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光榮在黨79年 一一紀念媽媽百年誕辰

戰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歲月匆匆,轉瞬間媽媽離開我們己經五年有余,但我們姐弟對媽媽的思念依然無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適逢媽媽百年誕辰,我受姐弟委托,將媽媽一生中的重要經歷,以時間為序,以圖片+文字的形式,整理編輯成文,意在真實地反映出具有79年黨齡的媽媽,一輩子跟黨走,一輩子聽黨話的共產黨員情懷,讓媽媽的音容笑貌、優秀品格永駐子女兒孫心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曾說過,"小時候我家并不富裕,溫飽而已。父親受舊社會重男輕女習俗影響,一心攢錢將來生個兒子供其讀書,卻不同意我上學。一是遲遲未能得子,二是我每年的“軟纏硬磨”,終于在1937年1月進入本村小學讀書"。時年14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在學校讀書學文化的同時,受地下黨員金名(原名叢日新)老師和楊寶貞的引導,開始接觸諸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蘇俄的"十月革命"、國內的"五四運動"等反帝反封建先進思想,政治上進步很快,不僅看清了當時社會存在階級剝削和壓迫現象,明白了只有共產黨才能真正帶領廣大民眾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人民翻身和婦女解放的道理,還在行動上參加由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工作,并表達了想加入黨組織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說,1939年的榮成還處在白色恐怖之下,5月的某天晚上,楊寶貞把媽媽和另1名學生悄悄叫到家里,用棉被把窗戶遮住,點上煤油燈,低聲地帶領媽媽在黨旗前宣誓,"我宣誓:一、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二、黨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黨的紀律;四、不怕困難,永遠為黨工作;五、要做群眾的模范;六、保守黨的秘密;七、對黨有信心;八、百折不撓,永不叛黨。(《共產黨人》1940年第4期工作通訊中說明,這一版本的入黨誓詞由當時的中共中央組織部規定)"。那年媽媽15歲半,是當地為數極少的女共產黨員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金名老師還將媽媽的姓名更改為金淑英(原名尹淑蓮)。此名與入黨誓詞一樣,伴隨媽媽終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1年底至1942年7月的半年多時間,榮成縣黨委派送媽媽到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膠東支校(簡稱"膠東抗大")學習。那年媽媽剛18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入學后媽媽編在3營8連(女生連),既是學員還兼任文書。這期"膠東抗大"女生班是膠東黨委在該校舉辦的地方抗日民主政權機構干部訓練班,媽媽和膠東各地干部在這里系統地接受了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理論和黨的建設、動員人民群眾等教育,還學習了一般軍事常識和基本戰斗技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抗大學習期間,媽媽經歷了1942年春季日偽軍大掃蕩的嚴峻考驗。那次日偽軍大掃蕩的重點是膠東牙山地區我抗日根據地,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和主力部隊,以及"膠東抗大"當時就在這一帶活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膠東抗大"為了便于長距離機動,保存自己和殺傷敵人,安排女生連學員原地疏散或返回原單位,理由是女兵連缺少軍事訓練,體能欠佳。媽媽聽到消息后,表示自己是老黨員,身體好,堅決要求跟著學校行動。此后數十日,"膠東抗大"和膠東軍區主力相互配合支援,在當地抗日群眾掩護下,靈活穿行在日偽軍掃蕩空隙中。行軍幾天后,學員們體力漸漸不支,但媽媽咬緊牙關,憑著一雙曾經裹過,后又松綁的“解放腳”,緊跟連隊,與掃蕩的日偽軍"兜圈子",徹底粉碎了日偽軍欲消滅膠東軍區主力和"膠東抗大"的掃蕩企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從1939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到1948年6月第一次參軍入伍的9年時間里,服從黨組織調配,從半農半漁的小村莊調到區政府,從家鄉榮成縣調到剛解放的威海市,距家越來越遠,責任越來越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對于戰爭年代的婦救工作,接收剛解放的威海工作更讓媽媽記憶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威海解放,膠東黨委從周圍幾個縣抽調干部到威海工作,加強威海的干部力量。媽媽接到榮成縣委通知去威海接管城市,報到后被分配在婦救會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工作十分繁忙,媽媽一進城就參加了兩項重要而又全新的工作:一是取締敵偽組織,建立基層政權機構、民兵、各救會等組織。二是取締妓院,改造妓女。媽媽帶著助手小孫開會宣傳黨和政府政策;辦學習班進行婦女解放、自食其力的教育;開展個別談話了解情況,鼓勵積極參加工作鍛煉和思想改造。收效卓著,只用8個月時間就基本完成上述工作任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春,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27軍前身)打下濰縣縣城后,部隊備戰解放濟南,整編擴軍是當時的重要工作之一。媽媽響應地方黨組織的號召參軍入伍,分配在9縱27師政治部民運科當干事,跟隨部隊參加了大汶口打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一系列戰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媽媽的第1張戎裝照片,也是她人生的第1張照片,那年媽媽25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參加革命工作,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先后榮獲了四枚紀念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枚:1949年1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頒發的"淮海戰役紀念"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枚:1949年4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頒發的"渡江勝利紀念"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隨著大部分國土解放,新中國成立,部隊大批干部戰士轉業充實地方經濟建設。在這個大背景下,媽媽服從組織決定,依依不舍地脫下還沒有穿夠的軍裝,帶著剛出生2個月的女兒離開了軍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10月,轉業未滿1年的媽媽,再次響應黨的號召、服從國家征召,為準備參加抗美援朝而放棄上海大城市的生活環境和剛剛熟悉的地方工作,帶著剛滿周歲的女兒,第二次穿上軍裝,為我們做子女的、以及后代們做出了"國有難,召必回!"的榜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穿上新軍裝,在上海照相館拍下的照片,時年媽媽27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部隊,媽媽發現自己己經懷孕,就獨自到操場練單杠,拉上跳下,練跳遠跑步,希望能通過人為自然流產,達到能夠隨部隊赴朝參戰的目的??善屡c愿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被分配在27軍81師,并被指定任職師留守中隊副隊長,負責管理隨軍干部家屬和孩子,全部實行供給制和軍事化管理。全新的崗位全新的工作,媽媽感覺肩上的責任更大了,轉運途中不顧自己身懷有孕,奔前跑后,到達駐地還要到下屬各團分隊轉一圈,再將收集到的情況寫出"宿營報告",逐級上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媽媽回憶,到曲阜后上級領導主要強調了3項任務:一是保證留守人員安全,使各級前線指戰員無后顧之憂。二是安排留守人員收聽電臺廣播,及時了解志愿軍在朝鮮前線的作戰形勢;組織留守人員學習政治時事,通過讀報看文件提高思想覺悟。三是鼓勵留守人員學習文化。四是妥善處理烈士家屬及遺孤,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做好安撫優待和安置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出生后媽媽更忙了,僅休息了10天,就將襁褓中的我全權托付給了部隊配屬的保姆,把姐姐送進全托幼兒園,全身心投入工作,還要參加"婦干校"學習,得知前線部隊不僅糧食困難,副食和蔬菜更缺,就組織家屬們用政府給的孩子保育費,買些豬肉,制作成便于攜帶和儲存的肉松,請回來的前方代表團帶到前方。在這期間,媽媽還織了一雙毛線襪托人帶給前方的爸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0月18日,27軍所屬部隊撤離朝鮮,凱旋歸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從1952年10月至1953年6月期間,任81師242團干事,主要工作是編制犧牲和負傷指戰員名冊、尋找家人,落實優撫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6月,媽媽為辦理第二次轉業證時拍攝的照片,時年30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全國"掃盲"運動接近尾聲,江蘇省委組織部和省政府教育廳共同舉辦了江蘇省干部文化學校,校址在揚州市府前街6號。受單位派送,媽媽于1960年9月至1962年元旦期間在該校"干部速成中學班"學習,時年37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媽媽回憶,在"干部速成班",不僅有語文、數學,還有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的基礎知識,對于只讀過2年鄉村小學的媽媽來說,能如期拿到畢業證書實屬不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學習上的困難,媽媽對"干部速成班"那段生活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國家正處于連續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糧食定量標準很低,根本吃不飽,媽媽說,她入學時體重110斤左右,畢業時僅剩90多斤。在這期間,爸爸還將自己在部隊分得的100斤紅薯送到學校,有了這些紅薯,媽媽和宿舍同學到了晚上復習功課肚子餓時,就啃上幾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過一年半的"干部速成中學"學習,媽媽感覺學習領會黨的文件、方針政策更透徹,政策水平提高,工作力度增加,改變了原先空有滿腔熱情卻力不從心的狀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1950年8月華東物資局其美倉庫任指導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3月 ~1954年9月東物資局真如倉庫任股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4年9月 ~ 1970年5月華東物資局江蘇儲備物資處任保衛科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述履歷顯示,在隨爸爸部隊北上前,媽媽服從組織安排,數次調動工作單位和崗位,但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倉庫,儲備的都是特種鋼材、有色金屬等國家戰備儲存物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姐姐回憶,運送物資的列車沒有固定時間,媽媽作為科室干部,處處身先事卒,一年365天,只要聽到車到了,就會放下手中的事、放下手中的碗,甚至睡到半夜,披上衣服邊走邊扣,直奔庫房,和工人一起裝車、卸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是身為保衛科長的媽媽與人事科長李國榮阿姨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5月爸爸部隊緊急戰備,從江蘇移防河北,媽媽舉家遷居河北省邯鄲市,到邯鄲軸承廠任保衛科副科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爸爸工作調動,媽媽跟隨搬家到石家莊市,先在石家莊卷煙廠任保衛科副科長。后于1972年進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政治部組織處任副科長(離休后享受副處級待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11月辦理了離職休養手續后,媽媽又追隨爸爸去了條件更加艱苦的甘肅張掖、蘭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酷愛旅游,爸爸去世后,不論住在哪個子女家,姐弟們都會適時安排陪她出游,而且都知道媽媽不愿進寺廟、愛看革命遺址紅色景點,她的口頭禪是"我不信鬼神,也不燒香拜佛,我只相信共產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白圖片大約是1972年在河北西柏坡;右側3張圖片分別是在江蘇沙家浜、河北冉莊地道戰遺址、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2年4月,我和女兒陪媽媽到海南島看二伯母(媽媽的二嫂),除了海口、三亞軍港、興隆、亞龍灣、天涯海角、博鰲會址…… 當聽說返程途中會路過"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時,特別興奮,進園就參觀紀念館(還看到關押女戰士的水牢),與常住在園內的3位九十多歲紅色娘子軍老戰士交談,詢問娘子軍連的歷史,了解現在政府對她們的政策和關愛,并合影留念,遺憾這張珍貴的照片一直沒有找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爸爸病故后,媽媽多數時間在蘇州女兒家治病、生活。這期間媽媽不能參加單位的各項政治活動與學習,就堅持通過看報紙、看電視新聞的渠道了解國家大事,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每逢黨的重大會議和重要學習內容,都會問女婿要相關文件和學習材料,剪貼或抄寫報紙上的重要內容、認真記錄學習體會、及時以書面形式向單位離休支部作思想匯報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即使生病住院,只要能坐起,媽媽吸著氧氣依然堅持每日看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本紅色黨費證,凝結了媽媽一生的共產黨員情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媽媽在和平醫院住院時,讓我提醒弟弟幫她到單位交黨費時,還非常自豪地說:"我已經交了75年黨費了,還從來沒有拖延或少交過。" 這話一點不假,1996年至2012年,媽媽多數時間和我住在蘇州,她都提前把一年應交的黨費放在黨小組長畢允楨阿姨家,以確保能夠按時足額交納黨費。特別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媽媽己極少說話,但仍會詢問"交了沒有?"這里沒有主語,但我們做子女的非常明白,媽媽是在問"黨費交了沒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常規黨費外,在國家遇到大的地震和洪水時,媽媽還另外捐款捐物(買新棉被捐給災區)……這些"特殊黨費"是媽媽入黨誓言的最好踐行,彰顯了媽媽共產黨員政治本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媽媽在最后十多年中寫的日記、學習筆記、回憶材料等…… 己經積攢了11本,累計約8萬余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為離休老黨員,媽媽在她晚年仍保持高度黨性,不但按時自覺交納黨費,還堅持定期向五十四所離退休支部遞交思想匯報。媽媽在2002年11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最近五、六天都在忙著給所里領導寫信,匯報一下我到蘇州半年的情況,以學習為主,寫了13頁……" 作為女兒,我知道媽媽的心思,每次郵寄思想匯報時,我都會悄悄地在信封里放幾枚郵票,作為回信的郵資,希望支部能給媽媽回個信,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三言兩語……可每次都如同石沉大海。盡管如此,媽媽的思想匯報依然堅持,依然認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03年7月1日,媽媽被中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委員會評為優秀共產黨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枚: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全國所有健在的抗戰老戰士頒發的,由胡錦濤總書記親筆題寫"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章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一年媽媽82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前夕,中央決定,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向約21萬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頒發紀念章,表彰他們的歷史功勛,彰顯他們的榮譽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聽到這個消息時,媽媽己臥病在床近一年,她很興奮,也很期待。當干休所領導把紀念章送到床前時,媽媽迫不及待地讓女兒把她扶到輪椅上,將這無比滿足、無比自豪、無比驕傲的瞬間定格成永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年媽媽92歲。</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在進入耄耋之年后,體力逐漸不支,但頭腦一直清楚,她在病逝前一年,就開始著手思考身后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簡單地叮囑了兩件事:1、送老的衣被都不許做新的;2、自己選定了這張跟兒女一塊兒游天臺山看紅葉的照片做為遺照,色彩喜慶,臉上洋溢著幸福和開心的生活照片。與以不茍言笑的標準照做遺照的傳統習俗反其道而行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媽媽提出的最后一個要求,完全出乎我們子女意料之外,"到五十四所請示黨組織,告別儀式上、以及骨灰盒上能不能復蓋黨旗?"當得到回復可以后,立刻讓兒子上街買回了黨旗,拿給媽媽看時,媽媽抬起手撫摸了黨旗。至此媽媽放心了,安心了….此后的一年時間,媽媽靜靜地躺著,不再多說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2月15日,是我們姐弟肝腸寸斷的日子,媽媽安靜地走了,享年95歲?!啊瓔寢專囊簧鷽]有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顯赫炫目的名聲地位,但在事業上是個好黨員、好干部;在家庭中是個好妻子、好媽媽…… 我們明白,您離開我們去找尋爸爸了,我們來給您送行……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2月,姐姐含淚寫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祭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祭奠母親,逝世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姐弟攜手,前來吊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養育之恩,重于泰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音容宛在,淚下潸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遙念母親,出身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東寧津,東海之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鄉小家,家風肴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少年有志,抗婚包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九,旗下宣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為組織,其中一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組織村中,婦女姐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參加犧盟,抗戰膠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婦救會長,稚肩承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逐個村莊,宣傳演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喚起民眾,共同抗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四一,就學抗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抗大女生,群英同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學習馬列,掌握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奮發努力,團結抗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路軍威,震攝敵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戰役,浩大一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組織婦女,做鞋送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力更生,艱苦奮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送給前線,慰我將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二次參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駐守曲阜,安撫軍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方軍屬,安居樂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方將士,奮勇殺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轉業上海,物資系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轉南京,近郊小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身為干部,與工同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車來卸車,車去裝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分晝夜,不畏寒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惜力氣,不顧小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舍己為公,落在實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干部群眾,交口稱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一,隨夫北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邯鄲石門,先后居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十四所,工作十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常與工友,促膝談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子女,承前啟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慈母之心,赤誠一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年近九旬,生活自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能做之事,拒絕幫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嗚呼母親,懷念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息母親,在天之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痛悼母親,長歌當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感概萬千,魂繞夢瑩。</b></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绥化市| 五指山市| 商都县| 杭锦后旗| 灵石县| 威远县| 珠海市| 泰州市| 陇西县| 江陵县| 古交市| 汝城县| 柏乡县| 垦利县| 彭阳县| 上饶市| 永仁县| 泽州县| 庆安县| 永安市| 洪雅县| 东乌珠穆沁旗| 西青区| 金华市| 大足县| 红桥区| 乌审旗| 连云港市| 封丘县| 合川市| 吉隆县| 关岭| 延吉市| 兴业县| 尉犁县| 冀州市| 调兵山市| 陆河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