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上午離開華山乘高鐵到西安,在西安北站神州租車點提車后,前往黃河壺口瀑布景區(qū),當天晚上到延安住宿,計劃第二天參觀延安革命遺址,然后安排三天時間游玩靖邊龍洲丹霞地質(zhì)公園、甘泉大峽谷,返程西安時順路到訪“黃帝陵”、銅川市古耀州窯延續(xù)生產(chǎn)的唯一窯場“陳爐古鎮(zhèn)”、三原縣明代建筑群“城隍廟”和柏社村下沉式地坑窯。 黃河流經(jīng)黃士高原,進入秦晉峽谷,河床由四百多米寬忽然收縮成四五十米,猶如巨壺傾湯,壺口緣此得名。 黃河水在這里被峽谷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而下,躍入深潭,濺起巨大的浪濤,激起一團團水霧煙云,場面極其壯觀。站在河邊觀看,無不被震撼。這里也被人們譽為“民族精神”、“黃河魂”和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瀑布以東是山西臨汾地區(qū),以西是陜西延安宜川縣,壺口瀑布陜西處,位于延安市宜川縣城以東約35公里處。由于黃河水攜帶很多泥沙,這里成為了世界上少見的金黃色瀑布。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革命圣地延安古稱延州,是陜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地處于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zhèn)”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同年設(shè)延安市,為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所在地,寶塔山和這座古塔也煥發(fā)了青春,成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標志。 寶塔山位于延安城東南方,是周圍群山之冠。高聳于我們面前的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寶塔山下新景觀,老延安在直播推薦延安菜。 從寶塔山走過延河大橋來到清涼山,山上有陜北四大石窟之一萬佛寺。 在萬佛洞周圍的石窟群中,有新中國最早的新聞單位,新華通訊社、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書店和解放日報等。 萬佛洞是清涼山隋唐時期所遺留下來最大的石窟,窟內(nèi)墻壁上雕刻有神態(tài)各異的大小佛像萬余尊。1937年4月24日新華書店在萬佛洞誕生,這間窯洞成為了新華書店的發(fā)祥地。 萬佛洞神態(tài)各異的佛像 楊家?guī)X是中共中央領(lǐng)導(dǎo)們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整風運動,是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會址后面的小山坡,散落一排窯洞,是領(lǐng)導(dǎo)人當年的住所。 楊家?guī)X領(lǐng)袖舊居 楊家?guī)X領(lǐng)導(dǎo)人舊居 1942年在楊家?guī)X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 走進中央大禮堂,里面的陳設(shè)仍然保持著78年前的風貌。 楊家?guī)X中共中央辦公廳舊址<div>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宣部在此主持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div> 楊家?guī)X水井 領(lǐng)袖在棗園舊居。 棗園中共中央行政辦公室 中央軍委棗園作戰(zhàn)室 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 龍洲丹霞地質(zhì)公園位于陜西省靖邊縣內(nèi),游客習慣稱為靖邊波浪谷,由紅砂巖丹霞地貌構(gòu)成,被稱為時光的年輪。其巖石的復(fù)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 丹霞地處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匯地帶干旱缺水,我們?nèi)r地上小草鮮花盛開,不禁讓人感嘆小草生命力頑強。 波浪谷這種奇怪巖石的形成,有關(guān)記載是這么說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shù)千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 每一層紋理都是一段地球慢時光 大地指紋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紅砂巖上的紋路千變?nèi)f化形態(tài)各異。 在黃土高原上見到清透的湖水,仿佛是鑲嵌在火紅巖石上一塊翠綠澄凈的寶石。 <p class="ql-block">水上丹霞</p> <p class="ql-block">水上丹霞,心型湖面。</p> <p class="ql-block">赤壁丹霞下流淌的小溪叫“流沙河”,左側(cè)山體有砂巖裂隙,垂直裂隙沿砂巖形成陡峭崖壁,形似拇指狀,又如海豚出水栩栩如生。</p> 紅色崖壁上一只“神仙腳掌”赫然而立,仿佛“一步登天”。 丹霞奇觀“神仙腳掌”沿砂巖垂直節(jié)理風化形成腳掌輪廓,沿斜層理面勾勒出五個腳趾。 丹霞地貌景色 方山型丹霞地貌,這個景點叫閆家寨子,古人為避匪患在巖壁鑿洞而居。 丹霞地貌景色 丹霞地貌峽谷景色 丹霞地貌景色“一線天” 廢棄的窯洞 甘泉大峽谷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下寺灣鎮(zhèn)雨岔溝,為紅砂巖地質(zhì),歷經(jīng)千百萬年的風沙切割和流水溶蝕、沖刷而成,國內(nèi)罕見,有“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之美稱。大峽谷枝枝叉叉、分分合合,共有大大小小120多道峽谷。目前,僅開發(fā)開放了樺樹溝、牡丹溝、龍巴溝和一線天4個景點。據(jù)說中午11點到13點這兩個小時太陽光能直射峽谷底部,這個時間段景色最美。我們10點半到達游客中心,得知當天開放樺樹溝和龍巴溝,換乘景區(qū)交通車先到樺樹溝。 由于紅砂巖在不同季節(jié)的含水量不同,對光的吸收和折射率也不一樣, 因此甘泉大峽谷一年四季會顯示不同的色彩。(樺樹溝入口) 水、陽光、青苔相互交織、光影變幻、色彩斑斕,每條峽谷都是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 兩面的崖壁錯落回旋,紅色的砂巖和碧綠的青苔,在陽光透射下交相輝映,色彩斑斕。 崖壁上歲月雋刻出來的一道道波紋,線條流暢,層層疊疊,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兩面的崖壁錯落回旋,紅色的砂巖和碧綠的青苔,在陽光透射下交相輝映,色彩斑斕。 峽谷曲折蜿蜒,一步一景,一步一驚嘆。 石壁上奇特的紋路和神奇的光影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一幅幅唯美動人的畫面。 走出龍巴溝,難以想象剛才看到的五彩斑斕的巖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紋就在身后的峽谷里隱藏著,令人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200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黃帝陵祭典)活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山門位于軒轅廟中軸線上,為仿漢風格的石質(zhì)建筑,建筑面積224平方米,五開間布局,4.8米高的18根柱子為花崗巖整條石。廟門臺基比廟前廣場高出2.72米。廟門正上方石匾“軒轅廟”匾,為蔣鼎文先生1938年清明節(jié)祭陵時所題。 軒轅廟山門內(nèi)西側(cè)有一棵高大的古柏,距今已有5000余年,相傳此樹為軒轅黃帝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又稱“軒轅柏”。 黃帝腳印石,西漢文物,長0.62米,深約2厘米,于1956年出土于黃帝陵東南2千米的郭家洼村,是傳說的“黃帝黃城巽宮”所在地,1965年移至軒轅廟保存,現(xiàn)在看到的展品是復(fù)制品。 港、澳、臺祭文碑 孫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時所作“黃帝贊”詞一首。 1937年4月5日國共兩黨共祭黃陵時,毛澤東親筆題寫的“祭黃帝陵文”手跡。 鄧小平為黃帝陵的題詞碑,碑上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軒轅廟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軒轅黃帝的正殿,也是整個廟院的主體建筑,坐落在廟院中心。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過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重修。正殿門楣上懸掛有原國民黨愛國將領(lǐng)程潛于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時所題“人文初祖”大匾,字體鐵畫銀勾,剛中藏秀。 祭祀廣場北端,在總高6米的三層石臺上,巍巍矗立著軒轅殿。功能性設(shè)施都建在隱蔽處,環(huán)境得以凈化。殿區(qū)內(nèi)不設(shè)其他樓閣廊榭,憑借山川地貌與植被構(gòu)成的大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大象無形”的境界。 整個軒轅殿設(shè)計取“天圓地方”之意,承天接地,沐陽光雨露,象征著中華遠祖質(zhì)樸的宇宙理念。黃帝石刻像佇立在殿內(nèi)上方。 陳爐在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qū)東南15華里的山顛上,據(jù)史書記載,陳爐鎮(zhèn)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陳爐古鎮(zhèn)是宋元以后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 在陳爐古鎮(zhèn),隨處可見陶瓷瓦片鋪制的小路、罐罐壘墻。 “罐罐壘墻,瓷片鋪地”是陳爐古鎮(zhèn)最大的建筑特色。 窯神廟 耀州窯爐是典型的北方瓷窯形制,因其平面似馬蹄,外部形制酷似饅頭,故稱為“馬蹄窯”或“饅頭窯”,又叫“倒焰圓窯”。<br><br> 我們參觀陳爐古鎮(zhèn)網(wǎng)紅“王家瓷坊” 王家瓷坊出產(chǎn)著名陳爐大老碗 王家瓷坊陳爐大老碗制坯工序 王家瓷坊陳爐大老碗制坯工序,徒弟制坯后師傅逐個檢驗。 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精美圖案 王家瓷坊陳列各式耀州瓷作品 柏社村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新興鎮(zhèn),因廣植柏樹而得名,是國家下沉式地坑窯集中保護區(qū),從地面上看,只見一圈矮矮的圍堰和略微冒出地面的果樹樹冠,可真是“見樹不見村,見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坑窯入口 地坑窯 地坑窯院子里種的果樹 地坑窯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柏社村是通往革命根據(jù)地照金、馬欄、延安的咽喉要地,紅軍和八路軍均在柏社村設(shè)有秘密交通站。革命年代陜北根據(jù)地領(lǐng)導(dǎo)人轉(zhuǎn)赴渭北、三原等地開展革命工作,在這個地坑窯居住過。 地坑窯之間的通道。 柏社村地坑窯 三原城隍廟,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城東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我們上午8點到達還沒有開門,門前廣場晨練市民還未離去。 進入廟內(nèi)為神道;再經(jīng)木牌樓和石牌坊,過戲樓,兩側(cè)有廊屋;獻殿和拜殿相連。戲樓與大殿之間的院落當中,又設(shè)一道木牌坊,東、西分立鐘鼓樓、配殿。寢殿坐落在廟最北端,它與大殿之間以“無梁門”和明神亭相連。是陜西省內(nèi)規(guī)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和大型古建群之一。 經(jīng)明成化、嘉靖、萬歷,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前后歷時500余年方成現(xiàn)規(guī)模。 三原城隍廟以均衡對稱的正統(tǒng)方式把樓、殿、廊、亭等四十多個單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全部建筑琉璃蓋頂、,雕梁畫棟、結(jié)構(gòu)嚴謹、肅穆壯觀。 戲樓 城隍殿 城隍殿前東西兩側(cè)的鐘鼓樓,樓頂?shù)牧鹆аb飾無比細膩精致,堪稱三原城隍廟琉璃裝飾的極致。鐘鼓樓高約16米,三重檐亭式建筑,十字歇山頂,外輪廓形成優(yōu)美的曲線。 三原城隍廟的屋頂是琉璃裝飾的重點部位,都有大吻,瑞獸、仙人、武士等脊飾,正脊、重脊大多以纏枝牡丹、龍戲珠、浮雕裝飾。 各式石獅子 城隍廟邊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仲巴县|
游戏|
潍坊市|
宁海县|
南漳县|
荥经县|
桐庐县|
沧州市|
曲靖市|
平和县|
石阡县|
莫力|
大邑县|
两当县|
阿城市|
奉节县|
惠东县|
中超|
宝清县|
岑巩县|
河源市|
海兴县|
珠海市|
怀远县|
华阴市|
法库县|
河津市|
蕲春县|
特克斯县|
罗甸县|
电白县|
上思县|
巴南区|
县级市|
洪江市|
义马市|
定陶县|
星子县|
宁化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