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東市,原稱安東,別稱東北蘇杭、北國江南、紅色東方之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寧東南部,東與朝鮮的新義州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接鞍山市,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海岸線長126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屬于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全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截至2021年底,丹東市總人口229.1萬人。<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慈海寺位于凌海九華山西側山腳下,這個修建時間不長,號稱“”小布達拉宮”,在當地很有名氣。我們慕名到這個寺院參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慈海寺從2012年開始建設,2015年修建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體結構中規中矩,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法堂、禪堂、客堂、齋堂、慈海大講堂等建筑,該有的一樣都不少。整個寺院房屋高大,屋頂都是金黃色的琉璃瓦,感覺特有氣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慈海寺依山勢而建,在寺廟的前面,修建了一組風格模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筑,只有通過這組建筑的正門,才能進入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外觀看,它采用了白色和紅色的組合色調,中間部分是一座紅色的建筑,其余建筑白色基調為主,紅白相間。確實和布達拉宮神似,拍照也特別出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慈海寺的門前廣場超級大,廣場的東邊有蓮花池,荷葉覆蓋了整個水面,水里有很多紅色和其它顏色的魚,長的都挺胖的,看到游人就會圍過來,估計已經吃習慣了。在廣場的西側,在水中有一朵很大的金色蓮花,象征著圣潔和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這里的場景設計,到周圍的建筑,可以看出建設者確實用心了。在遼寧凌海這個不大的城市,能有這么高端、大氣的寺廟建筑,確實是當地民眾的福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橋于1911年10月竣工。鐵橋有開閉梁,中間的橋墩有軸可旋轉90度,打開時船只可以航行通過。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為切斷中方供給線,多次進行空中轟炸,大橋在1950年11月8日被炸毀。戰爭結束后,中方一側所剩的四孔殘橋保留至今,在1993年被命名為“鴨綠江斷橋”,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景點向游人開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著大橋上銹跡斑斑的槍孔彈痕,讓我深深感受到,眼前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們前赴后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讓我懂得了只有祖國強大才能不再受外敵欺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5年,日本人首先確定在江上架設大橋,他們于1909年5月在朝鮮新義州一側開始了基礎施工,利用邊施工邊與中國清政府交涉的辦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經過半,腐敗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強壓下,不得不同意他們在中方一側建橋。因此,1910年5月在安東(今丹東)進行施工,次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這便是鴨綠江上的第一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鴨綠江斷橋該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便于過往船只航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4月,日本殖民統治者又在此橋上游不足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即現在的“中朝友誼大橋”,與第一橋并稱鴨綠江上的“姐妹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11月8日,美空軍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轟炸機,對大橋狂轟濫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軍又派出軍用轟炸機34架,再次轟炸大橋,朝方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癱瘓。直至1951年2月,經過狂轟濫炸的大橋最終被炸毀,成為廢橋,中方所剩4孔殘橋保留至今,被人們稱為“鴨綠江斷橋”,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不朽老人,見證并陳述著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歲月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鴨綠江斷橋”由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橋名,意在保留歷史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家陳運和到此寫下散文《歷史登上鴨綠江斷橋》,稱之“上了斷橋猶如上了一節愛國主義生動教育課,知恥辱、知勝利、知天下大事跟著共和國昂首闊步走過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6年,鴨綠江斷橋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3月,被遼寧省文物局確定為遼寧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抗美援朝戰爭時,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就是乘吉普車從這座橋奔赴前線的。1951年3月,美軍出動了6批次、30余架次飛機輪番轟炸,橋被炸斷。現在看到的是我方一側基本完好,朝方一側則連橋墩都已蹤影全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偶遇杭州哈雷摩托車隊,果斷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鴨綠江公路大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們都說鴨綠江是丹東的母親河,那鴨綠江上的橋就像父輩的脊梁,它們經歷了百般磨礪和歲月滄桑,仍然堅韌不催、默默守護。它們是丹東人民善良勇敢、樂觀向上的品質象征,是丹東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精神符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段歷史,一種情懷。一條老街,一話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從1876年清政府設立安東縣,“安東”就是丹東從1876年一直到解放后的名字,這是一段跨越百年的項目,匯聚了滿清、民國、殖民時期的獨特歷史以及各種文明,“安東老街”就是這段歷史的縮影。安東老街建筑外形主要參照丹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老街號建筑形式,復制了一部分標志建筑、老街名在項目里,采用了民國時期主要建筑符號做外墻及街景裝飾,分為老安東美食街、安東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兩部分,是集懷舊觀光、經典美食、旅游購物等于一體多功能文化商街。外街以及內街商鋪借鑒老安東經典建筑元素,配合老物件和街景雕塑,設計再現老街景,包括百年老字號、品牌餐飲、東北特產、海產品、風味小吃、地方戲表演、以及各種民間藝術,分別以安東時期繁榮一時的中富街、天后宮街、興隆街、聚寶街等著名老街命名。</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怀仁县|
拉孜县|
宝鸡市|
鹤壁市|
陵川县|
西城区|
比如县|
曲麻莱县|
保靖县|
博客|
鄂伦春自治旗|
神木县|
和龙市|
开封市|
岑溪市|
革吉县|
永胜县|
潮州市|
兴安县|
开封市|
宜昌市|
龙泉市|
陈巴尔虎旗|
合水县|
仪陇县|
临海市|
辽宁省|
隆子县|
光泽县|
安平县|
宣威市|
资兴市|
山西省|
什邡市|
界首市|
额尔古纳市|
射洪县|
林西县|
边坝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