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起廣西,人們總會想起“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實際上,來到崇左,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崇左的山水風光并不輸于桂林,喀斯特地貌同樣造就了崇左山清水秀、層巒聳翠,雄奇險秀、山水如畫。</p><p class="ql-block">如果說桂林山水美得驚心動魄、張揚奔放,那么崇左的山水則有著秀麗靜謐、自然和諧的原始生態之美。</p><p class="ql-block">崇左境內山勢連綿,綠水環繞,沿路行駛,一個轉彎、一個回眸處處都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再加上德天瀑布、明仕田園、左江風光等景點串聯成了一條美麗的國界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壯族三月三,全國都在上班,只有廣西在放假。今年的三月三放假三天,太遠的地方去不了,只能選擇短途的周邊游。選了幾條路線,最后敲定崇左。一直很想去太平古城看夜景,這次終于得以成行。</p><p class="ql-block">4月21號十二點出發,于下午二點多來到了太平古城。從古城的正門進入,穿過高大雄偉的城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內河,內河兩岸是鱗次櫛比,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與水榭樓臺。內河上橫跨兩座煙雨長廊,供游人穿行于兩岸。</p><p class="ql-block">崇左古時叫崇善縣,后來叫壺城。壺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600多年歷史。太平古城垣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仿佛藏身在壺城里的一方城堡,神圣而又古老。壺城依山傍水,形勢險要,曾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太平府是古代劃分的一個行政區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北宋時期設置左江道太平寨,太平這個名字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元代改為太平路,到了明朝時期,才設太平府,管轄十五個州,四個縣,太平府一直以來都是崇左地區的行政經濟中心。到了清王朝也基本上延續明朝的舊制,直到民國二年太平俯才被廢除府制。</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城市的發展,很多古建筑都被拆除了,太平古城也不例外,被拆除殆盡,城墻被拿去修路修橋,僅剩鎮邊門、長安門和一千多米的城墻保留了下來,現如今的太平古城是在原來的舊址上重建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城模擬了600多年前的生活場景,建筑街道就像是“清明上河圖”一個小的縮影。整個古城的改造項目總投資近18億元,建設了4年。</p><p class="ql-block">重建的崇左太平古城再現了古城昔日的富麗堂皇,高大宏偉的城門;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風雨橋;無風雨之憂的煙雨長廊;中國傳統民居瑰寶的壯族圍樓;臨近湖心觀賞湖面清波蕩漾的賞心亭;綠染一池水,粉逐萬枝花的望荷亭;寄托人們美好愿景的彩虹橋和古色古香的樓房街道等。無不展現著古城的風韻之美,讓人仿佛穿越了千年,來到這太平盛世的古代。</p><p class="ql-block">在古城正門進入,內河還修筑20米高的疊水瀑布,水花四濺、流水層層疊疊,景象蔚為壯觀,夜里還有燈光的絢爛變幻,投影在瀑布上,美麗異常,這是人工景觀建筑的奇跡,復刻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予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取名疊水,應景之外,更有另一番磅礴大氣。</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有兩座煙雨長廊,即帶頂的街,使行人過往無日曬雨淋之憂,是古城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靜悄悄的晨昏時刻,漫步在廊棚下,只聞自己的心跳聲,和一些懷舊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望荷亭周圍林立壯族圍樓等一眾景點,游玩之余,在此歇息片刻,可盡覽太平古城壯族圍樓等核心景觀與湖面清圓,乃是不可多得的舒適享受。</p><p class="ql-block">綠染一池水,粉逐萬枝花,亭留坐小憩,風送淡香來。望荷亭上望雨荷,雨過橫塘香更遠,遙望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吃過晚飯后,再次回到太平古城。這時候太陽開始落山了,它熱烈的強光從高大的馬頭墻噴射出來,將一望無邊天空染成金黃色。在這迷人的黃色中,它漸漸向山后落下,忽而變成一個紅球,浮在半空里。</p><p class="ql-block">白天這里游客不多,廖廖無幾。晚飯過后,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才是古城最美的時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燈火璀璨的不夜城。</p><p class="ql-block">古城內外,情侶們輕聲細語,穿戴著民族服飾或漢服的年輕人爭相拍照留念,街道兩旁掛滿了喜慶的燈籠,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絢麗迷人,喜氣洋洋。</p> <p class="ql-block">?當夕陽余暉慢慢隱退的時候,古城的觀景燈光全部敞亮了,絢麗多彩的燈光映在青磚黛瓦上,落在青石板街上,射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p><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古城是炫目多彩的,人影疊著人影,笑聲合著笑聲,花香融著花香,水依著橋,橋連著水,漫步其中,讓人瞬間有種夢回大唐繁華盛世的錯覺,真不愧為廣西版的大唐不夜城。</p><p class="ql-block">太平古城雖然是仿古建筑,但因為是免費的,還是值得一看。夜景比黃姚古鎮更迷人,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內河的水在五彩燈光的映襯下流光溢彩,動態的燈光把夜的氣氛烘托的更濃。在燈光的映照下河邊的建筑群與水中倒影虛實交錯,光與影就在水里流動。</p><p class="ql-block">璀璨的彩色光華變化繁復,異彩紛呈,獨自行走在微涼斑斕的夜色中,抖落一身的的傷感和疲憊,輕松愜意。</p><p class="ql-block">不用去想任何煩惱,不再被世事牽絆,望著水中滑滑明亮的倒影,有一絲淡淡的慵懶的思緒在涌動,我是夜的影子,也是夜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賞過夜景,入住古城內的青云客棧。客棧比較干凈,價格不貴。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再次來到古城覓食,發現這里早餐店很少。離開太平古城,一路驅車于中午時分抵達天琴壯寨。</p><p class="ql-block">天琴壯寨就位于龍州縣水隴屯,屬于紅軍古道景區,依托紅色元素與山水美景,融合壯族民俗與天琴文化,打造而成的“天琴壯寨”</p><p class="ql-block">初聞天琴壯寨,很多人都感覺些許陌生,但說起“重走紅軍路”,卻又感覺親切與熟悉。</p> <p class="ql-block">走在天琴壯寨青石板路上,一排排壯族桿欄木樓映入眼前,呈現壯族特有的生活習俗與傳統文化。</p><p class="ql-block">廣西民居典型的建筑形式是干欄式建筑,又稱麻欄,意為樓居,也是壯、瑤、侗等民族傳統建筑形式。最初只是在樹極上架木搭棚,構造簡單。</p><p class="ql-block">后發展到地面立柱架楹,鋪板為樓。壯族人稱房屋為 “欄”“干欄”。景區將這些壯族傳統“干欄”按1:1復原,游客多一個了解這些傳統民居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位于上龍鄉水隴屯此處山麓的古甑龍泉,泉水從山間石隙噴出,出水口形狀如蒸飯的甑,泉中魚大如龍,每到清晨傍晚時魚躍歡勝時猶如群龍戲水般壯觀,因而得名“古甑龍泉”。</p><p class="ql-block">相傳是漢代一位美麗善良的壯族姑娘,在兩只仙鵝的報助下發掘出來的,那位壯族姑娘為支持漢軍將士平定交趾叛亂,常常挑來泉水給將士們洗衣做飯,得馬援“伏波將軍〞 贊譽并拜為 “義姐”。</p><p class="ql-block">因“龍泉”泉水清甜,歷來途經“龍泉〞 的商人,寧可把酒壺的酒倒掉,也要裝一壺水回家。亦有人感嘆:“得此山水清妙處,不妨常作上龍人也”。古甑龍泉與白馬彈琴、仙巖夜月、金雞秋曉、雙鳳朝陽、雙龍搶珠、石坡霞彩、秀岑朝云共稱為 “龍州古八景”</p> <p class="ql-block">而枯水期的古甄龍泉,也是小朋友的最愛。清澈見底的小溪,讓小魚小蝦無處躲藏,小朋友們紛紛入水捉魚捉蝦,戲水納涼。</p><p class="ql-block">這里除了風景秀麗、古色古香,還有眾多特色美食等待您來品嘗,來這里感受天琴壯寨的魅力吧。</p><p class="ql-block">融合了壯文化和紅色文化元素的水隴屯已然脫胎換骨,配合泉水環繞的天琴壯寨,游泳館、休閑餐廳、燒烤吧、咖啡吧,以及手信館、旋轉圖書館、露天下沉式水上卡座等現代新穎的休閑設施,將為這個樸素的紅色小山村塑造出不一樣的景區氣質。</p> <p class="ql-block">22號下午,從天琴壯寨趕往花山巖畫景區,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能坐上官方的游船。登上游船的頂層,隨意斜靠在船頭的護攔,任憑清爽的江風和煦吹拂過我的臉。</p><p class="ql-block">眼前的明江蜿蜒地川流在兩側山峰之間,像一條長長的碧綠玉帶。江水是青綠色,水質清澈,當船緩緩地駛過江面就留下了一道道波瀾。</p><p class="ql-block">兩側的山峰,怪右林立,沿岸綠樹成蔭,竹林搖曳,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左江沿岸的景致跟右江風光極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從珠山到花山,僅有10多公里水程,江水就彎了9道彎。每轉一道彎,江水都被峭壁攔截去路,令人感到“山重水復無流處,船到崖壁又一川”這是明江江水之妙。</p><p class="ql-block">左江的江流的妙處,依然“彎”所不同的,左江的水彎多呈“S”形流向,行船徐進,崖壁與山峰連綿不絕。</p><p class="ql-block">山峰特別有個性,雄渾莊重也有地殼運動留下的折疊狀的。明江和左江的江水之妙,崖壁之奇,為世人涂抹上一層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花山巖畫,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馱龍鄉耀達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東岸,畫面臨江,高44米,寬170米,古人把赭紅色的赤鐵礦粉用動物脂肪稀釋調勻,用草把或鳥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繪出這些神奇的壁畫。 </p><p class="ql-block">花山巖畫圖像1800多個,圖像包括人物、動物和器物3類,以人物為主。人物只畫出頭、頸、軀體和四肢,不見五官和其他細部。動物圖像主要是狗,皆側身,作向前小跑狀。器物圖像主要有刀、劍、銅鼓、羊角紐鐘。其中典型的組合是:以一個高大魁梧、身佩刀劍的正身人為中心,腳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數面銅鼓,四周或左右兩側有眾多的、形體短小的側身人。這些畫面可能是一場場莊嚴而又歡快的祭祀活動儀式的記錄,是巫術文化的遺跡。 </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花山巖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7月15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花山巖畫申遺成功填補了中國巖畫類世遺項目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花山壁畫起源之謎:峭壁之上,一幅幅奇詭畫卷撼人心魄。關于這些壁畫的來歷,是眾多專家學者力圖解開的一個謎。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幾代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假說。</p><p class="ql-block">“耀武揚威”說——花山巖畫是壯族先民駱越民族首領用來顯示統治力量,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的。專家認為,當時花山部落大首領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聯合其他小部落結成聯盟,而巖畫就是記錄當時部落會盟的場景。</p><p class="ql-block">“祭祀神明”說——花山巖畫是駱越民族用來祭祀神明的。古時人們的原始崇拜非常虔誠,對祭祀活動尤為重視,每逢祭祀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覺得不足以表達對神明的敬仰,于是把祭祀的場景描繪在崖壁上,用巖畫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祭禮。 </p> <p class="ql-block">技術之謎: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幾十年來專家學者們反復觀察、研究巖畫周圍的地形,提出了幾種可能性較大的作畫方式。但這些僅僅是猜想,因為這些提法都無一例外地有著重大的瑕疵,無法圓滿地解答登高繪畫的疑問。</p><p class="ql-block">自下而上攀巖法——利用巖畫上部或下部的樹枝、樹根或巖石裂隙等地形地物,攀巖而上達到作畫地點的方法。然而,崖壁陡峭光滑,無法攀登,站立尚且艱難,如何在上面作畫。</p><p class="ql-block">自上而下懸吊法——以繩索、藤條之類為輔助工具,利用樹根、巖縫等地物,從崖壁頂部懸吊而下以達到作畫地點。可是,整座花山崖壁呈向外傾斜姿勢,底陷上突,從崖頂到地面的垂直點與崖壁的距離達20多米。如果從崖頂往下吊人,如何讓人貼近崖壁進行長時間作畫。</p><p class="ql-block">高水位浮船法——在山洪暴發、江水上漲之時,利用高水位浮船或木排到崖壁下作畫的方法。然而畫像最高處距地面40多米,假如江水真的漲到這一高度,明江流域豈不是早已一片汪洋。</p><p class="ql-block">直接搭架法——在坎坡上構搭一定高度的木架,畫者攀在木架上作畫。這種方法看似比較合理,但細究起來也有缺陷。從崖底至河邊的平臺最窄處僅3米寬,要搭架子,必須得從河里搭起,在科技水平落后的遠古時期,難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色彩之謎:“初識壁面認前朝,色自丹丹跡未凋。”“鬼斧神工輸技巧,風吹雨打猶鮮妍。”令人稱奇的是,經歷了如此久遠年代的風吹日曬雨淋,壁畫的顏色仍然鮮艷奪目,這是一個奇跡。不知先民們是用什么顏料作畫的。</p><p class="ql-block">據歷年來國家文物保護部門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檢測,發現花山巖畫的作畫顏料主要成分是一種天然礦物質原料赤鐵礦。然而僅僅用天然赤鐵礦粉無法在堅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畫,必須添加黏合劑調和。經過進一步檢驗,發現顏料里的確包含有黏合劑成分。但是這種膠類駱越人是如何獲取與赤鐵礦又是如何配制的,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謎團。 </p><p class="ql-block">年代之謎:根據花山巖畫上的羊角鈕鐘、環首刀、銅鼓等器具的形制,并與出土文物做對比,專家推測巖畫創作于戰國至東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3000年歷史。花山巖畫成畫年代尚無定論,考古學家們的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 </p> <p class="ql-block">專家考證:“小紅人”巖畫的作者是兩千年前生息繁衍于此的壯族先民古駱越人。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古駱越民族留給后人的這一部“無字天書”充滿神秘色彩。他們以大江沿岸的陡峭崖壁為畫板,涂繪了巨大的赭紅色圖案,將自己的生活狀態記錄下來。</p><p class="ql-block">經歷兩千多年雨雪風霜的侵蝕,直到今天這些神奇的巖畫大部分圖案仍然清晰,色彩依舊鮮艷。巖畫地點分布之廣、作畫難度之大、畫面之雄偉壯觀,為國內外所罕見,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價值。</p><p class="ql-block">由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升級,游客不能登岸近距離看畫,只能在游船靠近崖壁時抬頭仰望。一片片赤紅的畫面喧鬧而熱烈,眼前仿佛出現了銅鼓聲聲、人歡馬嘯的場景。經歷了千百年歲月風雨的沖刷,“小紅人”仍然栩栩如生,讓人浮想聯翩,神游畫外。</p> <p class="ql-block">乘坐的游船返程的時候,夕陽已經懸在半空中,就像圓盤一般。它照在人臉上,人的臉仿佛鍍上了一層金子。</p><p class="ql-block">它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光躍金,似乎一顆顆神奇的小星星閃閃發光。它照在船身上,整個船似乎被加了一層黃昏的濾鏡。</p><p class="ql-block">我坐在游船的二層平臺,一陣陣清爽的風撲面而來,仿佛一切煩惱與疲憊都置之度外了。身體的每一根緊張的神經也漸漸舒緩了,風兒吹皺的河面,泛起層層漣漪,折射著殷紅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紅色的瑪瑙,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從花山壁畫景區回到寧明縣城住宿,第三天睡到自然醒,便來到距寧明縣城不遠的溫泉小鎮打卡,在通往溫泉酒店的路上,看到一座非常雄偉的建筑,名字叫做駱越文化宮。</p><p class="ql-block">寧明縣是駱越民族的根祖地,是花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駱越文化宮是駱越根祖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文化宮坐落于明江河河畔,依山而建,建筑宏偉,非常有氣勢。</p><p class="ql-block">它的夜景非常唯美,夜幕降臨的時候在燈光照耀下,文化宮更加顯得富麗堂皇,美輪美奐,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文化宮沿用仿唐式宮殿古建筑風格,坐北朝南,由7級階梯258級臺階相連,南北高差38米。建筑以駱越王大殿為中心,呈現軸對稱布局,形成層層遞進的向上格局。</p><p class="ql-block">建筑之間以廊連接,形成圍合形式,里面設有鐘鼓樓、講學堂、政史館、花山書畫室等展館,展示了豐富的駱越文化。</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開工,2021年7月完工,項目自對外開放以來,迅速成為寧明新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眾多群眾前往參觀打卡。</p> <p class="ql-block">到廣西旅游,你可能去過山水如畫的桂林,也可能去過海景動人的北海……但與越南接壤的邊關城市崇左,你有去過嗎?邊境線長達1020公里的邊關風情,是其近年來最熱的賣點,德天跨國大瀑布、龍宮仙境,明仕田園,太平古城,花山壁畫……這個春天去崇左一看,它的每一處風景,或許都會顛覆你的想象!</p><p class="ql-block">攝影后期:自由飛翔</p><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自由飛翔(部分文字摘自百度百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林甸县|
调兵山市|
进贤县|
巴林左旗|
和田县|
惠东县|
泰安市|
买车|
渝北区|
湖州市|
东源县|
定襄县|
永顺县|
宜兰县|
大田县|
炉霍县|
萨嘎县|
右玉县|
嵊泗县|
寻乌县|
雷波县|
灵寿县|
泉州市|
青田县|
云霄县|
定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合川市|
新邵县|
蓬安县|
基隆市|
海淀区|
邯郸县|
张家川|
景谷|
镇巴县|
水城县|
宜君县|
洛阳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