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蘇北行——揚州東關街與個園

紫蘇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4日午后四時許,自大明寺打車到了東關街,這是揚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文化老街,應該也是揚州最為有名的歷史街區了吧。與瘦西湖的秀麗、大明寺的清雅相比,東關街的煙火氣很重。</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石碑</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城樓</p> <p class="ql-block">  此時,已近黃昏時分,我們在夕陽斜輝的映照下,在花卉芬芳的熏陶中,混雜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間,踩踏著復舊的石板路向著運河古渡走去。</p> <p class="ql-block">  具有“魚骨狀”街巷體系特點的東關街全長1122米,集中了數十家老字號店鋪與名人故居,并向兩側延伸著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街巷里弄。沿途店鋪比比皆是,不時地有些晚清與民國時期的老字號店鋪映入眼簾:如四美醬園(1817),亦即現在的“三和四美”醬菜,據說很有名,進去看了看,沒有什么特色醬菜;如“謝馥春”香粉店(1830)和“震泰昌”香粉店(1923),現在還有誰會去買胭脂香粉呢?只是起到了一個小小博物館的作用罷了,所以在“謝馥春”就陳列了謝家“三絕”:鴨蛋香粉、桂花梳頭油和香包;還有“潘廣和”五金店(1862)和“夏廣盛”豆腐店(1901)及“陳同興”鞋子店(1909)、“乾大昌”紙店(1912)、“張洪興”當鋪(1936)等等;至于慶豐茶食店(1938)與“四流春”茶社(1940),因為尚未到飯點,所以也只是走過路過而已。</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四美醬園”——網絡“遠方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謝馥春”香粉店——網絡“遠方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東關街上還有一家專賣俄羅斯貨物的店鋪,里面有俄產巧克力,前幾年為了其漂亮的糖紙曾在淘寶上購買了林林總總的品種,巧克力不怎么樣,似乎純度不夠。還有俄羅斯套娃及各類糖果。</p> <p class="ql-block">  除了林林總總的店鋪,東關街最有看頭的應該就是數十處的大宅與名園了,如清直隸提督李長樂(1837~1889)故居與惠馀錢莊老板李鶴生(1871~1937)的逸圃及鹽商華友梅(1882~1951)的華氏園,現在這三處宅院已合并一處,總稱“長樂客棧”酒店,門牌號為揚州廣陵區東關街357號。由于時間緣故,并未踏足其中。</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長樂客棧——匯圖網“好柒佬”</p> <p class="ql-block">  壺園,位于東圈門22號,原先為鹽商私宅,清同治年間為江西建昌知府何栻購得,又增筑精舍三楹,曰“悔馀庵”,南北縱深百馀米,可見其規模之大。何栻(1816~1872),字廉昉,一字蓮舫,號悔馀,揚州人氏。清道光二十五年(1745)進士。曾為曾國藩部下。此人長于辭章,著有《悔馀庵詩文集》。</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圈門壺園</p> <p class="ql-block">  揚州廣陵區東關街98號陸公館是陸靜溪的故宅,又稱冬榮園,據說此園買自安徽合肥張氏家族。陸靜溪原籍安徽,后遷江蘇寶應,再遷揚州,任職兩淮鹽運司。其夫人為李鴻章(1823.2.15~1901.11.7)侄女,亦即李蘊章(1929.6.20~1886.)之女,其女陸英(1885~1921)嫁安徽合肥富商張冀牖(1889~1938)為妻,這位張冀牖的先人即為冬榮園舊主。張與陸婚后恩愛無比,育有五子四女,第三女張兆和(1910.9.15~2003.2.16)的夫君便是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文學大師沈從文(1902.12.28~1988.5.10)。</p> <p class="ql-block">↑沈從文岳母陸英女士</p> <p class="ql-block">  “長樂客棧”對面便是坐落在一排赭色門板內的民國女畫家張玉良(1895~1977)紀念館(揚州廣陵區東關街358號),記得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很多媒體曾經登載過介紹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的文章,一時很多人都知道了張玉良與潘贊化(1885~1959)的故事。張玉良故居在揚州廣儲門街32號,于東關街建一個她的紀念館或許也是為了讓南來北往的游人更多的了解這位身世坎坷且又奮發圖強的女畫家吧!</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張玉良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張玉良自畫像</p> <p class="ql-block">↑張玉良自畫像</p> <p class="ql-block">↑張玉良畫作</p> <p class="ql-block">↑潘贊化</p> <p class="ql-block">  與東關街相鄰的東圈門歷史街區也有不少的名人故居,如清末徽商汪竹銘(1860~1928)的“汪氏小苑”、清代“揚州學派”之一劉文淇(1789.12.9~1854.11.11)的“青溪舊屋”等等。后來在“冶春”茶室用餐時,得知江澤民嗣父江上青(1911.4.10~1939.7.29)故居在東圈門16-18號。這位江嗣父原名江世侯,與妻子王者蘭(1911~1985)育有二女,犧牲后,其三兄江世俊與長嫂吳月卿將次子江澤民過繼給江上青為嗣子。</p> <p class="ql-block">↑江澤民嗣父江上青</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的一些花卉點綴很有詩意,特別是在一些小巷口處,種植了各種攀藤月季,正值春天第一季花期,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花卉爬滿了枝頭,蜿蜒于門樓墻頭,令人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兩側小巷</p> <p class="ql-block">↑揚州東關街藤本月季花</p> <p class="ql-block">  一株繁花似錦的苦楝樹立在某墻院口,高大的樹干上,紫色的細碎小花開滿了秀麗的枝條,散發著淡淡的芬芳,花枝隨著春風輕輕地搖曳著,若不是駐足其下,幾乎分辨不出花兒的形狀與顏色。苦楝樹耐煙塵、抗污染并能殺菌,因此也是庭蔭樹、行道樹的優選樹種,如今在很多城市里已經不多見了,至少在我所居住的禾城如此。不過后來在我們返回江南的途中,時不時地會看到高速公路旁有一二株正開著花的苦楝樹一閃而過。</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兩側的街巷里還有一些普通民宅,所以我們時常可以路遇不少居民騎著電瓶車或者自行車穿行在游客之中,雖然生活氣息頗重,但是也比較擾民咯。</p> <p class="ql-block">  25日上午,我們來到與東關街相鄰的個園,這里是清代鹽商大佬黃至筠的大宅院,位于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此人與杭州的胡雪巖(1823~1885)一樣都是“紅頂商人”,所不同的是前者為杭州人,而后者是安徽績溪人,相同的是他們都具有杭州因素。</p> <p class="ql-block">↑“紅頂商人”胡雪巖</p> <p class="ql-block">  黃至筠(1770~1838),又名黃應泰,字韻芬,又字個園,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因經營兩淮鹽業,而入籍揚州府甘泉縣,為清嘉道年間八大鹽商之一。正二品頂戴,欽賜鹽運使司鹽運使,即選道加十四級,誥授資政大夫。因屢次捐資朝廷賑災及軍費開支,曾兩次獲得進京祝壽,入圓明園聽戲的待遇。黃至筠曾三度起落,期間都憑借他過人的毅力和高超的經商能力坐穩了兩淮鹽商首總,即使在道光年間鹽政改制,兩淮鹽業趨于沒落的背景下,依然能力挽狂瀾將揚州鹽業局面維持了一段時間。遺憾的是沒有找到這位黃大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個園為晚清四大名園之一,此園是在明代壽芝園基礎上拓建的,人稱“江西才子”的劉鳳誥(1761~1830)在其所撰《個園記》亦文中言明了此園名稱之由來:“園內池館清幽,水木明瑟,并種竹萬竿,故曰個園”。全園分為中部花園、南部住宅、北部品種竹觀賞區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南門——網絡“遠方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個園平面圖—陳從周《揚州園林》</p> <p class="ql-block">  揚州的民居與我們江南的不甚相同,北方住宅厚重古樸,多以磚石為建材,且住屋多低矮,窗戶也不大,難道是北方氣溫低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南部住宅區前前后后幾進院落,還有延伸于兩側大大小小的偏院和跨院,走在里面給人以迷宮之感。印象深刻的是有不少隔扇門與窗欞是用楠木制作的,不由得感慨怪不得北方多荒地,原來大樹都被用作造房子了,有意思的是此語雖輕,居然引起了周圍幾位游客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楠木樓</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客廳</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楠木隔扇窗</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楠木隔扇門上的雕花</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書房</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廚房</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通道</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幽深走廊</p> <p class="ql-block">  中部花園則開闊許多,其中亭臺樓閣、花木池塘一應俱全,尤其是假山石的層疊,給人一種瞠目結舌之感。據說個園以疊石藝術著稱,以筍石、湖石、黃石和宣石疊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被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四季假山南面的“宜雨軒”倒是一個觀賞園景的好去處,若是夏季坐于此,真是神仙日子!</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抱山樓</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宜雨軒”</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渡江戰役時華東野戰軍第八兵團指揮部即設在假山北面的抱山樓里,1949年4月5日,在揚州個園成立第八兵團渡江戰役指揮部。同年4月20日,遷入現屬揚州江都區的大橋鎮的徐家搭院,擔負著渡江戰役前沿指揮任務。渡江戰役(1949.4)時,父親時任第三野戰軍八兵團司令部教育科副科長,如此說來父親也在這幢樓房里進出過。父親曾隨何以祥(1911.9.9~1004.10.20)參謀長在揚州嘶馬鎮組織渡江指揮,并帶領學員至江陰收集船只。這個意外的收獲使得我內心多多少少感到了一些小激動,無意間尋訪到了父親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發行的特種郵票《揚州園林》之二《個園抱山樓》</p> <p class="ql-block">時任八兵團司令陳士榘(左)、袁仲賢(中)、江渭清(右)1949 年4 月在個園合影。</p> <p class="ql-block">↑何以祥將軍</p> <p class="ql-block">  離開個園后,我們又原路返回至東關街,在冶春茶社用了午餐,這個茶社名氣僅次于富春茶社,使用了明末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禎名詩“冶春”為店名。可惜人生地不熟的我們又無處可覓富春茶社,于是只得退而求其次了。</p><p class="ql-block"> 揚州的早茶很有名,雖然花色品種不如粵式早茶繁多,倒也精致可口。我們點了一份鹽水老鵝、玉蘭片、獅子頭、肴肉、蟹粉灌湯包、干絲青菜湯和骨頭泡飯。鹽水老鵝是揚州特產,鵝肉浸淫在鮮美的湯汁里,很是入味;玉蘭片是黑木耳炒黑魚片,很是滑嫩;肴肉是鎮江的特產,因為新鮮,比禾城超市里購買的真空包裝肴肉當然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們的要求下,聽揚州土生土長的冶春茶社營業員講正宗揚州話,侃侃而談揚州的清曲和評話,柔軟的話語還真的好聽咯,與我們在禾城聽到的鹽城話不可同日而語。</p><p class="ql-block"> 揚州之行到此結束,雖然時間倉促,卻足以領略了揚州景色之美麗,淮揚菜系之美味,期待以后能對揚州作一次深度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宣城市| 仙居县| 大埔县| 泸州市| 景德镇市| 汕尾市| 嘉黎县| 于田县| 钟山县| 财经| 天津市| 枞阳县| 潢川县| 井研县| 嘉禾县| 金华市| 辽宁省| 宁城县| 高雄县| 临夏市| 名山县| 岳阳县| 将乐县| 海城市| 和田市| 商水县| 河西区| 防城港市| 汝城县| 抚宁县| 洛川县| 南丹县| 阿拉善左旗| 扎囊县| 吉首市| 历史| 都江堰市| 登封市| 翼城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