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66年四季度和1967年初,樂山群眾組織紛紛成立,經過分化組合,于1967年一,二月間分別形成了觀點不同的兩大派,一派為四川樂山紅色造反兵團(簡稱紅造)。一派以東方紅11.10戰斗軍,捍衛毛澤東思想戰斗軍,67.17戰斗軍,貧苦勞動者戰斗軍,東方紅貧下中農造反總司令部,東方紅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東方紅學生聯合總部,地委無產階級造反總部,專暑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總部等九個群眾組織組成的四川樂山工貧學總聯合總部(簡稱"四軍五部")。兩派由于觀點上的對立,加之四軍五部反對靜坐軍分區,隨后又在軍分區,公安處的組織下,參與了"二月鎮反",所以兩派間的對立情緒越來越深,1967年4月28日,紅造派組織人馬砸了四軍五部的聯合總部,四軍五部隨之還以顏色砸了紅造組織,雙方摩擦逐步升級。5月14日,雙方在樂山城區發生小規模的武斗沖突之后,四軍五部成員撤出城區,駐札在樂山汽車大修廠,樂山造紙廠及新村廣場一帶,對樂山城形成了半包圍圈。紅造成員則在城內憑借城門固守。一派要沖回城里,一派要固守城內,造成較長時間的武斗對峙局面。雙方開始時用石頭,鋼釬互相對打,后來武斗升級為真槍實彈加土炮。釀成聞名全國的樂山武斗事件。直到7月上旬,解放軍149師奉命進駐樂山支"左",制止武斗,明確支持"紅造派",長達54天的武斗才得以平息。隨著武斗的結束,四軍五部被打成保守組織,令其解散。主要骨干成員遭到殘酷斗爭和鎮壓,有的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投進監獄,有的被打成"壞頭頭"遭到批判斗爭,有的被迫害致死。此次對四軍五部及其骨干的處理,是在極左思想指導下作出的,將兩派之爭的人民內部矛盾視為敵我矛盾,打擊了一派,保護了一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派別組織和派性斗爭都是"文化大革命"的畸形產物。"文革"中的所謂造反派和保守派兩大派,從指導思想上說,都是奉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錯誤方針服務的。兩派群眾組織都是錯誤的,都是"文革"運動的受害者,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好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對這次受到打擊和處理的群眾組織及其主要骨干成員,給予了實事求是的平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據1968年樂山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后建立的樂山武斗事件專案組調查,武斗死亡103人,其中直接參與武斗死亡58人(紅造派21人,四軍五部派37人),非武斗現場死亡45人,重傷50余人,輕傷1500余人,樂山武斗是"文革"全省乃至全國最早發生的大規模武斗事件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以上 (摘自《中國共產黨樂山歷史》第366,367頁)</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囊谦县|
宁海县|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右旗|
嵊泗县|
莒南县|
鄂温|
镶黄旗|
罗源县|
开封市|
饶河县|
东海县|
商水县|
襄樊市|
永丰县|
当涂县|
翼城县|
襄汾县|
罗平县|
霍林郭勒市|
屏南县|
泗阳县|
镇原县|
蓬安县|
清丰县|
阜新市|
花莲县|
茌平县|
北宁市|
大名县|
聂拉木县|
邛崃市|
宁国市|
阳城县|
文山县|
长葛市|
通渭县|
克东县|
思茅市|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