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端午節有著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彩繩等,其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p><p> 楊橋小學為引導隊員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過程中,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深入開展“別樣端午節,傳承愛國情”——端午節系列活動,使隊員們在活動中,感悟中華詩詞的意境,了解屈原愛國愛民的故事。激勵他們將自己的夢想同祖國的發展聯系起來,將愛國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p> 認識端午,傳統節日 <p>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天中節、地臘等等。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等等。</p><p>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影響最為廣泛。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為世人所敬佩。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屈原的詩句,頻頻強調家國情懷、民族精神。</p> <p>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屈原的詩句,高度評價了一批抗日將領和英雄群體的愛國精神。</p> 端午,是對家人的愛 <p> 梁實秋說,每逢五月節孩子們只想著吃粽子,可是他家的老太太卻只記得:“把鐘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辟邪辟邪。”</p><p> </p> <p> 對孩子來說,無論什么節,有好吃的就是節。可是,對祖父輩來說,每個節都是為了祈福家人順遂平安,尤其是端午,有大半習俗都是給孩子做的。</p> <p> 中國人不太擅長表達愛意,但對家人、孩子的關心,往往就在這些傳統節日里的習俗上,濃縮著一點一滴的照顧。</p> 端午,民俗的體驗 <p> 端午節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面向未來的節日。隊員們積極開動腦筋,參加“端午節”實踐活動。</p> 1.粽情端午 <p> 隊員們在家長的幫助下,精心準備了材料:煮熟的蘆葉,淘洗干凈的糯米、赤豆,鮮醬油腌漬入味的瘦肉……</p><p> </p> <p> 瞧!他學著媽媽樣子,拿起兩張蘆葉,錯開、順次排好,接著把蘆葉卷成一個精致的漏斗型,然后往里面加幾勺米,接著左折折右折折,最后用棉繩一綁,三下兩下的,一個嚴嚴實實的粽子就完成了。</p> 2.編五彩繩 <p> “首先要打個結,打好結之后拉緊,這個過程就是兩個步驟的重復。一根繩子搭過來,然后另一根繩子從下面往上穿過來……”我們的隊員在認真地學習怎樣編五彩繩!</p> <p> 一條精美的五彩繩編好了,戴在手上!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p> 3.制作香囊 <p>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p> <p class="ql-block">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p> <p> 隊員們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從選材到認真的縫制,各種不同形狀,小巧可愛的香囊就做好了!</p> 4.詩配畫 <p> 乙卯重五詩</p><p> 【宋】陸游</p><p>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p><p>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p><p>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p><p>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p><p>賞析:這首詩具體描寫了當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平淡的閑言瑣事在詩人的筆下變得瑰奇純粹。詩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寫中,仔細閱讀,方有所悟。</p> <p> 漁家傲</p><p> 【宋】歐陽修</p><p>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p><p>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酈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p><p>賞析:五月里石榴花兒紅艷艷,綠楊雨中默默站立,絲線纏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盤里,扇子上面畫著雙鳳凰,正是端午時節,浴蘭湯,喝菖蒲酒,樹葉叢中黃鸝的叫聲驚醒了朦朧中的好夢。</p> <p> 斗轉星移間,端午佳節承載了人們,對圣賢的緬懷,對健康的追求,對疾病的防治,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隊員們通過學習端午習俗和優美詩詞,走近歷久彌新的端午傳統文化,品位華夏文明的悠長!</p> 端午,安康 <p> 為什么不是說端午快樂,而是要說端午安康呢?</p><p> 端午節正值仲夏,氣溫升高,容易傳播疾病。古人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掛艾懸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上山采藥,殺菌防病等。這些習俗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祖先們是在節日中,靠一代代的傳承,告訴我們要怎么度過當下,過好生活。</p><p> 《黃帝內經》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p> <p> 端午是在提醒我們,面對當下的虛邪賊風,即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外界的致病因素,要學會退避,注意防護,保持心境上的恬淡平和,平安度過。</p><p> 尤其是今年,不知戴著口罩,謹慎防疫的日子還需要延續多久,但牢記老祖宗們的智慧,順應天時,趨吉避兇,方為上策。</p> <p>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今天,我們在多彩的民俗活動中追思先賢、祈福平安,傳承和豐富著我們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守護精神家園,并且積極與先進文化結合,在繼承和弘揚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必將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拜城县|
牟定县|
东辽县|
武邑县|
佛山市|
美姑县|
游戏|
宣恩县|
巴马|
青浦区|
南召县|
炉霍县|
三原县|
金平|
广宗县|
宁化县|
禹城市|
汶川县|
中江县|
会东县|
信阳市|
南乐县|
卢氏县|
土默特右旗|
北碚区|
双牌县|
从化市|
肇源县|
武川县|
桦南县|
房产|
环江|
大英县|
平湖市|
武川县|
丹寨县|
梅州市|
中超|
老河口市|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