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趙視界</p> <p class="ql-block"> 人在旅途,既有賞心悅目的風景,又會遇到有趣的人和事,包括感動與尷尬。感動的瞬間,往往是來自陌生人小小的善意,或一句話或在舉手投足間,讓我銘記在心,時常感激。</p> <p class="ql-block"> 這是川西阿壩縣各莫寺“莫郎節”藏戲跳神活動。從早晨8點一直到下午3點,不停的行走和拍攝。期間累了尋一處石階坐下,零下十多度的天氣,冰冷的石階難以久坐?!笆迨澹蟻碜伞保仡^一看,是個十多歲的藏族女孩在喊我。坐在她們自帶的墊子上既暖和,更暖心和感動。</p> <p class="ql-block"> 這是川西阿壩縣格爾登寺曬佛臺附近的煨桑臺。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煙霧,再拋撒上青稞、龍達(印滿經文的小紙片)或其他貢品,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這天正趕上“曬佛節”,煨桑的人特別多。我在此拍攝許久,一位藏族老人走近我說:不要長時間站在下風口,龍達燃燒的煙霧有毒害。一句善意的提醒,打動人心,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 這是去往南疆喀什的路上,在路過一不知名的小鎮時,路牌告知前方橋梁中斷,請繞行。但我們不知道從哪繞過去。于是便問街邊面的模樣的維族本地人。這兩個維族人熱情地要給我們帶路。于是跟著他們的車在田間小路繞了很長一段路。當時正是2012年6月下旬特殊時期,心有擔心,我們商量應對措施:鎖死車門,要錢給錢,只要不過分。繞行十多公里才上了主路,驚訝的是他們沒有提出要帶路費!我們提出給錢,他們卻不要。這讓我們為此前那種想法感到羞愧,更為他們熱情幫助而感動。</p> <p class="ql-block"> 旅行是學習的過程。旅行的經歷告訴我,所有的善意,不過是一場人心換人心;付出的一切善意終會有回報;而不恰當的善意表達也會引起尷尬和不悅。尤其是去少數民族地區,要學習了解尊重他們的禮俗和習慣。</p><p class="ql-block"> 這是在西藏的納木措湖邊。幾位藏族婦女在湖邊不停地簡單重復一個動作,將水里小石子不停舀起又倒掉,這是祈福的一種方式。身旁的小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我善念乍起,想給小孩一些食物,可背包里只剩巧克力和西洋參含片。當我把這些遞給小孩時,還特意把西洋參片撥開放入我自己嘴里,示意是可吃的東西。小孩歡喜地也放入嘴里一片,可瞬間“呸呸”吐了出來。沒想到這“怪味片”不是他想要的甜味。小孩一臉驚悚,我一臉尷尬。當時,如果他媽媽問我給了什么給小孩吃,我還真的說不清。</p> <p class="ql-block"> 這是稻城三神山之一的仙乃日,海拔6032米,峰名意為“觀世音菩薩”。我在雪峰下遇到一位藏族拜山者??雌漕~頭厚厚的老繭,就知道是磕長頭的。與之攀談,得知是從幾百公里外的昌都而來,耗時兩個多月。信仰的力量讓人折服,遞給僅有的一瓶純凈水,以示敬意。恰在此時,一位游客大哥迎上來便說:真不容易,請抽一支煙。頓時這位朝拜者臉色大變,“呸呸呸”,緊皺眉頭直搖頭,場面尷尬不已。旅行不止是欣賞自然景觀,學習了解當地人文,是旅行必修課,表達善意不能有違他們的禮俗。</p> <p class="ql-block"> 人在旅途,意外隨時有發生。這張照片是我僅有2張珠峰照之一。那年,我們一行五人想一睹世界最高峰,可謂千辛萬苦,其中一人強忍嚴重高原反應到達珠峰大本營。在大本營又換乘景區車前往非專業登山人士允許到達的最高處。為了減輕負重,我僅帶了相機。在我近距離拍了兩張珠峰照后,為同行者與珠峰合影留念時,竟然相機沒電了,而備用電池丟在下面幾公里外的背包里。意外和缺憾來得就這么突然!……</p> <p class="ql-block"> 旅行也是一場修行。那些年,旅途中的感動與尷尬,比見過的美景印象更深刻。它教會了我許多,學到了許多,收獲了許多!博愛、善行、尚學、感恩、堅持……行攝不止步,修行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end)</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徐州市|
望都县|
鄂温|
榆中县|
龙州县|
德格县|
林口县|
罗定市|
郯城县|
叶城县|
咸阳市|
衡山县|
尼玛县|
顺昌县|
嵩明县|
来凤县|
英吉沙县|
肇州县|
邓州市|
安乡县|
门源|
新绛县|
镇坪县|
锡林郭勒盟|
秦皇岛市|
武城县|
历史|
台山市|
吉水县|
金溪县|
嘉黎县|
昌乐县|
肥西县|
普格县|
工布江达县|
嫩江县|
九龙坡区|
眉山市|
盐源县|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