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親》用樸素真摯的文字記錄了梁曉聲與自己父親之間真實發(fā)生的故事。全家人都靠他出賣體力供吃穿,不善于表達的父親總是默默吞下生活中所有的苦。他的愚昧與狹隘曾讓自己的孩子遭受磨難、讓家人之間有了隔閡,但當他開始老了他也終于慢慢對自己和家人有了新的理解。當一個兒子也步入中年時,父親在他眼里已需要依附于自己的人格才能繼續(xù)在社會上存在,這時如何讓父親重新獲得與自己并存的人格已是父子關(guān)系中的頭等大事。</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父親,我寫下這篇忠實的文字,為一個由農(nóng)民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員“樹碑立傳”,也為一個兒子保存將來獻給兒子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一家之主,絕對權(quán)威,靠出賣體力供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懼怕的人。</p><p class="ql-block">父親板起臉,母親和我們弟兄四個,就忐忑不安,如對大風(fēng)暴有感應(yīng)的鳥兒。</p><p class="ql-block">父親難得心里高興,表情開朗。</p><p class="ql-block">那時妹妹未降生,爺爺在世,老得無法行動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還很能吃。全家七口人高效率的消化系統(tǒng),僅靠吮咂一個三級抹灰工的汗水。用母親的話說,全家天天都在“吃”父親。</p><p class="ql-block">父親是個剛強的山東漢子,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父親板著臉任我們“吃”他。父親的生活原則——萬事不求人。鄰居說我們家:“房頂開門,屋地打井。”</p><p class="ql-block">我常常祈禱,希望父親也抱怨點什么,也唉聲嘆氣。因為我聽一位會算命的鄰居老太太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人胸中一口氣。”按照我的天真幼稚的想法,父親如果能唉聲嘆氣,則會少發(fā)脾氣了。</p><p class="ql-block">父親就是不肯唉聲嘆氣。</p><p class="ql-block">這大概是父親的“命”所決定的吧?真很不幸!我替父親感到不幸,也替全家感到不幸。但父親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卻非常能諒解他,甚至同情他。一個人對自己的“命”是沒辦法的,別人對這個人的“命”也是沒辦法的。何況我們天天在“吃”父親,難道還不允許天天被我們“吃”的人對我們發(fā)點脾氣嗎?</p><p class="ql-block">父親第一次對我發(fā)脾氣,就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一個慣于欺負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剛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劃了兩道口子。父親不容我分說,狠狠打了我一記耳光。我沒哭,沒敢哭,卻委屈極了,三天沒說話。在擁擠著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方米的空間內(nèi),生活絕不會因為四個孩子中的一個三天沒說話而變得異常的。全家都沒注意我三天沒說話。</p><p class="ql-block">第四天,在學(xué)校,在課堂,老師點名,要我站起來讀課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讀熟了的課文。我站起來后,許久未開口。老師急了,同學(xué)們也急了。老師和同學(xué),都用焦急的目光看著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著七八位外校的聽課老師。</p><p class="ql-block">我不是不想讀,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級丟盡榮譽。我是讀不出來,讀不出課文題目的第一個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師,比我的同學(xué)們還焦急。</p><p class="ql-block">“你怎么了?你為什么不開口讀?”老師生氣了,臉都氣紅了。</p><p class="ql-block">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p><p class="ql-block">從此我們小學(xué)二年級三班,少了一名老師喜愛的“領(lǐng)讀生”,多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我也從此失掉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學(xué)以后,才自我矯正過來。我變成了一個說話慢言慢語的人。有人因此把我看得很“成熟”,有人因此把我看得“胸有城府”。而在需要“據(jù)理力爭”的時候,我往往成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或是一個“理屈詞窮”者。父親從來也沒對我表示過歉意。因為他從來也沒將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聯(lián)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爺爺?shù)钠庖蔡鼗鸨8赣H發(fā)怒時,爺爺不開罵,便很值得我們慶幸了。</p><p class="ql-block">值得慶幸的時候不多。</p><p class="ql-block">母親屬羊,像只羊那么馴服,完全被父親所“統(tǒng)治”。如若反過來,我相信對我們幾個孩子是有益處的。因為母親是一位農(nóng)村私塾先生的女兒,頗識一點文字。遺憾的是,在家庭中,父親的自我意識,起碼比“工人階級領(lǐng)導(dǎo)一切”這條理論早形成二十年。</p><p class="ql-block">中國的貧窮家庭的主婦,對困苦生活的適應(yīng)力和忍耐力是極可敬的。她們憑一種本能對未來充滿憧憬。雖然這憧憬是朦朧的,盲目的,帶有浪漫的主觀色彩的。期望孩子長大成人后都有出息,是她們這種憧憬的萌發(fā)基礎(chǔ)。我的母親在這方面的自覺性和自信心,我認為是高于許多母親們的。</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出息”,父親是有他獨到的理解的。</p><p class="ql-block">一天吃飯的時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著碗又要去盛,瞥見父親在瞪我。我膽怯了,猶猶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p><p class="ql-block">父親卻鼓勵我:“盛呀!再吃一碗!”</p><p class="ql-block">父親見我只盛了半碗,又說:“盛滿!”接著,用筷子指著哥哥和兩個弟弟,異常嚴肅地說:“你們都要能吃!能吃,才長力氣!你們眼下靠我的力氣吃飯,將來,你們是都要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的!”</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父親臉上呈現(xiàn)出一種真實的慈祥、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殷切的期望、一種欣慰、一種光彩、一種愛。</p><p class="ql-block">我將那滿滿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還強吃掉半個窩窩頭。為了報答父親,報答父親臉上那種稀罕的慈祥和光彩。盡管撐得夠嗆,但心里幸福。因為我體驗到了一次父愛。我被這次寶貴的體驗深深感動。</p><p class="ql-block">我以一個小學(xué)生的理解力,將父親那番話理解為對我的一次教導(dǎo)、一次具有征服性的教導(dǎo)、一次不容置疑的現(xiàn)身說法。我心領(lǐng)神會,虔誠之至地接受這種教導(dǎo)。從那一天起我飯量大了,覺得自己的肌肉也仿佛日漸發(fā)達,力氣也似乎有所增長。</p><p class="ql-block">“老梁家的孩子,一個個都像小狼崽子似的!窩窩頭,苞谷面粥,咸菜疙瘩,瞧一頓頓吃得多歡,吃得多饞人喲!”這是鄰居對我們家的唯一羨慕之處。父親引以為豪。</p><p class="ql-block">選自《父親》第一章</p> <p class="ql-block">劉儀,男,安徽滁州來安人,70后生人,大學(xué)本科函授畢業(yè);一家小型的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型公司的老板;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喜愛文學(xué)及朗誦等藝術(shù)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基礎(chǔ)條件;具有教育情懷,熱愛和實踐公益事業(yè),是一個具備高尚情操和思想理念的企業(yè)主。他創(chuàng)建了該區(qū)域、該行業(yè)中少有的獨特的企業(yè)文化,更是提出了“在社會,做一個高尚的普通人;在公司,做一個合格的職業(yè)人!”以及“對內(nèi)成就員工,對外成就客戶”等很有高度和深度的企業(yè)文化精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金塔县|
广宗县|
克拉玛依市|
武冈市|
上思县|
海阳市|
玉门市|
莎车县|
佳木斯市|
永嘉县|
曲阜市|
洱源县|
札达县|
兴文县|
旺苍县|
泌阳县|
瑞昌市|
崇礼县|
华宁县|
顺昌县|
广灵县|
泾川县|
缙云县|
台北市|
上林县|
微山县|
武定县|
长乐市|
墨脱县|
达拉特旗|
永寿县|
勃利县|
岳阳县|
时尚|
松原市|
澄迈县|
巨鹿县|
成安县|
怀集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