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陽古民居,位于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新建鎮(zhèn)鎮(zhèn)西的河陽村;始建于唐朝末年的五代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現(xiàn)存的古建筑多數(shù)為清代民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浙江省十大“千年古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里山清水秀,民風古樸,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讀傳家,為江南罕見的古村落活化石。十八間,八士門,馬頭墻,古民居串聯(lián)成珠,任風雨飄搖千年,風華從未褪色,溫柔了舊時光。</p> <p class="ql-block"> 河陽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公元933年,原吳越國掌書記朱清源兄弟倆為避五季之亂而定居縉云,因其原籍河南信陽,故取名“河陽”。</p> <p class="ql-block"> 一步入河陽村,映入眼簾的就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們記錄著這個古村落千百年的風雨歷程。有著“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韻味,真是讓人喜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河陽古民居號稱“煙灶八百、人口三千”,有建于明清兩代的十大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及上百棟舊第,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堪稱“江南一絕”。</p> <p class="ql-block"> 虛竹公祠始建于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河陽三十三世祖朱虛竹,誠信經(jīng)商、滿腹經(jīng)綸、樂善好施,為清代縉云首富,他的六個兒子為父親建造了該祠堂。</p><p class="ql-block"> 步入虛竹公祠,大門口有兩個石鼓,俗稱“門當”,門樓上一對木雕稱其為“戶對”,正所謂“門當戶對”,再加上門口上的匾額都彰顯著朱家的顯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 虛竹公祠中最耀眼的當屬木雕藝術(shù),木雕主要出現(xiàn)在梁柱等處,內(nèi)容包括祥瑞的動物形象、人物形象、植物形象和民間故事,結(jié)構(gòu)嚴密、細節(jié)考究、層次感豐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中尤以戲臺四根檐柱上碩大的木質(zhì)牛腿最為精彩,其中雕刻的財神、童子、獅子、鳳凰、玉兔、蓮子等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它們是堪稱一流的東陽木雕,是縉云宗祠之最。</p> <p class="ql-block"> 凌霄花開得如火如荼,鮮綠的柔條纖蔓上,鮮艷奪目的橙紅色花朵綴滿了枝頭,和白墻黛瓦的古民居相互映襯,在炎炎的夏日中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文翰公祠是座父子祠,為紀念朱文周、朱翰臣父子所建,完工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后毀于太平軍,清光緒四年(187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文翰公祠是座合院式建筑,中部留有大天井,兩側(cè)的廂房展示河陽各個時期的民間物件和生活圖片,包括節(jié)慶活動圖片等,是一個小型的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公祠有前庭后院,占地800平米,現(xiàn)在辟為河陽民俗陳列館,陳列農(nóng)具和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 河陽先祖非常注重對子孫的教育,朱清源定居河陽之后,確立了“耕讀傳家”的家風,同時將“忠孝節(jié)義”等中原文化加入了家訓中。 </p><p class="ql-block"> 循規(guī)映月(圓洞門)是清代河陽首富朱翰臣第二子朱柏軒的住宅,由兩個十八間道壇及附屬建筑組成,總計72間,為河陽體量最大的家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循規(guī)映月的大門為長方形,從外面看并不覺得特別,穿過大門便覺豁然開朗,兩面圍墻中間的圓門特別有明清意境,四重方圓門廊是仿蘇州園林的形制建造。穿過圓門,仿佛一下子回到幾百年前的醉美江南。</p> <p class="ql-block"> 在這戶人家圓拱門的門楣之上,寫著四個戶主自創(chuàng)的奇怪之字,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乍一看,不明就里,仔細讀來,一一見分曉:田上有牛為耕,心口合一為讀,屋下有人為家,云朵飄動為風,合在一起就是“耕讀家風”。這些字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河陽人的良苦用心。他們用造字的方式從小教育子女,讓他們由字達意理解耕讀的內(nèi)涵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 荷公特祠建于建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為清代孝子祠。河陽孝子朱得三入孝出悌,獲浙江巡撫特許建祠,以其父朱荷名之,祠右建望母樓,孝女堂。現(xiàn)設(shè)有河陽廉潔文化館,為廉政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虛竹公祠、荷公特祠、文翰公祠:村內(nèi)有多個建筑技藝高超的祠堂,將精美的木雕、石雕藝術(shù)展現(xiàn)到了極致。這些祠堂如今是村民聚會、節(jié)慶祭祀活動、的精神中心。</p> <p class="ql-block"> 古民居外墻建筑最有特色的是答樵路,在這條路上有32個馬頭狀的墻頭,遠遠望去似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馬頭在仰頭長嘯,氣勢非凡。墻頭因此也叫“馬頭墻”。馬頭墻的特點是“黑瓦白墻,飛檐翹角,依山傍水”。</p> <p class="ql-block"> 八士門,是河陽人的驕傲 更是精神支柱。宋元時期,河陽曾出過八位進士,相傳“八士門”就是為此而建,同時也是對后人的激勵和鞭策。河陽村諺云:“不經(jīng)八士門,不算河陽人”,由此可見八士門在河陽人心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八士門”前有一對造型奇特的石獅,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取名“稀罕”,意指河陽一村出了八進士實屬稀罕,這對石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如今附近的學子仍然有考前來摸摸它的習俗,祈愿金榜題名。</p><p class="ql-block"> “八士門”與“稀罕”成為河陽朱氏家族優(yōu)良家風的見證者,更是河陽人心中的精神坐標。</p> <p class="ql-block"> 穿過這個門??,就到達了村子最中心也最熱鬧的老街。古街的店鋪如今大多不營業(yè),但唱戲的、發(fā)呆的當?shù)厝诉€是會喜歡坐在這里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 縉云燒餅也稱桶餅,是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屬于浙菜系;據(jù)說該小吃有650余年的歷史。 縉云燒餅以面粉,鮮豬肉和梅干菜為主要原料制成餅坯,經(jīng)燒餅桶炭火烘烤制成。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吃過縉云燒餅后念念不忘。當上皇帝后特意把縉云燒餅師傅冊封為御廚。</p><p class="ql-block"> 縉云燒餅融麥香、肉香、蔥香、菜干香、芝麻香于一體,撲鼻而來。餅未入口,先覺秀色、香氣可餐。品上一口,表皮松脆,內(nèi)質(zhì)軟糯,油而不膩,鮮香滿口,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河陽青灰色的街巷里,感受時光悠然,歲月靜好。來河陽,可觀百態(tài)人生,探千年文化,觸摸一段繁華的舊日時光。</p> <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瀏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涞水县|
彭山县|
剑川县|
法库县|
鸡泽县|
阜平县|
利辛县|
师宗县|
浑源县|
平阴县|
攀枝花市|
隆化县|
繁昌县|
钟山县|
新竹市|
梅州市|
思南县|
牟定县|
延安市|
保亭|
长子县|
沙湾县|
大厂|
中西区|
贵定县|
大荔县|
古丈县|
慈利县|
石门县|
闵行区|
卓资县|
黔西|
皋兰县|
麻栗坡县|
洱源县|
莱芜市|
黄浦区|
南宫市|
白玉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