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自駕鄂西、渝東、黔全境》(五)

宋建軍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0日 第18天</p><p class="ql-block">1、織金縣一(17公里)一織金洞景區</p><p class="ql-block">2、游覽織金大峽谷景區</p><p class="ql-block">3、游覽織金洞景區</p><p class="ql-block">4、織金洞一(106公里)一貴陽市</p><p class="ql-block">5、住宿:貴陽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織金大峽谷(4A):</p><p class="ql-block"> 織金大峽谷位于織金縣東北19公里處。</p><p class="ql-block"> 峽谷總長3公里,又稱“一線三槽”景區,距織金洞景區2公里;</p><p class="ql-block"> 景區內有保護完好的峽谷、天窗、天坑、天生橋、暗河、絕壁等地質遺跡;其“水上水、洞上洞、橋上橋、天外天”景觀被地質學家稱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觀”,具有極高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觀光價值。</p> <p class="ql-block">織金洞游客服務中心(包括織金大峽谷和織金洞景區)</p> <p class="ql-block">織金洞、大峽谷景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跨過峽谷的橋</p> <p class="ql-block">從大峽谷中流出的河水</p> <p class="ql-block">洞口附近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雙洞”:大洞、小洞同框</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俗稱的“洞上洞”、“橋上橋”</p> <p class="ql-block">“萬燕歸巢”:</p><p class="ql-block"> 此處高達190米,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鳥巢,春夏之交,小燕子初飛的時候,洞內的燕子有30多萬只,秋冬之際留在洞中棲息者也有10萬只之多。</p><p class="ql-block"> 這個洞腔比所有號稱燕子洞的洞穴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譽為“天下第一燕子洞”了。</p> <p class="ql-block">“乘船碼頭”:</p><p class="ql-block"> 大峽谷在洞內共長約3公里,有兩種游覽方式:一是乘船從這個洞口出發到出口;還有一個方式是沿著沿內河邊的棧道歩行。</p><p class="ql-block"> 因為雨季水太大,已把碼頭淹沒停止運行,我們只能徒步走棧道了。</p> <p class="ql-block">圖片左側峭壁上的紅色圍欄,既是人工棧道。</p> <p class="ql-block">洞內的人工棧道</p> <p class="ql-block">快出洞口時,即可看到天生橋了。</p> <p class="ql-block">洞內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瀑布奔騰出洞口,圖右側的棧道上行人很小,可見洞口之高大。</p> <p class="ql-block">  走出洞口的人工棧道</p> <p class="ql-block">“天生橋”:</p><p class="ql-block"> 這是亞洲最高的天生橋,該天生橋寬50米,厚60米,高約150米,橋面跨度82米。</p> <p class="ql-block">“金谷大佛”:</p><p class="ql-block"> 在絕頂峭壁上有一天然而成、五官齊全、似樂山大佛的面相,細看濃墨重涂的臥蠶眉,欲睜似閉的雙眼,微斜高凸的鼻梁,緊閉的佛口似在念念有詞,默默祈禱一方平安。</p> <p class="ql-block">“天窗”:</p><p class="ql-block"> 由天坑底部向上看,坑口酷似一個巨大的天窗,故又稱小槽口天窗。</p><p class="ql-block"> 小槽口天窗,平面形態為橢圓形,長軸300米,短軸175米,天坑深為215米,底部海拔1075米。直徑100~200米,天坑容量1100萬立方米。登崖俯看井深莫測,站井底部仰崖如“坐井觀天”。</p> <p class="ql-block">  遠望天生橋下還有個寺廟</p> <p class="ql-block">“天窗”</p> <p class="ql-block">“金谷寺”</p> <p class="ql-block">“大/小槽口天坑”:</p><p class="ql-block"> 高265~330米。</p> <p class="ql-block">在天生橋下方往天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金谷天梯”:</p><p class="ql-block"> 觀光電梯有108米高,是目前中國西部最高的觀光電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織金大峽谷,坐景區內的電瓶車,2公里后就到了織金洞。</p> <p class="ql-block">(三十一)、織金洞風景區(5A):</p><p class="ql-block"> 織金洞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芽、石旗等40多種洞穴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遍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被譽為“巖溶瑰寶”、“溶洞奇觀”。</p><p class="ql-block"> 織金洞自1980年被發現以來,已探測的洞穴長度有4215米、深度242米、最寬處達175米、最高處達78米。</p><p class="ql-block"> 有主洞和4條支洞組成,分為4層、12處大廳、47個廳堂。其中洞底面積在3000平米以上的大廳就有13個,大于10000平米的大廳有5個。洞穴容積約200萬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洞穴總容量最大的旅游洞穴之一。</p> <p class="ql-block">“織金洞風景名勝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道路兩旁的崖壁上都是名人石刻</p> <p class="ql-block">進入織金洞的景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剛進入洞口的“迎賓大廳”</p> <p class="ql-block">“雙獅迎賓”:</p><p class="ql-block"> 迎賓廳平均高度55米,寬度63米,面積約301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底部有一組惟妙惟肖的象形石筍,仿佛一對兒獅子迎接游客的到來。左邊的獅王威風凜凜,右邊的幼師憨態可掬。廳內堆積物以巨型、大型石筍和壁流石為主。</p> <p class="ql-block">幼獅</p> <p class="ql-block">“日月同輝”:</p><p class="ql-block"> 這是從大廳往洞口拍攝。</p><p class="ql-block"> 日月同輝,由織金洞洞口一大一小兩個天窗組成,洞口如日,天窗似月,如日月相互輝映,曾是洞穴或地下河頂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但我當時只看到了一個洞口。</p> <p class="ql-block">“倒掛琵琶”:</p><p class="ql-block"> 琵琶宮內以巨型、大型石筍、石柱、石盾為主,洞壁的石盾形似琵琶,琴弦分明,造型逼真,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規模最大、形態最優美的盾形石柱之一,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渾圓天成”:</p><p class="ql-block"> 渾圓狀石筍,約6萬年前形成。在形成過程中多以滴水為主,表面共生發育棕櫚片、瘤狀等協同沉積物,與塔松狀、棕櫚狀、瘤狀等形態的石筍不同,表面相對光滑。</p> <p class="ql-block">“婆媳情深”:</p><p class="ql-block"> 塔松狀石筍,約10萬年前形成。一前一后兩個石筍仿佛相敬如賓的婆媳倆。前面的一位彎腰駝背的老婆婆,后面是她賢惠孝順的媳婦給他捶背。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擎天一線”:</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15萬年前,高達37米,直徑僅有1米的棕櫚狀石柱,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細的石柱。</p><p class="ql-block"> 由于洞頂滴水頻率和水量比較均衡,長期連續保持不變形成的,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霸王盔”:</p><p class="ql-block"> 高14米,直徑3米,約15萬年前形成,是世界上不可多見的盔狀石筍之一。</p><p class="ql-block"> 由于洞頂滴水頻率和水量前后差異較大而形成,早期洞頂滴水頻率和水量大,先形成下部粗大的盔狀石筍,后期滴水頻率和水量突變,在較短的時間內陡減,再慢慢形成上部細長的棕櫚狀石筍。</p><p class="ql-block"> 是織金洞“三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靈芝山”:</p><p class="ql-block"> 高約50米,約14~15萬年前形成,由于水的表面張力,水總是沿著小小的盤狀滲出,從邊隙溢出,沿外壁向下流淌,上下左右無論哪一出水點結構都一樣,因此形成了像靈芝一樣的景觀,是織金洞“三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姐妹玉樹”:</p><p class="ql-block"> 由兩根晶瑩透亮、高度、形態十分相似塔松狀石筍組合而成,就像兩個盛裝的姐妹,上下粗細相似,是目前洞穴已發現形態最優美,且正在生長發育中的石筍之一,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該石柱由巖溶水沿洞頂的垂直裂隙滴落水中,鈣離變成碳酸鈣,層層堆積起來而形成,由于洞內南北天門交界處頂天立地,故稱中流砥柱,也稱“千層寶塔”,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級華蓋”:</p><p class="ql-block"> 是織金洞僅有的壟斷性觀賞景觀,也是目前唯一發現的三個規模相似、且同時發育的盔狀石幔,是壁流石的一種;</p><p class="ql-block"> 由裂隙水沿洞壁面狀流動的過程中,逐漸沉積而形成的。裂隙水沿三個發育在大致平行的地層層面、且位置相近、間隔相似的裂隙同時滲出,滲出水量大致相似;</p><p class="ql-block"> 在大自然中,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并不多見,所以十分珍惜。</p> <p class="ql-block">“江山多嬌”:</p><p class="ql-block"> 高平均53米,寬平均55米,面積約3056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規模最大、形態最壯觀的巨型壁流石。</p><p class="ql-block"> 一幅巨型的山水畫有高山、瀑布、仙家宮殿等。由于裂隙水沿洞壁面狀流動的過程中逐漸沉積而形成的,這里面有石瀑、石幔、石幕、石旗、石盾等各種不同形態、不同類型的壁流石,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掌上明珠”:</p><p class="ql-block"> 由凹進去的崩塌石筍上重新發育了一根小塔松狀石筍生長而成,世界上實屬罕見,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絕妙安排,是織金洞“九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力神杯”:</p><p class="ql-block"> 石筍高約10米,約6萬年前形成,表面環繞發育著大小規模不一的棕櫚片,近看形似熊熊燃燒的火炬,遠看形似大力神杯,為典型的火炬狀石筍。</p> <p class="ql-block">織金洞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完織金洞,就趕往貴陽市了。</p><p class="ql-block">住宿:貴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2日 第19天</p><p class="ql-block">1、游覽貴陽甲秀樓</p><p class="ql-block">2、游覽雙子塔、白宮</p><p class="ql-block">3、雙子塔一(35公里)一青巖古鎮</p><p class="ql-block">4、青巖古鎮一(45公里)一息烽縣</p><p class="ql-block">5、住宿:息烽縣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甲秀樓就在貴陽市中心,一會兒就到了。</p><p class="ql-block">(三十二)、貴陽甲秀樓(3A):</p><p class="ql-block"> 甲秀樓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時任貴州巡撫江東之所創建。</p><p class="ql-block"> 400多年來歷經數次重修,現存建筑形態為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重建后的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木結構,浮玉橋在樓前貫通兩岸,橋下有涵碧潭,樓南翠微園亦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間。</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p> <p class="ql-block">甲秀樓及浮玉橋</p> <p class="ql-block">浮玉橋上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涵碧亭”</p> <p class="ql-block">“甲秀樓”:</p><p class="ql-block"> 甲秀樓分上下三層,均以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整體朱梁碧瓦,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p><p class="ql-block"> 甲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文化發展史上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翠微園”:</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p><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四年(1509年),王陽明在文明書院授課期間,多次到此游覽并題詩。</p> <p class="ql-block">“拱南閣”:</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南明永歷九年(1655年)。</p><p class="ql-block"> 據傳,南明王朝偏寓貴州,孫可望部占據貴陽,其欲“攜天子以令諸侯”在此登基,自立為王。</p> <p class="ql-block">“龍門書院”:</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代,初為武侯祠,歷史上曾多次易名。</p><p class="ql-block"> 為祀奉“政績卓著,吏民謳歌”的清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而更名為劉公祠。</p><p class="ql-block"> 劉蔭樞(1637~1723年),陜西韓城人,因陜西韓城是“鯉魚跳龍門”典故誕生地,故又名龍門書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完甲秀樓,又到附近的市中心看雙子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三)、雙子塔、白宮:</p><p class="ql-block">1、雙子塔:</p><p class="ql-block"> 雙子塔,是貴陽國際貿易中心(ITC)的A座和B座,兩塔建筑總高度為406米,是貴州省第一高樓,也是全國已建成的最高雙子塔。</p><p class="ql-block"> 雙子塔作為貴陽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和貴陽城市經濟發展的縮影,規劃時就被看作我國西部崛起的一個標志。</p> <p class="ql-block">雙子塔大樓</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有點華盛頓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2、白宮:</p><p class="ql-block"> 貴陽白宮,是貴陽花果園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知名的網紅建筑,被網友冠以“白宮”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目前,白宮不對外開放,而且功能保密,有傳言,貴陽白宮是花果園宏立城大老板的私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貴陽市內看完,接著趕往35公里外的青巖古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四)、青巖古鎮(5A):</p><p class="ql-block"> 位于貴陽市東南30公里處。</p><p class="ql-block"> 貴州省四大古鎮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明、清軍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p><p class="ql-block"> 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桐(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p><p class="ql-block"> 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秘密居住過。</p><p class="ql-block"> 青巖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景區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青巖古鎮被城墻圍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1、“定廣門”城門:</p><p class="ql-block"> 初建于明朝天啟年(1621~1624年),是青巖軍事古鎮的象征,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增建定廣門。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城墻墻體上設有垛口、炮臺,遠看城墻雄偉壯觀、氣勢恢宏,是古時貴陽南面最重要的軍事防線,俗有“駐南門戶之稱”。</p> <p class="ql-block">2、“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同治8年(1869年),牌坊高9.5米,寬9米。匾額上方中嵌“圣旨”二字。</p><p class="ql-block"> 牌坊旌表的人物是周朝忠的妻子王氏和兒媳劉氏。王氏含辛茹苦拉扯兒子,兒媳劉氏盡孝將婆婆賜奉到耄耋之年,且為周家教育撫養子孫,傳為佳話。</p><p class="ql-block"> 節、孝萃于一門,朝廷下旨旌表建坊,被贊為“為黔疆扶正氣”。</p> <p class="ql-block">3、“趙理倫百歲坊”:</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p> <p class="ql-block">4、明、清古街:</p> <p class="ql-block">5、“趙公專祠”:</p><p class="ql-block"> 趙公專祠祀貴州團務總理趙國澍(又名趙慰三),建于同治年間(1863~1865年)。</p><p class="ql-block"> 趙國澍咸豐十一年( 1861年)時任貴州團務總理。在貴州提督田興恕的支持下,發動了青巖教案,殺死教徒陳昌品等4人,火燒天主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青巖教案發生后,清朝廷迫于法國的壓力,降罪于田興恕、趙國澍二人,田興恕發往新疆效力,趙國澍帶罪出征戰死沙場。趙國澍戰死后,清廷追贈太常寺卿,準許建立專祠,并令國史館為之立傳。</p> <p class="ql-block">  進入大門后的壁雕“青巖軍事文化與古鎮變遷”</p> <p class="ql-block">6、“萬壽宮”:</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778年(清乾隆43年)。</p><p class="ql-block"> 萬壽宮內有兩個貴州之最,其一,是別具匠心的“整木空雕”“下山獅”,它也是青巖古鎮的標志;其二,是栩栩如生的60真身彩繪甲子圖。10天干,12地支,60年輪回,十二生肖像,包羅萬象的道家理論,詮釋人生命運的《易經》天書哲學,給人以人生啟迪。</p> <p class="ql-block">7、“慈云寺”:</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初建,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戲樓”:戲樓木雕部件均集中在戲樓上下額枋上,這些工藝精湛的木雕主要反映三國時期與劉備、張飛、關羽等歷史人物有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西樓中部,由龍鳳組成的“福”字大型神壁浮雕是最精華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8、背街:</p><p class="ql-block"> 是一條以石頭砌筑的老巷子。巷道起伏變化,蜿蜒曲折,既不失鄉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點,是貴州古城鎮街巷構成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抗戰時期,李克農家屬和孟慶樹家屬等,就居住在這條街道的院落內,電影《尋槍》也為背街留下了無數精彩鏡頭。</p> <p class="ql-block">9、“周恩來之父曾居地”:</p><p class="ql-block"> 1939年日本占領武漢以后,八路軍貴陽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經桂林轉移到貴陽的抗日革命家屬,他們分別是: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博古的奶奶和小女兒,李克農的父母、妻子及弟、侄兒,孟慶樹的父母、舅父和弟、妹。還有義士蔣士蓮等20余人。</p><p class="ql-block"> 同年2月4日,日軍對貴陽進行大規模空襲,貴陽遭到嚴重破壞。為了更好的保護抗日革命家屬,八路軍貴陽交通站在青巖租用北街和南街等處民房,將革命家屬加以安置,這里就是周總理的父親周懋臣先生當時居住的地方,房主系丁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當時客居青巖鎮的抗日革命家屬均以難民身份分散在各個民居,當地百姓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以后,直到1966年周恩來總理視察青巖時,這些革命家屬的身份方得以公開。丁姓人家知道周者先生的身份后,即將當年供周老先生使用的部分家具、物品保存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木牌上刻著“周恩來父親曾居地”</p> <p class="ql-block">10、“趙以烔狀元故居”:</p><p class="ql-block"> 狀元故居始建于清代初期(1643~166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建筑結構是典型的南方式建筑,是青巖鎮近百處文物古建筑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趙以烔故居內有趙氏的書房、居室、堂屋、雙井、百壽圖等,并增設了以趙以炯文物展、生平展、中國科舉制度展等內容。</p> <p class="ql-block">正房、廂房</p> <p class="ql-block">客廳</p> <p class="ql-block">臥室</p> <p class="ql-block">11、“龍泉寺”:</p><p class="ql-block"> 始建明萬歷年間1573~1619,清康熙57年,17 18年重建是青巖古城中最大的寺廟。</p><p class="ql-block"> 寺廟為三進四合大院,內有大殿、配殿、戲樓、廂房等數十間。</p> <p class="ql-block">大殿</p> <p class="ql-block">配殿</p> <p class="ql-block">廂房</p> <p class="ql-block">戲樓</p> <p class="ql-block">12、北城門、城墻:</p> <p class="ql-block">  在城樓上看古鎮</p> <p class="ql-block">  從青巖古鎮趕往息烽縣城,距離45公里。</p><p class="ql-block">住宿:息烽縣城</p> <p class="ql-block">住宿:息烽縣</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2日 第20天</p><p class="ql-block">1、游覽息烽集中營</p><p class="ql-block">2、息烽縣一(85公里)一遵義市</p><p class="ql-block">3、參觀遵義會址</p><p class="ql-block">4、住宿:遵義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五)、息烽集中營(4A):</p><p class="ql-block"> 息烽集中營位于息烽縣城南6公里。</p><p class="ql-block"> 是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關押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為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四大集中營。息烽集中營對內稱“新監”或“大學”,對外掛牌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別稱為中學和小學。</p> <p class="ql-block">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建立了南京政府,并實行白色恐怖,陸續逮捕了許多有影響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囚于國民黨設在南京的“軍人監獄”。</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令軍統將這批人遷至武漢,不久再遷往湖南益陽,最后轉移到貴陽息烽關押。</p><p class="ql-block"> 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后關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處決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 人們熟知的羅世文、楊虎城、楊拯貴、宋綺云、小蘿卜頭、黃顯聲、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p> <p class="ql-block">“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烈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1、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大廳內的說明</p> <p class="ql-block">《息峰集中營關押人數統計表》</p> <p class="ql-block">《息峰集中營部分幸存者名單》:馬寅初也在這里被關押過。</p> <p class="ql-block">關押人員名單(部分)</p> <p class="ql-block">2、息烽集中營舊址:</p><p class="ql-block"> 原“息峰集中營”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息烽集中營地形四面崇山峻嶺,古樹參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隱蔽險要。</p><p class="ql-block"> 息烽集中營本部控制面積約2平方公里,設監獄八棟四十三間。監房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字命名。稱為“忠齋”、“孝齋”、“仁齋”等等。“義齋”為女監獄。</p><p class="ql-block"> 稱重慶望龍門看守所為“小學”、稱重慶白公館監獄為“中學”、息烽集中營所關押的則是從全國各地押來的“要犯”,稱之為“大學”,而留學則是處死的黑話。</p> <p class="ql-block">“禮堂”</p> <p class="ql-block">“明心湖”:軍統人員休息娛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操場:每天清晨,集中營全部關押人員在此跑步,亦是軍統人員打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監獄的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監獄的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會議室</p> <p class="ql-block">獄中牢房的大門及圍墻</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在牢房圍墻上書寫的標語</p> <p class="ql-block">牢房</p> <p class="ql-block">牢房</p> <p class="ql-block">“忠齋”牢房,中共獄中黨支部的誕生地。</p> <p class="ql-block">“和齋”:1938年10月,楊虎城將軍一家曾被關押在此。</p> <p class="ql-block">“孝齋”:設牢房時間,曾關押200多人。</p> <p class="ql-block">“義齋”:關押女犯人的牢房</p> <p class="ql-block">被關押人員睡覺的土炕</p> <p class="ql-block">“貓洞”:天然熔巖洞,系軍統對革命志士殘酷刑訊,秘密殺害之處。洞中施用的毒刑達12種之多,殺害的人就地掩埋。在洞中嚴刑逼供,受刑者即使發出撕心裂肺的叫聲,洞外一點聽不見。凡有“違反監規”者,就被投入陰森、黑暗、潮濕的洞底關押。</p> <p class="ql-block">  從息烽縣趕往遵義市也就85公里,中午就趕到了,我原在炮兵學校的戰友鞠紹強已在賓館等候了。</p><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飯立即去參觀“遵義會址”。</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遵義會址(5A):</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p><p class="ql-block"> 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云,秦邦顯。</p><p class="ql-block"> 候補委員:王家祥,劉少奇,鄧發,何克全。</p><p class="ql-block"> 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中央秘書長鄧小平。李德及翻譯伍修權也列席了會議。</p><p class="ql-block"> 此會議是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召開的,獨立自主地糾正了錯誤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國民黨(黔軍)25軍二師師長柏輝章私邸。中央紅軍到達遵義時總司令部駐地,現做復原布置。</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景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原來的景區大門</p> <p class="ql-block">1、遵義會址:</p><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紀念館是為紀念遵義會議而建立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p><p class="ql-block"> 于1955年10月開放。</p><p class="ql-block"> 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6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會址的背面(北側):</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原為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紅軍長征到達后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將此樓作為紅軍總司令部和總部一局的駐地。樓上除陳列有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外,還有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總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總參謀長劉伯承的辦公室兼住室,參謀長葉劍英的辦公室兼住室,還有工作人員、警衛人員的住室。</p> <p class="ql-block">會址的東側</p> <p class="ql-block">會址的正面(南側):</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原為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紅軍長征到達后紅軍總司令部駐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將此樓作為紅軍總司令部和總部一局的駐地。</p><p class="ql-block"> 樓上除陳列有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外,還有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總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總參謀長劉伯承的辦公室兼住室,參謀長葉劍英的辦公室兼住室,還有工作人員、警衛人員的住室。</p><p class="ql-block"> 因年久失修,二樓已不讓參觀。</p> <p class="ql-block">彭德懷、楊尚昆的住室(一層樓)</p> <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期間,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總參謀長劉伯承住二樓,彭德懷、楊尚昆、劉少奇、李卓然等住一樓,總司令部一局作戰室設在一樓。</p> <p class="ql-block">紅軍總司令部作戰室(一層樓)</p> <p class="ql-block">參謀人員住室(一層樓)</p> <p class="ql-block">  會址南面緊鄰的小院兒是“紅軍總司令部機要科駐地”。</p><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期間,紅軍總司令部的警衛人員、機要人員在這里辦公和住宿。紅軍總司令部與一、三、五、九軍團,二、六軍團、四方面軍、江西蘇區中共分局的往來無線電在這里發出接收。</p> <p class="ql-block">2、遵義會址廣場:</p> <p class="ql-block">會址廣場</p> <p class="ql-block">3、“遵義會議陳列館”:</p><p class="ql-block"> 該館館藏文物1551件。其中原物726件,復制品667件,仿制品158件。截至2019年5月14日,遵義會議紀念館新征集到2000多件革命文物及歷史資料,紀念館收藏的革命文物中,有11件國家一級文物及30件國家二、三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遵義會議陳列館”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陳列館的大廳</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時的主要領導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從左至右:</p><p class="ql-block">楊尚昆,彭德懷,聶榮臻,林彪,李富春,王稼祥,鄧發,陳云,周恩來,毛澤東,張聞天,朱德,何克全,劉少奇,鄧小平,劉伯承,秦邦憲,李卓然,李德武,伍修權。</p> <p class="ql-block">長征出發時,隨中央對行軍的主要領導人及共產國際軍事顧問</p> <p class="ql-block">指揮紅軍突破烏江的紅軍指揮員。</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p><p class="ql-block">紅軍總部、各軍團主要負責人</p> <p class="ql-block">軍事家(20人,1989年中央軍委確定,其中元帥7人,大將6人,1955年授)</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時的部分女干部。</p> <p class="ql-block">“紅軍翻過的主要雪山統計”</p> <p class="ql-block">“紅25軍的將軍”名單</p> <p class="ql-block">“南方堅持游擊隊戰爭”的將軍名單</p> <p class="ql-block">“陜北紅軍”的將軍名單</p> <p class="ql-block">“紅四方面軍”的將軍名單</p> <p class="ql-block">“紅二方面軍”的將軍名單</p> <p class="ql-block">大型油畫:紅軍主要領導人群英會</p> <p class="ql-block">4、中央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遵義會議陳列館附近):</p><p class="ql-block"> 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實際上是一個天主教堂,這個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法國傳教士沙布爾興建,主要建筑有經堂和學堂兩部分。</p> <p class="ql-block">陳云紀念館(遵義會議陳列館的旁邊)</p> <p class="ql-block">住宿:遵義市</p> <p class="ql-block"> ( 第 五 集 完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四川省| 青龙| 探索| 洛南县| 普陀区| 晴隆县| 永泰县| 庆阳市| 井陉县| 海安县| 桓台县| 麻栗坡县| 漳平市| 鹤庆县| 丹凤县| 伽师县| 通辽市| 樟树市| 武陟县| 德令哈市| 汉沽区| 宝坻区| 华阴市| 绥江县| 水富县| 莱西市| 睢宁县| 浦北县| 嘉禾县| 福建省| 巴林右旗| 乌兰察布市| 扶风县| 喜德县| 淮滨县| 桐城市| 晋州市| 阳东县| 南陵县|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