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常說,狗通人性。其實,通人性的何止狗狗。許多有靈性的禽獸,包括惡禽猛獸,有時某些舉動也都頗具人性人情的特征。可以說,不僅有些獸情味近似于人情味,而且有的禽獸本然的獸情味,遠高于極個別人渣的人情味。</p><p class="ql-block">筆者愛好瀏覽和留存動物良性表現的視頻、圖片和文字,現摘發幾組個別人渣與獸類在近似情形中不同表現的鏡頭,將兩者作以鮮明比照,孰優孰劣,立馬可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比照鏡頭一:見死想(相)救,還是見死不救</b></p><p class="ql-block">禽獸——有只母雞過馬路被汽車軋倒,有只公雞不顧一切飛跑到母雞旁,因無力救助,便平躺在母雞旁邊,久久不肯離去。</p><p class="ql-block">個別人渣——有個兩三歲的小男孩站在貨車后,司機沒有發現,只顧倒車,當時小孩身旁兩步遠處有位鄰居,完全來得及抱走小孩,可就是眼看著孩子被軋死也不施救,轉身就走,可惡到了極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比照鏡頭二:有難相助,還是幸災樂禍</b></p><p class="ql-block">禽獸——有只小貓不幸掉入一米多深的干井,一只善良的小猴子跳下去救助,先是托住貓往上推,失敗后又讓貓抓住自己尾巴往上拉,貓不懂配合。后在一好心女子幫助下將貓救上來,猴子又抱住渾身泥水的貓清理淤泥。</p><p class="ql-block">個別人渣——揚州3名城管落水,眾多旁觀者竟無一人施救,有的還陰陽怪氣地對民警說:沒有救人證,撈上來怕罰款!令人寒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比照鏡頭三:知恩圖報,還是反恩為仇</b></p><p class="ql-block">禽獸——有只小鹿跑上公路,不斷地給行人下跪,爾后又領人到路旁的小叢林中,救出了被亂樹枝纏住的小鹿媽媽。</p><p class="ql-block">個別人渣——有個叫小旭的18歲青年,因為父母沒有給他零花錢,他先用刀捅死了他的父親,然后用斧頭又殺了他的母親。打開網頁,就會看到近幾年間,發生了數起親生兒子殺父弒母慘案,皆因賭博或上網無休止地向父母要錢遭拒,就對親人痛下殺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比照鏡頭四:虎毒不食子 食子枉為人</b></p><p class="ql-block">禽獸——人常說,虎毒不食子。動物界的“五毒”之一蜈蚣,其“母愛”十分感人。蜈蚣產卵后,卷曲身體用腳將卵堆纏繞抱住。這一抱就長達40—50天的,不吃不喝,全靠體內的能量支撐著,還將自己身上分泌出的液體涂抹到卵上面,避免卵寶寶受到細菌的侵害。一直到蜈蚣卵寶寶孵化之后,蜈蚣媽媽才結束自虐般的孵化環節。</p><p class="ql-block">個別人渣——山西臨猗縣10歲男孩張某,今年五月失聯20天后,遺體在其繼父村中墓地被發現,犯罪嫌疑人竟然是其生母與繼父。男童尸檢報告令人震驚,使人淚目:遇害男孩的兩排肋骨懷疑被人用腳踩斷,而且牙齒被打掉,兩側耳朵被打出血!兩個狗男女真是滅絕人性,慘絕人寰!</p> <p class="ql-block">通過個別人渣與禽獸比照,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論斷多么準確:“古今君子,每以禽獸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蟲,值得師法的地方也多著哪!” 上面提到的動物,雖然只是憑借天賦和本能而為,但這種獸情味與人情味同樣感人,同樣值得人們效仿。相反,個別人渣的所作所為,不用說沒有人情味,甚至連獸情味也沒有。</p><p class="ql-block">對前人發明的“禽獸不如”“狗彘不若 ”這兩個詞句,過去覺得有點邪乎,用于比喻缺德的人似乎過于寒磣和苛刻?,F在看來,用“禽獸不如”“狗彘不若 ”這類詞,來斥責個別冷血的人渣,真是鞭辟入里,一針見血,讀起來令人痛快淋漓。</p><p class="ql-block">事實說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孟子語,幾希意為甚少或微?。叭伺c動物究竟有多大的差別呢?似乎不太大”(魯迅語)。不同之處是,動物作惡是天性,弱肉強食是本能使然,是為生存不得已而為之。而個別人喪盡人性和人情,是后天自我放縱所釀成的,是有意而為之,是公然悖理甚至違法的自主行動。</p><p class="ql-block">當然,上述有關人不如獸的情形雖屬于個例,但人情淡漠現象卻帶有一定普遍性。比如,久病床前無孝子,窮居鬧市無人問,乍熱乍冷勢利眼等令人不齒的現象,可以說是時有所聞,偶有所見。</p><p class="ql-block">事實還說明,如今動物已不能進化成人了,但個別人可以蛻化為惡獸一般!記得有位學者提出人類可分為三種境界,獸性,人性,神性。由人性上升到神性即大公至善的崇高境界,確實非常困難,只能是極少數人能達到;而由人性淪為獸性,卻非常容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實例,古今中外屢見不鮮。恩格斯曾經說過、“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蔽覀円斡浉锩鼘熯@個振耳發聵的告誡,時時警惕獸性的復萌。</p><p class="ql-block">說實在話,從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無不懷念當年曾共享過的人與人之間友善友愛友好的美好時光。同時,許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疑惑:如今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而人們的人情味反而淡漠了,甚至有個別人慘無人性、酷無人道呢?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要喚醒人性,復蘇和升華人情味,需要全民齊動,多措并舉,綜合治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其一,復蘇升華人性與人情味,首先要扭轉對人性與人情的曲解</b></p><p class="ql-block">做人就要有人味和人情味,沒有人味和人情味,就成了“人不人”“人中獸”“人中妖”。講人性和人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過去多次“運動”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其中,專門發動了一場全民批判“人性論”的斗爭,將人情與“腐朽”“反動”畫上了等號;后來,又盲目地搞站隊劃線,“親不親,階級分”,搞得同室操戈,父子反目。其惡果,在人們頭腦里留下了錯亂的印記:黨性與人性,原則與人情,兩者非此即彼,水火不容。還有更嚴重的后果,就是經過幾番折騰,有些人由瘋狂般的“熱情”,轉而成了一顆“冷酷的心”,冷眼看人世,冷心待人情。</p><p class="ql-block">我們承認人性人情有階級性,敵對階級的人性觀和人情觀大不相同,但是,我們并不否認人類世界的人性和人情,有諸多共同或相通之處。我們除了在親人之間,夫妻之間,友人之間,建立健康的親情、愛情和友情,還應在人民內部,在國際同仁之間,建立“共情”和“普世之情”。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所創造的共情這一概念,又稱同理心,共同感,是指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理解同情和包容他人。共情,并不局限三觀相同的人,而是人與人之間普遍適用的一種情感溝通的能力和方式。 退而言之,國際上通行交戰雙方繳槍不殺和不虐待俘虜政策,這種人道主義也正是人情味的具體體現。</p><p class="ql-block"> 韓非子有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馬克思也說過:“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無限豐富的人性的本質的表現,因之也將有更大的普遍性和更豐富的魅力?!笨梢?,人性人情,事關重大。正確的人性觀和人情觀,健康的人情味,是道德的內涵,是“三觀”的基礎,是溝通感情的橋梁,是建立友誼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其二,復蘇升華人性與人情味,還要糾正以點代面的推斷</b></p><p class="ql-block">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還有一種說法:好事喜在個人心,壞事傷透眾人心。</p><p class="ql-block">個別人發生違反人性人情的孬事或壞事,雖然過去了十年二十年,但其輻射效應仍不見減退。</p><p class="ql-block">人們糾結“老人跌倒扶不扶”,禍起于2006年南京鼓樓區人民法院錯判“彭宇案”。該法院在確認彭宇無辜被訛的情況下,依然按照所謂“邏輯”,判處彭宇賠償4萬余元。王法官一句“你不誤傷她,就不會送她上醫院”的判詞,被稱作是對社會良知的一次毀滅性打擊。時至今日,還有人這樣說 :20年前王法官的一句話,使社會道德倒退了50年,至今有人倒地也無人敢扶。這件事,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輿論風暴,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以至于后來出現了多起類似情況,仍是因為現場目擊者害怕自己的善良若上官司,而不敢伸手相助。</p><p class="ql-block">還有,個別同志因曾受過不良之徒的害,產生了一種“一旦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恐懼心理,和“一見螞蟻遍地黑”的暈輪效應。面臨“有人跌倒扶不扶”“有人遇難幫不幫”之類的情況,變得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甘當看客。</p><p class="ql-block">汲取自身和他人的教訓,遇事有所警惕,是應該的。但是,對消極現象不能顧及一點,不及其余,以點帶面,以偏概全。</p><p class="ql-block">須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個別不講人性人情甚至喪盡天良的人,干出諸如六親不認、殺人越貨等傷天害理的壞事,難以根絕。然而,要謹記,這個世界沒有那么好,但也沒有那么壞!世面上還是好人多,善行善舉隨處可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廣,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 ,黨風和民風出現了向上向好的強勁勢頭。全國上上下下開展評選“中華好人”活動以來,敬老孝親、見義勇為、幫貧扶困等好人好事,在中華大地大量涌現。正人性,講人情,行善舉,做好人,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尊崇和踐行的新風尚。</p><p class="ql-block">可以斷定,當以后面臨“扶與不扶”“幫與不幫”之類的兩難選擇時,越來越多的人,會在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的同時,毫不憂慮地伸手相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其三,復蘇升華人性與人情味,關鍵是醫治極端利己主義癥結</b></p><p class="ql-block">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道德毫無神圣之處,它純粹只是人之常情?!比欢?,情有公私之別,有正邪之分。要復蘇升華人性與人情,對個人來說,最根本的是要通過人品德性的修養,破私情,立公情,廢邪情,樹正情。</p><p class="ql-block">人性與人情,就其社會性而言,最本質的矛盾是利己與利他的矛盾及其統一。一些人的人性人情淡化甚至惡化的根子,在于極端利己主義作祟。</p><p class="ql-block">孔老夫子曾把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主張,視為是利己主義思想的典型。而極端利己主義遠遠超過了這個極限。“我生前當及時享樂,死后管他洪水滔天”,《浮士德》中的這句話,比楊朱的利己主義進了一層。但這些與現在個別不良之輩或不法之徒相比,自私和貪婪的廣度和深度都遜色得多。</p><p class="ql-block">鑒于目前社會上部分成員人情味淡漠的現狀及原由,我們應通過全社會推進法治和文明建設,通過每個社會成員思想道德修養,著力解決好當前極端利己主義的兩個突出問題。</p><p class="ql-block"> 一是防止以“物質至上主義”沖淡人情。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驗教訓證明,金錢至上,物質至上,享樂至上,是導致人們精神頹廢和人情淡漠的罪魁禍首?!渡偌词嵌啵罕睔W自由生活意見》一書的作者,通過調查走訪,揭開了西歐幾個國家的幸福指數在全球居首的奧秘:拋棄美國式的物質至上主義信條,從追求物質做加法,轉而崇尚做減法的極簡生活;從純消費的生活方式,轉為注重生命與生活的質量,緊密同親友和同仁之間的情感聯系;從追逐物質的滿足感,轉為提升精神層面的充實感?!度嗣袢請蟆饭娞枺浴段镔|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為題,刊發過這本書的言論選摘,眾多網友紛紛刷屏轉發。由此看來,轉變金錢、物質和享樂至上觀念,崇尚精神和學識的富有,是升華人味和人情味的治本之策。</p><p class="ql-block">二是防止“自我中心主義”沖擊人情。倫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是指征服欲、占有欲和領袖欲極強,把自己置于一定范圍內駕馭一切的位置,妄使他人一切服從服務于自己,自是自負,剛愎自用,蠻橫霸道,目中無人又無法,是典型的西楚霸王作風。這種人信奉所謂的“強者為王”“絕對自由”,遇事不顧及道德與法紀的約束,不顧及別人的尊嚴、感受或難處,硬把個人無理的意愿和要求,強加于他人,強加于親友,稍不遂愿,就撒潑,就噴糞,就動拳腳,下毒手,以至對生身父母痛下殺手。弘一法師有句名言:“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自己。當你什么都不要的時候,天地都是你的。”這是對“自我中心主義”者的莫大諷刺!</p><p class="ql-block">因此,要復蘇升華人情味,就要堅決摒棄“物質至上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的思想和作風,講理性,懂人情,守法紀,循公德,自尊又尊人,自顧又顧人,利己又利人,進而提升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境界。</p><p class="ql-block">(文中插圖來自網絡,特向首創者致謝?。?lt;/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准格尔旗|
怀安县|
万山特区|
克山县|
邻水|
阳曲县|
额尔古纳市|
兴仁县|
精河县|
彩票|
台湾省|
平谷区|
西吉县|
永登县|
浪卡子县|
肥城市|
中阳县|
永宁县|
淳化县|
昆明市|
绩溪县|
汝南县|
漠河县|
河曲县|
青河县|
天等县|
邵武市|
晋城|
吴堡县|
安福县|
陈巴尔虎旗|
班玛县|
黄冈市|
青浦区|
葵青区|
老河口市|
新沂市|
防城港市|
池州市|
玉树县|