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疆,祖國最西北占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約166萬平方千米偌大的省級區(qū)塊,從小特別是1964年送別堂姐赴新疆隨軍后,就在心目中留下了神秘的印象,加之退休前后五大洲都已旅游去過,在國內旅游新疆就是首選了。</p> 新疆地形地貌可以概括為“三山夾兩盆”:北面是阿爾泰山,南面是昆侖山,天山橫亙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習慣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貫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長約2486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位于北疆的準噶爾盆地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盆地。在天山的東部和西部,還有被稱為“火洲”的吐魯番盆地和被譽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湖盆最低處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國陸地最低點。<br> 2021年8月3日8:20【大西北旅游專列】抵達烏魯木齊火車站(圖上),即將開啟新疆的行程,然車門緊閉數(shù)小時后,新冠防疫檢查未通過,要求原路返回!可惜這臨門一腳未能跨出,近在咫尺難睹芳容,遂立下誓言:新疆,我們還會再來的!<div> 回滬聚會談及,得同學江行安、黃茂芹夫婦響應:“我們可以隨時結伴,再去新疆!”2023年3月看到【南北疆專列游】面世,遂于3月27日簽約“5 · 28團”!</div> 我們選擇的新疆專列旅游線路是“南北疆全景游”,這張卡通圖基本說明了線路、旅游列車及大巴車的乘坐概況,添加上16天的序數(shù)、住宿地、換車地標注后,行程便一目了然了。<div> “大美新疆”之大,地大物博、地廣人稀……,新疆人常說的“很近”、“不遠”,往往代表著數(shù)百公里的路程,對此我們已經作好了心理準備。</div> 自簽訂旅游合同,便根據(jù)合同附件編制了方便的“行程一覽表”,將景點詳情、食宿安排、路程概況、車次信息……,做好功課隨時準備出發(fā)! Day1:2023年5月28日,在孩子們熱情支持下,16:17乘坐Z40直達特快列車上海始發(fā),干凈舒適的軟臥四人間,快樂的新疆之旅,時隔二年再次成行。大美新疆,我們又來了! Day2:5月29日12點,火車已駛過滬蘇皖豫陜五省市,來到甘肅天水,該吃飯了,由于帶了八九種口味,今天自熱飯和速泡蔥花蔬菜湯的午餐,吃得還蠻津津有味呢!<div><br></div> 適應了火車頻率,一上午聊天、打花牌精神煥發(fā)。午覺后,一場貨真價實的(紙)麻將開戰(zhàn),和(hú)牌還有人負責算番呢!以致有同學在群里直呼:“花錢換了這個打麻將的地點,有點奢侈哈!”。隨著甘肅的武威、張掖邊城接近,激發(fā)了酷愛歷史的江行安,將唐朝戍邊將士從少年華發(fā)到滿頭白雪、終身守護祖國疆土的故事娓娓道來。 Day3:5月30日,早上醒來列車已進入新疆,在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qū),壯觀的風電機矩陣讓戈壁灘凸顯生機,轉動的風機葉片,仿佛伸開的雙臂,歡迎著我們的到來!隔著玻璃拍下這內地難得一見的風景。 9:38列車準點停靠烏魯木齊站,前面已通過電話的地接王司機,早已在出站口迎接我們,裝上行李順利送到了“一路順風大酒店”!洗去仆仆風塵,尋至“時代廣場”,在美食城各點自好,或羊肉刀削、或瓦罐米粥、或新疆拌面,基于到一地需先吃豆腐適應水土,我則點了“手抓飯”加一碟麻婆豆腐。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自由時間按預案行動,首項“自治區(qū)博物館”,參觀后漲知識了:1、我們基本是循著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線進疆(北線除外);2、1884年新疆地區(qū)建省,取名“新疆”,是取意“<b>故土新歸</b>”;3、特殊地理環(huán)境條件保留下來、包括“樓蘭美女(古尸)”在內的數(shù)千年干尸,在世界范圍內都具唯一性,堪稱國家寶藏!……</p> 4點鐘從博物館出來,打的直奔“新疆國際大巴扎”(烏魯木齊必玩榜No.1)。大巴扎就是我們說的集市、大市場,此地街對面還有“二道橋大巴扎”、“頭道橋老巴扎”,在此先給倆女士打張卡再說。 不想買東西,就先到【頭道橋老巴扎●美食街】,“吃點沒吃過的”吧!分頭買了羊雜湯、牛肉串、牛肉拌面、油炸(馕)鍋盔……,可惜這里沒有白酒賣(社會治安原因吧),大江買瓶啤酒,我買杯格瓦斯,倆女士各端一杯地道酸奶,認真地品嘗了新疆風味!借著“酒勁”、和著街口舞臺上的鼓樂,扮上維族大媽,跳起了新疆舞蹈! 看到“ 油炸糕&沙煮咖啡”有點稀奇,拍了照片,還買了一份品嘗,確實是沒有體驗過的口味!隨后還把有趣的(紙質)杯盤洗好,帶回上海留作了紀念! 回酒店洗完澡已是21:42,在上海準備進入夢鄉(xiāng)了,可這里天空中的晚霞還久久不愿離去呢!可見我國土遼闊、新疆“大”之一斑了! Day4:5月31日,今天的行程是本次旅游的招牌景點——新疆天山天池! 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的半山腰,古稱"瑤池",百度搜得:烏魯木齊到景區(qū)入口約70公里,進去后需開過三十三彎、“五十盤”(約一個多小時),方達湖面海拔1980米、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最深處約105米的高山冰嘖湖泊。2007年5月8日,經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天山天池“民俗風情園”位于闊克胡拉村,是天山天池景區(qū)的第一個游覽景點。由于季節(jié)原因,這里每年開放的時間只有幾個月,此時還未開放,只有多座緊閉的哈薩克氈房民居、雕塑及線路牌,展示著村落的存在。<div><div> 車開過海拔1500m、最窄處僅10余米的“天池石門”(見左下角圖),這里云崖百丈,兩山對峙,是景區(qū)的天然山口,猶如敞開“歡迎光臨”的大門,故稱“石門一線”之景點。</div></div> 過了石門,沿著“五十盤天”的公路逶迤向上,一路聽著導游“狄艷”的介紹:第三盤右下方,是海拔1660米、西小天池“王母腳盆”,“西小天池瀑布”;最后一盤左側,方圓數(shù)百米、海拔1860米的東小天池“仙女泳池”;還有……,可惜都是(也只能是)坐車觀景,目不暇接,一晃而過!<div> 走下①號車來到天池邊上,才頓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只見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huán)抱,綠草如茵,挺拔云杉、蒼翠塔松,漫山遍嶺,特別是那雪山挽著白云,倒映水中真可謂美不勝收!迫不及待立馬搶位給三人拍下了這張照片。</div> 天池周邊十座山峰中最高、以山地景觀為特征的馬牙山,是天池景區(qū)的一絕。上山途中有著我國境內最陡峭的索道,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單線循環(huán)脫掛式抱索器索道,全長1000米,其中有段路程的上升角度達70~80度,接近垂直狀態(tài),高低落差近500 米,雖然有步道上山,我們還是選擇索道坐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馬牙山頂。在索道纜車上俯瞰天池全貌,湖面漾起的圈圈波紋,仿佛少女羞澀的微笑;穿越云海時,自己也飄飄欲仙,不由得都喜笑顏開!對座自駕游新疆的上海帥哥搶拍到了這個歡快的鏡頭。 從索道纜車下來,走進形態(tài)各異石林矗立的馬牙山,冰雪尚存,兩位美女勇敢地拍起了雪景。 一路向山頂攀登,缺氧、疲勞出現(xiàn),就地休息后我決定陪著老李下山,江黃夫婦則一鼓作氣,爬上了海拔3056米的頂峰。在馬牙山頭,還拍下了這“一覽眾山小”的照片為據(jù)! 14:42從馬牙山走向游艇碼頭,見此處觀景臺陽光和角度正好,忙請人拍下合影。合影背景即天池東南面,正中間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圣山),海拔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三峰并起狀如筆架,突兀入云蔚為壯觀。 乘船游于湖上,看天池湖面在陽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感受每一縷清風、深吸每一口空氣。船尾平臺,雪山白云天池碧水,難覓此景,“戎裝”留影!游船曾靠泊“西王母廟”碼頭,我們趕時間沒上岸,只能遠眺膜拜,“到此一游”了!<div> 安全為主,身體舒服,圖的眼福,享的口福!<br><div><br></div></div> Day5:6月1日,昨晚夜宿Y965專列,23:20從烏魯木齊出發(fā),早上7:57到達北屯火車站,出站登上接我們的1號大巴(新H22716),向著行程目標出發(fā)!一路上三個小時,經咨詢導游、查找、研究,大體知道了我們的目標是【新疆可可托海風景區(qū)】暨【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國家2005年批準建立,因位于新疆北部富蘊縣<b><font color="#ed2308">“可可托海”鎮(zhèn)</font></b>而得名。“<b>風景區(qū)</b>”面積達788平方公里,由“世界地震博物館”(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可可蘇里”(草原澤國野鴨湖)、“中國第二寒極”(伊雷木特湖)、及著名的“額爾齊斯大峽谷”四部分,即集深溝峽谷、奇特山石、草原、水景、礦脈、溫泉等豐富自然景觀構成;“<b>國家地質公園</b>”,則是因阿爾泰山暨額爾齊斯河的變質花崗巖地貌、超大型花崗偉晶巖稀有金屬礦脈、8處綠柱石(鈹)產地……,諸多典型礦床和礦山遺址,特別是世界罕見的超大型稀有金屬礦“三號礦坑”(另詳),都是極具珍貴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在許多方面具有世界唯一性而命名。 2017年5月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wǎng)絡,成為新疆首家世界地質公園。2018年10月10日,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主碑廣場舉行。(百度圖片) 12點鐘到達“蘊強大酒店”,導游說“按內地時間準時午餐了。”昨天從天池下來快四點才吃午飯,菜肴也不盡人意!今天午餐第一個菜上來就讓人看好,后續(xù)便留下記錄,可惜沒一一記下菜名,不過八菜一湯加米飯花卷,所知來自江浙滬、廣東山東、河南陜西、北京內蒙等各地團友,都覺不錯,吃了頓“滿意的團餐”! 餐后再行半個多小時便到了“世界的可可托海”。幸運的是,少雨的新疆,我們卻淋到了一場陣雨,恰似“接風洗塵”可喜可賀!“可可托海”,聽名字像是海,可她不是,這里沒有大海,反而距離海洋遙遠,緯度偏高還深居內陸,哈薩克語意思是“綠色的叢林”,蒙古語音譯是“藍色的河灣”,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可可托海這個地名,我們和很多人一樣,也是從歌詞里才知道了她的名字。<br> 額爾齊斯大峽谷是可可托海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峽谷深處發(fā)源的額爾齊斯河,自東向西從可可托海小鎮(zhèn)穿流而過。流向國外的額爾齊斯河或平坦舒緩緩,或狹窄湍急,或碧波蕩漾,或怪石矗立,坐在景區(qū)車前排,隔著玻璃拍下了幾張遠景。<div><br></div> 景區(qū)環(huán)保車沿著額爾齊斯河峽谷逆流而上,到“神鐘山”折返點游客全部下車。這座“神鐘山”相對高度351米,孤峰獨秀,直指藍天,是一座如鐘似錐的花崗巖奇峰、“國家地質公園”的名片,據(jù)說也是阿爾泰最美的山景,且有“鐘”生平安的蘊意。下車有人沿著峽谷繼續(xù)前行,我則選擇登山,越過百級臺階來到最佳觀景平臺,請人幫忙拍下了與神鐘山的全景合影。 <div><br></div> 江、黃夫婦則沿著峽谷(后面這段叫瀑布溝)前行、在小瀑布前留影,直到看見(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兩河源頭保護區(qū)的192號界(碑)樁(圖右下),方才回頭。我們在分手點等候多時,還在旁邊售貨亭買了盒尚有余溫的炸酥魚,據(jù)說是峽谷小溪里的冷水魚,30元/盒?6條,這肯定是“天真、純潔、無污染”的了,支付寶收款人是“新疆遠方旅游有限公司”! 從峽谷出來換上大巴,半個小時即到《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的精髓,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個礦種,這里占了86種。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非金屬礦物云母、長石、石英、重晶石……,珠寶石礦有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等,占了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主碑頂上鑄字的鋰、鈹、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曾占到我國總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全國首位,銫居第五、鋰占第六、鉭占第九。<div><div><br></div></div> 這就是“稀金礦山公園”主要景點、原屬國家保密、曾引起“可可托海”地名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代之“111”神秘編號的“三號礦坑”!經歷半個多世紀的采掘,由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巒,變成了深100多米、長寬數(shù)百米,世界上最大的礦坑,內壁上的旋環(huán)車道,其狀可與古羅馬的巨型斗獸場媲美。1981年前有三道關卡,須持公安廳邊防通行證進出,現(xiàn)在仍有圍欄。我們未能走近,僅從官網(wǎng)下得此圖,特注。<div> 曾隱姓埋名的可可托海,一首歌曲揭開你瑰麗的面紗,吸引我們來此尋訪了你的身世和秘密,歌聲再次響起,提醒我們還要去探訪伊犁和那里的那拉提!再見! <br><div><br></div></div> 了解了“可可托海”的今昔,告別后上車便心無旁騖地躺下休息。行車五個小時,22:30到達布爾津縣城,拿好房卡放下行李,到河邊夜市坐下,這里沒有大(豬)肉,就點了:“蘑菇炒牛肉”、“大盤羊雜燴”、“素炒青菜”、“番茄蛋湯”,另加5根“三瘦二肥”羊肉串、“神鐘山”下的炸酥魚,還買了瓶半斤裝“喀納斯牌”52o白酒,過了旅行開始以來的第一次“酒癮”!只可惜“攢”下的二兩連瓶子,第三天上火車安檢時被沒收了! 金色“布爾津”,滿街是俄羅斯風情,盡管已是午夜,也不能錯過這小城的風景。回顧全天,游玩三四個小時,乘坐大巴近十二個小時,足以體驗“大美新疆”之大了!酒足飯飽洗好澡,倒在床上就舒服地睡著了! Day6:6月2日,因故將這兩天原定的行程調換,今天先去喀納斯湖路線景點。第一站是圖瓦人村落,圖瓦人是阿勒泰地區(qū)喀納斯這“人間凈土”上的最后一個土著居民部落,劃屬蒙古族,國內現(xiàn)僅存2000多人,喀納斯地域是圖瓦人的唯一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喀那斯、禾木和白哈巴三個村子。今天要去圖瓦人家里,感受他們的禮節(jié)、欣賞他們的民族文化。圖瓦姑娘熱情邀請并招呼來客進門、合影,后面才知道姑娘多才多藝,還是口弦琴與馬頭琴的演奏員呢(見圖左下角)! 圖瓦人特有的住宅叫“木格楞”,清一色的木頭房子。進屋入座,圖瓦人便給遠道而來的朋友,送上包爾薩克(音,一種糖果)、奶皮子、奶疙瘩,端上一杯奶茶。暖場時欣賞了活化石樂器“蘇爾”的演奏(也叫“楚吾爾”,用喀納斯湖邊叫“芒達勒西”的葦科植物莖稈掏空鉆孔后制成。似簫非簫,長五六十厘米,只有3個音孔,簡單卻異常難學。有說,就是漢朝時西域流行“胡笳十八拍”樂器中的一種)。民族文化展示的高潮,則是前面演出中那位吉他手小伙子的獨舞,太棒了!所幸錄下了這段視頻,可在此與大家分享了。 喀納斯國家級風景區(qū)位于新疆阿爾泰山中段,與哈、俄、蒙三國接壤,核心精華系冰川刨蝕、冰石陰塞而成的喀納斯湖:海拔1375米、形如彎月,長24.5均寬1.9公里,最深188米,面積約45平方公里,為中國深水湖之一。隨著“喀納斯歡迎你”的出現(xiàn),喀納斯湖也就不遠了,導游還把這兒作為了返回時的集合點。 剛到湖邊,眼前那白云白雪、綠山綠水,皆以藍天為布,似畫是景,不由得人迫不及待地拍下這張合影。 乘游艇環(huán)湖一周,沒抓見“水怪”身影,只搶拍到甜蜜美照。無數(shù)中外游客為這不曾見過的奇怪之物紛至沓來,我覺得不論湖怪存在與否,喀納斯湖仍然是一個自然奇觀,擁有壯麗的景色和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吸引著眾多的游客,來此親身體驗湖水的清澈與寧靜,也感受了這片土地的神秘。 游艇環(huán)湖時,導游講到了喀納斯湖西岸“觀魚臺”,建在海拔2030米的“駱駝峰”山頂、垂直落差600多米,是喀納斯自由行的必游點。2007年,深圳著名園林景觀設計師吳肇釗先生應喀納斯景區(qū)之邀設計,2008年6月動工興建,2009年9月竣工,臺高19米,總重量777噸。結構為兩臺一亭,底臺、中臺和頂亭,可容納百余人同時觀景,頂部為半圓球狀,有四個對稱的類似于翅膀的奇異造型,為湖怪尾巴和雄鷹翅膀的寓意。余秋雨先生提寫了“觀魚臺”的牌匾。我們上岸后,以駱駝峰觀魚臺(圖中紅圈放大)為背景,拍下了“假導游”帶領下四人團的到此一游。 冬季常說西北利亞寒潮入侵,就是從阿爾泰山喀納斯湖這塊吹進來的,趁山腰白雪還在,拍個冬景(圖前天在小視頻上看到,喀納斯5月30日還在下大雪,果不其然從湖邊往回走時,看到山腳下還有成堆的白雪,好多游客在拍著雪景,我們也來了,你們往上看:“欲與天公試比高”吧! <div> 到景區(qū)車起點—禾木喀納斯蒙古族鄉(xiāng)風情小鎮(zhèn)! 這里也是</div><div>G219國道起點,國道終點在廣西東興市竹山村(見路線圖),全長<b>10065</b>公里,途經新疆、西藏、云南和廣西,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中國里程最長的沿邊國道,大約是此前最長國道、上海到西藏G318(5476公里)的2倍。站在這0公里處,再一次感受新疆之大了!</div> 新疆阿勒泰圖瓦人沿用至今的“毛皮滑雪板”,被認為是人類最古老的滑雪板之一。 一塊紅杉板加馬的毛皮,馬毛皮質感軟硬合適,長勢有方向,上坡時毛的方向是反的,能加大摩擦力,下坡時毛是順的,劃開雪面板頭會把最表層的一些雪撞飛,就像船頭破浪掀起的浪花,這時候就是圖瓦人最自在的快樂時光。2015年,中國、挪威、瑞典、芬蘭等1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余位滑雪歷史研究專家聯(lián)名發(fā)表了《阿勒泰宣言》,阿勒泰作為人類滑雪起源地這一觀點再次廣泛得到國際公認。就為這,我也要和圖瓦人手拉手拍張合影了! 小鎮(zhèn)上有很多民族風情雕塑,這兩位大姐新疆舞跳的動作都還蠻標準吧! <div> 喀納斯湖水流出形成喀納斯河,河水清澈見底,色如碧玉,造就了美麗的三道灣: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我們乘景交車是從里往外、從上游往下游覽的。神仙灣,或許真的應該在日出時分到這里看晨霧,才對得上它“神仙灣”的美名,可我們到此已是下午四點,又是逆光看來很不起眼,好在路邊山坡上新修百十米高木制觀景臺,爬上去俯視灣區(qū),才看到山林間的層次感、河面流光溢彩細碎的光芒,以及神仙灣背景下兩位男士的風采。</div> 月亮灣在神仙灣下游3公里左右,喀納斯河在這里呈現(xiàn)出“S”形的半月牙,猶如彎彎的月亮落入林木蔥翠的峽谷,山林、天空讓河水在陽光下變得靈動而神秘。據(jù)說因湖底高差和上游來水量的變化及光線影響,月亮灣常常會呈現(xiàn)出瑰麗而多變的色彩。景交車按間隔時間開行,依次在三灣景點上下客,一直到賈登峪(景區(qū)大門口),返回上山時則不會停車。 上景交車來到臥龍灣,這里游客較多。臥龍灣是喀納斯河長期側蝕沖刷形成曲折的河灣,水域寬闊水流緩慢,景點牌上描述:“因河灣中有一酷似霸王龍的河心灘而得名”,兩位男士感嘆,這河心的灘涂確實像古龍靜臥河中呢!游覽喀納斯河三道灣,不到六點鐘行程就結束了。今晚入住賈登峪(喀納斯門票站所在地)的景區(qū)酒店,大巴車幾分鐘就開到,時間充裕,正好可以進行一下幾天來的休整了! Day7:6月3日,昨晚就近入住的賈登峪“峪湖灣大酒店”,僅三層加地下室(餐廳),沒有電梯沒有空調,江行安主動幫助82 歲老夫妻拎行李上樓,我們都受到了贊揚和感謝。在我們住的二樓一套三床整潔干凈的大房間里,一起吃好自帶的晚餐,就妥妥地睡了一覺;早起餐后裝上行李,八點半準點開車,就向著【禾木村】進發(fā)了! 【禾木村】與喀納斯湖景區(qū)中間隔著達板(山嶺),步行只有三十幾公里,但不通公路!我們從賈登峪翻山出來,沿著喀納斯河、禾木河開車兩個多小時來到“禾木村”,村里有“公交車”(景交車),自行游覽按時乘公交到停車場集合,先在“禾木橋”頭留影了!喀納斯湖周圍是圖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禾木村則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離湖最遠也最大的村莊,總面積約3040k㎡,接近上海土地面積(6340k㎡)的一半,人口卻不到上海總人口(2400萬)的萬分之一,再一次領略新疆之大了!。 湍急的“禾木河”從村里流過(大江背后可見),人們靠“禾木橋”往來。根據(jù)資料,圖瓦人其實是一個國際性民族,相對集中聚居在阿爾泰山脈區(qū)域。俄羅斯有一個圖瓦人民共和國,人口二十多萬;蒙古國也有圖瓦人聚居地,人口約二萬多;中國的圖瓦人劃屬蒙古族,僅二千多人。 圖瓦人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qū)也就兩百多年,定居禾木河以前,他們住在山下,禾木只是冬季的狩獵場,為了熬過冬日的長夜,剛開始用圓木蓋了半地窩子的臨時住房,慢慢地,獵人們把家固定在禾木河邊,才漸漸有了今天的禾木村,圖瓦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 根據(jù)導游提示,身體好的同志可以先上到河對面的“哈登觀景臺”。哈登觀景臺就是村后的一塊半山坡,與村子隔河相望,是俯瞰禾木村的最佳位置,可以看到棟棟小木屋匯聚成的整個村落,以及周圍的白樺林、草甸、河流和山峰。相對高度約一二百米,上下都是木棧道,數(shù)百級的臺階蜿蜒向上,中間休息兩次,爬上去還是有點氣喘吁吁。眼下圖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神秘的身世、遙遠的歷史、與眾不同的生活習慣,正是禾木最珍貴的人文遺存。 哈登平臺面積很大,依山一側是大片的草坪,還有小賣部,據(jù)說這里是中國八大攝影基地之一,是拍攝下面村落炊煙和晨霧的最佳地點。山頂皚皚白雪尚在,臺上游客已著短裝,時節(jié)反差成就了這幅值得解釋的風景畫。利用小賣部前桌椅,攤開帶來的“俄羅斯列巴”、點心和飲料,享受了禾木村的草坪午餐。 從哈登平臺下來時過正午,路過這片不算茂密的白樺林,雖然沒有網(wǎng)上看到的那么絢麗,也算是留下禾木村白樺林的一幅畫面。<br><br> <br> 從禾木村坐景交車到村口,換乘大巴開車四個多小時,轉場國家4A級景區(qū)“五彩灘”。五彩灘,源于阿爾泰山南麓、游覽可可托海額爾齊斯大峽谷時,曾在我們腳下淌過的額爾齊斯河,穿其而過流往北冰洋,一河兩岸南北各異,北岸地貌特殊,屬于典型的彩色丘陵。剛進門就看到遠處的燈塔,走近方知是地標性景點,登頂能將景區(qū)盡收眼底,可惜沒開,只得請保安幫忙拍了張塔基上的合影! 五彩灘北岸山勢起伏、顏色多變,主要是由激烈的河流侵蝕切割,以及狂風(風景區(qū)前就有個大型的風力發(fā)電網(wǎng)站)侵蝕作用而共同形成。由于河岸巖層間抗風化能力的強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參差不齊的輪廓,這里的巖石顏色多變,且在落日時分的陽光照射下,巖石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間以綠、紫、黃、白、黑及過渡色彩,色彩斑斕,繼而形成彩色丘陵地貌。據(jù)說,每當刮大風時,溝壑里、巖石下,還會發(fā)出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聲。在塔基平臺和幾個觀景臺上,拍到了幾張照片,沒網(wǎng)上的專業(yè),可看起來還是蠻壯觀的!從五彩灘出來,開車二個多小時,大巴把我們直接送到了北屯火車站,即將乘坐23:53Y966次回到烏魯木齊。 Day8:6月4日周日,列車夜行704公里9點鐘到達烏站。大巴接上我們裝好行李,開到國際大巴扎南邊停車場,發(fā)出“定位”,約定下午6點在此上車后,開始一天自由活動!大巴扎和區(qū)博物館我們首個自由日已去過,便直奔市內景點---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河流因有了水磨坊而得名的《水磨溝公園》,進園第一眼就看到美景,要求打卡了! 沒走多遠,見大樹下石鼓凳圍著的石圓桌空著,便打開帶著的瓜子花生和點心,在此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里過起了悠閑生活。 由于歷史悠久,公園里大樹參天枝葉繁茂,加上精心管理更新維護,到處都是美景。這不,快來打卡雙雙入框! 這條河從十六世紀就有民間記載,1733年因為有了水磨而得名“水磨河”,隨著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文化古跡的經年累積,得以成為了歷史悠久、得天獨厚、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qū)。 午餐品嘗當?shù)孛褡屣L味:牛肉“湯扯面”、茶葉蛋、牛肉“扯面干拌”,另加一碗現(xiàn)磨“百合蓮子豆?jié){”,爽!還不貴,一共才36元。餐后體驗當?shù)毓唬?04路7站轉61路1站就到紅山公園了。 與天山同齡、因山體呈赭紅色得名、烏市十景之一的“紅山公園”,位居烏魯木齊市區(qū)中心、烏魯木齊河東岸,懸崖峭壁,氣勢雄偉,山高海拔910.6米。昔日山上無樹,光禿的紅色山巖(因此得名),1958年起各族軍民鑿石換土修渠引水,植樹造林架橋鋪路,建造園林景觀,年復一年把紅山裝點成一座美麗、全國難得的山體公園,1985年5月才正式開放。圖左是“遠眺樓”。 來到紅山塔下,林則徐的漢白玉全身雕像出現(xiàn)在眼前。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國為民族做出不朽貢獻。1842年林被革職充軍新疆,但他仍要求抵御外辱、維護祖國統(tǒng)一,為邊疆發(fā)展和民族團結做出極大貢獻。鐘愛歷史的江行安凝望雕像、肅穆而立,雕像側面林則徐的詩句:"任狂歌,醉臥紅山嘴,風勁處,酒鱗起。"仿佛在耳邊響起。即時為江拍下留影; 5月30日我們到新疆首日,在烏魯木齊的第一晚就住在這紅山下、拉大鏡頭看得見的《一路順風酒店》,大家紛紛坐在懸崖邊巖石上,以酒店方向為背景留下了紀念照。 爬到山頂紅山寶塔腳下,該塔建于1788年,塔高10.6米,為六面九級青磚實心塔,歷經200多年的風雨變遷,至今完好無損地矗立在懸崖頂端,堪稱烏魯木齊一絕一景。建塔時,名為“鎮(zhèn)龍寶塔”,其豐富的歷史故事,因篇幅所限則不在此贅述。選好角度,請漂亮的維族姑娘幫忙拍下了最高的合影!下山打的按定位回到集合點,大巴送往火車站,在二樓“俏疆山新疆抓飯店”進晚餐后,坐待21:56的K9789前往伊寧。 Day9:6月5日周一,7:34列車抵達伊寧。今天行程是去尋訪歌聲中美麗的“那拉提”,據(jù)介紹那拉提旅游風景區(q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源縣境內,地處天山腹地,伊犁河谷東端。1999年,那拉提景區(qū)成立,總規(guī)劃面積1848平方千米。風景區(qū)自南向北由高山草原觀光區(qū)、哈薩克民俗風情區(qū)、旅游生活區(qū)組成,平均海拔1800米。 相傳成吉思汗西征時,一支蒙古大軍經托克遜、巴音布魯克草原趕往伊犁河谷集結,艱難穿行于天山南麓,時當仲夏,山中仍風雪彌漫,寒氣瑟瑟,處在饑餓和寒冷中的蒙古官兵個個疲憊不堪。不料翻過一道達坂(蒙古語:山嶺),忽見云開日出,艷陽高照,眼前竟是繁花怒放、流水潺潺的一馬平川,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將士們頓覺心曠神怡,不禁齊呼:“納喇特,納喇特…..”,蒙語譯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后音譯為“那拉提”,一個形象的地名由此誕生。 大西北專列旅游時,在鳴沙山月牙泉70歲以上老者禁止騎駱駝,在此見到機會,兩位老頑童還想騎騎,可為了安全聽從勸阻,只得與駱駝來了張合影! “依提根塞”哈語意思:狗被吊死的地方。據(jù)說古時候,牧人從這條牧道轉場時,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先將所有物品裝上馬車,再在車上留一個空間給牧羊犬,為防路途顛簸犬只跳動,便用繩索將其拴住。可往往數(shù)天跋涉,到達目的地后發(fā)現(xiàn)牧羊犬會受到傷害,輕則奄奄一息,重則犬會被繩子無情的勒死。這說明了牧羊犬跟隨牧人也付出了艱辛,“依提根塞”地名也就由此而生。 “依提根塞”位于那拉提河谷草原,現(xiàn)在是哈薩克民俗文化展示區(qū)。在這里,可以參觀、品味、參與制作地道的草原美食,在“馕”的作坊前,老李認真打探著“馕”的制作工具,老江則買了兩個“奶油馕”。 在哈薩克民族手工坊,可以自己動手制作,還可以學習、體驗民族手工刺繡,在漂亮的哈薩克民族服裝前留影,離開時值守的小姑娘還邀請李阿姨一起合影了。那拉提還是自駕網(wǎng)紅“獨庫公路”中段必到的打卡地,我們不能開車上公路體驗,根據(jù)行程安排只能去感受一下它的“0公里”了。<div> <br><div> </div></div> <div> 乘大巴從那拉提出來,很快開上G218公路,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與G217公路的河邊交叉路口,在路邊《那拉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導覽圖》前留影。</div> 獨庫公路,即G217國道獨山子至庫車路段(圖下),是一條超級網(wǎng)紅的景觀大道。路口設有檢查站(導游囑咐不能攝影,故只得在停車處遠遠搶拍了幾張),這里在獨庫公路開放期間被視作“0公里”,可以由此往北或往東后折向南走獨庫公路。周圍少見服務設施,據(jù)說因自然災害而封路時,基本上需要拐到那拉提等待解封。 Day10:6月6日周二,今天主要行程是【賽里木湖】,將途經【果子溝峽谷】飽覽森林美景和橫跨峽谷上的《果子溝大橋》。果子溝是伊犁地區(qū)的天然門戶,“果子溝大橋”是往返賽里木湖的必經之地,全程從下到上可多角度欣賞這人類力量之美。大橋全稱《果子溝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線路全長4.4千米,橋長700米,橋面凈高200米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主橋全部采用鋼桁梁結構,耗用特殊橋梁鋼材17000噸、高強螺栓連接、安裝精度小于兩毫米;主塔高度分別為209和215.5米。該橋是自治區(qū)暨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單米造價高達340萬,共耗資23.9億,堪稱中國最土豪大橋。果子溝大橋凌空跨越,加上線路盤旋蜿蜒,宛如一道彩虹,更似橫臥山林間的巨型豎琴,彈奏著人間的美妙樂章。<br> 8點鐘出發(fā)經過果子溝和果子溝大橋,160公里開行二個多小時,來到“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賽里木湖】邊,導游還在辦理門票,趕緊在服務中心走道角上,與朦朧的湖面、湖邊的雪堆拍了張合影。 賽里木湖游艇票價120元/人,我們第一個交費最先辦好,在游艇碼頭等待到齊上船時,趁著光線給力,留下四人特別是美女愜意的笑靨。 電動帆船載著游客在湖上游弋,蔚藍的湖水、廣闊的草原、周圍常年積雪的山峰、清澈透底的湖面令人流連忘返,看到駕駛員稍有歇息,便有人上前“采訪”、有人湊近點贊,帥哥非常和氣還配合自如! 賽里木湖是新疆大西洋暖濕氣流向東最后眷顧的地方,才有了“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之說。賽里木湖古稱“凈海”,湖面海拔2071米,東西最長29.6公里,南北最寬25.7公里,面積458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10億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天鵝樂水”是這里的一個景觀,每年春夏會有天鵝來到這里的“天堂”,今天有幸與它們來了一次約會(見背后湖面)。 賽里木湖蒙古語稱“賽里木淖爾”,意為“山脊梁上的湖”,位于北天山山脈中(天山在伊犁河谷這里分成南北兩脈,呈現(xiàn)出Y字形),從果子溝大橋來的G312國道傍著湖岸而過。湛藍的湖水與天一色,同遠處山峰相映成畫,董導游推薦且領著來到岸邊最佳打卡點,并親自為我們拍下了每家的情侶照,確實不錯吧?! 從進入新疆開始,大巴車的座位按照組團報名的時間順序排位,全程不變。我們是第二名,坐在第一排的是83歲劉德民(控制理論專業(yè),老伴77歲)夫婦,江蘇無錫人,都是大學畢業(yè),精神矍鑠頗有格調,一路同行,來張合影留著紀念。 結束“賽里木湖”的游覽,開車86公里就到霍爾果斯口岸。這里籍由G312國道距離4853公里連接著上海,我和董導在0公里處合影,“新疆霍爾果斯的朋友們,你們好!我從上海那頭來了!” 近距離看到了霍爾果斯口岸關樓、鑲嵌有國徽的324國界界碑后,一種神圣的敬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江行安同志以嚴肅的軍人注目禮的姿態(tài),留下這張合影。 六點多鐘來到“喀贊其”,牌樓前滿地飛鴿爭食的景象就吸引了不少游客。這里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的南市區(qū),面積約22.9平方公里,以維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人口近10萬。 維族人早期從南疆遷居到此(喀贊其)時,大都以傳統(tǒng)手工制造謀生,其中多以鑄鍋為業(yè)者被稱之為“喀贊其”,鑄鍋行業(yè)雖已被取代,區(qū)域仍然保留著生產手工產品,其名也就流傳至今。 如果說是伊犁的花海草原,展示著新疆的“盛世美顏”,那么伊寧喀贊其就是整個伊犁河谷的靈魂,這里是保存著古老民族文化和濃郁民俗風情的靜土。首先專業(yè)導游帶領下,游覽國家級非遺項目《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傳習所,欣賞了民族歌舞、民族文化和習俗展示。《喀贊其民俗旅游區(qū)》系自費項目,我們的線路包括乘坐馬的、參觀民居、品嘗手工冰激凌等,聯(lián)票費用120元/人。 逛“喀贊其”要坐“馬的”,維吾爾語為“哈迪克”,也就是被稱為“六根棍”的馬車,因最初的車廂是由六根圓木棍并排架起而得名。每輛“哈迪克”最多能坐6個人,全陪兼領隊胡慧萍坐上我們這個車,可能是辛苦了,沒開車就瞇起眼養(yǎng)神了。全團雇了6輛車,跑起來清脆的馬鈴叮當、馬蹄咯嗒節(jié)奏響起,很是壯觀呢! 喀贊其的民居保持著較為完整的“塔蘭奇”(南疆遷來伊犁山谷的維族移民被稱為“塔蘭齊”)傳統(tǒng)風貌與格局,房屋建筑對藍色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外墻或是屋頂、更多在門板和窗欞,藍色大都是主色調,顯得精致而純凈,黃茂芹背后陽臺墻上掛著的維族小帽,更突顯著美麗的色彩。而“鐵床擺在大門外”更是“新疆十八怪”中“一怪”,夏日天氣炎熱,人們“不睡屋內睡屋外”,在葡萄架下納涼休息,手工鐵床擺在外面就方便一些,且有客人來時,好客的新疆人會在小桌子再放上瓜果點心,可供客人坐上品嘗了。 中式歐式俄式或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筑在這里交匯相融,又各具特色,走在其中,猶如進入童話世界,濃濃的異域風情撲面而來。這幢民居是完全非藍色的,在小街上比較少見,但大門兩邊像凳子一樣的柱腳,卻與其它民居類似,是專供歇腳或路人休息一下用的,劉德民夫婦倆特地坐上去體驗了一下,感覺太棒了! 走進院內看到確是一種別樣風格的建筑,像宮殿一般(難怪有網(wǎng)傳這里有“生活在宮殿里的老百姓”)。倚雕欄與百花同框,秋千椅現(xiàn)快樂時光。 <div> 進入“吐達洪”巴依大院(圖右下角院碑),吐達洪是民國伊寧四大巴依之一,以西域商賈領袖和文化使者形象享譽一方,出生于俄國,十月革命后帶全家輾轉到伊寧。1931年始建居所,建成僅住三年,于1936年被軍閥盛世才殺害。院落荒蕪至2011年被援疆者發(fā)掘,花千萬元修葺恢復俄、維、漢多風格融合建筑原貌,并在院里建了個小舞臺。我們坐在臺下小凳上,欣賞了十多分鐘的新疆歌舞,《頂碗舞》舞驚四座,觀眾無不拍手叫好。表演之前,地導端著專用盤,為每位客人獻上了一份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奶油冰激凌”(圖左上角)。</div><div> 從喀贊其出來,大巴開行半個小時就到伊寧火車站,北疆兩條旅游線路的行程到此結束,我們要乘坐22:20的K9790列車再回烏魯木齊,明天將奔赴東疆!</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宜兴市|
临海市|
中阳县|
鄂尔多斯市|
灵璧县|
正阳县|
新邵县|
乌鲁木齐县|
长丰县|
增城市|
衡南县|
潮州市|
德昌县|
永吉县|
锦州市|
二连浩特市|
连城县|
南汇区|
安达市|
侯马市|
漳平市|
方山县|
盐津县|
津市市|
屏南县|
苗栗县|
巴中市|
吴川市|
桐乡市|
锡林浩特市|
靖州|
阿坝县|
白山市|
南投市|
清丰县|
绥棱县|
增城市|
游戏|
松滋市|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