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十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汽開區第九中學(小學部)大隊部以紅領巾廣播站為載體,開展“學二十四節氣 做文化傳承人”系列欄目,為我校廣大少先隊員和少年兒童提供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血脈的平臺。</p> 節氣簡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暑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時間點在7月22日至24日,處在“三夏”的季夏階段。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p> 氣候特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暑節氣,一個“熱”字,就是大暑的精髓所在。在這個時候,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干旱少雨,酷熱難耐。這時也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爐火最旺的時刻。不過諺語有道“大暑熱,秋后涼”,度過炎炎的大暑,涼涼秋意就在等著你啦。</p> 風俗 <p class="ql-block">半年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農歷六月十五日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節氣,叫“半年節”。一家人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會聚在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著團圓與甜蜜。</p><p class="ql-block">斗蟋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暑是鄉村田野蜷蜂最多的時節,我國很多地區的人們有茶余飯后斗蜷蜂取樂的風俗。大人會先帶著小孩到田野里抓蜷蜂,然后到大樹底下玩起斗蜷蜂的游戲,可有趣了。</p> 飲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伏天熱,人們很是注意飲食,在北方將之稱為“貼伏標”。北方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正如北京的諺語,“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華北地區有在大暑這一天喝暑羊( 即喝羊肉湯 )的習俗。經過緊張的夏收勞動,人們非常疲倦,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個香噴噴的新麥饃饃,喝一碗味道鮮美的羊肉湯。莆田等地則有“過大暑”一說。荔枝、羊肉和米糟都是居家必備,不過荔枝雖然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容易上火。</p> 節氣故事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送“大暑船”的故事</u></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清朝同治年間,浙江沿海一帶常常有瘟疫流行,在大暑時節尤為嚴重。這是怎么一回事?老人說,準是“五圣”造成的。這“五圣”是誰?其實是五個兇神。惹不起,躲得起。大伙兒沒法離開家鄉,為了保一方平安,就想著在大暑這個日子把他們送走。到了大暑,人們用一只船,裝載著豬肉、羊肉米等食物,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和武器,敲鑼打鼓,把這五個兇神送走,讓他們別在這兒搗亂。這艘特殊的“大暑船”,由兩名有經驗的船老大駕駛。 他們要趁著落潮的時機出海,好讓“大暑船”趕快漂得遠遠的。直到船漂得無影無蹤,才算真正被“五圣”接受,算得上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編 輯:楊 雪</p><p class="ql-block">審 校:陳海歐</p><p class="ql-block">審 核:荊 鍇</p><p class="ql-block">復 審:穆 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建阳市|
丰县|
乡城县|
寿光市|
海南省|
霍林郭勒市|
宁晋县|
遵化市|
隆化县|
伊金霍洛旗|
汪清县|
崇明县|
兴安盟|
齐齐哈尔市|
株洲市|
沁阳市|
连城县|
安图县|
托克逊县|
扎兰屯市|
五家渠市|
剑阁县|
桃江县|
东乡县|
林甸县|
涿州市|
沅陵县|
南昌县|
怀仁县|
弥渡县|
登封市|
库伦旗|
山阳县|
长沙市|
辽宁省|
普宁市|
扬州市|
什邡市|
五大连池市|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