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兩伊自由行之四(伊朗伊斯法罕)

逍遙一游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9日,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四十柱宮。</p> <p class="ql-block">來此地之前,“伊斯法罕半天下”的名聲就如雷貫耳,說伊斯法罕包羅了天下的一半。</p><p class="ql-block">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探尋一番成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伊朗最吸引世界游客的首選城市</span>伊斯法罕的不凡之處。</p> <p class="ql-block">在波斯語中,伊斯法罕的意思是“軍隊集結之地”。</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是一座古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公元11-12世紀,它曾經是波斯塞爾柱王朝的首都。</p><p class="ql-block">1597年,波斯薩非王朝的君主阿拔斯一世決定遷都伊斯法罕。他下令重修此城,以寬闊的廣場為中心,建造一系列雄偉華麗的建筑群,如33孔橋、國王清真寺、四十柱宮等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之作。</p><p class="ql-block">將伊斯法罕變成一座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的名城,顯示了帝國的強盛與威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世紀,這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當時南來北往的客人云集在這里,城市十分繁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至17世紀末,伊斯法罕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城市,僅次于北京和君士坦丁堡,擁有近六十萬人口,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巴黎和倫敦。“伊斯法罕,天下之半”的美譽也由此逐漸傳播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伊斯法罕名勝古跡眾多,世界文化遺產比比皆是。</p> 伊瑪目廣場 <p class="ql-block">伊瑪目廣場,也被稱為國王廣場,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世界之半廣場。</p><p class="ql-block">1602年開始建設,一直到1629年,這座由阿巴斯大帝親自設計,征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花費了27年的時間的不朽杰作,才最終建成。</p><p class="ql-block">這個廣場曾經是伊斯法罕的中心。長507米,寬158米,是當年薩非國王檢閱軍隊和看馬球的場所。</p><p class="ql-block">廣場綠草如茵,面積是莫斯科紅場的兩倍,是僅次于天安門廣場的世界第二大廣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個廣場為長方形,廣場上匯集了薩法維帝國最美的建筑珍品:伊瑪目清真寺、阿里·卡普宮、謝赫盧特夫勞清真寺、皇家大巴扎,這幾座美輪美奐的古跡連接起來,廣場中間則是大片的草坪、花壇和醉人的噴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便入選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伊斯蘭革命以后,廣場改名伊瑪目廣場。</p><p class="ql-block">“伊瑪目”在什葉派那里意思是最高宗教領袖,在遜尼派那里指的卻是學者,對應的阿訇相當于基督教的神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伊瑪目廣場北側大巴扎入口--凱薩里耶門廊。</span></p><p class="ql-block">“巴扎”一詞源于波斯。巴扎是市場之意。有蓬的市場是巴扎,露天的市場叫集市。在伊斯蘭社會 ,巴扎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六大巴扎,伊朗占了五個:</p><p class="ql-block">全球最大的巴扎是伊朗的大不里士大巴扎;</p><p class="ql-block">第二是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大巴扎;</p><p class="ql-block">第三是伊朗伊斯法罕大巴扎;</p><p class="ql-block">第四是伊朗的馬什哈德大巴扎;</p><p class="ql-block">第五是伊斯坦布爾大巴扎;</p><p class="ql-block">第六是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大巴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朗每個城市都有巴扎。伊斯法罕大巴扎是最古老迷人,最原汁原味的。集購物、娛樂、休閑、餐飲等功能于一身,堪稱波斯版的購物綜合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主入口凱薩里耶門廊進入,沿著曲折的集市街巷,一直延伸到古老的聚禮清真寺,那里是大巴扎的終點。</span></p><p class="ql-block">大巴扎主要集中在一條兩公里長的拱形有頂街道里,它連接著舊城區和新城區,是世界上最長的有頂市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的大巴扎,這里是公眾生活的中心。商店中主要是出售各類昂貴的手工藝品和珠寶。和其他地方的集市一樣,每一類商品的店鋪都集中在特定的小巷里,只不過這里的小巷更加寬敞。除了商店,這里還有旅館、餐廳、公共浴室、咖啡館、清真寺、醫院和學校。伊斯法罕的鑄幣廠也建于此地,方便商人們兌換貨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雖然由于被西方國家制裁,對外經濟不景氣,伊斯法罕的市場卻依舊是很繁榮的。</span></p><p class="ql-block">市場兩邊的商鋪里堆滿了各式商品和波斯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大巴扎陪伴伊斯法罕走過了500年的歷程,至今仍生機盎然。逛逛巴扎,瀏覽觀賞一下有波斯特色的工藝品,也是不可或缺的享受和收獲。</p> 謝赫盧特夫勞清真寺 <p class="ql-block">這座神話般的清真寺是由國王阿拔斯一世命令建造的。</p><p class="ql-block">統治者還要求建造一條連接他的宮殿和清真寺的隧道,以便他的妻子可以去沒有被人看見的寺廟,導致清真寺被稱為“婦女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建筑始于1603年,于1619年結束。</p><p class="ql-block">1920年,清真寺進行翻新工程。這座清真寺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沒有尖塔,因為清真寺僅供“沙阿”(波斯語古代皇帝頭銜)和他的家人使用。</p><p class="ql-block">它顯然是一個供皇室使用的清真寺,其奢華的裝飾以其高品質的馬賽克和古蘭經經文的筆跡而著稱。</p> <p class="ql-block">謝赫盧特夫勞清真寺不建宣禮塔,本身也說明了它不招呼平民來此做禮拜。作為王室專用的清真寺,從阿里·卡普宮甚至有暗道直接通向本寺。</p> <p class="ql-block">來此參觀的可愛的學生們。</p><p class="ql-block">伊朗學生,大學以前,男女是分開上學的。在伊朗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小學和中學時期,男女生分開上學,各上半天時間。</p><p class="ql-block">伊朗并不是唯一一個男女分開進學校的國家。在中東,一些穆斯林國家也有男女分開進學校的做法,比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等國家。</p> <p class="ql-block">伊朗學生熱情似火,在清真寺里,圍上來合影拍照。</p> 國王清真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國王清真寺正門</span></p><p class="ql-block">伊瑪目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市伊瑪目廣場的南側,是波斯建筑的典范和世界最美的清真寺之一,已被錄入世界遺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國王清真大寺,又稱“皇家清真寺”,現名“霍梅尼清真寺”,伊朗清真大寺。</p><p class="ql-block">原為沙法維王朝阿拔斯一世的御用清真寺,故名。</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612年,歷時50年竣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筑宏偉,造型協調對稱,以精湛的波斯建筑藝術聞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禮拜殿拱門高大,拱頂、圓柱、墻壁均用彩色瓷磚鑲嵌,組成各種花卉、水波紋及幾何圖案,美奐絕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外聳立4座宣禮尖塔,通體鑲飾藍、綠色瓷磚,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寺院清靜優雅,四邊都有石砌水池,池水盈盈。至今為伊朗最瑰麗的清真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正門與主體偏角的巧妙設計、蜂窩狀門廊拱頂及釉磚、內部藍色瓷磚是這座清真寺的三大亮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清真寺正殿必須朝向麥加,清真寺正門必須面對廣場,因此,禮拜廳正殿及兩邊的兩個宣禮塔都朝著圣地麥加的方向,為了不影響整個廣場的整體效果,清真寺正門依舊面向廣場。</p> <p class="ql-block">阿拔斯的卓越功績除了軍事救國外,遷都伊斯法罕可謂是王朝振興的有力之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阿拔斯42年的統治中,首都伊斯法罕被建造的繁花似錦、雄偉壯麗,一大批建筑如33孔橋、國王清真寺、四十柱宮等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之作。</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是阿拔斯大帝留給世界的,如今仍然充滿著活力和繁榮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在國王清真寺的建筑裝飾中,它們全都是花卉紋飾而沒有任何人物圖案。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原來,偶像崇拜在伊斯蘭教里是被嚴格禁止的,由此凡是有關人物的形象都被禁止展示,其結果就是我們在清真寺內看到的裝飾紋飾幾乎都是以花卉、幾何圖案或者書法藝術為主題。</p><p class="ql-block">這種以花卉、幾何圖案與書法藝術為基本元素并配之以藍白為底色的獨特裝飾風格,后來漸成一種獨具美學價值與魅力的特殊風格,美術史學家稱其為“ 阿拉伯風格”。</p> <p class="ql-block">藝術書法紋飾</p> <p class="ql-block">我無意中站在大廳的中間說話,聲音放大了好幾倍,產生了洪亮的回音。</p><p class="ql-block">這才知道:站在殿中心一方磚上,向拱頂擊掌,可聞7次回音,故又名“回音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阿拔斯大帝寢宮—阿里·卡普宮。</span></p><p class="ql-block">阿拔斯統治時期,薩法維王朝的國力達到巔峰,版圖觸達西至底格里斯河、東抵印度河的龐大區域。對奧斯曼帝國之戰,更讓阿巴斯聲名遠揚,為其贏得了“大帝”之名。</p><p class="ql-block">阿拔斯的文治武功相當于中國的漢武帝。</p> <p class="ql-block">為了富國,阿拔斯把首都遷到了波斯主要地區的中心伊斯法罕(今伊朗第三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親自參與城市的規劃設計,興建了很多漂亮的廣場、花園、清真寺和商業街,整個伊斯法罕被打造得如天堂一般,盡顯波斯風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隨著帝國的繁盛,不少外國人都來伊斯法罕經商,他們中不但有歐洲人,還有印度人、土耳其人和中國人。</p> <p class="ql-block">在寢宮涼臺上遙望對面的清真寺。</p> 四十柱宮 <p class="ql-block">四十柱宮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處理國事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進入四十柱廳宮殿花園,中間部分是一個水池,四周綠樹環抱,四十柱廳和正殿分列水池的兩端,水池的四角有精美的石雕裝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四十柱廳只是一個由20根木柱支撐的多柱亭臺,亭臺在水池里形成完美的倒影,讓水中也多了20根柱子,虛實兩重天,四十柱宮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它是世界遺產——《波斯花園》遺產點中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宮殿花園因以“四十柱廳”所聞名,故被習慣稱為“四十柱宮”。宮殿花園的主體由三個最主要部分組成,包括:四十柱廳、正殿和帶水池的花園(愛情花園)。</p><p class="ql-block">這是伊斯法罕皇城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薩法維時期的宮殿,1647年由阿巴斯二世建造,其設計靈感源于阿契美尼德時期的柱廊。</p><p class="ql-block">1706年曾毀于一場大火,今天所看到的宮殿是在大火之后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水池的另一邊是那座方方正正的黃色正殿,這是阿巴斯二世接見重要人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外形看應該是磚石建筑,沒有什么特色可言,但里面的布置十分華麗,尤其是那些布滿墻壁的精美壁畫非常珍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過一個優雅的露臺后到達大廳。墻壁和天花板上精致地繪有伊朗歷史上最重要時刻的場景,包括1646年接待烏茲別克國王和沙爾迪拉姆與奧斯曼帝國的戰斗。</p> <p class="ql-block">愷加時期創作的這些壁畫,描繪了奢華的宮庭生活和薩法維時期的一些重要戰役,上圖的壁畫是最重要的一幅,描繪了“阿拔斯一世主持盛宴”的場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眼睛很不舒服,總是流淚,有紅血絲,找了個藥店買眼藥。</p> <p class="ql-block">藥店大廳取藥。</p> <p class="ql-block">一支消炎眼藥水,人民幣3元,四小時一滴。療效很好,第二天眼睛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13:17來到旺克大教堂,教堂中午休息,14:30開門,先在附近吃飯,等了40分鐘飯才上來,煎牛排米飯,35元一份。</p><p class="ql-block">我對吃飯不講究,吃了幾口,覺得一般般,就不想吃了,不能浪費了,帶上晚上再吃。</p> 旺克大教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波斯風格的教堂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這座旺克大教堂是在波斯的亞美尼亞人的圣地,也是波斯帝國再次成為“救世主”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旺克大教堂——亞美尼亞人的心靈寄許之地。</p><p class="ql-block">1603年,奧斯曼—薩法維戰爭爆發,處于兩國邊境的亞美尼亞人由于宗教問題受到奧斯曼帝國的迫害開始流亡。正如舊約中所描述,波斯帝國拯救了神的子民。</p><p class="ql-block">雖然當時波斯薩法維王朝的阿拔斯一世也是穆斯林,但是卻秉承了祖先海納百川的寬容態度,接納了亞美尼亞難民并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信仰。</p><p class="ql-block">又恰逢阿拔斯大帝遷都伊斯法罕,以能工巧匠著稱的亞美尼亞人自然成為了新都建造的主力軍。</p> <p class="ql-block">為了報答阿巴斯大帝的收留,亞美尼亞人極盡所能為新都的建造出力,皇帝也將扎巖得河北部贈與亞美尼亞人,供他們居住并保留自己的信仰和傳統。于是亞美尼亞人開始著手建造教堂,由此基督教文化開始在伊斯法罕生根發芽,他們建起多座教堂,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這座旺克主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遷徙來的亞美尼亞人構成的新朱利法社區。</p><p class="ql-block">在阿拔斯的贊助之下,他們建立起了自己的房屋和教堂,并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p><p class="ql-block">這里的亞美尼亞人大多是商人,生意遍布國內外,生活富庶,為阿拔斯帶來了大量的稅收。</p><p class="ql-block">為了連接扎揚德河北岸,安置來自大不里士的難民的阿巴薩巴德社區,阿巴斯下令修建了33孔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有一個小博物館,介紹了亞美尼亞人遷西的路線和他們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1915年,土耳其人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大屠殺,150萬人被屠殺。</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美輪美奐的壁畫。</p><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美輪美奐的壁畫主要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圣經》的舊約,每一個經典橋段和故事都被一幅或者幾幅畫所描繪。</p><p class="ql-block">下半部分則是新約部分,主要描述了耶穌基督的降生,對使徒的傳道,受難和復活。繪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所有圣人與天使的光環都為金箔鑲嵌,所以整座教堂內部金碧輝煌,絲毫不亞于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教堂院中有建于1702年的鐘樓以及紀念1915年種族大屠殺的苦難紀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1975年土耳其政府建立的亞美尼亞人被屠殺紀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里遇到的漂亮孩子。</p> 賈瑪清真寺 <p class="ql-block">賈瑪清真寺又名星期五清真寺、聚禮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建于11世紀,是伊朗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伊朗才知道:伊朗的周末是星期四和星期五,為公眾假日。</p><p class="ql-block">尤其是星期五這一天,大道上行人很少,商鋪關門,當地人都去星期五清真寺,也就是聚禮清真寺做禮拜去了。</p><p class="ql-block">伊朗一年公共假期天數:24天,屬于假期比較多的國家。</p><p class="ql-block">我國公共節假日11天,屬于中等偏少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賈瑪清真寺由四座不同時代的宗教建筑,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歷史內涵的清真寺復合體。</p><p class="ql-block">集中體現了800多年來伊斯蘭宗教建筑的演變,同時具備塞爾柱克、蒙古和薩法維時代的特點,這種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東門</p><p class="ql-block">從東面入口進入庭院。</p> <p class="ql-block">南門,有兩個宣禮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蒙古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南面建筑的伊萬門則有蒙古特色的馬賽克花紋以及棱角分明的裝飾線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聚禮清真寺是伊朗現存此類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后整個中亞地區清真寺設計的原型。</p><p class="ql-block">在2012年,伊斯法罕的聚禮清真寺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西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薩法維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西面建筑的伊萬門有著薩法維風格的裝飾,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幾何造型的馬賽克圖案;</p> <p class="ql-block">北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塞爾柱克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北面的伊萬門則是典型的塞爾柱克風格,后面祈禱大廳內的石柱、穹頂和蜂窩狀藻井均由泥磚建成,非常樸素。</p> <p class="ql-block">進入賈瑪清真寺會感到一份很不同的氣氛,這里樸實的土磚裝飾絲毫不影響建筑物的美觀,墻上仍雕滿各式各樣的伊斯蘭花紋圖案,氣氛古樸,令人恍如穿梭時空,返回古代。</p> <p class="ql-block">榨胡蘿卜汁。兩杯約為五元。</p> <p class="ql-block">路過一個加油站,看了一下伊朗的油價,大約人民幣四毛錢一升。</p><p class="ql-block">政府給普通家庭每月每車的補貼價格約合0.2元人民幣,按照這一價格只能購買60升汽油,超出部分的價格為每升約合0.4元人民幣。</p><p class="ql-block">伊朗的油價真比水便宜,實現了加油自由。</p> <p class="ql-block">在網上買去亞茲徳的車票,一直提示沒票。</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游覽完畢,拖著行李箱到車站撞大運,很順利的買到了到亞滋德車票,2.5美元/人,在車上預訂了旅館,170元/天。坐車四個小時,00:30到達亞茲徳旅館。</p> <p class="ql-block">這個旅館的設施很舒服,坐在鋪滿波斯地毯的榻上,吹著涼爽的風,喝上一杯紅茶是一個很好的享受。</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最聞名遐邇的特產——波斯地毯。</p><p class="ql-block">作為地毯編織藝術的發源地,波斯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編織地毯,而波斯地毯的制造中心,正是伊斯法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地毯,也是在伊斯法罕出產。</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在伊斯法罕暴走的一天,作為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老城,伊斯法罕名勝古跡眾多,世界文化遺產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半天下”,是阿拔斯大帝留給這個國家和整個世界的珍貴遺產。</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云林县| 浦城县| 河池市| 名山县| 沙湾县| 新竹市| 和硕县| 什邡市| 苍山县| 全椒县| 绥化市| 泸州市| 鄂托克旗| 衡南县| 萝北县| 喀喇| 迁安市| 宜良县| 安丘市| 双鸭山市| 齐齐哈尔市| 河曲县| 神木县| 蒙城县| 元氏县| 微博| 介休市| 呼玛县| 滁州市| 娄底市| 沙田区| 四平市| 兴国县| 德保县| 岱山县| 阿瓦提县| 正定县| 白山市| 涞源县|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