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秦直道是我們旅行的第二站,其總長度700多公里,我們駕駛穿越了大約五十多公里,起點是富縣的張家灣,終點是甘泉縣安家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張家灣這個地名,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它不僅是富縣秦直道的起點,而且在1935年發生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戰斗。有點常識的人都聽說過直羅鎮戰斗吧?張家灣在直羅鎮以西20余公里,是紅軍阻擊敵援軍的主陣地,東北軍106師417團在此被殲,東北軍109師在黑水寺</b><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在張家灣東10公里處,距離直羅鎮西約10公里)</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被消滅,師長牛元峰在老牛灣被擊斃。直羅鎮戰斗是紅軍長征中,最后一場進攻性戰斗,為紅軍在陜北站穩腳跟,初步打開了局面,贏得了生存的空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在我的記憶里陜北黃土高坡,非常缺水且土壤貧瘠,當地百姓生活艱苦。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學習軍事地形學,曾到西安北部的寒窯地區,進行實地勘察演練,由于天氣干燥炎熱,軍用水壺的水早就喝光了,大家在黃土高坡中尋找水源,找啊找,就是找不到水,就在口渴嗓子冒煙之際,終于在不遠處發現了幾間窯洞,我們急忙奔趕過去,想向老鄉討上幾碗水喝,學員們反復吆喝人家,窯洞里沒人應答,周圍也不見一個人影,實在沒有辦法,我們推門而入,只見窯洞內炕上好像有一個人,由于窯洞內光線偏暗,我們又揉了揉眼睛細看,炕上確實有人,而且是一個年輕女子,只見她用被子裹住身體坐在炕上,炕沿下放著一雙紅布鞋,門內墻邊放著一口兩人粗的大水缸,我們急忙解釋,口渴想要點水喝,她神情有點緊張,但點頭讓我們喝水,我們用水瓢咕嘟咕嘟的喝起來,解了渴后真心表示感謝,并湊了五角錢放在缸蓋上,把門關好又繼續去進行演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事后經教員介紹才知道,陜北地區不僅貧窮,水資源也是相當匱乏的。教員說我們遇到的女子,可能是剛剛過門的新娘,由于貧窮一般的人家只有一套衣褲,男人要穿褲子下地干活,家里的人就沒有褲子穿了。這就是當時陜北,給我留下的映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在趕往張家灣的路上,看到如今的陜北黃土高坡變化很大,山嶺、塬上、谷中滿目蔥蔥,一派春日盎然的樣子,穿梭在當中心靜神爽。秦直道是秦馳道的一部分,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馳道以往就有,而秦直道是秦滅六國后,為了防御匈奴入侵,修建的一條軍事通道。后來匈漢和睦相處,王昭君經此出塞,秦直道又成為了和親之路。從張家灣開始,就走上了秦直道,我們邊走邊打聽,當地人都很熱情的指路。隨著繼續的深入,塬上景色越來越漂亮,生態也越來越好,幾乎見不到人了,偶爾能夠看到幾處羊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在秦直道的親身經歷中,感覺直道朝天而去,視野開闊良好,相隔幾公里就有大小不等的臺地,面上有萋萋青草,適合野炊扎營,其功能就如現在的兵站,給來往的人員提供給養,不過部分臺地已開墾成了土地。直道在青青的山頂延伸,基本在密林之中行駛,個別路段損毀嚴重,導致路面狹窄,有的地方緊貼崖邊,常常出現岔路,需要判斷方向,選擇道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復雜性,才有了刺激開拓的駕駛體驗感。對于一條兩千多年的道路而言,路面坑坑洼洼,有一定的危險隱患,應該不足為怪,修筑的質量不言而喻。途中最難的大概有三處,不止是路狹窄,轉彎急,同時傾斜角大,坡度高,造成駕駛相當的困難,需要較好的把控車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同行的老賈這次真是勇猛無比,Q5在他的手上收放自如成了神車,面對上述路徑輕松通過,架勢遠遠勝過硬派越野車,他為大眾做了一次頂級的廣告。老王一路很辛苦,為了留下資料,常常下車跑前跑后的拍攝,并導引車輛通過危險處。小許、瑞林兩位女士,因為前兩天剛剛經歷了,內蒙飛沙走石的境況,此時更加盡情享受,這青蔥的山野春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穿越即將出山時,天忽然下起了中雨,放羊人催促我們快下山,當時還不明白放羊人的用意,等我們到了安家溝附近時,由于道路坡度大,黃泥沾在車輪上,又駕駛在大巖石的石面上,導致一剎車車就打滑,路窄不說而且就在懸崖邊上,一旦打滑過猛,就很容易發生墜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五十多公里的直道,我們足足駕駛了五個多小時,在秦直道上雖然沒有找到秦磚漢瓦,但是在心里卻找到了,對秦直道創舉的崇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由于一直專注駕駛,而且要不斷的辨別路徑,因此拍的視頻和照片質量不高,請讀者多多包涵。以后找機會再去,一定拍出好的視頻和照片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i>這是途徑包頭的秦直道遺跡,直道的終點在包頭九原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i>富縣段秦直道</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i>張家灣處秦直道</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i>秦直道兵站遺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i>兵站開墾種地</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三原县|
故城县|
福泉市|
蓝山县|
江阴市|
黎川县|
明星|
綦江县|
宁乡县|
鄂温|
海伦市|
若羌县|
耿马|
庄河市|
高青县|
蓬溪县|
咸阳市|
武安市|
长海县|
时尚|
右玉县|
信丰县|
新安县|
镇安县|
离岛区|
屏东县|
加查县|
客服|
南溪县|
蕉岭县|
曲松县|
获嘉县|
偃师市|
仙游县|
绍兴市|
开化县|
延寿县|
东乡|
奉节县|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