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江西,首先會想到幾個名詞:滕王閣、景德鎮陶瓷、紅色搖籃、道教文化。人稱贛鄱大地,魚米之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因未曾有過的體驗,也因近兩年未出遠門,于是跟隨美篇老師們,由馮導帶隊,于5月27日滿懷期待踏上《尋仙問道—詩意生活》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此次文化之旅為廬山西海/景德鎮/葛仙山 /龍虎山/滕王閣雙臥 7 日游,由此前往五個主要景點,逐一游覽探尋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途中大巴車上,馮導組織彼此介紹,才藝表演,拉近距離,活躍氣氛。馮導英俊儒雅,唱功雄渾深厚,博得滿堂喝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一篇 廬山西海的靜逸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由大型水庫柘林湖(后改名廬山西海)和佛教禪宗圣地云居山組合而成,是國家五A級景區。風景區內有佛教文化內涵深厚的云居山與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8000多島嶼相擁,拓林湖水域面積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見度11米,負氧離子含量為15萬個/立方厘米,屬國家一級水質、一級空氣的天然大氧吧。山岳景觀和大規模的湖島風光以及人文元素緊密結合。是名符其實的綠水青山。</p><p class="ql-block">我們乘游船來到島上,游走于其中云居島、女神島、箬溪島、西海之星,島相依,橋相連,舟相伴,山脈層巒疊嶂,湖水碧波萬頃,綠島擁翠,猶如顆顆翡翠落玉盤。島上時不時下起太陽雨,煙雨縈繞,西海似“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處子,靜逸柔美,宛如仙境。無論云居塔上聽雨聲、玻璃棧道賞湖光山色,還是箬溪樓旁的楊梅采摘,無論孔雀園里嬉戲,還是金龍橋和山海橋上的搔首弄姿,美景讓人陶醉,已然忘卻自己都近花甲之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乘廬山西海游輪,暢游最美江西西海群島,品當地農家菜,晚入住西海溫泉假日酒店,泡溫泉洗滌一天的疲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篇 景德鎮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陶陽里御窯景區,國家4A級景區,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御窯廠遺址、以及御窯博物館、周邊里弄民居、會館瓷行、窯作群落、陶瓷工業遺產等歷史文化遺存組成。歷史上所說的“陶陽十三里,煙火十萬家”指的就是這片區域。這里是“瓷國皇冠上的明珠”,是明清兩代專造皇家瓷器之所。埋藏于地下的瓷片,與故宮館藏同源,隱藏了景德鎮聞名天下的“密碼”。這里是千年古鎮的“活化石”,是景德鎮城市的獨特符號與文化名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御窯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瓷器代表中國,景德鎮代表了瓷器的巔峰,了解瓷器藝術不能錯過的便是將建筑景觀和遺址融為一體的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建筑設計師為央美建筑學院院長朱锫)。八個大小不一半圓形窯狀雙曲面拱形結構交錯而成的獨特建筑造型,層次豐富,回歸本真,從外表上就能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氛圍,紅磚墻裝飾在光影的變換下顯得格外有魅力,不愧為“最佳文化建筑獎”作品。</p> <p class="ql-block">瓷器的歷史從古至今都存留在一磚一瓦之中,從發掘到的古墻街道到破碎的珍貴瓷片再到瓷器制作的建筑構件以及一整面的瓷器物件,都精細到像是國寶,展品多為孤品絕品,是鑒賞景德鎮陶瓷歷史的重要考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稱”的無數名垂青史的陶瓷佳作,永樂宣德年間的優雅青花,成化年間的斗彩及清朝時爐火純青的精美瓷器從這里誕生。</p> <p class="ql-block">“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純白素胚經過繁雜的工序洗禮,將相傳千年的圖騰畫于其上,最終蛻變成精美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在對景德鎮陶瓷的迷戀中走出來,緣源餐廳聚過餐后前往更讓人迷戀的葛仙村。</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 葛仙山的仙氣</p><p class="ql-block"> 葛仙山號稱“中華靈寶第一山”葛仙村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擁有豐富的植被和負氧離子,在2020年獲評“江西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白天的葛仙村仙霧繚繞、群山環抱,夜晚的葛仙村流光溢彩、亦真亦幻,可以感受仙村的詩情畫意。乘車到達葛仙村國際度假旅游區,身著唐裝漢服,來神仙居住的葛仙村,燈火闌珊,一眼千年,穿越人間,毫無違和感。</p> <p class="ql-block">“葛仙村國際旅游度假區”15億投資里,光是燈光的投資就多達3億,整個景區一共設置有1萬多盞燈,光是電費每天就差不多需要5萬元,炫目的夜景效果讓人驚嘆,精心打造的燈光秀和真人實景水幕演出,配合高科技的激光特效,美輪美奐,賞心悅目,必須來葛仙村夜游打卡。</p> <p class="ql-block">仙氣十足的美友姐姐們和彬彬有禮的先生們</p> <p class="ql-block">來葛仙山過幾天神仙日子</p> <p class="ql-block">葛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中部的葛仙山鎮,地處武夷山北麓,主峰葛仙峰海拔1096.3米,號稱“中華靈寶第一山”。漢以前葛仙山名云崗山,因漢末赤烏元年間(238年—251年)江左著名道士、醫藥學家、道教靈寶派創始人葛玄(后人稱之為葛仙翁)在此煉丹、飛升,故易名葛仙山,又稱葛山。葛仙山集宗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是“一山兩教、道佛雙修”宗教地。唐宋間,靈寶派空前昌盛。唐代懿宗皇帝,北宋英宗、徽宗,南宋理宗皇帝皆賜封葛玄、敕建仙山。</p><p class="ql-block">葛玄(164年-244年),漢族,吳丹陽郡句容縣都鄉吉陽里人(今句容市),祖籍山東瑯琊,三國著名高道,道教靈寶派祖師。字孝先,號仙翁,被尊稱為“葛天師”。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喜好遨游山川,去過括蒼山、南岳山、羅浮山。編撰《靈寶經誥》,精研上清、靈寶等道家真經,并囑弟子世世箓傳,葛玄羽化后,其侄孫葛洪成為靈寶宗的重要傳人,葛洪從孫葛巢甫又進一步將古《靈寶經》發揚光大,著新《靈寶經》,并正式開山立宗,創靈寶派。</p><p class="ql-block">通過旅游,身臨其境,果然能漲些知識。</p> <p class="ql-block">專業的王導游,知識儲備強大,有問必答,姿勢很帥</p> <p class="ql-block">“到此方覺宇宙寬”</p> <p class="ql-block">葛仙山創建佛教慈濟寺的乃是鵝湖峰頂山慈濟禪寺六堂之一“隆隱堂”的高僧大德。鵝湖慈濟禪寺的開山始祖又是唐代佛教界的大義慧覺禪師,他先后歷經四朝皇帝,蒙賜錫杖、玉環。葛仙山慈濟寺即為鵝湖峰頂慈濟禪寺分寺。</p> <p class="ql-block">八卦宴和游仙山的主題也很契合,如果設成“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符號或“水木火土金”的顏色就更完美了。餐畢繼續向道教發源地龍虎山進發。</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 龍虎山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鷹潭,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世人稱為“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丹霞地貌特征,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早在東漢中葉,道教的創建人張道陵(第一代張天師)在此筑壇煉九天神丹,相傳丹成時有青龍白虎環繞于丹鼎之上,故名龍虎山。龍虎山森林覆蓋面積62%,雨量充沛,氣候溫潤,龍虎山景區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中國國內景點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 龍虎山天師府又稱相國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上清鎮龍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華山,門臨瀘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屢加修建,現存木構建筑均為明清建造遺存,為道教正一派兼龍虎宗祖庭。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礎上,以府門、二門、私第為中軸線,修有玉皇殿、天師殿、玄壇殿、法箓局、提舉署、萬法宗壇等建筑,是現龍虎山地區唯一的道教活動場所。龍虎山天師府的建筑規模是全國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與孔府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被“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后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著書有《老子想爾注》,弟子達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從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師道在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正一道在自身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張天師在龍虎山承襲了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 “南張北孔”指的是中國兩大傳統文化的代表——南方張天師和北方孔子兩大家族,對中國文明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南為道,北為儒:孔子為人之言行師表,而天師卻是護國大師。據說孔子晚年曾耗盡所有時間用在學習《易經》和注釋。</p><p class="ql-block"> 我國源源不斷流傳至今的三教中,儒教源于孔孟,是官教,佛教來源于印度,是外來教,真正來自于民間的只有道教。據說國運三元九運將迎來九紫離火運,國之大運從艮卦“土運”,正在向離卦“火運”過渡,迎來文化大興,或許國學、道教文化將盛行也未可知。行善積德、敬畏自然、修身養性,順勢而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曾經為龍虎山留下詩句:</p><p class="ql-block">灣灣苔徑引青松◇</p><p class="ql-block">蒼石壇高進晚風。</p><p class="ql-block">方響亂敲云影里,</p><p class="ql-block">琵琶高映水聲中。</p><p class="ql-block">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寫下:排衙最高、仙巖最秀、碣石最峭。龍虎山的名聲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坐小小竹排,賞龍虎山風光,快意瀘溪河。</p> <p class="ql-block">成為開開心心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五篇 滕王閣的今昔</span></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贛水之濱,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歷經滄桑迭廢迭興28次,現存建筑為1985年第29次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主結構為九層,重檐歇山式碧瓦屋頂,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斗拱層疊,畫棟彩柱,雕門透窗,保有唐閣的雄偉氣勢。閣中有詩文、碑拓、圖畫等。王勃所作《滕王閣序》“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亦高懸閣內, 如今滕王閣景色與往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已不可同喻。</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為紀念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專題紀念館,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基本陳列陳展各類圖片、圖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藝術品51件,陳展內容主要有:新館大樓南昌起義、人民軍隊光輝歷程以及舊址復原陳列等。展覽空間分為兩層,一層為主要展覽區域,二層主要為專題展區和多媒體互動展區;展覽共分“危難中奮起”“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上井岡”“群英耀中華”6個部分、21個展示單元;展覽以“偉大的開端”為主題,以“強軍之路”為主線,展示了自八一南昌起義開始,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生活當思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結束語</span></p> <p class="ql-block">七天很短暫,轉眼已歸程。天氣的炎熱、旅途的疲憊并沒有影響旅游的質量,雖然旅游團隊人員平均年齡65歲,但大家互相幫助,彼此包容,在馮導的貼心帶領下,并不同于一般老年團。老師們熱愛生活,愛好廣泛,攝影技術水平高超,閑暇之余還能翩翩起舞。此次文化之旅使我們領略了江南的自然風光,更多了解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蘊,也感受了美友團隊高素質的和諧氣氛,不一樣的江西之旅留下了“尋仙訪道、詩意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人生本就是一場旅行,從起點,到盡頭,也許快樂,也許孤獨,因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熱愛,于是止不住前行的腳步,義無反顧。去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樣的風景,認識新朋友,收獲新的快樂,開闊視野,體驗不同的人生,這就是旅行的目的,這次《尋仙問道——詩意生活》江西游圓滿結束、目標達成。美景無限,心向未來,充滿期待。</p><p class="ql-block">(美篇中引用了老師們精美攝像攝影,一并表示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五台县|
龙口市|
灯塔市|
睢宁县|
江安县|
淮滨县|
安达市|
稻城县|
祥云县|
招远市|
泉州市|
新兴县|
四川省|
山丹县|
绥德县|
天津市|
凉城县|
惠东县|
德江县|
曲水县|
甘孜|
山西省|
漠河县|
许昌市|
方城县|
漯河市|
富裕县|
安平县|
水富县|
垦利县|
高要市|
呼伦贝尔市|
孟津县|
湟源县|
张家港市|
隆德县|
翁牛特旗|
汝城县|
新源县|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