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是免費景點驚喜吧!</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在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坐落著一對古塔,它們就像兩個孿生兄弟守衛在山口兩旁,顯得格外挺拔。</p><p class="ql-block">拜寺口雙塔坐落在賀蘭縣西部的拜寺口。自銀川乘車順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約30分鐘即可到達。拜寺口雙塔矗立在拜寺溝口左側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個方形平臺上。</p><p class="ql-block">兩塔東西相距百米,像一對情侶,含情脈脈,形影不離。人們懷著敬仰之情,送給她們許多美麗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飛來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由來: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處曾有多達100余座的廟宇而得名。拜寺口雙塔的建造時間并沒有明文記載,但在根據雙塔周圍散落的大量與西夏王陵同風格的琉璃構件殘塊,以及寧夏地方史志的記載,可以確定此處在西夏年間曾經建有佛寺,這兩座塔可以基本確定與佛寺同時期建造,并且同為西夏武烈皇帝李元昊的離宮建筑的組成部分。此后雙塔周邊相關的寺廟建筑在明代嘉靖年間已經被毀。</p><p class="ql-block">明朝《萬歷朔方新志》當中,雙塔為當地的重要地標建筑。清朝乾隆四年時,寧夏地區發生里氏8級大地震,但雙塔并未被震倒,具體受損情況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雙塔始建于何時,史料無記載,明萬歷年間修寧夏《萬歷朔方新志》卷首《寧夏鎮北路圖》中,在拜寺口就標有雙塔。根據塔剎發現的文物推測,雙塔于元代早期曾進行過裝修,修繕了塔剎,粉妝了壁面,但塔身未進行大的修理。新中國成立以后,經碳-14測定雙塔朽木,專家認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銀川地區地震頻繁,特別是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發生一次八級以上地震,雙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毀,可是雙塔卻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嶺之中,這充分體現了當時西夏建筑業的高超技術。</p><p class="ql-block">1986年,國家組織力量對雙塔進行了加固維修,有蒙古汗國銀幣“大朝通寶”,元初“中統寶鈔”,絹質“彩繪佛畫”(唐卡)、“絹紙花”,木雕“上樂金剛雙身像”、“木花瓶”和銅佛像等。雙塔經維修后,被國家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德阳市|
富阳市|
中山市|
政和县|
江安县|
本溪市|
北海市|
大荔县|
余干县|
神农架林区|
湛江市|
弥勒县|
石家庄市|
龙游县|
永泰县|
浠水县|
理塘县|
泸西县|
邵阳县|
荔浦县|
安乡县|
文成县|
东港市|
达日县|
迭部县|
马关县|
盐亭县|
平和县|
长治市|
呼图壁县|
峨眉山市|
韩城市|
通江县|
民权县|
富阳市|
洛隆县|
吉水县|
深州市|
镇坪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