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蕪湖一中從1903年開辦新學以來,已經有過兩個甲子的輝煌,令世人矚目。這120年來,祖孫三代都曾在這所學校上過學的人,比比皆是,從1949年以來更是不足為奇。我自己親眼所見或親自經歷過的,是他們中有人自已一開始在這所學校教書,而后其子女一個又一個在這里上學,然后其孫輩又繼續在這里上學的。如果把他們當著家族的話,這樣的家族可大有所在。毫不夸張地說,這一個又一個家族為蕪湖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他們中不少受益于母校多多,成才后又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一天,和我兒時的伙伴,一中時的同學,安徽省著名鋼琴家謝國華音頻聊天時,.談著談著,突然想到一快,覺得要寫寫這些家族,可以從一個側面,向世人展示蕪湖一中乃至于蕪湖的教育史,于是我從這個方向開始行動了。我已經寫了幾篇,今天要寫的是我的一位數學老師謝大棋家族,這個家族從外省搬遷蕪湖之后,在蕪湖到現在雖然僅有四代人居住,但僅僅第二代,就有十五家人在這里生活、學習和工作,這十五人中不乏其文化教育工作人士,對蕪湖教育等各方面都多有貢獻。</p><p class="ql-block">圖片所示,謝大祺家族的第三代謝祖渝在成都杜甫草堂,在他二伯謝無量題寫詩詞的石碑前照的相。</p> <p class="ql-block"> 謝祖渝的爺爺謝維喈是四川人,1887年從四川遷來蕪湖,一直都生活在蕪湖。先中進士,據說那段時間要考八貢,考上才安排官職。他在安徽任了5處縣官,安家在蕪湖東門外,即原來禽蛋廠,火柴廠(那里)很大的一塊地方。</p><p class="ql-block"> 謝老先生很有福氣,生了八男七女。其中有兩位國家級名人。.</p><p class="ql-block">三伯伯萬慧法師是近代著名高僧,國學大師馬一浮曾在馬一浮傳里說,中國佛教界出過三個圣人,唐僧,臨真,萬慧。萬慧自述非常佩服近代學者嚴復,萬慧年少時正值嚴復唍江中學監學。萬慧應該是蕪湖一中最早期的校友(萬慧1889年出生)。</p><p class="ql-block">一位是二伯, 謝無量(1884~1964),出生于四川樂至人,3歲時隨父來蕪湖,到15歲才外出闖蕩。原名蒙,字大澄,號希范,后易名沉,字無量,別署嗇庵。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01年與李叔同、黃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學。清末任成都存古學堂監督。民國初期在孫中山大本營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后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在學術、詩文、書法方面都允為一代大家。評論家王進玉對其評價說:“人藝和諧統一的典范”。謝無量和蕪湖一中是有姻緣的,他是否在中江書院讀書,已無法考證,但從他的弟弟曾在中江書院讀過書,可以猜想,他有可能也在中江書院上過學。不過,他在辛亥革命后參加革命活動,曾與當時的蕪湖五中有較大關聯,這是不爭的事實,蕪湖一中校史館中有專門的謝無量的圖片和介紹,便是明證。特別有一張照片很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1956年1月謝無量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二次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宴請(中為衛立煌,右為謝無量,此照片刊載《人民畫報》1956年第9期)。</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翻拍自蕪湖一中校史館</p> <p class="ql-block">謝祖渝的父親謝大祺解放后曾任蕪湖一中的數學老師,而且一直教高中,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關于自已的父親,謝祖渝如是說,“我父親從小跟隨哥哥謝無量,受其兄影響較大,接受馬克思的思想較早。馬一浮從國外帶回中國的第一套英文版的資本論,交給謝無量,隨組織人員翻譯,我父親也參加了。在大學讀書時正值五四運動,父親是學生會主席,他的摯友回憶當時謝大祺是他們搞運動的頭,很會演講。父親共讀過二個大學唐山大學和北大數學系。以后由其兄介紹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其中39年參加中蘇文化交流協會,孫科任會長,父親的一些好友王昆侖,(全國人大付主任)孫曉村(全國政協付主任)也在其中父親擔任總干事,發表了許多文章,網上都可以查到,蘇聯往中國大使還請他去蘇聯,全國政協副主席孫曉村給我的信中高度贊揚父親年青時是一位積極參與運動,並告之經常在我家開會,隨后父親生了八年大病,42年后辭職,也沒有參加國民黨的登記,也就成了群眾。</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教數學,教學認真,受到好評,教書期間曾發表二篇論文于數學通報上,據說當時在蕪湖還是唯一的,他的學生鐘家慶每年回來都要來看望恩師(當然也會看望其他老師)鐘家慶發表了唯一的一本書,未發表前征求父親意見,父親也提出了意見,在鐘所著書的前言和后序中均有真誠的致謝。在(蕪湖一中)任教期間,有大學來調其去大學任教,因一中挽留,他也沒去,在那重政治的年代他那復雜的歷史使他免不了成為老遠動員,只是現在的網絡年代才能查看到他的歷史軌跡。最終在文革期間因肺癌病逝于70年?!?lt;/p><p class="ql-block">謝大祺也曾是我高中的數學(代數)老師,正如謝祖渝所說,他是個教學認真、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我和我的同學對他講的數學課確實特別感興趣。至今我還記得他上課時的情景:慢聲細雨,娓娓動聽;很難的題目,經他不慌不忙地仔細剖析,你很容易聽懂。他的脾氣又特別的好,從不大聲批評學生,因此學生都很喜歡他!</p><p class="ql-block">我還記得60年高考前,在一中階梯教室他做那場臨考前講座:階梯教室比普通教室大好幾倍,他又不習慣大嗓門說話,擠滿階梯教室的我們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地聽他講課,生怕聽漏了什么的情景。</p><p class="ql-block">當過謝老師學生,大學畢業后回母校任教的數學老師張曉林也特別感謝謝老師。他曾當面對我說過:他到學校當老師后,學校讓謝老師成為他的指導老師,謝老師身教言教,他得以迅速成長,最后成為蕪湖一中八十年代以后的學校乃至于蕪湖市的數學教研組長,市里頭塊牌子的數學名師。</p> <p class="ql-block">謝祖渝是我蕪湖一中的學弟,他比我小五屆,是1965年蕪湖一中的畢業生。他在上中學時,雖然我們都是教師子女,但幾乎沒有接觸。他大學畢生后到蕪湖縫紉機?工作,由于他的廠長劉玉振是我60屆的校友,我才和祖渝及在工廠工作的其它校友來往較多。坦率地說,受過蕪湖一中這所學校洗禮的學生,認知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比較高,在工廠干得很出色。記得那時,他在工廠負責科研工作,曾經在國內率先搞過研究并制造香煙過濾咀項目,很有成績。以后原所在工廠發生變故,他毅然決然地下海辦廠,很快成為成功的企業家。</p><p class="ql-block">講到這里,我得總結一下。120年間,謝家家族四代人與一中的有切不斷的淵源。</p><p class="ql-block">祖渝爺爺把自己的子女送進中江書院讀書、祖渝父輩這一代有15人,均已不在世,現在已無法考證有多少人與一中有關系,但至少有三人,謝無量,萬慧法師在中江書院讀過書,也曾與蕪湖五中(一中前身)有過親密聯系;謝大祺在蕪湖一中教過書;</p><p class="ql-block">祖渝這一代,有蕪湖一中61屆、65屆,67屆學生;第四代則有91屆的學生謝川。謝川和他的同學們還經常請班主任參加同學聚會,繼續一中情節。</p><p class="ql-block">祖渝現在退休了,在把自己的事業交班給也曾在蕪湖一中上學的兒子以后,他也熱心于蕪湖一中校友的聯絡工作,加上他一直在蕪湖生活,所以成為外地校友回蕪的一個聯絡站。這不,他的同屆同學原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回毋校,他立即和在蕪湖的同屆同學趕去蕪湖一中陪同??傊?,他和他的兒子繼承了父輩的傳統,繼續為蕪湖一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20年間,這一家族的四代人都與我們蕪湖一中密切相關,在蕪湖一中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中華讀書報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刊登一文,全文摘錄,供想更多了解謝無量的人享用。但特別要說的是,此文標題似乎有些不確切,為此在摘錄前先做出說明。</p><p class="ql-block"> <u>還是有一些事,如國內二次評選近代(從康有為開始)十大書法家他都在;人民大學最高文學獎為謝無量獎,並再版了謝無量文選。四川省最高書法獎為謝無量獎,四川樂至成立謝無量研究會,及謝無量廣場。中國書法正在出謝無量書法單行本。</u></p><p class="ql-block"><b>世間已無謝無量</b></p><p class="ql-block">徐魯《 中華讀書報 》( 2015年05月20日 14 版)</p><p class="ql-block">謝無量</p><p class="ql-block"> 武昌東湖長天樓上的樓名匾額,共有兩塊,一塊比較新的,容易識別,一看就是大家熟悉的“毛體字”,是后人從毛澤東手跡中的集字。而掛在二樓正中央,朝向湖水的那塊匾額,比較古舊了,也沒有任何署名,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字體娟秀的“長天樓”三個字出自何人之手。每次我陪外地來的文化界客人登樓,都會故意先賣個關子,考問一下客人,是否熟悉這是誰家書體?但來客大都茫然搖頭,不敢斷定。有幾次還是陪兩位書法家登樓的,結果也是一樣。于是我就帶點賣弄見識的意味告訴客人:這三個字出自近代學者謝無量之手。不過,有的朋友似乎對“謝無量”這個名字也有點茫然。這就不能不讓人頓生“舊時王謝堂前燕”感慨了。</p><p class="ql-block"> 謝無量(1884—1964)是四川樂至人,字大澄,號希范,后易名沉,字無量,別署“嗇庵”。他是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謝生于清末,少年時即以詩名世,人稱“神童”,卻又鄙視科舉,不齒應試。1901年曾與李叔同、黃炎培等一同考入南洋公學,課余與馬一浮等創辦翻譯會社,編輯出版《翻譯世界》雜志,同時也與章太炎、鄒容、章士釗等交游,為名重一時的《蘇報》撰稿。</p><p class="ql-block"> 1906年,謝無量赴京任《京報》主筆,撰寫社論和評論時事。三年后返蜀,被聘為成都存古學堂監督(校長)。其時清廷宣布停止科舉,然又倡導“保存國學”,在全國創辦了七所“存古學堂”,成都亦居其一。謝無量當時已擁有“蜀中奇才”美譽,卻以一少年“白丁”身份,擔任了以“秀才”為學子的成都存古學堂監督,兼授詞章,教學之余,潛心研究古典文學。是年秋天,四川成立“咨議局”,謝與張瀾等一起參加立憲運動,并受托撰寫《國會請愿書》,其中有言:“天下情勢危急未有如今日之亟者,內則有盜賊水旱之警,外則有強鄰逼處之憂?!斁忠瞬┳商煜轮t士,群策群力,急起直追,以救危之于萬一。”他在請愿書中呼吁當局,“亟盼速定大計而開國會,以順人心。宗社安危,在此一舉”。</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爆發后,他與張瀾等在四川參加了著名的保路運動,堪稱辛亥元老。1912年夏離川到南方各省游歷,翌年赴上海,為中華書局編輯,并陸續出版了《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等著作。1917年7月,孫中山在上海撰寫《建國方略》時,馳函約見謝無量,并以所著諸稿,征求謝的意見,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數年后,孫中山委任其為大本營參議,1924年5月又任命謝為大元帥府特務秘書(機要秘書)。是年秋天,謝跟隨孫中山北上。1931年2月,謝無量曾出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變后,謝在上海創辦《國難月刊》,主張改組政府,抗擊日寇。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謝與蔡元培、宋慶齡、魯迅、楊杏佛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后來又參與過沈鈞儒等組建的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謝先撤至漢口,次年轉香港,1940年返回重慶、成都,期間生活清苦,靠鬻文賣字為生。</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謝無量歷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川西博物館館長、四川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政協委員等職。1956年1月作為第二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受到毛澤東接見。毛主席在中南海設便宴招待謝無量,同席還有中央文史館館長章士釗。此后,謝無量即留在北京,擔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住在鐵獅子胡同紅樓寓所。年逾古稀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聘請謝到校任教授,主講《文心雕龍》。1964年12月7日,謝無量病逝,享年80歲。</p><p class="ql-block"> 謝無量是一代書家。大半生居住湖北的川籍書法家、古典詩詞學家吳丈蜀先生,曾對人言,當代書家他最佩服的有兩個人,一是于右任,一是謝無量。他說:“我的字跟謝無量的字有明顯的不同,我是中鋒多,謝無量多用側鋒,他是帖學,但是都是一個路子,追求意趣,追求神韻,這是最高的追求?!薄吨袊鴷ㄨb賞大辭典》中載有吳丈蜀先生撰寫的謝無量書法賞析一節,對謝氏書法藝術評價甚高:“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蘊深厚,兼之具有詩人氣質,襟懷曠達,所以表現在書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在書壇獨樹一幟。從他的手跡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六朝的碑帖曾下過相當的工夫。從行筆來看,受鐘繇、二王及《張黑女墓志》的影響極為明顯。從結體來看,則可窺見《瘞鶴銘》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跡象。盡管他師承這些碑帖,但決不做他們的奴隸,而能融會貫通,博采眾長,創造出自己的書體……”</p><p class="ql-block"> 謝的字結體聽其自然,不受拘束,運筆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因此也被譽為歸真返璞的“孩兒體”。于右任對他的書法亦有贊異,說他是“干柴體”,“筆挾元氣,風骨蒼潤,韻余于筆,我自愧弗如”。沈尹默也曾贊曰:“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啟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lt;/p><p class="ql-block"> 四川的一位文史專家鄧穆卿先生與謝無量有所交。他曾撰文說:“無量寫字,多系條幅、橫披、書卷等大小之行楷,楷書大字極為難見。唯灌縣二王廟大殿右側,懸有其斗大楷書‘威鎮江源’橫匾一通,一筆不茍,氣魄雄偉,結構至美,實為其書法中少見之品。其匾與殿左側對稱處于右任所寫草書‘是為不朽’大橫匾相配?!F無量書法作品,世不多見。唯草堂尚存其書杜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匾,雖非墨跡原件,但以精工刻之于楠木,尚不失無量筆墨情趣,尤因此書為無量晚年爐火純青之作,可窺見其卓絕書藝,故常使欣賞者流連矚目?!?lt;/p><p class="ql-block"> 謝氏學識淵博,研究范圍覆蓋了文、史、哲、經學等多個領域,堪稱博學深思的一代學問大家。毛澤東曾評價謝無量說:“謝無量先生是很有學問的,對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進步,在蘇聯十月革命以前就寫了《王充哲學》,這是提倡唯物史觀的?!?956年毛澤東宴請衛立煌將軍,曾專門邀請謝無量作陪。</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與謝無量同時代的另一位大學者吳宓(雨僧)先生,在他1945年1月8日的日記中,記下了對謝頗為不滿的一筆。其實他與謝都居住在成都?!霸L謁謝無量(原籍四川梓潼,久客蕪湖,年六十四),肥而修整,無一絲白發,著鮮裘,于此接客甚多,均為求書來者。蓋謝無量以名士鬻書,書法逸而肆,然今在成都最為人所推重,所入獨豐。眷猶居渝,而在蓉得一少且美之女為其妻或妾,人羨其艷福。性好賭,恒作竹戰,亦普通名士之收場耳。宓呈《五十生日詩》,謝君未及閱,遽以授其客汪某等,宓頗不悅,阻之未及?!?lt;/p><p class="ql-block"> 吳宓先生原本就是詩人名士,關鍵一句是“宓呈《五十生日詩》,謝君未及閱,遽以授其客汪某等”,顯然是傷了他的自尊心,再加上謝無量其時“著鮮裘”、“所入獨豐”,還“得一少且美之女為其妻或妾,人羨其艷?!保疾荒懿煌瑫r刺激著詩人的感受,遂有此腹誹。</p><p class="ql-block"> 謝無量晚年任教四川大學時,在主講《莊子》之外,還講述過《漢魏以后四大思想史》。有人評價說,謝氏此課,對玄學、佛學、道學、理學融會貫通,作類比綜合評述,其方法及見解,競與西方之“比較學派”不謀而合,實堪稱一位勇于探索創新的學者。</p><p class="ql-block"> 謝無量與湖北和武漢淵源不淺??箲鸪跗?,謝無量一家數口流寓安徽蕪湖。蕪湖情勢危急之后,幸得撤出險境,來到武漢。居住漢口的這段日子,據說也是他平生寫字最多的時候。曾有朋友欲求他墨跡,特購白紙折扇數柄請他寫字。謝無量執扇笑曰:“君真深謀遠慮也!”朋友不解,說:“幾許扇面,何得用此重辭?”謝回答說:“目下方為隆冬時節,閣下即寫扇面備來夏用,非深謀遠慮而何?”即此亦可見謝氏的詼諧機智。也是在漢口時,曾有一位喜歡寫字的人何某,頗為自負,有一天將其所書條幅請謝無量品評。謝鄙其字劣,不明言,只是淡淡說了句:“閣下之字,雅俗共賞?!焙文巢晃?,竟飄飄然繼問:“先生以我所寫字,得無俗耶?”謝遂掩口,舉座亦啞然。</p><p class="ql-block"> 至于武昌東湖“長天樓”那三個字的匾額,是謝無量在何時何處所寫,一直未見有任何當事人回憶文字,推想其中必有故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玛沁县|
灌南县|
莱芜市|
靖安县|
额尔古纳市|
苏尼特右旗|
乡宁县|
彭州市|
米泉市|
阿城市|
婺源县|
五莲县|
康保县|
白河县|
邵东县|
湘潭县|
吕梁市|
金堂县|
孝义市|
吉木乃县|
呼伦贝尔市|
安岳县|
锡林浩特市|
兴宁市|
灯塔市|
梓潼县|
嘉禾县|
阳春市|
北碚区|
卫辉市|
黔东|
岳池县|
衡阳市|
子长县|
革吉县|
项城市|
临海市|
普洱|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