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p><p class="ql-block">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一位將光影和色彩運用到極致的大師!</p><p class="ql-block">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p><p class="ql-block">作為印象主義繪畫最具代表性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其藝術成就更為后人展現了無限寬廣的想象和探索空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莫奈最出名的17張名畫</u></b></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1865年,莫奈初識卡美伊,請她做自己當時正在籌劃的一幅巨型油畫《草地上的午餐》中的模特。畫面中左側第一個側身的女性就是以卡美伊為模特來繪制的。</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是在戶外完成的,因此和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比較,在描繪外光的生動和景物的真實自然方面,確有過之。畫中陽光透過林木灑在人物身上和地面景物上,透明燦爛,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莫奈運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繪了草地上消閑的紳士淑女。畫家以幽暗的樹蔭為背景,襯托著前景白布上的 男人、女人及食品,體現了夏日消閑的假日午餐。后面的一對情侶正要起身離去,一片片綠葉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 顯得異常透亮,不僅點明夏天的炎熱季節,也增添了畫面的顏色。景物、人物都描繪得十分鮮明動人。外光的運用, 給畫面帶來了色彩斑斕與清新爽朗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莫奈1865年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向馬奈1863年同名作致敬。他為了如實描繪光影效果,在地上挖了大坑,在坑內進行創作。本作雖然對人物有精確描繪,但真正出彩卻是背景的樹葉,它們在逆光下呈現出透明的綠色,由黃綠到深綠色彩層次極其豐富,莫奈解釋說這畫中每一片樹葉對他來說都是模特的臉。</p> <p class="ql-block">《花園里的女人們》</p> <p class="ql-block">《花園里的女人們》</p><p class="ql-block">《綠衣女子》的意外成功,使得年輕的莫奈雄心勃勃,決心繪制另外一幅大型油畫《花園里的女子》(2.55×2.05米),在這幅畫中,三位女子的形象都是以卡美伊為模特完成的。據說為了繪制這幅油畫,莫奈在花園里挖了一條壕溝,將巨幅畫板豎在壕溝里,然后自己站在壕溝的邊沿上揮筆作畫,足見規模浩大。不過可惜的是,莫奈的這幅畫作并沒有被當時的年度官方沙龍畫展所采納,其原因今天的我們實難理解。</p><p class="ql-block">1866年莫奈創作了《花園里的女人們》,這件作品是這個時期中最為重要的一件。創作是在租來的房子的庭院里進行的。由于畫幅很大,為了便于揮筆,他在庭院中挖了一個地溝,把畫布降了下去。畫面上的4個女人,都由一位模特兒充任,因此要不斷改變她的裝束、發型、姿態,畫家需事先分別畫出草圖,然后再組合到一起。這位模特兒就是1864—1865年與莫奈邂逅的卡美伊(后來的莫奈夫人)。</p><p class="ql-block">為了盡可能在相同的日照下作畫,有時畫家不得不停下來等待時機。為了突出四位美麗的淺色著裝女性,使之更顯華麗,畫面上使用了大量的濃綠色,尤其是眼前坐在地上展開白色裙子、手持遮陽傘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既有林間射入的陽光,又有樹木的陰影,的確是真實的再現。作品雖然相當的新穎,但未被1867年的沙龍選中。</p> <p class="ql-block">《印象·日出》</p> <p class="ql-block">《印象·日出》</p><p class="ql-block">1874年,莫奈參加了第一次印象派展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日出·印象》,這幅畫描繪的是法國勒阿弗爾港清晨的風景,太陽剛剛升起,水面霧氣朦朧。由于畫的是光線短暫變化的瞬間,于是受到學院派的嘲笑,說《日出·印象》完全就是憑印象胡亂畫出來的,印象派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此畫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籠罩下,呈現出橙黃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紅被各種色塊 所渲染,水的波浪由厚薄、長短不一的筆觸組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點組成的霧氣中顯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與 物依稀能夠辨別,還能感到船似在搖曳緩進。遠處的工廠煙囪、大船上的吊車……這一切,是畫家從一個窗口看出 去畫成的。莫奈以輕快而跳躍的筆觸,表現出水光相映,煙波渺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莫奈畫過許多水題材的畫,最具世界聲譽的是這幅描繪旭日初升、霧氣迷蒙港口的畫。畫家所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的一個多霧的早晨。經過晨霧折射過的紅日,形成了一個感覺上的灰綠色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又是幻覺的,它每時每刻隨著太陽光而變化著,畫家運用神奇的畫筆將這瞬間的印象永駐在畫布上,使它成為永恒。這幅畫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屆“獨立派”畫展中展出,《喧噪》雜志記者勒魯瓦,以這幅畫題寫一篇評論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熱愛大自然,廣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變化無窮的天空都是他繪畫對象。</p> <p class="ql-block">《海濱公園打傘的女子(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海濱公園打傘的女子(卡美伊)》這幅畫構圖偏上,左側的小男孩與打傘的婦女形成了一個三角構圖,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以綠,藍,褐為主色調,色彩清新明快,人物的衣服顏色與背景統一,看不到明確的陰影與輪廓線,筆觸大膽隨意,裙擺與草的走向充滿動感。</p><p class="ql-block">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朦朧的夢中場景,作者用大小比例及覆蓋遮擋的方法巧妙的區分了婦女,小孩,天空的空間關系,表達的很到位。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畫中的瞬間印象感覺。畫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較暗的色彩,表明是處于陽傘的陰影之下,而整個陽傘、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陰影區,與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對比(小兒子方面也一樣),女人擺動的頭巾和長裙上的縐褶也加強了畫面的動感。</p><p class="ql-block">莫奈比任何畫家更著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體本身的輪廓。他說:“光是畫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畫“空氣的美……但這是不可能的。”莫奈畢生致力繪畫那些不能畫的東西,這幅畫里天空中有浮云掠過,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風。</p><p class="ql-block">1875年,這一幅畫作,實際上是莫奈所有關于卡美伊的畫作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幅。當時的莫奈,大概也處在人生最“愜意”的時候,嬌妻幼子,年富力強,事業雖算不上成功,但一直在朝著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前行,生活雖然不富足,但是壓力也沒有很大,所以這一時期莫奈的畫作無一例外都滿是陽光、鮮花,生氣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韋特伊莫奈花園》</p> <p class="ql-block">《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p> <p class="ql-block">《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這幅作品,和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諸多作品相比較,風格是獨特乃至迥異的。莫奈的印象派風景畫,以戶外自然光線下的色彩變化為其主要追求效果,因此有人稱其為“外光畫派”,而這一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顯然是在室內完成的,整幅畫上可靠的光源,主要來自右側的窗子,缺少以往戶外直射的陽光。其二,一般來說,由于非直射光線的緣故,室內畫的顏色更多偏向中性一些,而這一幅畫的顏色卻異常濃重、猛烈,說明這是畫家要刻意追求的效果。第三,和莫奈以往不關注作品的細節處理不同,這幅畫對人物、對衣服的花紋,甚至包括對背景中團扇上花紋等等細節的處理都很細致,這也和莫奈以往的風格也不相符合。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這幅畫所處理的異域風格主題,放在莫奈的整個作畫傳統中,都是比較突兀的。和服、日本團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能劇鬼臉等等日本元素,構成了這幅畫主要的內容。</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國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從沼澤地觀望厄普特河岸邊的白楊樹》</p> <p class="ql-block">《從沼澤地觀望厄普特河岸邊的白楊樹》</p><p class="ql-block">莫奈視線中的情景是純真而自然的,表達的是內心真實的感受;他筆下的物象的交融,體現了萬物皆有靈氣,即使一樹一石亦不乏生氣,一點一線皆可貫注人之生命運動。總之,畫為心跡,莫奈追求的是一種本色美、自然美的藝術意境,是一種從欣賞美到認識美、最后超越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西邊的象鼻子(埃特爾塔的懸崖)</p> <p class="ql-block">這幅畫又名《埃特爾塔的懸崖》,艾特塔特石灰斷崖矗立在諾曼底海岸上,因為其形象的高大奇特而被十八世紀的許多畫家表現于畫布之。在眾多關于此景的油畫作品中,以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埃特爾塔的懸崖》最為著名。</p><p class="ql-block">從構圖上看,這是一個橫幅作品,龐大的拱形懸崖占據了畫幅的左上方三分之二的寬度,左側巖壁沿著畫布的左端被垂直切斷。懸崖因此顯出奇異的、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和鮮明的崇高感。</p><p class="ql-block">從色彩塑造方法上看,畫家用寫意的筆法表現天空和海的遠景形象,用寫實的筆法表現懸崖的背面和海的近景形象。以襯托出懸崖背光面和近景海面的有力的實景。</p><p class="ql-block">畫家選取了景物的背光面來表現景物,顯示了它的色彩表現功力。在大面積冷調子的背光面里,色彩豐富而厚重,筆法整飭而嚴謹,給人以凝重而沉積的感覺,欣賞時需屏息而斂神。在此背景的反襯下,日光直射的懸崖色彩溫暖而熱烈。陽光中的景物和近景海面波浪用筆粗獷、跳躍,充滿激情,與嚴謹的天空和背光懸崖的表達方法形成鮮明對比。這一部分的表現使整個畫面形象豐富生動,色彩豐富而富于美感。</p> <p class="ql-block">《冬季早晨時的干草堆》</p> <p class="ql-block">印象派認為真實是轉瞬即逝的視覺印象,沖破了以往的繪畫成見,直接用色彩來表達視覺。《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長的純色色點并置的技術,使觀者獲得色彩混合和震蕩的獨特的視覺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題繪畫系列之一,它記錄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時間光照下的色彩變化。印象派畫家強調瞬間的視覺印象,其繪畫表現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種追求精確逼真的繪畫觀念。倘若想在印象派繪畫中尋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遠看。但印象派繪畫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朧和色彩變化的微妙。干草堆,它的光影效果做的非常漂亮,實際上它是一個色彩印象,乍看上去,這仿佛是一個五歲小孩兒的信筆涂鴉。沒有細部。不代表那真的是涂鴉! 莫奈不只滿足于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其實《干草堆》這一主題早在1888年時就已被想到。這種景物只有秋季才有。于是他從秋天一直畫到翌年初春,不斷觀察其光的變化。前后一共畫了24幅。既有單幅的,也有成組的。角度也都不同,表現在不同時辰和不同光線的變化下的草垛形象。畫面看似單調,面對幾堆干草堆,畫家卻產生了深厚的色彩感情。開始他以為用兩塊畫布去畫這堆干草堆就可以了,一塊陰天用,一塊晴天用。可是,由于光線在草垛上不斷變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家取新的畫布。他之所以如此熱中于這個物體上的光的變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要記錄“某一特定自然景色的真實印象,而不是出去描繪一幅籠統性的風景畫。“從莫奈畫《干草堆》,看出了印象派畫家的整個作畫靈感的源泉,即光色的變幻激發了他的藝術熱情。他曾對友人寫信說:“太陽落下得那么快,我追不上它。”</p><p class="ql-block">這幅畫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燦爛明亮的光芒。作為印象派創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別喜歡畫光,甚至是終其一生都在找體現光之美、空氣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畫家都喜歡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畫筆記載下來。就像這幅畫《干草堆》。在陽光照射過來的那一剎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樣的?默奈通過自己細致地觀察,畫下的這些物體的變化。他并不注意物體本身的輪廓,因為光是主角。</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大運河》</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大運河》這是莫奈發揮印象派技法表現水城威尼斯夢幻迷朦流光倒影的經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海浪》</p> <p class="ql-block">《海浪》莫奈表現法國海岸浪潮波濤的翻滾和變換,色彩和動感強烈,同時和上空漂浮的云彩形成了“濃妝淡抹”和“動靜結合”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爾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爾火車站》繪于1877年的“圣拉扎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云的效果,神往于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p><p class="ql-block">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么后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撐陽傘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撐陽傘的女子》是莫奈畫于1886 年悼念亡妻卡美伊的作品。人物形象很模糊,連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見,但隨著筆觸堆疊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風和女子絲巾上躍動的陽光。卡美伊因病死于1879 年,時年37 歲,莫奈在同年畫下了《臨終的卡美伊》,畫中以憂郁的色調、紛亂的筆法,傳達出失去愛妻的悲傷。但我總覺得,莫奈愛畫勝過愛自己的女人。他曾經這樣描述他作此畫時的感受:“在我最親愛的女人的病床前,我發現自己很本能地在這張木然的臉上逡巡,尋找死亡帶來的色彩,觀察顏色的分布和層次變化我已經主動迎接色彩的沖撞了。”妻子死亡時,他竟還能如此冷靜地解構、分析。</p> <p class="ql-block">《日本橋》</p> <p class="ql-block">《日本橋》一座漆成綠色的日本式的拱形木橋跨越池塘;水菖蒲、百子蓮、杜鵑花科的觀賞植物和繡球花環繞并保護著池塘。 水面上漂浮著粉紅色的睡蓮。柳樹和紫藤直瀉水面,使水的色調變得更深、更藍。直到1895年,莫奈才畫了第一張池塘和日本橋的畫。從1898年起,他又畫了些同一題材不同版本的方形的畫,其中十來幅曾在杜朗-盧埃爾畫廊舉辦的他的新作展中展出。</p> <p class="ql-block">《睡蓮》</p> <p class="ql-block">43歲的莫奈在吉維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個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蓮,成為他晚年描繪的主要對象。這幅《睡蓮》是莫奈64歲時所作的早期小幅作品。</p><p class="ql-block">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 年之后,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里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 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 構思。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后27 年里,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睡蓮》系列作品,從1897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印象派大師筆下的愛情</u></b></p> <p class="ql-block">致敬莫奈,</p><p class="ql-block">致敬世間一切美好的愛情!</p> <p class="ql-block">《花園長椅上的卡美伊·莫奈》</p> <p class="ql-block">他們在塞納河邊相遇,一見鐘情。那時的少女卡美伊如出水芙蓉,窈窕淑女,仿佛人間精靈。他們很快墜入愛河。</p> <p class="ql-block">原來大師的愛情,與他的藝術一樣,同樣令人感動。</p><p class="ql-block">當今天的人們欣賞莫奈所遺留的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時會驚奇的發現:</p><p class="ql-block">只要有女子肖像出現,</p><p class="ql-block">就一定是他的前妻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綠衣女子》</p> <p class="ql-block">莫奈為卡美伊畫的第一幅人物肖像畫《綠衣女子》,這幅畫讓他在官方沙龍展上獲得了第一次成功。</p><p class="ql-block">“穿綠衣的女子(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圣·熱爾梅娜·歐澤華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里的女人們》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p> <p class="ql-block">《貝納庫爾河邊風光》</p> <p class="ql-block">《小船里的年輕女子》</p> <p class="ql-block">《粉紅色小船和女子》</p> <p class="ql-block">《坐在特魯維爾沙灘上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讀書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她是他一生的模特、天使和守護人。</p> <p class="ql-block">抱著小狗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坐在沙發上發呆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搖籃里的杰 · 莫奈》</p> <p class="ql-block">1867年,《搖籃里的杰.莫奈》,莫奈的大兒子出生。</p> <p class="ql-block">《午餐》1868年,幸福的家庭生活</p> <p class="ql-block">后來,他們的愛情終于感動了莫奈的家人,1870那年,他們的孩子3歲,他們終于結婚了,在特魯維爾小鎮度過了甜蜜的蜜月,莫奈不厭其煩的畫著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卡美伊和杰·莫奈在阿讓特伊花園》</p> <p class="ql-block">《卡美伊和杰·莫奈在阿讓特伊花園》也是在這段幸福的時光里,莫奈創作了日后揚名于世的《日出·印象》</p> <p class="ql-block">《卡美伊與兒子》</p> <p class="ql-block">《野罌粟》,畫面中同樣是卡美伊母子</p> <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附近的野生罌》</p> <p class="ql-block">《韋特伊附近的罌粟田》</p> <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大橋附近的海濱長廊》</p> <p class="ql-block">《特魯維爾浮橋》</p> <p class="ql-block">《窗口的卡美伊·莫奈》</p> <p class="ql-block">《捧著紫羅蘭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坐在柳樹下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花園里打傘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劍蘭旁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花園里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花園里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花園里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房子旁公園里的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靠著干草堆休息》</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卡美伊》</p><p class="ql-block">莫奈: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p> <p class="ql-block">《撐著太陽傘面向右邊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卡美伊不僅成了最初讓莫奈成名的畫作的主角,還成為了莫奈一生所畫的幾乎所有肖像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p> <p class="ql-block">這幅《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是莫奈用十年時間完成的,也是他十分珍愛的作品,一直收藏在身邊。也許是因為這幅畫,可以捕捉到卡美伊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莫奈筆下的卡美伊,</p><p class="ql-block">時而穿著白裙在園中嬉戲,</p><p class="ql-block">時而穿起和服充滿異域風情,</p><p class="ql-block">時而從太陽傘下嬌媚回眸,</p><p class="ql-block">時而含情脈脈地注視著</p><p class="ql-block">眼前正專心把自己描繪在紙上的莫奈。</p> <p class="ql-block">《奄奄一息的卡美伊·莫奈》</p> <p class="ql-block">在這幅《奄奄一息的卡美伊》中,卡美伊安詳靜謐、美麗依舊,仿佛并沒有死去,而是只是安靜地睡著、沉浸在溫暖夢境。</p><p class="ql-block">1879年,卡美伊因盆腔癌而不幸離世。</p><p class="ql-block">在愛妻彌留之際,莫奈仍忍痛手執畫筆,</p><p class="ql-block">畫下了他的一生摯愛在離世前的最后模樣,用純白色羽毛般的筆觸把愛妻的面龐與身軀包裹。</p> <p class="ql-block">1883年,莫奈來到法國,在巴黎市郊區的吉維尼小鎮,買下了一棟花園暴大無比的房子,他似乎覺得他要在這里度過他的余生了。據說買下這棟房子后,莫奈是憑借對卡美伊喜好的記憶布置裝修的,到今天,已經過了 125 年時間,房內的色彩和花園里仍然張揚著畫家獨到的色彩世界</p><p class="ql-block">莫奈故居外觀,所有的門窗包括臺階都是悅目的綠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睡蓮,水景系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奈在此定居后,再也沒有遷居。莫奈晚年耗盡心力,完成最后的巨作《睡蓮》,這組畫充滿著和諧、莊嚴而寧靜,流露出一種縹緲虛幻的意境;而其中的睡蓮,更是凄艷絕倫、蓋世無雙,就像夢中的睡美人一樣。</p><p class="ql-block">有人說:莫奈筆下的睡蓮就是卡美伊的化身,是莫奈心中日夜思念的睡美人。睡蓮暗香浮動,或許就是莫奈無數次在夢中出現的卡美伊,卡美伊并沒有離開,一直活在莫奈的心里,永遠都在。</p> <p class="ql-block">莫奈死后,遵照他的遺愿,被安葬在卡美伊的身旁,和他心心念念的卡美伊永遠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印象派大師莫奈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他曾周游列國,從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拜訪了倫敦,美國等地,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這些作品演繹了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莫奈作品欣賞</u></b></p> <p class="ql-block">《教堂》系列油畫,光影色彩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布吉瓦爾大橋》</p> <p class="ql-block">Boats in the Port of Honfleur, 1866 </p><p class="ql-block">《翁弗勒爾港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Reading in the Garden, 1866 </p><p class="ql-block">《在花園里讀書》</p> <p class="ql-block">Bathers at La Grenouillere, 1869</p><p class="ql-block">《格爾奴葉的浴者》</p> <p class="ql-block">Boats at Zaandam, 1871 《贊丹的船》</p> <p class="ql-block">Argenteuil, 1872《阿讓特伊》</p> <p class="ql-block">An Old Street of Chaussee, Argenteuil, 1872《阿讓特伊肖西老街》</p> <p class="ql-block">Argenteuil, The Seine, 1872</p><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 塞納河》</p> <p class="ql-block">Boats at Petit-Gennevilliers, 1872</p><p class="ql-block">《小熱納維耶的船》</p> <p class="ql-block">Autumn Effect at Argenteuil, 1873</p><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Boats on Rapair, 1873《拉派克上的船》</p> <p class="ql-block">Boaters at Argenteuil, 1874</p><p class="ql-block">《阿讓特伊的船夫》</p> <p class="ql-block">Argenteuil. Yachts, 1875</p><p class="ql-block"> 《阿讓特伊游艇》</p> <p class="ql-block">Boulevard St.Denis, Argenteuil, Snow Effect,1875</p><p class="ql-block">《圣丹尼斯大道,阿讓特伊雪景》</p> <p class="ql-block">Arriving at Montegeron, 1876</p><p class="ql-block">《抵達蒙特杰龍》</p> <p class="ql-block">Argenteuil, Flowers by the Riverbank, 1877《阿讓特伊 河岸邊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Banks of the Seine at Lavacourt, 1878</p><p class="ql-block">《拉瓦庫爾的塞納河畔》</p> <p class="ql-block">Blanche Hoschede, 1880</p><p class="ql-block">《布蘭奇 霍斯切德》</p> <p class="ql-block">Asters,1880《紫苑花》</p> <p class="ql-block">Bouquet of Sunflowers, 1880</p><p class="ql-block">《向日葵花束》</p> <p class="ql-block">At the Terrace at Vetheuil, 1881</p><p class="ql-block">《拉瓦庫尓的塞納河畔》</p> <p class="ql-block">At the Meadow, Vetheuil, 1881</p><p class="ql-block">《在維特伊的草地上》</p> <p class="ql-block">Alice Hoschede in the Garden, 1881</p><p class="ql-block">《愛麗絲 霍斯赫德在花園里》</p> <p class="ql-block">Cliffs Walk at Pourville, 1882</p><p class="ql-block">《普維爾的懸崖步道》</p> <p class="ql-block">Beach and Cliffs at Pourville, Morning Effect, 1882</p><p class="ql-block">《普維爾海灘和懸崖的晨景》</p> <p class="ql-block">Clifftop Walk at Pourville, 1882</p><p class="ql-block">《普爾維爾的懸崖頂步道》</p> <p class="ql-block">Basket of Graphes, Quinces and Pears, 1882 《籃子里的葡萄、柑橘和梨》</p> <p class="ql-block">By the River at Vernon, 1883</p><p class="ql-block">《弗農河畔》</p> <p class="ql-block">Boulevard des Capucines, 1883 01</p><p class="ql-block">《卡普西內斯大道》</p> <p class="ql-block">Boats on the Beach at Etretat, 1883</p><p class="ql-block">《埃特雷塔海灘上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At Petit-Dalles, 1884《在小達爾斯》</p> <p class="ql-block">Banks of the Seine at Jeufosse, Autumn, 1884《耶佛斯塞納河畔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Bordighera, Italy, 1884</p><p class="ql-block">《意大利博尓迪蓋拉》</p> <p class="ql-block">Anemones in Pot, 1885《盆里的海葵》</p> <p class="ql-block">Bennecourt, 1885《貝納庫爾》</p> <p class="ql-block">An Orchard in Spring, 1886</p><p class="ql-block">《春天的果園》</p> <p class="ql-block">Bennecourt,1887《貝納庫爾》</p> <p class="ql-block">Antibes in the Morning, 1888</p><p class="ql-block">《清晨的昂蒂布》</p> <p class="ql-block">Beach in Juan-les-Pins, 1888</p><p class="ql-block">《胡安萊藩的海灘》</p> <p class="ql-block">Cliff near Dieppe, Cloudy Weather, 1897</p><p class="ql-block">《迪耶普附近的懸涯 多云天氣》</p> <p class="ql-block">Bed of Chrysanthemums, 1897</p><p class="ql-block">《菊花床》</p> <p class="ql-block">Boats on the Thames, London, 1901</p><p class="ql-block">《太晤士河上的船 倫敦》</p> <p class="ql-block">《睡蓮》1908 年</p> <p class="ql-block">Agapanthus Flowers, 1914-1《莧花 》</p> <p class="ql-block">Boats in the Port of Honfleur, 1917</p><p class="ql-block">《翁佛勒爾港的船》</p> <p class="ql-block">莫奈一生的藝術創作有兩大主題:</p><p class="ql-block">一個是他鐘愛的花園,</p><p class="ql-block">一個是他愛了一生的妻子卡美伊。</p> <p class="ql-block">(文字圖片來源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县|
阿勒泰市|
阳东县|
西畴县|
清水河县|
治多县|
盘山县|
广德县|
老河口市|
高阳县|
汽车|
盐津县|
黄浦区|
涿州市|
樟树市|
永泰县|
中西区|
霍林郭勒市|
龙陵县|
三都|
临安市|
新昌县|
林芝县|
富顺县|
濉溪县|
长子县|
博罗县|
黄骅市|
凤阳县|
新竹市|
中卫市|
海淀区|
陵川县|
深水埗区|
大渡口区|
黎城县|
金沙县|
繁峙县|
锡林郭勒盟|
综艺|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