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華夏文明搖籃”之稱的山西,因處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山西簡稱為晉,得名于晉國。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啟了戰國時代,因此山西又被稱為三晉大地。五千年文化的積淀,雕刻出了山西的“晉善晉美”,鑄就了山西最好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0月下旬,我來到山西,在這里游覽華夏五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精華: 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云岡石窟和平遙古城。一眼千年,晉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它位于山西中北部的沂州市五臺縣臺懷鎮,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廟宇繁多一座挨著一座。它集東方寺廟之大成,也是唯一的一個青(和尚)黃廟(喇嘛)共處一山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文殊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從”,以智慧、銳利和威猛顯形于世,因而最受人信仰。在佛教的三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中,文殊菩薩地位至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小貼士:</span> 山西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p><p class="ql-block"> 我國的五臺山與尼泊爾的藍毗尼花園,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又稱清涼山,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峰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為山西省最高峰。它由一系列大山和五座山峰組成,五座山峰峰頂平坦如臺,因而得名五臺山。</p> <p class="ql-block"> 顯通寺(大孚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見下圖)和羅睺寺(以釋迦牟尼的兒子羅睺羅命名的,創建于唐代,以“開花現佛”著稱),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p> <p class="ql-block"> 顯通寺,是五臺山的第一大寺,也是規模大歷史悠久的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 據傳,顯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選定的。因為,這里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釋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靈鷲山極為相似。</p> <p class="ql-block"> 有一種神圣,叫五臺山;有一種莊嚴,叫大白塔。五臺山有一座高聳入云潔白渾圓的巨大佛塔——大白塔,被譽為“清涼第一勝境”,大白塔所處的寺院叫塔院寺。</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志,也是五臺山的象征。大白塔全名叫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又叫大慈延壽寶塔(慈壽塔)。整個塔身高大挺拔,氣勢恢弘,雍容高貴。</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的塔頂之上,設有寶蓋、寶頂,蓋銅板八塊,形成圓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放置,圓盤上面是風磨銅寶瓶。圓盤邊緣,吊裝著36塊銅質垂檐,各垂檐下端掛風鈴3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風鈴。風吹鈴響,別有一番佛韻。</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大白塔,塔高達50余米,全為實心修筑,建成實心塔是因為佛教講究誠心實意。塔頂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p class="ql-block"> 大白塔與時光融為一體,守護著每一個虔誠者的敬心。 </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塔基回廊裝著123個80厘米高的銅質轉經筒(見上圖),轉經筒上刻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它具有祈求平安、消災解難,增長福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按順時針方向(右肩膀始終對著塔)轉動轉經筒,并繞行佛塔轉三圈(轉塔只能是單數),就會萬事順心,成就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佩服古人的慧眼,他們在上千年前,選擇來到這里筑寺廟,森林密布、寺廟掩映在叢林中,晨鐘暮鼓青燈黃卷,香煙繚繞誦經瑯瑯,五臺山安寧祥和的寺廟氛圍讓人懸浮的靈魂找到了一種可以安放的歸宿感,讓信佛的人、請香者和游客的心靈獲得寧靜,福壽安康。</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爐香。提示一下哈,到寺廟里去點香拜拜,點完以后千萬記住一定要用左手把香插進香爐,不要用右手。因為左為大,左是天,右是地。有許多規矩是不能變的呀!</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師說,燒香時,要說“感恩”這兩個字。不僅感恩神靈的庇佑,更要感恩生活中的點滴恩澤。</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五爺廟,創建于清代,又名“萬佛閣”(五龍王殿)。五爺是海龍王的第五個兒子,名叫圣衍(每年農歷五月十二是五爺的生日)。五爺廟是人們口耳相傳許愿最靈驗的寺廟,有求必應,應之必靈。據說,許下的愿望三年內必會實現。</p> <p class="ql-block"> 愿所愿皆所求,三分求,七分修,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導游告知,要空腹前往頂禮膜拜,最多許三個愿。這樣才能祈求平安健康,吉祥殊圣。</p> <p class="ql-block"> 下圖為五爺廟戲樓。佛、菩薩是不看戲的,但五爺喜歡,所以這里有五臺山唯一的一座戲臺,專門給五爺搭建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五臺山,踏入寺院門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左腳先入,如同人生邁出的每一步,都需深思熟慮;右腳先出,每一次離開,都是新的開始,這既是對自己的提示,也是對生活的尊重。這一規矩,不僅是一道物理門檻,更是一道心靈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北魏五臺山初建時,這里據說有300多家寺廟。時光荏苒,現在不到100家,這些寺廟齊聚在此讓人虔誠祈福。</p> <p class="ql-block"> 走了108級臺階,到了菩薩頂。這里的每一級臺階,代表一個法門,踏上一級臺階,意味著解脫一種煩惱。菩薩頂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造就了五臺山的獨特景觀。</p> <p class="ql-block"> 據說,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最先到達的就是菩薩頂,后來他還到過鎮海寺、臺麓寺、善財洞,并在善財洞寫下一首《歸山詞》。</p> <p class="ql-block"> 他的兒子康熙皇帝曾經5次到五臺山尋訪父親。人生無常,再偉大的人都將歸于塵土!</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一方凈土,凈心虔求,心誠則靈。世道既有人心詭譎,也有良善仁愛和善男信女,無論是朗朗乾坤,還是昭昭日月,只盼我們在閱盡人世現實之后,依然做一個眷戀晨露與晚霞的人。</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之行讓我知曉: 看清因果是智慧,明白人性是寬容,懂得隨緣是境界。世上有因果,天道有輪回。</p><p class="ql-block"> 在香煙繚繞的菩薩頂,被響徹百年的鐘聲穿透心靈,讓前來祈禱的人心安。</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的寺院,是最具“寺廟”氣質的地方,一律是灰色的庭院、白色的舍利塔,擎天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的梵唱《大悲咒》、《心經》(又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和誦經聲,能使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得以寧靜、放松……<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籟般的佛音,讓心境瞬間空靈,</span>那幽幽寂寂的空靈之聲余音裊裊。</p> <p class="ql-block"> 每個地方都是一本書,沒去五臺山之前,只知道它的一角。去過以后,發覺這個地方其實比我想象得寬闊很多,那里有一種美麗和慈悲需要去用心領悟。十年后,在制作這篇美篇時再回眸,五臺山的祥瑞和禪意記憶猶新,令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據說,每個到達五臺山的人,文殊菩薩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與你相見。知否,這只可愛的貓貓或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呢?</p> <p class="ql-block">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句佛號一聲心。人心向善,處處路寬;心有慈悲,福報久久。</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眾生,若能持有一份正知正慧的念力,就會持有一份正行正信的愿力。這愿力便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向往,源動力,初心和理想。</p> <p class="ql-block"> 若有機會再到五臺山,我要看看五臺山大山深處的佛光寺,看看改變中國建筑史的唐代古建筑(上圖)。</p><p class="ql-block"> 這座建造于公元857年的唐代木結構大殿,古樸、深沉、莊嚴,規模宏大,錯落有致。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憑借敦煌壁畫中的《五臺山圖》指引,在走進山西尋找唐代木構建筑的旅程中發現了寂靜的佛光寺。從此,打破了中國沒有唐代建筑、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的說法。千年佛光寺,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氣勢恢宏;歲月悠悠而佛光普照,氣勢恢宏卻寧靜致遠。</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有五座臺頂,五方文殊,五福臨門: 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p> <p class="ql-block">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Buddha的音譯,意思是覺悟的人。佛與我們眾生的本質區別就在覺悟。覺悟的三個要求:一是自覺,自己覺悟。二是覺他,讓別人、讓眾生覺悟。三是覺行圓滿,所思和所得,度己和度人,自覺和覺他,思想和行為,都完美無缺。</p> <p class="ql-block">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念悟時,眾生是佛。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講的就是“善”。一個人的善意,是慈悲,是愛,是珍惜,永遠別給傷害它的人!</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的“福與壽”石碑。</p><p class="ql-block"> 梵音入耳,清風入心。生命有盡,信愿無窮。在修心中獲得智慧,在凝望中獲得安寧。愿佛祖護佑我們平安順遂,喜樂無憂,添福增壽。</p>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p><p class="ql-block"> 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這是五臺山的智慧指引!悠然,隨心,隨性,隨緣。??????</p> <p class="ql-block"> ?? 感謝瀏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张家界市|
邵东县|
嵊州市|
保山市|
建平县|
衡东县|
云梦县|
水城县|
仲巴县|
玉屏|
遂川县|
新田县|
平昌县|
长武县|
和田县|
竹北市|
阿巴嘎旗|
邯郸县|
措勤县|
四平市|
宁德市|
竹山县|
濉溪县|
永济市|
城固县|
临海市|
乌海市|
洛川县|
肇州县|
米泉市|
湘潭市|
抚宁县|
抚州市|
平安县|
肇庆市|
浮山县|
鲁甸县|
龙游县|
平果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