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午聽罷維也納交響樂團在東藝的演出,已經接近下午5時,距晚上新天安堂的音樂會僅有兩個多時辰,算了下時間,從東方藝術中心乘地鐵到南京東路再步行至新天安堂約半個多小時,途中再吃個快餐時間略有富裕,正好仔細看看這座有著120多年歷史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天安堂座落在蘇州河畔的外灘源,往東不遠是著名的外白渡橋,河對岸是老上海的地標上海大廈,天安堂始建于1886年,由英國建筑師道達爾設計,是一座精美的哥特式建筑,落成后一度是蘇州河南岸最高的建筑,1890年和1907年兩次做為在華傳教士大會的會場,1920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來華時曾在這里發表過演講。1958年后被政府沒收成了上海照明燈具廠的辦公大樓,拆除部分塔尖內部改造的面目前非,2005年燈具廠遷出計劃恢復原來部分功能,未曾實施2007年初一場大火把天安堂夷為平地,現在看到的建筑一部分就是拆卸原構件后進行的"落架大修”,整體建筑依原圖紙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重建完成。落成后原計劃作為民政局頒發結婚證的地點,近幾年被用來做為舉辦音樂會的場地,常演曲目多為室內樂或宗教音樂。同時,這所場地又有了一個名字,叫做:不止空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些年在上海,幾次在蘇州河路過這座教堂,因地理位置特殊,許多時尚男女在這里打卡、拍照,滿眼流動的風景,只是教堂大門終日緊閉不曾進過,去年聽說這里常舉辦一些音樂會,網上瀏覽多次竟是一票難求,昨天早上再次線上察看,見平臺有低價轉讓立刻下單,再次察看已無票源,幸運搶到僅有的一張且價位僅有原價三分之一,呵呵,老克勒也不過如此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蘇州河對岸的上海大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遠遠可以望見浦江對岸陸家嘴的地標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音樂會是晚7點開始,提前20分鐘進場,打算仔細看看這座有著120多年歷史的教堂,步入大廳環顧,整個廳堂已沒有任何教堂的色彩和模樣,純粹成了一個演出的場所,正前方是一個舞臺,臺下擺放著一排排活動座椅,看來也方便舉辦其它的活動,我忽然明白了改名為"不止空間"的含義,這里不僅可以崇拜圣詠,還可以有人間煙火,用音樂表達人生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大廳的舞臺和聽眾座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晚上音樂會的演奏家來自畢業于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的幾位年輕人,第一支曲子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三重奏《悲歌》,今年是音樂屆的拉赫瑪尼諾夫年,全球各地都在紀念這位世界著名鋼琴家誕辰150周年,前不久還在上海音樂廳聽過他的專場音樂會,他的第二、第三鋼琴協奏曲我是百聽不厭,由此,又特別喜歡上了彈這些曲子的阿格里奇和王羽佳。上一次又聽他的帕格尼尼變奏曲入了迷,這次上來就是拉赫瑪尼諾夫,一下就有了興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琴聲在空曠的教堂甫一響起,身上便覺得起了雞皮疙瘩,教堂內的音質很特別,或者是教堂的空間不大頂又很高,似有環繞音響的效果,特別清晰入耳,我曾在教堂聽過幾次詠唱,一次是在佛羅倫薩的圣百花教堂,在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還趕上一次彌撒儀式,在克羅地亞戴克里先宮遺址聽過四人無伴奏合唱,在教堂聽器樂演奏這還是頭一遭,拉赫瑪尼的這支曲子依然是拉式的憂郁抒情風格,旋律中蘊含著幻想和悲傷的俄羅斯情調,據說,創作此曲時拉赫瑪尼諾夫剛剛失去好友和恩師,這位恩師便是大名鼎鼎的柴可夫斯基,大的環境是俄羅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饑荒,這首曲子寄托了他所有的哀思和冥想。三位年輕演奏家看來磨合已久,彼此間配合默契,雖是鋼琴三重奏,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表現絲毫不弱,小提的傾訴,大提的沉郁伴著琴音的起起落落匯成一條憂傷的河流,凄美而又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支曲子是德沃夏克的第三鋼琴三重奏《杜姆卡》,杜姆卡是斯拉夫民族民間的一種敘事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情,曲子往往傷感憂郁,曲中又穿插著寧靜和歡快情緒,德沃夏克這支曲子共六個樂章,每個樂章是典型的杜姆卡,聽上去有《自新大陸》中民歌的曲風,總之是很斯拉夫,很德沃夏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半場的曲子是勃拉姆斯的第三鋼琴四重奏,因這支曲子涵蓋了作曲家對舒曼妻子克拉拉的思慕,對沒有結果的愛的消沉,被喻為維特的煩惱,又被人稱做《維特四重奏》,這些情節,在勃拉姆斯的傳記電影《大師的情人》中有所展現,病態的愛情給這支曲子蒙上一層陰郁的色彩,大師的情感通過演奏家的手指,再去傳遞給聽眾仍能感覺到那種無助的煩惱和思戀,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一支曲子是一幫琴童與幾位演奏家的合奏,上海習琴學童多,與音樂家直面交流機會也多,一般有這樣機會,他們都會加以利用,一面可以學習琴技,也能登臺鍛練,沒準將來從這里冒出一個家來也不一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音樂會結束,走出教堂,聽了一場全是憂郁風格的曲子,心里競然全是喜悅,是感管享受后的滿足,這真奇妙,全是迷人的音樂所賜!</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浦城县|
开阳县|
永春县|
保定市|
湖口县|
剑河县|
彭水|
新平|
龙游县|
东莞市|
阿荣旗|
含山县|
鹤壁市|
信宜市|
防城港市|
龙里县|
梅州市|
中江县|
保山市|
浪卡子县|
高安市|
哈尔滨市|
南汇区|
北川|
灵山县|
渝中区|
西和县|
佛坪县|
新宁县|
寿宁县|
伊宁市|
万源市|
焦作市|
本溪市|
本溪|
甘孜县|
海盐县|
涞水县|
崇左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