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p><p class="ql-block">又到了炫粽子的時刻了,那就來說說我學包粽子的過程吧!</p> <p class="ql-block">別人家的粽子五花八門:有肉粽、素粽、豆沙粽、紅棗粽、赤豆粽、豆蓉粽、臘肉粽、咸蛋粽等,這些粽子根據口味又可劃分為甜粽、咸粽、堿粽等種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的種類也很多:粟米、糯米、小米、糙米、玉米、西米等,甚至還有一種叫草灰粽。</span></p><p class="ql-block">當然粽子的形狀也很多樣:有牛角形、正三角形、方塊形、長方塊形、圓筒形、馬蹄形、條形等。</p><p class="ql-block">而我只會等別人送。。。。。為了能吃上粽子,我決定學會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看著別人包覺得超簡單,不就是先做個漏斗放點米加點肉再加點米抖一抖,把粽葉一蓋一捏一捆粽子就完成了。輪到自己上手時感覺就像個廢人,怎么捏都不成角,這邊爆個口那邊漏個洞,好不容易包的有點樣子了,沒想到一綁就散整個爆裂撒了一桌子。把這<span style="font-size:18px;">種一看就會,一學就廢體現的淋漓盡致。</span></p> <p class="ql-block">其實包粽子一點都不簡單,繁瑣的很。</p><p class="ql-block">首先選葉:最好是選新鮮翠綠大小均勻無破損的粽葉。有些無良商家會把麻葉當粽葉賣,對于初學者來說是看不出來的。粽葉較軟有清香,麻葉老而硬更鋒利不好包裹。當然,不管是新鮮的還是干的,在包之前最好用水加點蘇打煮至變色,葉子軟而不易破好包裹。</p><p class="ql-block">接著是選繩:以前都是用棕葉,把中間的骨干去除上水煮軟,這樣綁時更有韌性不易斷。現在棕葉難求,就改用棉線。</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選米:我用的是長糯米,糯米要選本季新米,米白有黏性還香甜;陳年舊米,黃散還易碎口感差。</p><p class="ql-block">糯米浸泡三四個小時發脹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肉粽配料多元化:我這次用了五花肉,板栗和咸蛋黃。</p><p class="ql-block">五花肉洗凈切大塊,用大蒜,姜絲,醬油,蠔油,鹽,再加一點白酒腌制2小時以上。</p><p class="ql-block">板栗用熱水泡一泡,很容易去除上面的衣。</p><p class="ql-block">咸蛋黃最好就買整個的去除蛋清,蛋黃香而流油。因怕浪費,所以買整包蛋黃而這種整包蛋黃腥味重,可先烤香。</p><p class="ql-block">把浸泡好的糯米,加入適量的鹽、醬油和食用堿一起攪拌。</p> <p class="ql-block">甜粽,這次的用料有:紅豆,紅衣花生,蜜棗!</p><p class="ql-block">其中,紅豆、紅衣花生,用開水泡軟變大,紅豆最好浸泡一個晚上,如果時間上來不及的話,可以用水煮變膨脹。</p><p class="ql-block">蜜棗去核!</p><p class="ql-block">把浸泡好的糯米,加入適量的糖和食用堿再和花生紅豆一起攪拌。(添加食用堿的作用是,讓粽子更有嚼勁)</p> <p class="ql-block">堿粽配料最簡單(老媽說要買“布央”堿,不要買白堿,吃了比較好。“布央”是一種草本植物老家隨處可見,俗稱黃堿,草木灰)但深受老人和孩子們的喜愛。老人們覺得這種淡淡的粽香加點堿香,口味清淡,有嚼勁還易保存。(放涼以后更好吃)孩子們則更喜歡蘸白糖或蜂蜜吃,顆顆白糖和粽子混合在嘴中咬出了沙沙的響聲,咬一口蘸一次,很能滿足味蕾。蜂蜜也是孩子們的最愛,把粽子浸泡在蜂蜜中,咬上一口,香甜綿軟,蜂蜜從嘴角溢出,舔上一舔,甜而不膩那感覺—賊好。</p> <p class="ql-block">萬事俱備,等待支援,這是我第四次包粽子,雖然包的不是很漂亮,沒有棱角但至少有模有樣不漏米。</p><p class="ql-block">因自己是個左撇子,手法和她們不一致,她們教的方法在我這行不通,特別是綁繩子這一段學了好久,后來慢慢摸索也成了模樣。</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學了個半調子就敢和老公(他完全不會)包粽子了,兩人弄了一上午包的那個叫五花大綁,但也成功吃上了粽子。</p><p class="ql-block">第三次,老媽知道我會包粽子后,一切準備妥當就等我回娘家幫忙包,不管在婆家還是娘家只有我一人學會包粽子。剛開始還有點手忙腳亂,無從下手,慢慢的也上道了,于是我開始忙了起來,幾十個包下去也感覺良好。</p> <p class="ql-block">粽子包好不同口味不同綁法這樣容易區分。</p> <p class="ql-block">當然,煮粽子也是一門學問。最主要體現在時間控制,煮法不同,粽子大小不同,時長也不同。當然,不管是用什么鍋,水一定要沒過粽子,煮好之后不宜急出鍋,先泡個五分鐘,粽子會很有粘性。</p><p class="ql-block">以前在老家,他們都是柴火粽,煮出來的粽子有股柴火味,賊香。缺點就是時間過長,兩到四小時,還得不停添材火。</p><p class="ql-block">用高壓鍋壓,20到25分鐘就好,由于第一次沒經驗,壓了35分鐘,煮出來的基本上都爆裂,還爛唧唧的。</p><p class="ql-block">上鍋蒸粽子我沒有試過,但他們說蒸出來的粽子很好吃有嚼勁,網上查了一下,大概需要蒸一小時。</p> <p class="ql-block">剛出鍋的粽子軟糯飄香,一開鍋就吃了三個不同口味的粽子。</p><p class="ql-block">肉粽軟而不爛,有肉的香,板栗的甜,蛋黃的咸融合在一起,甚是美妙。</p><p class="ql-block">甜粽,淡淡的豆香配上蜜棗的甜黏黏膩膩,甜而不膩。</p><p class="ql-block">堿水粽,剛出鍋吃起來就像糯米飯。我比較喜歡吃涼堿粽,啥也不配,一口一口的慢慢嚼,帶點淡淡的粽香和米香,有韌性有嚼勁,這種感覺無法言語。</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我學會包粽子的全過程,個人感觀和認知,沒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食粽點艾,一節一念,愿人間煙火處處皆平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孟村|
新巴尔虎左旗|
兖州市|
桐梓县|
砀山县|
麻江县|
台南市|
山西省|
榕江县|
湟源县|
奉贤区|
宜春市|
沅陵县|
连州市|
德保县|
通辽市|
曲沃县|
溧水县|
普洱|
尖扎县|
高台县|
青海省|
民乐县|
巫山县|
丰县|
伊金霍洛旗|
平湖市|
金溪县|
三门县|
山西省|
金阳县|
井冈山市|
南城县|
宜兰市|
南川市|
汶上县|
镇宁|
红原县|
清流县|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