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8:30我們一行從舍基乘車出發,10:30到達關口辦理格魯吉亞入境(持有效美簽者免簽)手續。悲催的是我們要頭頂烈日從阿塞拜疆關口拉著行李箱步行700多米坑洼不平的馬路到格魯吉亞關口。 格魯吉亞地接導游瑪麗姑娘已經在關口等候多時了。她曾在西安交通大學學習過一年,中文說得很不錯。上了大巴車后,得知車上有WiFi時大家紛紛稱贊不已,對格魯吉亞的第一印象不錯。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是歐亞大陸的門戶,國土面積6.97萬平方公里,西部瀕臨黑海,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脈,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脈,中間有百余公里寬的平原,呈現山地、平原、丘陵以及海岸線等多樣化的地貌形態。</p><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憑借優越的的戰略地理位置,既是古絲綢之路上歐亞交通走廊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帶一路“最早的簽署國之一。</p><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擁有3000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人口約400萬,主體民族格魯吉亞族86.6%,信仰東正教(基督教分支)。官方語言是格魯吉亞語,通用俄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當地有這樣一個故事廣為流傳,上帝為子民分配疆域時,格魯吉亞人因飲酒作樂來晚了,土地早已經被分配光了。天性樂觀的格魯吉亞人對上帝說:“尊敬的父,我們在宴會上挨個用美的葡萄酒頌贊您的恩典和美名,方才忘記了流逝的時間。”上帝一聽高興了,就把原本打算留給自己的土地賜給了格魯吉亞人,“上帝后花園”的美名也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擁有壯美的自然風光,有高山、草原、湖泊、海濱等12個不同的氣候區,境內有1400多處礦泉,約一半是溫泉或熱泉,其醫療作用享譽世界。格魯吉亞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國民經濟主要依賴于農業、服務業和輕工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大力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此外,格魯吉亞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地之一,葡萄酒生產也成為了這個國家的重要經濟產業。 </p> <p class="ql-block"> 雖說地處亞洲,但格魯吉亞人內心更偏向于歐洲,城市文化和建筑風格上都深受歐洲的影響,許多生活習俗都是歐式的,年輕人也會說英語,去年格魯吉亞已經正式提交加入歐盟組織的申請,現在城市內到處飄揚著歐盟旗幟。</p> 中午我們去古爾加尼的一個古老的家庭酒莊參觀和品嘗美酒佳肴。 古爾加尼這一帶是葡萄酒法定原產地保護區之一,車行一路看到兩邊都是葡萄園。格魯吉亞有500多種葡萄,官方認可的標準葡萄品種62種,已經注冊地理標識的酒用葡萄有29種。 走進綠意盎然,鮮花綻放的小院,眼前是一個巨大的酒桶。 主人在為我們精心地燒烤肉串。 <p class="ql-block"> 還為大家準備了自制的三種葡萄酒。我們是第一次品嘗格魯吉亞葡萄酒,果然口味不一般。 </p><p class="ql-block"> 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全世界都在喝法國葡萄酒,而法國人卻在喝格魯吉亞葡萄酒!</p><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人自豪地說:“我們只有兩種酒——好的酒和最好的酒。” </p> <p class="ql-block"> 葡萄酒是格魯吉亞國家一張亮麗的名片,其歷史源遠流長。1965年蘇聯考古學家發現了 8000 年前人工栽培的葡萄種子以及大量儲酒陶器的碎片,由此證明格魯吉亞是世界葡萄酒的起源。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格魯吉亞將葡萄和葡萄酒傳到了歐洲、亞洲和中東地區。葡萄酒與格魯吉亞人就好像茶葉與我們中國人一樣,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難解難分 。</p> 吃飽喝足后我們跟著瑪麗來到一家私人小博物館,這家主人非常喜歡收藏,屋里陳列著許多當地生產和生活的老物件。 <p class="ql-block"> 女主人介紹家庭傳統釀造葡萄酒的工藝流程。</p> <p class="ql-block"> 現在世界上舉國家家自釀葡萄酒的只有格魯吉亞人。</p><p class="ql-block"> 經過歲月的變遷,大多數格魯吉亞人仍然堅持用歷史遺留下來的克維烏里(QVEVRI)釀酒古法:手工采摘葡萄后,在古樹挖空的樹干里靠腳踩榨汁,葡萄汁流入埋在地下的傳統粘土罐,在里面發酵,不需要任何添加劑。當第二年春季打開時,極其純粹的葡萄酒就釀造完成了。這種技藝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真是一杯格魯吉亞葡萄酒傳承著8000年的傳統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沒有想到吧,桌上這個牛角是用來盛酒的器皿。</p><p class="ql-block"> 用這種牛角杯給客人敬酒,客人一定要喝干,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和感謝。</p><p class="ql-block"> 牛角杯也是送給男人的好禮物。</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前往一個有300多年歷史的古鎮—<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西葛納齊</b>,這是由國王Heraclius二世建造,公元前二世紀王室的行宮所在地。因為很像歐洲小鎮,眾多年輕人喜歡來這里舉辦婚禮和度蜜月,所以也有一個浪漫的別稱" 愛情小鎮”。</p> 天不作美開始下雨了,我們都沒有穿防水鞋,只能到沒開門的婚姻登記處附近打個卡,遠一點的城墻、教堂、碉樓就放棄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odbe圣妮諾女修道院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公元4世紀圣尼諾修女將基督教傳入格魯吉亞。這是圣妮諾埋葬之地,是格魯吉亞重要的朝圣地之一。里面禁止拍照。</span></p> 出來后站在旁邊平臺上欣賞雨后的自然風景,心曠神怡。 <p class="ql-block"> 下午6點,我們到達了首都第比利斯。</p><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的名字來源于格魯吉亞語中的"溫暖之意"。</p><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面積348平方公里,人口117萬,是格魯吉亞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中心。它是高加索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p><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既是一座充滿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城市,又是一座充滿魅力的現代化城市,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吸引著世界各地來這里商貿投資和旅游觀光。</p><p class="ql-block"> 真沒想到,第比利斯市長卡哈.卡拉澤是前格魯吉亞職業足球?運動員,司職后衛,還曾是意大利AC米蘭隊的主力隊員。</p> <p class="ql-block"> 蜿蜒的庫拉河將第比利斯市區分為老城、新城兩部分,和平橋連接著兩岸。雖然地理位置上屬于亞洲,但是卻與歐洲有著更深的千絲萬縷的交融,到處都洋溢著歐洲風情,令人常常產生錯覺。</p> 當天正是格魯吉亞獨立日,全國公假,人們走出家門參加各種活動,市內到處交通管制和堵車。我們所住的酒店在市中心,臨時調換成中巴車抄小路才到達酒店。 放下行李后我馬上打開房間內的電視機,觀看正在播放自由廣場獨立日慶典活動,窗外同步傳出了煙花炮竹聲。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到酒店周邊散步才發現昨晚住的距離自由廣場很近,后悔昨天晚上沒去慶典活動現場看看。 </p> <font color="#ff8a00"><b>自由廣場</b></font>原來叫列寧廣場,1991年格魯吉亞獨立后改名,把列寧像換成圣喬治屠龍圓柱。 上午乘車去游覽格魯吉亞王朝古都和宗教中心——<font color="#ff8a00"><b>姆茨赫塔古城</b></font>。 <p class="ql-block"> 這座古城建于格魯吉亞王朝銅器時代,處在古代貿易之路的交叉口,穆柯伐利(Mtkvari)河(左邊)與阿拉格維(Aragvi)河(右邊)交匯處。這里曾經是格魯吉亞王朝的首都,直到5世紀,格魯吉亞王朝才遷都第比利斯。格魯吉亞文字和基督教會的起源都與這座古城息息相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季瓦里教堂</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建于姆茨赫塔附近山頂之上。<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 "季瓦里"意思為十字架,所以也稱十字修道院。建于公元585-604年間,相傳公元四世紀圣尼諾把基督教傳入格魯吉亞時,在這里第一次豎立起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的平臺是看風景的好地方,姆茨赫塔古城盡收眼底,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 接著乘車前往第比利斯西北部70多公里的哥里,這是赫赫有名的前蘇共領導人斯大林的家鄉,也是中國游客來的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哥里是個小城,但處在格魯吉亞心臟部位——東西方向高速公路主干線的中間點上,是一個戰略要地。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因為領土問題與俄羅斯發生戰爭時,哥里是軍事重地。戰火紛飛中的格魯吉亞民眾沒有忘記斯大林,提出“希望出于對前蘇聯領導人的尊重,俄軍能保護好當地的這座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斯大林博物館</b> 斯大林1953年3月5日逝世,4年后建成博物館。它是全球唯一紀念斯大林的官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以圖片、文件和實物介紹斯大林的生平、革命活動和著作等。對于斯大林的褒貶現在極具爭議,老年人比較懷念,年輕人表示憎恨。</p> 斯大林的青年時代 斯大林學習成績很好,愛寫詩歌。 斯大林與他的母親。左下是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右下是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 斯大林的黨證 斯大林辦公室 中國送給斯大林的禮物之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斯大林故居</b> 斯大林家境貧困,租住別人的房子,父親是修鞋匠,愛喝酒,母親操持家務。左下方地下室是父親修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斯大林專列</b> 斯大林從1941年開始使用這輛重達83噸的裝甲專列,并乘坐它參加了雅爾塔會議和德黑蘭會議。</p> 在專列上與講解員合影。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覽<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烏普利斯齊赫(Uplistskhe)洞穴城</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span> 這是一個位于巨大的巖石峭壁上,在天然的沙石里開鑿出來的“上帝的城堡”,因地制宜,功能齊全,曾經繁榮過,蒙古人入侵后最終徹底廢棄。</p><p class="ql-block"> 這里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項目。</p> <p class="ql-block"> 之后又到姆茨赫塔古城,參觀另一處重要的瑰寶——<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斯維特特斯克維里教堂</b> ("生命支柱"大教堂)。</p> 這座大教堂據說當年是圣尼諾選址興建的格魯吉亞第一座教堂,現在看到的教堂是11世紀時翻新的。 <p class="ql-block"> 這座教堂在格魯吉亞的宗教地位很高,教堂內的墓地埋葬著伊比利亞王朝的若干帝王,傳說耶穌的上衣的一部分埋在斯維特特斯克維里教堂的下面。因為離市區不遠,很多正式宗教活動都在這里舉行。</p> 關于這座教堂,還有一個傳說:當時的國王對教堂的設計十分滿意,甚至為了不讓設計師再設計出超過這座教堂的作品而砍掉了設計師的右手。在教堂側面墻壁上畫有設計者的右臂。 <p class="ql-block"> 本想仔細看看,誰知大教堂將要進行宗教活動開始清場了,我們所有無關的游客都被要求離開教堂。</p> <p class="ql-block"> 1994年姆茨赫塔古城(包括季瓦里教堂、斯維特特斯克維里教堂兩個點)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p> 從景區出來的商業街上,各種工藝紀念品琳瑯滿目。 這位藝人用金屬筆在一種特殊紙上畫畫,很精致。 <p class="ql-block"> 晚上品嘗豐盛的格魯吉亞特色美食,欣賞傳統民族音樂。</p> (5月28日—31日在亞美尼亞,詳見《走進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 ) 6月1日這天是國際兒童節,城市里到處充滿了孩子們的快樂笑聲。我們這些老玩童全天在第比利斯市區游覽觀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圣一大教堂</b> 建于1995-2004年間,這是格魯吉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也是外高加索地區最大的宗教建筑。 主建筑高110米,純金穹頂,在第比利斯幾乎各個角度都能看到它散發的神圣光芒。</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內美輪美奐 ,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斯大林于1903年建立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比利斯地下印刷廠</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span>。這處印刷所,是當時的蘇俄革命者為躲避沙皇統治者高壓統治而開設的秘密出版機構,后來成為蘇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網上看到一位學生畫的示意圖,位置表達的很清晰,在此借用一下,謝謝原創者。</p> 左邊的小屋 左邊小屋里的井口 右邊的正屋,從這里走到地下室。 地下印刷所 地下印刷所旁邊通向10米深的隧道口 守門的老人是一名老布爾什維克。 <p class="ql-block"> 他拿著這個中國語文課本給我們看。我國文學家茅盾1946年訪問蘇聯,參觀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之后寫了《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這篇文章,收入了八十年代中國初中語文教材中,估計那個時期的很多學生都讀過。</p> 我們在展室的留言簿寫下了參觀感言。 <font color="#ff8a00"><b>梅特希教堂 </b></font>創建于5世紀,19世紀期間曾經作為監獄使用,當年文豪高爾基就被關押在這里。我們去的時候里面有活動。 到第比利斯一定要乘坐纜車登上山頂,看不一樣的城市風景。 山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b><font color="#ff8a00">格魯吉亞母親</font></b>”雕像。她面向古城,左手托碗,右手執劍,"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利劍",成為這座城市的象征。 平臺上俯視整座城市沿庫拉河兩岸以階梯式向山麓展開,展現明信片級的美!要是再能看看夜景就更好了。 后來我們又到姆他茲明達山(Mtatsminda)觀景臺,換一個角度鳥瞰整個第比利斯城區,更為壯觀。 老城區里現在還保存了17-18世紀的圓頂地穴式硫磺溫泉浴場,實際上就是溫泉浴池。過去一直受到格魯吉亞貴族階層的青睞。<br> <p class="ql-block"> 這次旅游就要結束了,午餐時格魯吉亞包子終于上桌了,當地名叫“Khinkali”,深受當地人和游客的喜愛,這些包子肉餡中有香料,而且不是蒸熟的是煮熟的,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鮮香濃汁,很像我們的小籠灌湯包。</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團友們兵分兩路,我們選擇去逛老城區。 </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老城可以說是這座城市的精華所在。老城始建于公元4世紀,歷史上一直是格魯吉亞最重要的城市。因為戰爭,這里屢毀屢建,老城現存建筑多是1795年波斯入侵焚城后修建的。每到夜晚,霓虹燈、商鋪、餐館、酒吧、咖啡館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讓老城熱鬧非凡,魅力迷人。 </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街頭巷尾,多彩的畫廊,有趣的雕像,奇特的鐘樓,委婉的琴曲,還有觸目皆是的葡萄美酒,讓我們對這個古老又充滿活力而且還很低調的格魯吉亞更增添一份眷戀。</p> 看見這個銅像就忍不住想笑,當地人稱它為“Tamada”,發音與我們的臟話一樣,但含義完全不同。他們的“Tamada”是指宴席上的酒司令,當地人人皆知。找出一個好的“Tamada”還不那么容易,必須選擇身體好、酒量大、威望高、年齡適中的人。酒司令負責喝酒前的命題(喝酒的話題包羅萬象)、罰酒和干杯。這是格魯吉亞的餐桌文化。 <p class="ql-block"> 再見了,格魯吉亞。晚上 22:40我們乘南航飛機回國,結束這次愉快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感謝吳領隊一路的關照,感謝同行的團友們為我們拍照和提供寫作素材,有你們真好!</p><p class="ql-block"> 后記: 最近聽單位同事說他們隨團出國旅游期間有幾位感染了新冠,我們又做了檢測,還是陰性結果。疫情三年多來,我們二人核酸檢測一直保持陰性,從來沒有陽過,大概新冠病毒這次查缺補漏還沒有找到我們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大姚县|
清流县|
克什克腾旗|
来安县|
岳西县|
邹平县|
晋宁县|
康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凤庆县|
海丰县|
鄱阳县|
彭泽县|
阳朔县|
大埔县|
临清市|
绥芬河市|
凉城县|
隆回县|
三门县|
南京市|
怀柔区|
苗栗市|
龙南县|
金山区|
陇西县|
红河县|
调兵山市|
茂名市|
汽车|
瑞金市|
廉江市|
共和县|
武川县|
桑日县|
辛集市|
平度市|
叶城县|
沁水县|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