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作者:南天子衿</p><p class="ql-block"> 把宋代馬致遠的《秋思》與唐朝杜牧的《清明》比較著讀,會發現許多有趣之處與耐人尋味的地方,詩意頓時撲面而來。</p><p class="ql-block"> 首先,從所描寫的人物上看,兩首詩都是寫“路上行人”。《秋思》是寫一個孤獨羈旅者,是單數,因路上思親聯己而傷心斷腸;而《清明》是寫路上眾多行人,是復數,狀述路上行色匆匆行人。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少讀者總是把杜牧筆下的“行人”當成是“詩人”自己,把“清明時節”看成是清明那一天。實際上,應該把“清明時節”理解為清明節前后的一段時間,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么詩人為啥傷心到“斷魂”的程度;因此,清明那天下了一場小雨了,就要“斷魂”,從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有人說,《清明》是詩人問路圖,我說是行人悼亡之圖。</p><p class="ql-block"> 《秋思》是馬致遠的代表作,元曲名篇詩。是“悲秋”之曲;與《清明》一樣都是懷人之作,不同的是前者所懷念的人是活著的;后者所懷念的人是死去的。前者重在懷人之思,是生與生的距離,后者重在悼亡人之心,是生與死的距離。《秋思》的情感是悲秋而傷情,懷念遠離的親人,那是離別而成為游子的情景,故情感傷痛的極點只是斷腸,那是描述生與生的距離,與親人、朋友距離的時間長久或空間的差距而焦慮、苦痛乃至柔腸欲斷。</p><p class="ql-block"> 《秋思》文學形象是斷腸人,《清明》的文學形象是斷魂人,是描述人的生與死的距離,所以斷魂,情感是悼念死去的親人。</p><p class="ql-block"> 從文學的形式來考察,《秋思》《清明》是以怎樣的寫作手段表達詩人的內心情感的?共同點都是抒情的。《秋思》是借景抒情的,通過秋天特征性的事物即借慘敗的景象把自己折磨得欲斷腸的情緒投放出來。</p><p class="ql-block"> 其實,秋天的景象有殘敗的也有秋菊金花怒放,樹葉紅彤彤色彩斑斕畫面,而詩人專擇“敗”景而寫,完全是景由心生,心灰景敗:枯藤老樹昏鴉(是垂暮景象),小橋流水人家(是凄涼的,缺少人氣的景象),古道西風瘦馬(人生之路緲茫,就像古道一樣,寫出了路途之悲涼。西風寫路途孤單與凄苦,此句寫路途,更是寫人生。瘦字道出了人生之路的艱難)。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p class="ql-block"> 全曲運用“陌生化”手法,將走入詩人眼簾中的九種意象并列在一起,把抽象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此詩言簡而意豐,語言極為凝練,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情感內容卻非常豐富,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p><p class="ql-block"> 杜牧的《清明》是直抒胸臆的.這首詩開頭就直接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征,“時節雨紛紛”,接著借此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他們不是一般的行人,是肩負著“祭墓與祭祖及故人”的任務與責任的行人,詩人他看見路上行人包括他自己因為“時節雨紛紛”不能及時吊念逝去親人,故傷心欲絕,以至斷魂。表達了作者懷念逝世親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第三句與第四句描述了詩人非常巧妙想借酒消愁與思親,故問牧童酒家在哪里。第四句寫的更為精彩。“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特點出人物活動的地點環境是偏僻的鄉村田野,“遙指”特指酒家的遠,虛無縹緲,使的想借酒消愁者愁更愁,悲更悲,簡直使行者達到斷魂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詩人的《清明》運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語言近乎口語來完成此詩的創作,把讀者帶入簡潔美的意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涞水县|
资溪县|
华安县|
霍邱县|
凉山|
手游|
苍南县|
许昌市|
石林|
连城县|
三台县|
大城县|
如皋市|
汕尾市|
洪雅县|
盈江县|
黄龙县|
昭苏县|
沙田区|
东乡|
成安县|
岢岚县|
额济纳旗|
邵阳县|
秭归县|
凤庆县|
剑阁县|
东台市|
阿巴嘎旗|
桦甸市|
安泽县|
册亨县|
江油市|
漠河县|
鄂托克旗|
仁寿县|
扬中市|
巴林右旗|
东丽区|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