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讀書是件重要的事,是否讀書,讀什么書,往往決定了人生所走的道路。我們那個讀書的年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著諸多美好的回憶。雖說時間久遠,恍如隔世,然每每憶起,融融的暖意總會在心頭涌動。</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分子常被稱為臭老九,許多書籍成了封資修的代名詞,遭到銷毀或封存。有十多年的光陰,社會被各種運動裹挾,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我則插隊落戶接受再教育,幾乎沒認真讀過一本書。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后,年近25歲的我跨進大學校門,重新開啟學生生涯,盡管這樣,還是錯過了讀書的黃金歲月。</p> <p class="ql-block"> 當我在大學校園內、面對圖書館汗牛充棟的圖書時,我才猛然醒悟,知識貧乏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虛度時光其實是耗費了生命。由此,求知的緊迫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起初,我讀書如同饑腸轆轆的餓漢,吃什么都是美味,幾乎無選擇,古今中外的圖書拿到手都如獲珍寶,對每本書充滿了敬畏和渴望。那時年歲已不小,但最好的伴侶不是女友而是書籍,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是與書為伴。電視可以不看,跳舞可以放棄,但書不能不讀,一天不讀書心里就發慌,擔心又一次錯失光陰。 </p><p class="ql-block"> 時至今日,有些讀過的書印象深刻,經久難忘。如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曲初探》、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等,猶如孔子所言“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閱讀過程心醉神迷,愛不釋手。這幾本可謂是艱深的學術專著,出自大師手筆,充滿智者的洞見,要言不煩,言近旨遠,耐人咀嚼。還有劉勰的《文心雕龍》,字字珠璣,詩化的語言透現哲思的智慧,其中的名篇佳句,我至今還能背誦。而中國古詩詞長廊,瑰寶豐碩,美不勝收。我尤其鐘愛唐宋詞,那些精美貼切的文字所表現出的純真細膩的人世真情,常常讓我心潮起伏,感喟不已。我還閱讀了大量的西方名著,如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黑格爾的《美學》,托爾斯泰的《復活》等。西方哲人的思想,拓寬了我的思維視野,豐富了知識結構,并為以后的學術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p><p class="ql-block"> 伴隨著讀書熱,購書也成為生活的重要內容。閑時,我常去市新華書店。書店里人頭攢動,不知是印得少,還是購買的人多,想買的書很難買到。馬路邊會設有地攤,售賣各種舊書。每次遇見,我都要駐足良久,細心挑選,也曾買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史記》等書。我還記得,我們學校書店開張的第一天,許多人一清早就去排隊,第一名,買到《辭海》。我排了第二,買到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其他同學眼里都流露出羨慕的目光。對很多讀書人來說,購書也成了癖好。如能購得一本中意的書,喜悅之情會洋溢好幾天。有一年,我們隨導師去敦煌開會。到達目的地,導師便提議上街。我們不解,不去莫高窟、鳴沙山,逛街干嘛?導師說,找書店。我們更為不解,這個小縣城,書店會有好書嗎?導師詭秘地一笑,說,你們不懂,店小買書的人也少。果然,在一個小書店里,竟然買到卡西爾的《人論》,導師喜不自禁,開心地合不攏嘴。“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購書多年,我看著書架上漸漸地盈滿,那種充實感著實讓人渾身舒坦。</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文化界處于思想轉型期,思想領域的交鋒十分活躍。每逢有探索性的作品、新的思潮出現,如傷痕文學、朦朧詩、人道主義、文藝學新方法等,就會掀起一陣購書熱,像《傷痕》《美的歷程》一問世便洛陽紙貴,成為大學生們的重要話題。我接觸的第一本朦朧詩集是手抄本,在學生中私下傳看。然而朦朧詩一旦沖破藩籬,便以迅猛之勢在國內詩壇掀起一場風暴,評論者褒貶不一,由此反倒擴大了詩歌的影響力。一時間,我們讀北島、顧城、舒婷的詩,心靈上常會產生極大的震撼,很多名篇詩句深深地銘刻在心間。自然,閱讀也會激發起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催生出不同的思潮與流派。過去,人們一味強調階級性,忽略了對人性的關注,導致人間悲劇不斷上演。人道主義的討論,使得《人啊人》一出版便產生了很大的爭議。盡管過程曲折,眾多看法難以統一,但正是通過長期不懈的探索,人們對個體的“人”有了全新的認識,也促動國家法治的文明化進程不斷地推進。</p><p class="ql-block"> 話說回來,我們讀書的年代有其特殊的意義。猶如春風吹拂,萬木復蘇,正是讀書,引導人們走出蒙昧,啟迪心智,重塑人格。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八十年代激發的讀書熱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從小處看,讀書關乎到個體的生存需求和發展。從大處看,國家的富強、民主需要人們讀書,社會的和諧、文明也需要人們讀書,在讀書中繼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不斷地開拓創新,由此提升了全民的素質,推動了社會經濟與文明的全面發展。對知識的認知,也漸漸成為全社會人們心中無法撼動的追求目標,價值觀的改變,正是中國走上文明化道路的重要標志。</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人們的求知呈現多樣化,讀書也不再被視為那么的神圣。這并不奇怪,完備的基礎教育,培育了國民良好的文化素質,信息技術的覆蓋,致使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便利。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辛勞,人們也樂于接受直觀的視覺藝術,放松精神。朱熹曾說:“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現代人的求學與生活方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忽略讀書。越是文明社會,知識的修養越是重要,而讀書恐怕是提升內在素質最好的方式。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呼吁閱讀經典,倡導全民閱讀。的確,當下各種圖書已浩如煙海,難以取舍,不能窮盡,而閱讀經典應該是最好的選擇,最便利的閱讀捷徑。當然,讀書可以廣博,也可以專深,博爾能專,或先專后博都是可取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還要不斷地讀書,而回顧與反思我們的讀書年代,后人也許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示,并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熱愛讀書。</p><p class="ql-block">本文載于《中華讀書報》2018年4月25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湖州市|
长阳|
太谷县|
独山县|
安徽省|
阿拉善盟|
江达县|
河北省|
榆树市|
呼和浩特市|
嘉黎县|
青铜峡市|
汾西县|
五原县|
稷山县|
利辛县|
瑞昌市|
阿图什市|
香河县|
始兴县|
定陶县|
周宁县|
安图县|
宽城|
乐都县|
镇沅|
垫江县|
安溪县|
阿克陶县|
茌平县|
大城县|
醴陵市|
苏尼特左旗|
定陶县|
清水县|
瑞昌市|
工布江达县|
秭归县|
静海县|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