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的家:山西省保德縣石塘村舊址。</p> <p class="ql-block">講述人老四:秉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秉華兄弟你好!</p><p class="ql-block">告訴你一個不好的信息:你倆姨陳友于2023年6月2號病故了。白肺。終年86虛歲。農歷4月28本村安葬。</p> <p class="ql-block">大姨父陳盤岐和父親原來一塊當過兵,娶了馬蹄罕村母親姐妹倆,陜西人叫挑擔。兩家孩子互稱表姊妹,陳友是大姨家老大,老二叫陳全十,多年前骨瘤病故。</p><p class="ql-block">咱母親姐妹三人,大姨1956年缺醫少藥患急性霍亂病故,大哥從學校收到老家信回家告訴母親,大姨死了。母親正在廚房做早飯。聽到消息。哭的死去活來……</p><p class="ql-block">她們姐妹三人,三姨流鼻血無法醫治死了,大姨走了。沒有舅舅,老娘(姥姥)抱養了一個男孩,因為是外面領回的起名王外狗。由于不親。給老娘寄養老金只能寄給石塘村大姨家孩子陳友轉交。那個年代缺錢花,三扣兩扣到老娘手里錢也廖廖無幾。我一生1967年和2009年回石塘村見過此人二次。我們應該叫表哥。老家互稱兩姨。</p> <p class="ql-block">陳友的媽媽和我們的媽媽是親姐妹倆,舉足輕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你還準備回去嗎?</p><p class="ql-block">不可能回去了。哀悼是安慰活人,他們家的后輩我們都不認識。也沒必要了。發給大群,知道明確一下就行了。這消息是咱村上文人縣政府奉陪九任縣長辦公室主任。出版《縣志》發表過多部歷史著作《石塘村村志》就是他著的五寨縣師范學院畢業,叫陳秉榮。</p><p class="ql-block">石塘村出了三個名人。咱家就占了二個。</p><p class="ql-block">文人陳秉榮算一個。比大哥大一歲。父親生前在寶雞接待過他。在保德縣知名度挺高他採訪過父親生平。</p><p class="ql-block">另外兩個就是軍人師級干部天津三爹。文職類縣團級就是父親。</p> <p class="ql-block">左:我們的父親 右:天津三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1953年,父親舉家搬遷我們來陜西時大姨十里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p><p class="ql-block">沒想到那一次相送竟然成了母親姐妹倆絕別。一生再也沒有重逢。</p><p class="ql-block">大姨嫁在石塘村,父親常去他家看望戰友。</p><p class="ql-block">大姨發現父親英俊瀟灑,把她妹妹介紹給父親。這樣姐妹倆回娘家也是個相伴。</p><p class="ql-block">因為鄉間小路兩村之間要過一段亂石溝,荒涼無人煙,十分恐怖的。父母親結合,很大成度上大姨功不可沒。來陜前,母親把帶不走的家當就無償留在大姨家保管。</p><p class="ql-block">1967年我和小妹及母親回家探親。還去過大姨家。大爹家看見是個機會追到大姨家把十多年前存放在大姨家家具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為搬家具,還鬧了一段感情風波。令人尷尬無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7年回家探親,也是大姨家陳友來信說老娘(書本上叫姥姥)小腳姥姥往莊稼地里背糞肥料。一段結冰地。摔斷腿骨折了。燃起了母親回家探望老人的念頭。結果是遠離縣城醫院沒吃藥、沒治療,我們臨走時出門50米以外還聽到姥姥呼喚,回頭望去,姥姥竟然爬出屋外40多米讓我們再回來看她。</p><p class="ql-block">我和母親又大哭一場。</p><p class="ql-block">隨后不到一年,姥姥舉步維艱,痛苦離世。</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母親,我們的姥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五:你把人說的淚水長流![難過][大哭]</p><p class="ql-block">老六:就是,我流了好多淚,血緣隔不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沒有擴大事實,實事求是說明當時情況。屬實。</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沒有多陪陪姥姥,而急著返陜,是因為大哥當兵回到麟游,給老家發來電報摧返陜,母親急著回麟游,結果麟游下大雨,我們到崔木西安長途車就折返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大哥徒步去崔木接曉霞和母親回麟游,母親是解放腳非常辛苦。全縣除了醫院救護車和運輸隊幾輛破車外,交通工具非常落后。財政沒錢,計劃經濟,沒有指標是買不到車。汽車可以花巨資維修。但不可新購置。</p> <p class="ql-block">1963年大哥參軍入伍(鐵道兵)父親、母親送行時的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母親懷抱小弟,旁邊站的是大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17年來,麟游經濟捉襟見肘,派干部去麟游都不愿意去,是父親說了一句至理名言:沒人去我去!浩浩蕩蕩的帶領我們一家老小進駐麟游十幾年,那是貧困的十幾年。</p><p class="ql-block">現在好了,到處采煤麟游富的流油,成了土豪縣,財政收入人均25萬。</p> <p class="ql-block">過去的照片兄妹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現在汽車多了,樓房多了,真正成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有急事拍電報成了歷史。</p><p class="ql-block">回趟老家,易如反掌。</p><p class="ql-block">如果咱家還在麟游,兄弟姐妹回麟游,各戶私家車開門前,八九輛,停一排行成了亮麗的風景線,北京,天津,寧夏,成都,陜西,各路車牌讓人眼花繚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兄妹8人回老家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親現在還健在,我們家就是四世同堂幸福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呵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回老家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和小姑姑拍的合影。拍照時一句喊話大家都瞅:隔拉拉,鄉音笑死個人!時隔又是十幾年,照片中已有幾位已不在人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陳氏一家親,旺族再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荣成市|
云阳县|
陇川县|
镇平县|
萨迦县|
德江县|
肃北|
读书|
荔波县|
永修县|
广元市|
永昌县|
沁水县|
嘉荫县|
桂平市|
凤冈县|
垫江县|
浮梁县|
洛隆县|
昌邑市|
青海省|
安平县|
兴化市|
曲阳县|
长宁县|
瑞昌市|
定州市|
镇原县|
铁力市|
泸西县|
滨州市|
黄浦区|
墨玉县|
敖汉旗|
凤庆县|
大城县|
札达县|
泰宁县|
搜索|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