“Cheers——”</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麥卷水果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伏爾塔瓦河畔的卡夫卡書店</p> <p class="ql-block">變形記</p> <p class="ql-block">苦艾酒酒吧和商店</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走過查理大橋,一路直達老城廣場。狀麗高大的古典建筑鱗次櫛比,顯出布拉格非凡的品味。</p><p class="ql-block"> 繁華街區的盡頭匯入擁擠的老城廣場。廣場四周的建筑風格變化多樣,有哥特式和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以及老市政廳和舉世無雙的天文鐘鐘樓。</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天文鐘,它是捷克哥特式科學和技術的巔峰之作,具有豪華壯觀的藝術魅力。鐘有上下兩座,它是一座精美的自動機,根據當地古老的地球中心說原理設計。上面的鐘一年繞一周,下面的鐘則一天繞一圈。每到整點,骷髏會拉動時間,圣人會現身,還有雄雞啼鳴等各種報時相當有趣。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穌門徒按順序出現在鐘的兩側,一半向左轉,一半向右轉,然后窗戶關閉,雄雞啼叫,鐘聲響起。</p><p class="ql-block"> 廣場上立有宗教改革先驅胡斯的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是,我始終沒有找到蔡依林二十年前唱的 “Prague Square”(布拉格廣場)歌詞中的“許愿池”,因為廣場上根本就沒有許愿池。反而在離廣場不遠處的一家”Absinthe Bar & Shop”里見到了傳說中的苦艾酒(Absinthe),這種被歐洲人稱為綠精靈的酒</span><span style="color:rgb(36, 38, 41);">能讓人容易上癮和產生幻覺,主要原因是苦艾酒里含有側柏酮。歐洲許多藝術家喜歡邊喝邊創作,如凡高、畢加索等。酒吧里的店員會很耐心為游客講解各種苦艾酒的知識,除了喝酒,這家店還賣很多苦艾酒專用的工具。苦艾酒有很多種喝法,而波西米亞人喝法是將苦艾酒倒入酒杯,大約三分之一酒杯的量,放入一塊方糖,又在杯子上架一鏤空的勺子,取出方糖放在勺子上,然后點燃含酒的方糖,勺子上的方糖融化后滴入酒里,最后加入冰水使綠色的苦艾酒慢慢變成乳白色,口感有純粹的茴香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6, 38, 41);">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想到醫生曾給我的忠告不可以喝白酒,尤其是這種高度苦艾酒,否則,我的咽喉炎很難有改善的希望。</span><span style="color:rgb(36, 38, 41);">最后,我</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還是聽從</span>醫囑,<span style="font-size:18px;">離開了酒吧。</span></p> <p class="ql-block">天文鐘鐘樓</p> <p class="ql-block">天文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拉格城市不大,許多景點都在步行可達之處。而布拉格老城的美,在于它古色古香的建筑,帶有文藝復興和哥特式的教堂尖頂,處處可見,即使哪兒都不去,就站在查理橋上,靜靜地欣賞這個城市的古典風情,也是收獲匪淺,更何況它還有許多內容,尤其是老城醒目的天文鐘,總圍滿了抬頭仰望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從地理位置而言,捷克確是位居歐洲中心,捷克與斯洛伐克在歷史上分分合合,都是外來統治者武力強制結合,當外力消除后兄弟又各自分家。</p><p class="ql-block"> 布拉格在世人的眼中,仿佛總呈現著柔情軟弱。事實上,經過數個世紀的不幸,布拉格綻放著的是它柔中帶強的生命力,這個美麗古老的城市,像一顆久被蒙塵的珍珠,不擅以耀眼的光芒向世人顯耀,這也正是我喜歡它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Salzburg)</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是喜歡布拉格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天的游覽其實是不夠的,而且讓我意識到,“走馬觀花”和“趕行程”這種旅行方式,只滿足了眼癮,卻不見知識豐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很炔到了離開布拉格的時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午在中央火車站買了張需要在林茨中轉的去薩爾茨堡車票(EC333/RJ644)。開車時間是10點21,在林茨有半小時的中轉時間,然后搭乘RJ644列車,估計到達薩爾茨堡是下午4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布拉格的中央火車站是真的大,并且上下三層,有自動扶梯,是我這次走過的最現代化的火車站。我在車站里的一家餐廳坐下,點了一份三明治加一杯咖啡,當服務員問我咖啡需要加奶嗎?我</span>不假思索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告訴她:“No room”。并得意地邊吃早餐邊給薩爾茨堡房東太太發了一封郵件,告訴她我將在今天下午5點之前到達。</span></p> <p class="ql-block">E C333列車</p> <p class="ql-block"> 上車后沒多久,列車員過來檢票時,我被告知在去Linz途中,列車到達捷克的布杰約維采站時需要下車換乘巴士,然后把乘客駁到奧地利的Freistdt車站搭另一輛列車去Linz,也就是中間有一小段是乘大巴。為何是在捷克與奧地利的邊境換乘列車?難道這三十幾公里的路段沒有鐵路?我再一次查了在OBB鐵路官網上的信息,確實不用換乘。</p><p class="ql-block"> 但更煩惱的事還在后面。到了布杰約維采站等了近半小時才等來大巴,上了車以為這下可以安心了,結果大巴到達Freistdt火車站時,又被告知列車已經開走,只能大巴直接送我們去林茨。車上的乘客都很配合,沒人埋怨。可我買的是OBB鐵路快速列車呀,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在布拉格直接坐大巴去林茨。</p><p class="ql-block"> 等到大巴停在林茨火車站門口時,早已過了下午RJ644列車的發車時間,我在候車大廳的列車信息顯示屏前查詢到下午三點半的RJ646也同樣開往薩爾茨堡。于是,早早地來到火車站臺,坐在長椅上吹著冷風等候著。</p><p class="ql-block"> 傍晚5點,我終于到達薩爾茨堡火車總站。急忙出站,在車站廣場跳上巴士前往Firmianstra?e 5#,趕去我的旅舍。</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城堡</p> <p class="ql-block"> 薩爾茨堡的老城與新城中間隔著美麗的薩爾茨河,順著老城美輪美奐的街區步行,各種風格不同的尖塔教堂和古典建筑鱗次櫛比,還有綠樹成蔭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把薩爾斯堡打扮得格外美麗。</p><p class="ql-block"> 薩爾茨堡是座名人之都。莫扎特、卡拉揚和多普勒都誕生此地。</p><p class="ql-block"> 薩爾茨堡城堡,位于老城區山上。建于1077年,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城堡之一。城堡除了博物館展示古老的兵器、樂器、民俗民風外,還配有一角咖啡廳,供游客遠眺山下壯麗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堡南面的城墻邊,可以遙望正前方的翁特斯山。</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故居</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音樂家卡拉揚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多普勒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出生地門前的老街~糧食胡同。</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廣場</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米拉貝爾花園(背景為薩爾茨堡城堡)</p> <p class="ql-block"> 翁特斯山(Untersberg)海拔1973米,橫跨奧德兩國。正好在我的民宿正遠方,一出門就可以看到它。原本計劃花半天的時間去那兒登上山頂,俯瞰整個薩爾茨堡城市風貌,并且交通又非常方便,乘25路巴士即可到達它的山下纜車入口處。但是,為了趕去巴德伊舍,還是放棄。</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旅舍對面的翁特斯雪山</p> <p class="ql-block">萊奧帕爾茲克羅恩湖畔(旅舍附近)</p> <p class="ql-block"> 在離開薩爾茨堡前一天的傍晚,我沐浴著萊奧帕爾茲克羅恩湖軟暖的夕陽散步在湖畔。</p><p class="ql-block"> 來到一個新國度,新的文化氣氛和新的生活環境,對于凡事還摸不清頭腦的旅人來說,一切關于生活的方式都要重新認識,但再過一個星期就到了本次旅行的終點了。站在湖邊,望著湖對岸遠處的雪山,剛才被陽光柔軟的心情,又浮上一絲沮喪。不過沒關系,這次的旅行結束為的不就是下次有更好的旅行么?</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趕緊掏出手機,把這些陌生又漂亮的景色拍下來,變成熟悉的風景并在朋友圈里分享給大家。</p><p class="ql-block"> 坐在Leopoldskron 湖邊的長椅上,寫完朋友圈里的這些文字時,已是晚上快7點了。國內的朋友早已進入夢鄉。</p> <p class="ql-block">湖對岸遠方的翁特斯雪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Bad Ischl 湖區</span></p><p class="ql-block"> 早晨,在薩爾茨堡火車總站前,乘上大巴前往巴德伊舍(Bad Ischl)。</p><p class="ql-block"> 我的旅舍是在巴德伊舍的巴德哥依斯恩小鎮。<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小鎮周邊十幾公里附近有許多個美麗的湖泊,如沃爾夫岡湖、哈爾施塔特湖和蒙德湖等等。雖然巴德哥依斯恩小鎮沒有與湖水相伴,但</span>小鎮上有火車站和汽車中轉站,交通非常便利。之前在Booking上查看時卻覺得小鎮上的酒店價格貴到讓人想罵資本主義!</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巴德伊舍</p> <p class="ql-block">Bad Ischl 周邊湖區地圖</p> <p class="ql-block">Bad Goisern 的喜得樂旅館(Sydler)</p> <p class="ql-block">哈爾施塔特湖(Hallstattsee)</p> <p class="ql-block">哈爾施塔特小鎮</p> <p class="ql-block"> 離巴德伊舍只有不到20公里的啥爾施塔特小鎮,是個到處開滿鮮花賞心悅目的小鎮。特別是它與眾不同的湖水顏色,清澈、碧綠又透著優雅的深藍,讓人怎么凝視都覺得不夠。而且,這里的空氣也仿佛帶有更多的氧分子。于是,我把走了一天渾身疲乏的自己扔在一個樹蔭下,看看面前平靜卻壯美的風景,咬一口早上買的普通歐包,又喝上一口自備的茶水,卻也覺得津津有味齒頰留香……</p><p class="ql-block"> 在啥爾施塔特湖轉悠了大半天后,我就直接等車去戈紹小鎮。</p><p class="ql-block"> 戈紹地處阿爾卑斯山脈北麓的山谷地帶,我站在小鎮的山坡上,看到綿延伸展的雪山,守護著這個小鎮和周圍的村落。群山環繞中的一個個村落與世無爭的寧靜,宛如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在戈紹的時間過得很快,等到我想去戈紹湖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戈紹湖離小鎮還有8公里的路程,而且它是奧地利海撥最高的湖泊,它背靠海撥2995米的達赫施坦峰。不去真的很可惜,但想到明天的沃爾夫岡湖在等著我,便狠心地搭上正好往回去的客車。</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戈紹小鎮(Cosan)</p> <p class="ql-block">施特羅布爾(Strobl)游艇碼頭</p> <p class="ql-block">沃爾夫岡湖(Wolfgangsee)</p> <p class="ql-block">沃爾夫岡小鎮</p> <p class="ql-block"> 早晨,我早早起來。</p><p class="ql-block"> 巴德伊舍的空氣有著不同于其他地方清新又干凈的味道,尤其是在小鎮這樣的地方,似是夾帶著遠處雪山飄來的溫度一般,多了幾分冰冰涼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沃爾夫岡,一個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耐人尋味的地方。一直覺得它與周邊幾個湖區有那么幾分相像,但這里卻比其他湖區更親切、婉約又秀麗。這里的游船很棒,我在沃爾夫岡湖南岸的施特羅布爾(Strobl)游船碼頭上船,游船一路向北航行。平滑如鏡的湖水,澄凈浩渺,這樣唯美的自然風光和湖岸別致小鎮的地方,宛如理想中的童話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沃爾夫岡鎮下船,跟隨人群沿著坡路沒走幾步就是一幢幢精致的木屋旅舍,咖啡館和小商鋪。真是十分寧靜閑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走到朝圣教堂跟前。據說是一位名叫沃爾夫岡(Wolfgang)的圣人,來到此地修行時依據神的示諭在沙夫山腳下的湖畔修建了這座教堂。</p><p class="ql-block"> 許多游客都乘小火車上了沙夫山,那里不但是《音樂之聲》的拍攝地,而且在山頂可以看到巴德伊舍地區整個湖區全景。但我還是選擇了再次登船,前往沃爾夫岡湖北岸的圣吉爾根小城,并在小城逗留一會后再乘車東進游客相對稀少的蒙德湖。</p><p class="ql-block"> 在去蒙德湖的車上,發現我的充電寶留在了酒店房間的床上。沒了電的手機,拍不了照,更沒法知道行走的時間。還好,我想到了相機里的時鐘,雖然相機里的電量也所剩不多,但當作時鐘來使用足足有余,便趕緊把相機里的時區改為當地時區。</p> <p class="ql-block">蒙德塞</p> <p class="ql-block">蒙德湖</p> <p class="ql-block"> 蒙德湖小鎮緊鄰蒙德湖北岸,從視覺上更加怡人,艷麗的郁金香在湖邊公園盛放,小鎮的圣米歇爾教堂( Parish Church of St. Michael's )是著名電影《音樂之聲》的取景地。為了保存相機里的一點電量,不敢拍照的我只是靜靜地坐在湖邊,反而滋潤了眼球,享受了視覺盛宴,看遍蒙德湖壯麗的雪山、靜謐的湖泊和怡人的小鎮……</p><p class="ql-block"> 當我起身趕回車站的途中,經過正在湖邊度假的兩戶人家時,有個男孩指著我的相機對我說道:“For me,for me!”我開心地用我的相機給他拍照,拍完照還沒完,他想要與我合個影,我便把相機遞給他的家人,幫我和男孩按下快門。然后他的家人讓我加入他們的野外燒烤活動。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他:我的時間很緊,需要乘車趕回巴德哥依斯恩的住舍。</p><p class="ql-block"> 臨走前,我要了男孩家人的電子郵箱,心想這次可別像以前在塞爾維亞幫一群中學生拍完照后,忘了索要個電子郵箱。</p> <p class="ql-block">蒙德湖邊燒烤的兩家游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維也納(Wien)</p><p class="ql-block"> 在酒店用完早餐,并與酒店主人告別后,提著行李來到巴德哥依斯恩火車站,并在自動售票機上買了張去阿特南-普赫海姆的車票。然后在那里轉車前往維也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阿特南-普赫海姆中轉買票時沒仔細看車票的價格,急急忙忙選擇了中午11點的班車。等到售票機出了票之后,才覺得兩個小時的車程花了我50多歐元。心疼不已,想退票重買吧,再一想退票也要手續費,最后還是把車票塞進口袋去找家餐廳吃個午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了開往維也納的列車后,才發現我買的是OBB Railjet(雷捷)高速列車,相當于國內的高鐵列車,但列車的速度不如國內的動車。車票注明了我為歐洲節省了50多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下午一點,我終于走下了火車。</p><p class="ql-block"> 維也納的酒店就在火車總站對面兩百米的Favoritenstra?e大街上。入住后,放下行李便出門去了相隔一條街的美泉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維也納曾經是羅馬帝國、奧匈帝國的首都,一度成為歐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皇室居所的霍夫皇宮和王族皇宮的美泉宮都是大氣又典雅的巴洛克風格建筑,但作為冬宮的霍夫皇宮,卻不及美泉宮來得靈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游覽完美泉宮,便前往附近的金色大廳。之前有朋友三十年前因出差來過維也納,幾個人在當地人的指點下站在一個建筑物前照相留念。但三十年來他一直對當年是否真的是站在金色大廳前心存疑慮。為了解開多年的心結,他托我替他找到金色大廳并拍照發給他。我通過谷歌地圖,很快便找到了“</span>Musikverein”(愛樂協會大樓金色大廳)。最終,朋友的心結終于得到釋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ad Goisern—Attnang-Puchheim—WIE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泉宮</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金色大廳(Musikverein)</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蘇聯英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沒有像往常那樣,不是先去大教堂轉轉就是去什么城堡之類,而是直接去了維也納蘇聯紅軍英雄紀念碑,因為5月9日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當我走近紀念碑廣場時,看到獻花的市民挺多的。我便從背包里掏出出門時在超市里買的一束鮮花,安放在紀念碑前,共同紀念為和平獻身的先烈們!</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宮</p> <p class="ql-block">圣斯蒂芬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我是比較喜歡在教堂外的廣場上溜達的,而在維也納的幾個教堂中,我又更喜歡史蒂芬廣場。教堂兩旁的建筑物古典又極為耐看,還有不少的街頭藝人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而斯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的象征,它位于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有”維也納心臟”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于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位居世界第三。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紀,最早的建筑部分為羅馬建筑風格。1945年一場大火將教堂嚴重燒毀,經過三年時間的修復,教堂才重新開放。</p><p class="ql-block"> 在維也納的時間,頭尾相加也就兩天不到。那么,就等待下一次,讓我有機會再來好好地看一次你的樣子吧……</p> <p class="ql-block">國家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國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市政廳</p> <p class="ql-block">火車站自動售票機</p> <p class="ql-block"> 離回國還剩下兩天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8點離開酒點前去火車總站。在車站大廳的自動售票機上購票前,先在自己的手機上仔細查詢歐洲鐵路列車的班次,有一趟RJ1031的列車,10點27開往布達佩斯,它的票價是其他班次價格的三分之一。盧卡斯曾告訴我,歐洲鐵路有少量廉價的列車班次,其列車運行速度和其他各方面與普通列車沒有區別。但自動售票機上卻沒有出售這趟列車的車票,于是,我在大廳里向OBB Servce 服務員咨詢“雷捷”鐵路售票窗口,服務員將手指向大門口的邊上:那兒可以買到你要的“雷捷”鐵路車票,原來不同的鐵路公司有自己的售票窗口。</p><p class="ql-block"> 雖然買到廉價的車票,但需等上兩個小時。不過,這次的心情肯定是開心不已。于是,要了一杯咖啡,坐在大廳的廣告牌前,等著大屏幕上的列車信息。</p><p class="ql-block"> 到了上車的時間,我離開大廳走上6號站臺的自動扶梯,然后,登上開往布達佩斯的列車。</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布達佩斯</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火車總站候車大廳</p> <p class="ql-block">布達佩斯李斯特弗朗茨國際機場</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將返程這天上午,天空飄起了小雨。我坐在100 E大巴上駛向機場,想到即將結束旅程和離開這里時,心情有種不好受的感覺。我記得自己在候機大廳里后悔當初為什么不把旅程時間拉長點,并在心里告誡自己,以后一定要把行程安排得長些,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p><p class="ql-block"> 伴著雨水起飛,穿越密云,之前頭頂上的云朵變回了松軟的棉花糖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過了許久,在早晨的五點鐘,飛機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周圍的一切那么熟悉,像是做了一場夢。</p><p class="ql-block"> 最后,還是那句話:“旅行不在于你見過的風景,而在于一路上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莲花县|
梅河口市|
南乐县|
青阳县|
双峰县|
札达县|
博白县|
唐海县|
曲阜市|
洛宁县|
镇宁|
璧山县|
平罗县|
尤溪县|
日喀则市|
开鲁县|
永川市|
垣曲县|
桃源县|
墨玉县|
勃利县|
永顺县|
夏河县|
资兴市|
玉溪市|
哈密市|
瑞丽市|
波密县|
织金县|
合阳县|
那坡县|
新化县|
萍乡市|
三门县|
定远县|
芜湖县|
山西省|
漾濞|
札达县|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