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饒市婺源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文風鼎盛,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綠水之中,名勝古跡遍布全縣。</p> <p class="ql-block"> 3月4日早上,陪同老家來的小舅、阿姨和大姐去婺源游玩,途中一路風光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三月的婺源,猶如一幅寫意的田園水墨畫,徽派建筑和盛放的油菜花相映成趣,成為婺源春天里獨具韻味的風景。</p> 梯云人家--篁嶺 <p class="ql-block"> 篁嶺建村于明代中葉,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古村,它地處婺源石耳山脈之間,整個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篁嶺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云,被稱為"梯云人家"。</p> <p class="ql-block"> 我們坐在纜車上俯瞰篁嶺,一個掛在山崖上的古村落展現在眼前。下了纜車,我們沿著石板路拾級而上,古村落群山環抱,梯田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的篁嶺古村,數百棟徽派建筑在上百米落差的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曬秋人家,天街古巷,梯田宛然一幅天然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 由于篁嶺地無三尺平,村莊平地少,篁嶺人家為順應自然地形,家家戶戶在頂層全層拓開搭起曬架,加上全村房屋錯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篁嶺晾曬更具層次感。篁嶺將這種農作物的場景叫作“曬秋”!</p> <p class="ql-block"> 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天街是篁嶺的“商業一條街”,天街兩邊是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商鋪林立,前店后坊,活脫脫一幅縮寫版流動的“清明上河圖”。</p> <p class="ql-block"> 墻上的粉墻斑駁脫落部分,形似中國地圖,被網友稱之為“愛國墻”。</p> <p class="ql-block"> 篁嶺的美無處不在,古街巷弄、墻角窗邊,點綴著各種顏色的鮮花,是那么的清新誘人。</p> <p class="ql-block"> 逛逛天街人間煙火味, 汪一桃餛飩館古色古香,我們在二樓用餐,可瀏覽天街景色,看美麗山水。</p> <p class="ql-block"> 由于海撥落差大,溫度低,篁嶺山谷中油菜花還沒盛開,綠油油一片,再過半個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香四溢,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下午1點多鐘離開篁嶺景區,驅車前往婺源江灣鎮。</p> 千年古鎮江灣 <p class="ql-block"> 江灣歷史悠久,是婺源為數不多的千年古鎮之一,江灣也是一座具有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河灣處聚居,始稱“云灣”。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巨族,后改稱江灣。</p><p class="ql-block"> 江灣可謂是鐘靈毓秀,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文風熾盛。這里不僅走出了不計其數的徽商,更是才子輩出的靈地,數百年來這里孕育出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將江一麟、宮廷太醫江一道、清代樸學大師江永等。村內保存有眾多明清官邸、徽派商宅,古村古風古韻,江灣是婺源唯一的5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 走進江灣景區大門,首先進入眼前是美麗的蓮花池,橋中心一座黛瓦翹角的荷韻軒亨子,水橋相映,走在曲橋上,仿佛置身于古典園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 江灣最吸引我們眼光的這座建筑精美的“蕭江宗祠”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明朝萬歷六年(1587年),蕭江宗祠曾被譽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蕭江宗祠以其建筑規模宏大,占地面積極廣,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考究為國內所罕見。</p> <p class="ql-block"> 江灣牌坊,四柱三間,全部是用石料雕鑿后砌成的。</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戲臺</p> <p class="ql-block"> 添丁巷是一處小巷子,因供奉著“天燈”新婚夫婦都來此添加燈油,故有此名,天燈諧音“添丁”,故新婚夫婦必到此添加燈油,寄托自己愿望,祈盼早生貴子。</p> <p class="ql-block"> 聚源是江啟昌住宅,2001年5月30日上午,江澤民總書記在江灣考察看望任教40年的老教師江啟昌,與之親切交談,建筑按原樣陳設。</p> <p class="ql-block"> “三省堂”是清末明初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的祖居屋,建于清朝中葉,現存第一進及后堂灶間。</p> <p class="ql-block"> 江一麟紀念館建于明末清初,為徽派眾屋式建筑。江一麟(1520-1580),字仲文,號新源,江灣人。明代隆慶年間右都御使兼戶部侍郎,抗諉英雄,治淮功臣,一生功勛卓著。</p> <p class="ql-block"> 院內門口展欄上記錄了這位明代愛國名臣的主要功績:抗倭御敵,保境安民:治水功高,鞠躬盡瘁;治理有方,賢良方正。江一麟為官27年,深受百姓愛戴,也得到當時朝廷的器重。</p> <p class="ql-block"> 走進江永紀念館,紀念館是江永的故居,真正堂名是“善余堂”有“積善之家,必成余慶”的意思。江永(1681一1762)卻一生不仕不商,教書治學50多年,著作頗豐,成為清代著名經學家、音韻學、天文學家和數學家。</p> <p class="ql-block"> 走進白墻黛瓦幽深的小巷,來到江灣景點南關亭。南關亭建筑為飛檐戧角,雕花彩繪的亭閣式建筑,故人門稱南關亭為“花亭”。南關亭前有個古井叫南關井,也是北斗七星井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江灣中心小學有100歷史。</p> <p class="ql-block"> 江灣村最古老的巷子叫“滕家巷”,是滕姓人家聚居的巷,稱滕家巷,隋末唐初建村時,就有滕姓人家在此居住生息。 </p><p class="ql-block"> 滄海桑田,如今滕姓人家早己遷出江灣遠走他鄉,可滕家巷、滕家老屋依然留存,滕家的故事依然在說,從那規整的巷街和斑駁的高墻,依然看得出當年“滕百萬”的富有與顯赫。</p> <p class="ql-block"> 走進“江灣人家”,也就是“滕家老屋”,距今己有近四百年歷史的老宅。為明朝末年滕姓富賈“滕百萬”修建。老屋坐北朝南,為三進二天井的三層徽式建筑。從堂前鋪金磚、梁枋間用蘆葦墻,外露的梁架,典雅的方格窗扇,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風格。清乾隆年間,富商江有炎買下了滕家老屋。現在的“江灣人家”,成展示著江灣人家日常生活、生產用具等的展館,讓人了解江灣歷史變遷和民風民俗。</p> <p class="ql-block"> “江灣人家”主廳正中懸掛著“由禮堂”牌匾,堂聯寫“孝悌為傳家根本,勤儉是經世文章”。</p> <p class="ql-block"> “滕百萬”修建居宅的青磚都是定制的,且每塊磚上都刻有“滕”字。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滕”字下面的“水”字刻成了“小”字,顯然是個錯字。導游介紹說,這個錯字是“滕百萬”有意為之。因為滕(藤)遇水會爛,把水改成小有助于滕家千秋萬代永不衰落。“滕百萬”修建的這座“豪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是江灣現存最古老的民居,在江灣被稱為“滕家老屋”。</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封火墻,绱徉其中,我們仿佛穿行于時間隨道,感受到古江灣明清時期。</p> <p class="ql-block"> 走進“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園”,了解多彩的非遺項目,非遺主題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可領略婺源非遺文化燦爛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婺源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就有綠茶制作工藝、三雕(磚雕、木雕、石雕)、歙硯制作技藝、徽劇、儺舞,還有一大批省市縣級非遺項目,如板龍燈、豆腐架、抬閣、甲路制傘、徽菜、小吃和糕點制作技藝等數十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霍山县|
高邮市|
岫岩|
阿瓦提县|
常德市|
航空|
中牟县|
连山|
南城县|
贡觉县|
商水县|
安多县|
新竹市|
蒙城县|
姜堰市|
闵行区|
潍坊市|
北流市|
昭通市|
宁陕县|
昌宁县|
灵山县|
封丘县|
许昌县|
芜湖县|
泰顺县|
胶州市|
宝丰县|
四子王旗|
东辽县|
鸡东县|
鹤岗市|
多伦县|
建昌县|
阳泉市|
孝义市|
沙湾县|
旺苍县|
东兰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